虛雲老和尚: 【修淨土誤解《四料簡》 帶累永明禪師】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20. 06. 2024
  • 虛雲老和尚: 【修淨土誤解《四料簡》 帶累永明禪師】
    因客問參禪不及念佛,永明壽禪師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如五祖戒禪師後身為蘇子瞻,乃至雁蕩僧為秦氏子檜,云云。
    【虛雲和尚】答曰:
    《楞嚴經》文殊菩薩選圓通,說偈曰:「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又從「多門」中,肯定耳根圓通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指出「自餘諸方便,皆是佛感神,即事捨塵勞,非是常修學。」對念佛三昧乃云:「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
    永明禪師有《禪淨四料簡》,其文曰:「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銅床並鐵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近世修淨土人,多數固執《四料簡》,極少虛心研究圓通偈;而且對四料簡,也多誤解的,不獨辜負文殊菩薩,而且帶累永明禪師:終於對權實法門,不能融會貫通,視禪淨之法,如水火冰炭。虛雲對此,不能無言。
    考壽祖(永明壽禪師)生於宋代,是餘杭王氏子,他是中國諸祖中三位最多著述者之一。《佛祖統紀》卷二十六說。「吳越錢氏時,為稅務專知,用官錢買魚蝦放生,事發當棄市。吳越王使人視之。曰:‘色變則斬,不變則捨之。’已而色不變,遂貸命。因投四明翠岩禪師出家,衣不繒纊,食無重味,復往參韶國師發明心要。上智者岩作二鬮,一曰:「一生禪定。」二曰:「誦經萬善莊嚴淨土。」乃冥心精禱,得「誦經萬善」鬮,乃至七度。」
    他是宗門下法眼禪師的第三代,著的書很多,如《心賦》和《心賦注》是講明心見性的,《萬善同歸》是講法法圓融的,《宗鏡錄》百卷,是弘闡「拈花悟旨」融匯各宗理趣、攝歸一心的。日本人分佛學為十三宗,中國人分為十宗。《宗鏡錄》以心為宗,以悟為則,所說雖有淺深,皆窮源澈底微微細細地表出此心,辟邪輔正,使後人不致誤入歧途。
    平生說許多話,未曾說過宗下不好。他既是從宗門悟入的,何以又弘揚淨土呢?因為大悟的人,法法圓通,參禪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如我們勞動掘地也是道。他為挽救末法根劣的人,故弘淨土。他是淨土宗的第六代祖,一生讚揚淨土。寂後人人尊重,在淨慈寺建塔紀念。
    《佛祖統紀》又說:「有僧來自臨川,曰:我病中入冥得放還,見殿室有僧像,閻羅王自來頂拜。我問此像何人,主吏曰:杭州壽禪師也。聞已於西方上品受生,王敬其人,故於此禮耳。」
    中國佛教徒。以冬月十七日為彌陀聖誕,所據是何典章呢?《阿彌陀經》說:阿彌陀佛在西方過十萬億佛土,誰人知他冬月十七日生呢?這原是永明禪師的生日,因為他是阿彌陀佛乘願再來的,所以就以他的生日,作為彌陀誕辰。
    【四料簡一出,禪淨二宗,頓起鬥爭】
    淨土宗徒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單修禪宗,生死不了;單修淨土,「萬修萬人去。」又參禪又念佛,「猶如戴角虎」;「無禪無淨土」,是世間惡人。淨土宗徒,以此批評禪宗,至今鬧不清,屢說參禪之弊。又引證「(五祖寺的)戒禪師後身為蘇子瞻(蘇東坡),青草堂後身為曾魯公,遜長老後身為李侍郎,南庵主後身為陳忠肅,知藏某後身為張文定,嚴首座後身為王龜齡;其次則乘禪師為韓氏子,敬寺僧為岐夫子;又其次善旻為董司戶女,海印為朱防御女;又甚而雁蕩僧為秦氏子檜,居權要,造諸惡事。此數公者,向使精求淨土,則焉有此!為常人,為女人,為惡人,則展轉下劣,即為諸名臣,亦非計之得也,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云云。
    我認為:修行人後身,「展轉下劣」,在人不在法。唐僖宗時,「穎州官妓口作蓮花香,蜀僧曰:此女前為尼,誦法華二十年。」誦《法華經》而轉世為妓,不可謂法華誤之,猶參禪人後身。
