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晚飯時,經常喝 "白酒" 的人,最後身體都怎麼樣了?看完就懂了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16. 05. 2024
  • #白酒 #喝酒 #疾病预防 #健康飲食 #健康科普 #老年健康
    吃晚飯時,經常喝「白酒」的人,最後身體都怎麼樣了?看完就懂了!
    「爸,你吃晚飯時不要再喝白酒了,對身體不好」!小張一邊眉頭緊皺地看着電腦,一邊大聲對躺在沙發上的父親說。父親翻了個身,不屑地說道:「你聽誰胡咧咧的,我都喝了半輩子酒了」!
    「我說的話你不信,你總得信科學吧。我看的是最權威的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的,上面說對人體最安全的酒精攝入量是0」!小張指着電腦上的一篇論文對父親說。
    父親連忙坐了起來,戴上老花鏡衝到電腦前,驚訝的說道:「我滴乖乖,一點不假!看來這酒還真不能喝了,我得去告訴老王,讓他也別喝了」。
    父子倆還盯着電腦里的文章仔細閱讀,裡面大量的實驗數據看得老張膽戰心驚。
    那麼吃晚飯時,經常喝「白酒」的人,最後身體都怎樣了呢?如果實在戒不掉,怎樣可以降低飲酒對身體的傷害呢?
    一、長期飲酒對身體究竟有哪些危害?
    首先,幾乎所有愛喝白酒的人,牙齒都多多少少的有一些問題。這是因為白酒中含有較多的酸性物質,能夠腐蝕牙齒琺瑯質,損害牙釉質,降低牙齒的鈣質和含磷礦物質。
    長期飲酒不僅損害口腔,對胃、腸粘膜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是胃腸癌的主要誘因之一。
    白酒中的酒精含量高達40-60%,酒精具有親脂性和溶脂性能,攝入酒精過量,可能會導致胃黏膜糜爛和黏膜出血。酒精刺激胃粘膜,使得胃粘膜細胞發生病變,易引發胃炎。
    正常人體的胃中含有大量的胃酸,這對於維持菌群平衡十分重要。飲酒後,酒精會中和胃酸,這使得有害菌有了可乘之機,加速繁殖,促進了致癌物亞硝胺類的合成,從而引發胃癌。酒精還能溶解食物中的致癌物質,使其被人體吸收,長此以往,癌症定會「如期而至」。
    其次,喝酒不僅不會預防老年痴呆,相反地,酒精對人腦的危害極大。酒精作為一種鎮靜劑,會抑制大腦中傳遞「興奮」的信使,並增強傳遞「抑制」的信使,使我們的大腦感覺發生麻痹。
    酒精還會損害神經元之間的聯繫,並干擾大腦對信息的處理。美國的一項研究證明,酒精會直接殺傷腦細胞,與不飲酒的人相比,每天飲酒兩次以上的人,其腦體積小1.6%。而人體自然衰老導致的大腦萎縮僅為0.19%。
    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發表的文章指出,與不飲酒的人相比,飲酒的人海馬萎縮的風險大大提高。
    此外,酒精對認知有多個方面的影響,包括注意力、思維、記憶和判斷能力等。酒精可以降低注意力水平,抑制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對記憶能力有不良影響,還可以干擾人們的判斷力和決策能力,它可能使人變得冒險、易衝動和缺乏對風險的適當評估。這可能導致飲酒者做出不明智的決策或參與危險行為。
    酒精還會損傷延髓,這是人體的呼吸中樞,所以一次性過量飲酒可能使呼吸功能衰退,嚴重的將會危及生命。
    另外,長期飲酒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酒精進入人體後,在酶的催化下會產生大量的乙酸,乙酸會降低脂肪酸的氧化速度,使其過量堆積,在肝內合成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從而引發高血脂或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過量堆積的酒精易使心肌細胞發生水腫和纖維化病變、使其中的線粒體變性,導致心肌損害,表現為心室的收縮和擴張能力減弱。使心功能產生不可逆的衰竭,表現為氣急、胸悶、心律失常及下肢浮腫等。
    二、關於日常飲酒,有哪些誤區?
