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忙世代》年輕人為何忙著追求小確幸? - 鄧惠文 專訪 葉丙成 台大電機系教授 -【心事有人知】20221114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10. 06. 2024
  • 0:00 片頭
    0:12 前言
    2:16 現代年輕人追求快樂
    8:05 如何區辨孩子是快樂還是躺平
    17:16 看現代社會的年輕人
    32:51 窮忙族的人生
    39:10 如何自救
    42:04 結語
    有些年輕人明明月薪也不高,卻常常願意花錢買一杯星巴克的飲料,或是去超貴的吃到飽餐廳,一段時間就要求請假,想要出國遊玩,年輕人平時生活的話題也總是 : 哪裡好吃,哪裡好玩?為什麼他們總是瘋狂的追求生活中的小確幸?本集再次邀請到葉丙成教授,和我們分享,為何現代年輕人會有這樣的行為?回顧過往的教育,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追求各種生活小確幸的背後,現代人是否都是窮忙一族?
    照片來源:葉丙成教授提供
    --
    歡迎大家動動手指按讚+訂閱+分享!
    就能接收到最新影片通知唷~
    【立即下載 寶島聯播網APP】
    蘋果 IOS|reurl.cc/LMxxkK
    安卓 Android|reurl.cc/QbllyZ
    【Facebook】
    節目粉專 - reurl.cc/xOZLrb
    【youtube頻道】
    寶島聯播網-reurl.cc/aNpky3
    心事有人知-reurl.cc/V5Gj9Z
    【Podcast】
    Apple - reurl.cc/Enq0qg
    Spotify - reurl.cc/2rxRME
    Sound On - reurl.cc/35gy8V
    KKBOX - kkbox.fm/0t0w3b
    --
    全台播出時段及頻率如下:
    下午6:00-7:00
    基北地區|FM98.5 寶島新聲
    新竹地區|FM97.9 新竹之音
    嘉義地區|FM91.3 嘉義之音
    台南地區|FM99.7 都會聲音
    高屏地區|FM96.9 主人電台
    晚上10:00-11:00
    中部地區|FM99.1 大千電台
    --
    #心事有人知 #鄧惠文 #葉丙成 #教授 #台大電機系 #窮忙世代 #年輕人 #現代社會 #窮忙族

Komentáře • 43

  • @Ray_Hart
    @Ray_Hart Před rokem +9

    謝謝鄧醫生的體驗分享,每次聽到真誠分享都覺得鄧醫師很有魅力。
    很多課題在實戰時,更多是人的本性挑戰。又會回到〝知道但每次都做不到〞,作為生命鬥士的我聽鄧醫生YT充電,至少我不是異類又孤單的戰士。
    鄧醫師問與答之間抓重點也很精準。很厲害~

  • @healthywealthyacademy2
    @healthywealthyacademy2 Před rokem +4

    這次專訪葉丙成教授讓我們更深入了解了年輕人追求小確幸的原因和背後的價值觀。他的話語有深度且引人入勝,對於現代社會和年輕人的思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非常感謝分享這個影片。😃

  • @user-es8nu3hy6f
    @user-es8nu3hy6f Před rokem +20

    記得年青時,長輩們看我們也是“你這樣對嗎、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他們歷經戰亂、生離死別在瞬間,看到子女不知天高地厚,嘅歎世風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擔心子孫們的未來。現在,當年的晚輩變成現在的長輩,終於理解他們的心情。現在流行不婚、同婚,年青人說他們不想重蹈父母的覆轍。殊不知父母認為自己從風雨中走過來,這是一種不得了的成功,走得越辛苦,成就度越高,他們希望分享傳承給孩子,這是他們用青春血淚換來的資產,不教給孩子教給誰。而孩子的成長環境,父母並沒有經驗過,他們無從了解。這種代溝每個世代都會發生。