    「為常人,為女人,為惡人」,亦不可謂參禪誤之。觀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難道觀音應身也是「展轉下劣」麼?阿彌陀佛化身,為永明禪師,永明禪師後身為善繼禪師,善繼禪師後身為無相居士宋濂。善繼在蘇州閶門外半塘壽聖寺,血書華嚴經一部,他的弘法事業,比永明禪師退半了;宋濂為臣,不得善終,則又不如善繼禪師:難道可以說阿彌陀佛也「展轉下劣」麼?
    禪宗的泰首座,刻香坐脫,九峰不許;而紙衣道者能去能來,曹山亦不許。淨土行人亦常以此批判禪宗的不對,沒有審察到這種批判,原出於九峰和曹山,--這正是禪宗善知識的正知正見。應當因此注意禪宗,何反以之低估禪宗呢?我們現在誰能坐脫立亡?我們連泰首座紙衣道者都不如,而敢輕視禪宗麼?
    我認為:宗下有淺深,顯教密教有頓漸邪正,念佛也一樣。禪之深淺,區別起來就多了,外道、凡夫、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禪,中國禪宗的禪,是上上乘禪,不同以上所舉的禪。但末世行人參禪,確實有走錯路的,無怪永明《四料簡》中所責。惟我平常留心典章,從未見到《四料簡》,載在永明何種著作中,但天下流傳已久,不敢說他是偽托的,他所訶責「有禪無淨土」,難道禪淨是二嗎?念佛人心淨佛土淨,即見自性彌陀,這淨土與禪是不二的;但今人卻必限於念佛為淨,參禪為禪。
    昔日我佛逾城出家,「入檀特山修道,始於阿藍迦藍三年,學不用處定,知非便捨。復至鬱頭藍弗處三年,學非非想定,知非亦捨;又至象頭山同諸外道,日食麻麥,經於六年,八日明星出時,廓然大悟,成等正覺。乃嘆曰:「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其時哪裡來的禪和淨呢?
    以後說法四十九年,都未究竟,至拈花微笑,付法迦葉,亦未說出禪字。禪是最上一乘法,猶如純奶,賣奶的人,日日加了些水,以至全無奶性。學佛法的人,也如純奶摻了水。永明看到便對摻了水的禪,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並不是說純奶的禪「蹉路。」永明禪師上智者岩,作禪淨二鬮,冥心精禱得淨鬮,乃至七度。若禪是不好的,他決不作此鬮;若淨是他本心所好的,則他必不至拈至七度乃決。且永明禪師出身禪宗,是法眼宗第三代,哪裡會自抑己宗、說禪不好的道理。
    參禪的方法,要看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其目的只求明心見性,後人參禪違此方法,得些清淨境界,通身輕飄飄的,一下子就開靜,自以為有功夫了。其實滯於陰境,卻不知一念緣起無生,怎能向百尺竿頭進步?永明因此說,「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倒不如念佛老實可靠;但他也不是說光念佛就能「萬修萬人去」,要有淨土,才能去見彌陀。若以「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為可靠,這又打錯妄想了。
    《楞嚴經》阿難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豈釋迦佛威神不可恃,不能惠我三昧,而彌陀佛威神卻可恃,卻能惠我三昧耶!念佛決定比妄想、三毒五欲等事好,如做好夢,醒來精神愉快,做惡夢醒來情思抑塞,所以瞎打妄想,不如一心念佛。如能法法皆通,則是最高尚的修行。
    「有禪有淨土」,如虎本有威,再加二角,更加威猛,為師作佛,理所當然。至於無善根者,不信禪,亦不信淨,糊裡糊塗,則「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了。
    我平生沒有勸過一個人不要念佛,只不滿別人勸人不要參禪。每念楞嚴所指「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而痛心,故把《四料簡》的意旨,略加辯說。
    希望一切行人,不要再於四料簡中,偏執不通,對禪淨二法妄分高下,就不辜負永明禪師了。
    本文摘錄自香港荃灣三疊潭「香海慈航」印行之《五十三參禪語錄》