    首先, 「睡前飲酒有利於提升睡眠質量」是一個典型的誤區。
    飲酒後確實會使人快速入睡,這是由於酒精會暫時抑制大腦中樞的活動,與正常的入睡完全不同。酒後入睡後,被短暫抑制的大腦中樞會活躍起來,甚至比入睡之前更活躍,大腦得不到良好的休息,這就導致酒後睡醒的人常會頭昏腦漲,乏力甚至噁心。
    其次,「喝酒能殺菌消炎」更是無稽之談。
    我們知道酒精能殺菌,這是因為75%的酒精與細菌的滲透壓相似,因此可以隨着細菌物質交換的過程不斷地向菌體內滲入,造成菌體內的蛋白脫水變性,最終使細菌死亡。而75%的酒精換算成飲用酒的度數,可高達93.75度,這是日常酒水不可能達到的度數,所以日常喝的40-60度的酒,根本不具有殺菌作用!
    此外,「飯前飲酒能增加食慾」也很難實現。
    研究表明,只有飲用烈酒才能增加食慾,而且要控制在25克左右,並且食慾增加僅僅能維持幾秒,所以喝酒很難開胃。
    「寒冷時喝酒可以禦寒暖身」也是一時的假象。
    飲酒後,由於酒精使血管擴張,血液快速向全身流動,所以身體感受到片刻的暖意。但此後因血管不能及時收縮,身體散熱加快,會感覺更冷。
    最後,「一醉解千愁」會適得其反。
    酒精作為神經興奮的抑制劑,會麻痹大腦神經,使人短暫忘記痛苦。還會降低自控力,使人大喊大叫,給人產生情緒高漲的錯覺。當血液中酒精含量過高時,人體會產生各種不適,使人更加難受鬱悶。
    由此可見,酒精對人體百害而無一利,所以為了降低對身體的傷害,應及時戒掉飲酒。但是有些人喝了大半輩子酒了,一時戒不掉,那怎么喝酒能儘量降低傷害呢?
    三、注意科學飲酒,將傷害最小化!
    1、不要空腹飲酒。
    空腹時,胃粘膜直接暴露在外,當酒精到來時,會直接刺激、侵蝕胃粘膜,破壞肌層,減弱腸道蠕動。空腹喝酒也會使心率大大加快,引起血液循環加速,導致高血壓、低血糖,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猝死。所以,飲酒之前一定要提前進食一些食物,最好是一些澱粉類的食物,比如小米粥,蛋糕等。
    2、服藥時,切忌飲酒。
    很多種藥物會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對人體有毒性的物質。例如鎮痛藥與酒精作用,會損傷胃粘膜引起胃潰瘍等。治療糖尿病類的藥物與酒精相遇會引發低血糖。作為普通人,我們常常不能分辨哪些藥物與酒精相剋,那就做到服藥期間不飲酒。
    3、不同品類的酒不能混着喝。
    白酒、啤酒、果酒、紅酒等不能摻着喝,否則對人體危害更大。不同酒的成分不同,混合起來飲用會引起噁心、嘔吐,甚至引起中毒。另外,在喝白酒之前,可以提前加熱一下,燙酒可以去除甲醇等有害物質,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4、喝酒不吸煙,吸煙不喝酒。
    很多飯局上,人們都是邊抽煙邊喝酒,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行為。飲酒會使血管擴張,而吸煙同時使血管收縮,這就會給心臟帶來很大的壓力。另外溶於酒精的焦油會吸附在消化器官黏膜上,給身體帶來不可逆地傷害。
    喝酒時要慢慢飲用,細細品嘗,不要過分勸酒。
    這樣能給身體足夠的時間分解酒精,緩和酒精帶來的傷害。切記不要喝急酒,這樣酒精來不及分解,在體內迅速大量堆積,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極大。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釀酒的國家之一,白酒在中國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古往今來,中國人對於酒的情感非常深厚,然而長期飲酒對身體的傷害是不容忽視的。
    早在2018年8月23日,《柳葉刀》發布的飲酒與健康的文章就指出,最安全的喝酒量為0!這項研究分析了1990年~2016年間,來自195個國家/地區的694個關於個人和群體喝酒的數據源,以及592個關於攝入酒精風險的研究,是非常權威可信的。
    也就是說,不喝酒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Komentář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