    • @gracel7538
      @gracel7538 Před rokem +2

      所以在公共平臺分享經驗比較有價值……想看的人就可以參考,年輕世代可以參考許多不同種類的經驗分享,長輩可以分享給更多的年輕世代參考……
      年輕世代很多人只想躺平,有沒有一個因素是:化學物質、食物化學添加物充斥,其實都已經身心靈受到嚴重傷害了……
      人生最後值得追求的可能祇有終極意義了……
      人類經驗非常有限,知識也非常有限,這是一般通論、普遍原則,提醒大家好好想想、小心謹慎,當然無法當做是真理,更深入的特殊原則問題再討論吧……
      閣下的問題很有哲學深度啊!如何確定?意識認知……如何確定我們確定存在?不是桶中腦呢?不是高維度世界的模擬遊戲而已呢?存在主義……
      宗教錯綜複杂難以理解,難以管理,宗教同時也是嚴重的政治問題……
      以前在下也認為是迷信,親戚説的多是牽強附會,現在回想,一些認為的意外死亡,生病,倒霉運……恐怕有可能是靈界力量造成的,很難證實確定有,也很難確定沒有……
      真的不要隨便接觸靈界力量……
      學歷不代表智慧,許多地區也不重視哲學思辨能力教育……平常只會簡單一句(那都是迷信……),一旦被超自然現象震撼到,就很可能被迷住了……如果哲學思辨能力夠,也思考辯證過超自然領域,就不會被迷住了,可以理解那些超自然現象衹是基本現象而已,背後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問題存在,比較不會被表像迷住……
      聽過一種說法:一旦拜拜接觸到靈界力量,就難以送走……請神容易送神難啊!也無法確定是神還是鬼?
      請靈容易送靈難……
      拜拜是拜到什麼靈?要先確定好,即使能説出私密事情,並不代表就真的是親人啊!靈界能力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這是簡單的邏輯……
      世界級宗教有更深入完整的理論體系,為什麼大多不建議拜拜、接觸靈界?……
      好好思考一下吧!
      佛學是哲學,也可以是教育,也牽涉到靈界領域宗教領域,主要是覺與悟,不是神通及拜拜、接觸靈界力量,很多人都誤解了……
      宇宙萬象錯綜複杂難以理解……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哲學思辨能力不夠,建議先不要接觸宗教,先聼聽哲學概論課程王榮麟老師,培養智慧很重要,培養哲學思辨能力很重要……
      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啊……
      一部分現象證實,不代表巨觀角度全部問題都可以確定……問題恐怕還非常多非常大……能量場信息場靈界領域宗教領域有更多的理論體系論述……限於篇幅,台大李校長無法完整論述,在比較長時間的演講中,李校長也有提到能量場靈界的正能量負能量問題,也就是何謂神何謂鬼的更高階問題……我們所認為的神確定是神嗎?還是鬼……?
      中性稱作靈,我們人類經驗非常有限,人類有能力可以分辨正能量?還是負能量嗎?拜拜的祖先確定真的是祖先嗎?
      這需要非常謹慎小心啊!世界級宗教有比較完整論述理論體系,雖然還是沒有確定的定論,但是可以參考參考……
      人類的生命靈魂問題,生命的終極意義?有可能在宗教領域、靈界領域、超越界領域……裏獲得解答?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投入到這些領域研究……
      現在已經有許多科學儀器可以偵測一些特殊能量場了!所以宗教有可能有解答,但是宗教錯綜複杂難以理解,宗教組織背後大部分都是詐騙集團政治組織在操控利用的,造成宗教界暗黑不堪……如何看透宗教的暗黑面,找到真宗教非常非常重要……
      這是未知領域,難免有許多可能性,不確定性……以及風險,當然也沒有定論的答案……
      衹是如果以安全爲最高考量的話,還是要參考多方面的意見比較安全……個人也沒有定論,但是現在已經有許多科學儀器可以偵測一些特殊能量場了……可見得傳說、傳統說法不一定全部都是胡扯、空穴來風的……
      個人會採取一些說法、傳說、傳統說法:陰陽兩隔,避免產生干擾……即使祇有1%會出問題,也不要冒險……
      不要隨便接觸靈界領域,與靈界力量互動充滿風險……
      各種想法其實大都被仔細思考過了!那麼多的智者在哲學裏都討論過了……衹是我們難以分辨難以理解罷了……宗教與信仰是兩回事,上帝與教會是兩回事,一般宗教組織背後大部分都是詐騙集團政治組織在操控利用的,但是並不代表沒有真宗教的存在……