Komentáře • 19

  • @suimengsim2364
    @suimengsim2364 Před 10 dny +1

    感恩。阿弥陀佛🙏🏻

  • @chuan2003
    @chuan2003 Před 14 dny +3

    南無阿彌陀佛

  • @SuperChen999
    @SuperChen999 Před 14 dny +4

    印光大師法語:
    眾生之心如水
    阿彌陀佛如月
    眾生信願具足
    至誠感佛則佛應知
    如水清月現也
    若心不清淨不至誠
    與貪瞋癡相應
    與佛相背如水濁而動
    月雖不遺照臨
    而不能昭彰影現也
    念佛偈
    萬緣放下
    活在當下
    一心專念
    阿彌陀佛
    念得清楚
    聽得清楚
    久而久之
    水清月現
    預知時至
    發願文
    願我往生能預知
    臨命終時無障礙
    阿彌陀佛來接引
    往生西方淨土中
    倒駕慈航渡眾生
    萬緣放下 活在當下
    (都攝六根)是禪(自力)。
    一心專念 阿彌陀佛
    (淨念相繼)是淨土(他力)。
    淨土宗六祖永明延壽
    禪師(阿彌陀佛再來)
    法語:
    有禪有淨土,
    猶如戴角虎,
    現世為人師,
    來生作佛祖。

  • @user-lr9ji6ub5p
    @user-lr9ji6ub5p Před 14 dny +1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誠心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
    願此功德
    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迴向冤親債主
    迴向歷代祖先
    迴向法界眾生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普皆迴向♾️️🙏🌸💰🌷⭕️

  • @user-vm2mo5ym5v
    @user-vm2mo5ym5v Před 14 dny +1

    感恩 虛雲老和尚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 @muichaiwoong6134
    @muichaiwoong6134 Před 14 dny

