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Opera 戲曲】The Makings of a Jinghu 京胡制作技藝 | Shi YouSheng 史優生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13. 04. 2017
  • 2016非遺課件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Beijing
    說起史善朋,不是京劇行的人可能不曾耳聞。他是知名的京胡制琴大師,1932年就創立了「史善朋竹琴社」。琴社起初設在李鐵拐斜街西口,後遷至琉璃廠,當時,很多京劇名角的琴師用的都是「史家」琴。80多年過去了,如今,在琉璃廠南側不遠處,「史善朋竹琴社」的匾額依然懸掛着;為顧客聽音、手工制琴的家傳手藝也由他的孫輩史優生繼承下來。在這裏,人們還可以感受到老北京作坊式樂器行的原始風貌。
    這是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正面牆上掛着「史善朋竹琴社」的紙匾,一根鐵杆吊着數十把京胡和二胡。下面的桌子上擺着一面斑駁的老式鏡子、一台電視和一摞蛇皮。左邊是一個衣櫃、一把椅子和一張八仙桌。桌子上有一些做琴用的竹筒和工具。桌子下面是一台電暖器和幾盆小花,旁邊散落着一些竹筒廢料和琴把、銼刀等。這裏既是史先生的家,也是他的作坊。我聽說1949年以前,很多樂器行都是這樣的,家店不分。
    工序:一板一眼
    「我平時就坐這兒幹活兒,我覺得踏實。」史優生指着半尺見方的小板凳說。史先生告訴我,如今從進料到刮竹筒、做擔子、蒙皮子,所有工序仍都是按爺爺那時傳下來的做,一點兒沒改變。「只是這個竹筒颳得有些大了」,史先生解釋,之所以說尺寸大了,是因為現在演員調門兒沒以前那麼高了,尺寸大了以後,琴的聲音會更寬厚,而不似以前尖細。
  • Sport

Komentáře • 8

  • @user-gd6cl4xx3w
    @user-gd6cl4xx3w Před 2 lety +1

    这个视频我重复看了多次。精工制作一丝不苟。名家老先生说。一台好的京戏。京胡要顶半边天。
    舞台上给名家伴奏过的京胡,视为传家宝。一把好京胡来之不易。工匠精神几代人的努力。希望后继有人。
    (八旬老人-学二胡)观感。2022年5月22日。

  • @zhenggao9122
    @zhenggao9122 Před 4 lety +2

    这真是传承

  • @dbadagna
    @dbadagna Před 4 lety +2

    It's very educational. Thank you for including English subtitles.
    I would translate 琴码 (qinma) as "bridge" rather than "vibrator."

  • @user-cx5fu3ij4b
    @user-cx5fu3ij4b Před 2 lety +2

    介紹京胡,背景音樂是二胡?

  • @user-lt8vw4fe4w
    @user-lt8vw4fe4w Před 2 lety +1

    英語翻譯不行。奚琴應該翻譯為Xiqin而不應該翻譯為Haegeum,因為雖然 Haegeum漢字是奚琴但事實上是在朝鮮演變的,一如中國各省的胡琴,都是奚琴演變而來的。

  • @xuanxuemoxi6076
    @xuanxuemoxi6076 Před rokem

    我自己组装的京胡不是发不出声就是发出二胡的声音,之前只学过二胡,不知道组装京胡环节哪里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