  • @iw974315
    @iw974315 Před rokem +11

    非常喜歡鄧醫師和葉教授的對談!這兩次都覺得受用無窮!希望可以再多邀請葉教授來分享教育的想法!

  • @user-hp7jq5lg7k
    @user-hp7jq5lg7k Před rokem +3

    老外爸爸和7個女兒的家庭生活和自學過程 值得台灣家長學習!

  • @user-jw2mu5bm8y
    @user-jw2mu5bm8y Před rokem

    真的喜歡葉教授的分享

  • @mojochang9706
    @mojochang9706 Před rokem +7

    說穿了,貧窮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只是天下父母心,都會於心不忍,怕他們吃苦和吃不飽穿不暖;如今長大成人後,才放手去獨立過自己的生活,往往為時已晚,除非家庭驟變和一無所有,才有可能會改變轉機~

  • @Sunflower6532
    @Sunflower6532 Před rokem +4

    線上遊戲這段超有感XD
    我小時候就在裡面白手起家、用盯盤網站找裝備道具低買高賣賺了一點小錢。
    母親當時也稱讚我有學習到東西,之後課業忙也就不會繼續玩了。

  • @shurouchen9946
    @shurouchen9946 Před rokem +1

    鄧惠文醫生的影片特別優質, 希望有機會挖掘各行各業的菁英來聊聊, 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學習和增加見聞。

  • @user-hh3sn8pj9t
    @user-hh3sn8pj9t Před rokem +3

    覺得很棒的地方就是接受現代小孩所接觸的,玩遊戲也是可以訓練邏輯的.
    還有老師從遊戲中看到小孩的性格,老師也跟著世代的轉變用不同的方向教導學生,非常棒的老師
    父母真的不要太擔心孩子的未來😊

  • @yunglingchen5637
    @yunglingchen5637 Před rokem

    無意中聽到的分享,很有意思!

  • @samqq4623
    @samqq4623 Před rokem +3

    你有辦法讓小孩覺得你這個大人超酷,那你就成功了

  • @jackshen3218
    @jackshen3218 Před rokem +2

    爸爸媽媽愛子女 用心良苦
    肯定一句:辛苦了!
    若是不談新舊世代
    用「人性」觀點
    父母老是說教:都是為你好
    子女老是說:你們老人不懂落伍了
    所有閱聽人 或是父母 或是子女
    上述對話模式 有誰喜歡?
    沒人吧?
    那也保有人性的善良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開口前 想到自己討厭的情境
    就口下留情
    若是老是用嘴砍人
    終於後座力會打回自己
    所有愛表達 也要有恰如其份才好

  • @shujacheng7866
    @shujacheng7866 Před 10 měsíci

    我們有二個小孩從小我們只有觀察他们的興趣,然后買他们喜欢玩的玩具還是物品,給他们玩,如有功课不會爸爸會教導。從小孩子们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到現長大上大学了,都有自己的理想不用担心他们。

  • @whoami50313
    @whoami50313 Před rokem +2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討論讓我想到「虛無主義」
    就是到底哪種快樂是有意義的?
    那種思辨

  • @user-mg7pf4jd1w
    @user-mg7pf4jd1w Před rokem +3

    小確幸也沒有不好!知足常樂!