    ❤❤❤

  • @user-dt6ob6wj3b
    @user-dt6ob6wj3b Před 14 dny +3

    元照大師念佛因緣
    慧淨法師:
    在北宋時代,有一位高僧元照律師,元照大師或許大家比較陌生,可是研究佛教的人,或是曾在佛學院上課的學生,尤其是研究戒律的,肯定知道,因為他是律宗的一位祖師。元照大師他深入經藏,非常有學問,也很有智慧,在北宋時代是鼎鼎有名的。
    元照大師開始學佛的時候是不念佛,也不求生極樂世界的,他要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廣度三惡道的眾生,他認為往生極樂世界是去享受,所以看到念佛的人,他就會輕視,認為都已經遇到佛法了,怎麼還要到極樂世界去呢?應該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弘揚佛法廣度眾生才對啊!他這樣對不對呢?也對,也不對,我們繼續探討下去。
    元照律師一直都盡量在培養大悲心,也常做空性的觀想,為什麼要做空性的觀想呢?瞭解一切都是因緣法,沒有主體,是變化的,以此來破除執著親人恩愛的心,執著五欲貪求的心,執著不平不滿瞋恨的心,進一步讓心也空了,使生生世世不會因為執著而墮落;而培養大慈大悲的心,才能夠進一步來度眾生,這就是元照大師當時的觀念。可以說他是志在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只是這樣真能夠圓滿嗎?不可能的。
    有一天,他身染重病,在病苦當中,他的身心只有痛苦,痛苦來的時候,身心煩躁不安,平常觀空的功夫一點也用不上,此時此刻,如何才能讓痛苦降伏下來,是他最大的願望了,這個時候大悲心也生不起來了,只想希望能夠早一天離開這個病苦。所以,在健康的時候,認為自己要生生世世在娑婆廣度眾生,可是他功夫還沒有到呀,單單這個病苦,他就受不了了,平常的空觀、大悲心可以說是煙消雲散了,他只有希望自己能夠快點好起來。
    不久,他的身體好了,他就很懺悔,知道自己以前那種觀念是不切實際的,所以他就開始留意念佛往生淨土的法門。剛好他看到天台宗智者大師所寫的《淨土十疑論》,智者大師說:「初發心的菩薩,還沒有得到無生法忍的果位之前,必須要往生有佛的地方,親近佛,跟佛學,不要離開佛,直到你證了無生法忍,才可以離開佛,到十方世界救度眾生。」這個時候元照律師才徹底的醒悟,而專修念佛,願生極樂世界,要親近阿彌陀佛。
    在《淨土十疑論》中,智者大師也引用了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說:「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具縛凡夫就是指煩惱還沒有降伏的凡夫,這樣的凡夫說他有大悲心,要在這個五濁惡世救度痛苦的眾生,這是不可能的。他雖然發了菩提心,想行菩薩道,但是就像嬰兒一樣,不可以離開父母;雖然他也是人,可是他現在還只不過是一個嬰兒,還不能走、不能跑,要跟大人一樣做粗重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也好像一隻幼鳥,牠雖然是鳥,有翅膀,但牠還是隻幼鳥,不是大鳥,要牠在高高的天空上飛翔,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先在樹枝間練習,訓練牠的翅膀,將來就可以在高空中飛翔。元照大師看了這一些法語,就徹底了解,必須先往生極樂世界才能夠圓滿他的大悲心,圓滿他的菩提心。
    所以,自己念佛,也勸他人念佛,就能夠圓滿大悲心,這樣的人,釋迦牟尼佛就讚歎他是大悲人。
    網友讀後心得摘要:
    「初發心菩薩,還沒得到無生法忍果位前,必須要往生有佛的地方,親近佛,跟佛學,不要離開佛」;
    「直到證得無生法忍,才可以離開佛,到十方世界救度眾生」。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Před 14 dny +1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所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竟無念。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如人迷故。謂東為西。方實不轉。眾生亦爾。無明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若能觀察知心無念。即得隨順入真如門故。」
    這是指示正觀。是頓悟一心的方法。意思是說:一真法界本來沒有色與心,哪裡有五陰的眾生呢?就因為最初的一念不覺,也就是無明,以無明力的關係,就變一心而成為業識,依業識的「見」「相」這兩個部分,成為色與心的和合,因此便有五陰的眾生,所以眾生和五陰,都是因一念而有。因此只是觀照一念的生起之處,本來就是無念,無念就是無生,無生則眾生本來就無,又哪有色與心諸法呢?所以教人只要直觀無念,就當下頓入真如門了。
    這個「觀無念」的方法,是諸佛與祖師們指示修行的要訣。所以達摩西來,教二祖把心拿來我給你安,二祖說「覓心了不可得」,六祖說「本來無一物」,自六祖以下的諸位祖師,無不是都在指示離念的境界。因此如今在學佛的人,不去了解無念的道理,反而生起種種玄妙的思量,這怎麼會是祖師西來意呢?不是只有這部論而已,就是一大經教,一千七百多則公案,總歸是「無念」一句話。沒有其他的了,學佛的人應該要明白才好。
    《大乘起信論》
    「法我見者。依二乘鈍根故。如來但為說人無我。以說不究竟。見有。五陰生滅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云何對治。以五陰法。自性不生。則無有滅。本來涅槃故。」
    這是破二乘妄見有生死可以厭離,有涅槃可以證得,這是「法我見」。因為聽聞如來只有說五陰無常,沒有說生死就是真常,由於聽說得不夠究竟,所以妄起這樣的計著。
    《大乘起信論》
    「復次眾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於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懼謂信心難可成就。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方佛土。常見於佛。永離惡道。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這是為根器較差的眾生,為了防止他們會退心所施設的方便。因為初學的眾生,尚未得到正信,內心不但脆弱,於外又缺乏好緣的幫助,因此恐怕他們會退失進修,所以如來施設勝方便,以攝護他們的心,只要專意念佛,求生淨土就好。這是依靠有佛的保護,就好比念阿彌陀佛,得生西方的話,就能居於不退的地位,就是屬於這樣的情形。
    可是淨土的不退,也有三種不退:
    一是如果蓮花還未開,信行還未滿,這只是從「處所」來說不會有退出淨土的緣了,所以說「不退」。
    二是華開見佛,這是修十信位已經圓滿具足了,能夠少分見於法身,住正定聚,這才是真正的不退。
    三是三賢位修圓滿了,進入初地,證徧滿法身,生無邊佛土,這是究竟不退位。
    念佛人很容易造下誹謗正法
    《大乘起信論》
    「問曰。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云何能現相。答曰。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徧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此非心識分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用義故。」
    答覆是說明法身和報身冥合為一,色與心不二,總顯出一真無障礙法界,都歸於究竟一心這個真正的本源。「法身」乃是「一心」不同的稱呼,以心為萬化之源,所以說「法身」,它是色所依的本體,所以能現色,譬如虛空並不是色,而能夠出生色相,所以說【從本以來色心不二】。因為事法是攬理而成,全體的空都成了色,所以說「色性就是智性」。又因為色所依體本來是空,才說是「智身」,就是所謂【色即是空】。又以全體的理性成就了事相,所以事相也就是理性,好比虛空徧滿一切色或非色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空即是色】。由於理事不二,因此色隨著空而徧一切,沒有界限差別,由於兩者無二無分,因此身相和國土彼此無障無礙。所以十方世界無量菩薩之報身,依報莊嚴之國土,雖然各各差別,但是都沒有分際而且不相妨礙。所以華嚴世界海中,如帝網般的諸多刹土,重重交映羅列,正是基於【理事無礙】,所以能夠【事事無礙】,這不是心識分別所知的境界,都是真如的大自在用。因為體周徧、所以用也是周徧,這全是一心真如的大用。
    本論以「一心」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為宗旨,因此解釋這個道理而總結這樣的境界,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所以在「生滅門」中,便徹底顯示一心的究竟道理。

