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76 除了”動機”,你還需要”習慣”與”紀律”。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5. 02. 2024
  • .長期訓練的”動機”重要嗎?動機是激勵人們產生內在的驅動力,但還需要養成習慣及紀律,才能達到規律的長期訓練。
    .很多人覺得空氣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只有當感到稀薄時才會覺得需要,而肌力也是一樣,越早準備越遠離失能。
    .肌力強壯,能好好享受生活、更能保護自己。
    .如果你想要成長,就要找到利益一致的人事物,來協助你,如同找到適合的健身教練,為你帶來肌力成長,並達到多元強壯。

Komentáře • 15

  • @ljjeos3
    @ljjeos3 Před měsícem

    太棒了

  • @user-dj5bi9zk9j
    @user-dj5bi9zk9j Před 4 měsíci +5

    拜託 小編,給我字幕,要轉傳給長輩看,感謝。

  • @user-bs7ie3py5v
    @user-bs7ie3py5v Před 23 dny

    現代人有那麼多資訊,面對高血壓糖尿病一定知道運動跟控制飲食可以改善,但大多數人只想依賴醫生依賴藥,依賴別人讓他們就不用為自己的健康負責了。

  • @user-cn6dz3jb7h
    @user-cn6dz3jb7h Před 4 měsíci

    在下覺得這種計數式的做事方式,和傳統武術裡的數息、唸經、念咒、韻律、站樁等基本功都是有關係的,但是在台灣常常變成文人的小方法。其實這種問題和小孩子上學很像,上學途中可能遇到歹徒、有人搭訕、交通事故、學生鬧事、天災等問題,就不是不要遲到的問題,而且別人早上起來是在做暖身運動和鍛鍊身體,我們的學校沒有國民運動中心,學生不是到學校後練習體適能才開始上課的。正如阿諾先生所說的:沒有痛苦,沒有收穫,想要在越短的時間內完成事情,這是需要練習的。在運動心理學有所謂 - “期限” 的概念,要是計數一下就好了,那每個人都能拿到好名次了。這種問題倒不是要不要計數的問題,而是要去練習暖身和預警規劃的能力。

  • @krillinfit
    @krillinfit Před 4 měsíci

    好久沒來看了 ~ 不錯讚

  • @user-rx7vk9eh4z
    @user-rx7vk9eh4z Před 3 měsíci +1

    何老師、Josh哥您們好,小弟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們,我本身有高度近視,在網路看到許多看到重訓對於視網膜、黃斑部有負面影響(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的文章,但我也了解肌力訓練的重要性,除了請眼科醫生評估諮詢外,在訓練上可以做什麼調整嗎?

  • @paintim
    @paintim Před 4 měsíci

    就像我遇過醫生,從不討論病因,只問你有沒有比較好,沒有就換別種藥繼續,吃到好為止。
    頓時間我想我只要有一份什麼藥對應什麼症狀的資料,好像我也可以當醫生了~

  • @angeleva0912
    @angeleva0912 Před 4 měsíci

  • @rambokriquelme7753
    @rambokriquelme7753 Před 4 měsíci

    请问何老师, cal dietz推荐的那种抬起后脚跟只有脚尖着地的深蹲是不是有些多余?我认为可以用涉及完整步态周期的负重动作(如推拉雪橇,农夫行走等)去训练足踝功能。

  • @timlu8113
    @timlu8113 Před 3 měsíci

    極限體能王~從民間發展到走入奧運項目~
    日本有很多文化 台灣只有流行
    想聽聽何博士對極限體能王有甚麼看法 感謝

  • @stevedeltora3803
    @stevedeltora3803 Před 4 měsíci

    後面是人嗎?

  • @STW
    @STW Před 3 měsíci

    在這邊問問題看會不會被發現😂
    我想知道:
    單腳硬舉在負重的時候(不是拿槓)
    一般都是在支撐腳同側手負重還是對側手負重?
    另外在何種情境下,會需要訓練同側或對側負重的動作?還是都一樣要練?

  • @asd40284
    @asd40284 Před 4 měsíci

    我很閒

  • @user-tj2dh2vn7f
    @user-tj2dh2vn7f Před 4 měsíci

    還要不生病,我感冒一個月根本不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