  • @sur-fukuyama_0726
    @sur-fukuyama_0726 Před 14 dny +1

    別再宣揚某祖師是哪位佛菩薩再來了,尤其漢傳,祖師著書立述多有破迷之效,甚是感恩。但為了去除非佛說,冠上佛菩薩再來實是罪過。漢傳藏傳南傳差別之大可見非佛說早已破壞正法。偽經假咒氾濫就是太多祖師太多應誰方便法門。釋迦牟尼佛有預言末法邪師橫行,幾近消滅正法,未來佛出世再創盛世。卻沒提到一字一句期間東土有那位大德降生補遺開宗立派。我等慎思啊

    • @yvonneli6732
      @yvonneli6732 Před 13 dny +1

      真正的佛菩萨再来在活着的时候是不会透露给别人的,只有往生以后才会带来讯息。阿弥陀佛。

    • @sur-fukuyama_0726
      @sur-fukuyama_0726 Před 13 dny

      @@yvonneli6732 明白告訴你,彌勒降生前沒有受胎住世佛菩薩

    • @yvonneli6732
      @yvonneli6732 Před 13 dny

      @@sur-fukuyama_0726 但是会有佛菩萨的化身,确实没有佛出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sur-fukuyama_0726
      @sur-fukuyama_0726 Před 13 dny

      @@yvonneli6732 化身是因緣結束離去消失,受胎有肉體死後有屍身的都不是佛菩薩。只有彌勒是有受身住世未來佛,釋尊講很清楚了,別再說誰是化身了,全是附佛外道

    • @yvonneli6732
      @yvonneli6732 Před 13 dny

      @@sur-fukuyama_0726 多多闻思吧

  • @user-ql6vq5qq8k
    @user-ql6vq5qq8k Před 12 dny +3

    禅宗渡上上智;净土上中下人皆渡,但只是暂离六道,没有障缘,易于成佛,渡众生是阿弥陀佛宏愿。其他法门目的也一样,所谓万法归宗,分别只因众生福德智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