  • @elaine7580
    @elaine7580 Před rokem +1

    期待葉教授有自己的小孩之後再來分享

  • @user-yh2tr5ro4y
    @user-yh2tr5ro4y Před rokem

    請葉教授上節目,主持人一定很輕鬆,因為他會….自己…一直說….
    然後不知不覺我居然就聽完還按分享?

  • @user-ly1gv2st7u
    @user-ly1gv2st7u Před rokem

    葉老師,正常說話是講台語喔,國語是輔助語言???

  • @pem0chen611
    @pem0chen611 Před rokem

    我覺得現在的父母是 不懂得什麼叫做分享 限度 一直想把自己的所愛放在自己的小孩身上 所以給自己製造很多煩惱

  • @user-ph9uc7vh4b
    @user-ph9uc7vh4b Před rokem

    醫師好

  • @user-tq8fy8cq7x
    @user-tq8fy8cq7x Před 10 měsíci

    辛苦一輩子,換來後半生傷害受盡折磨委屈,罄竹難書之人無法無天,傷天害理。無人權可言。

  • @chenwilliam5176
    @chenwilliam5176 Před rokem

    何必找一位躺平族上節目來聊一聊呢 😅

  • @hanzifly
    @hanzifly Před rokem +1

    科技專業領域的教授
    不見得適合談親子教養等議題。
    肯定還有這方面的專家。

  • @user-ej9wx4px7i
    @user-ej9wx4px7i Před rokem +3

    孩子
    來報仇或來報恩
    早就註定了

    • @lh6099
      @lh6099 Před rokem +1

      不是哦,後天的相處模式和愛不愛也很重要。

  • @user-us8fd9jr3h
    @user-us8fd9jr3h Před rokem +6

    講句老實話,讓孩子去自由發揮,到底有幾成勝利呢?畢竟少數而已

    • @Ray_Hart
      @Ray_Hart Před rokem +4

      對耶!在聽得同時我也是這麼想。
      不過,我想鄧醫師跟葉教授蠻常在強調,讓孩子承擔自己做的決定和耐受性,我聽下來也是期許自己能堅持住這大原則。

    • @WEIHSIAO
      @WEIHSIAO Před rokem +13

      勝利的定義是什麼?
      勝利是要贏過別人才叫勝利?
      人可以永遠在競爭狀況下生活嗎?
      如果小孩能自動自發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比較好嗎?

    • @uuii1325
      @uuii1325 Před rokem +12

      別再用自己對「勝利」的定義綁架小孩想追求的「人生」

    • @gracel7538
      @gracel7538 Před rokem

      什麼是勝利?
      大多數人可能只需要簡單快樂的生活……
      人生最後值得追求的可能祇有
      人生的終極意義
      學歷不代表智慧,許多地區也不重視哲學思辨能力教育……平常只會簡單一句(那都是迷信……),一旦被超自然現象震撼到,就很可能被迷住了……如果哲學思辨能力夠,也思考辯證過超自然領域,就不會被迷住了,可以理解那些超自然現象衹是基本現象而已,背後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問題存在,比較不會被表像迷住……
      聽過一種說法:一旦拜拜接觸到靈界力量,就難以送走……請神容易送神難啊!也無法確定是神還是鬼?
      請靈容易送靈難……
      拜拜是拜到什麼靈?要先確定好,即使能説出私密事情,並不代表就真的是親人啊!靈界能力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這是簡單的邏輯……
      世界級宗教有更深入完整的理論體系,為什麼大多不建議拜拜、接觸靈界?……
      好好思考一下吧!
      佛學是哲學,也可以是教育,也牽涉到靈界領域宗教領域,主要是覺與悟,不是神通及拜拜、接觸靈界力量,很多人都誤解了……
      宇宙萬象錯綜複杂難以理解……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哲學思辨能力不夠,建議先不要接觸宗教,先聼聽哲學概論課程王榮麟老師,培養智慧很重要,培養哲學思辨能力很重要……
      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啊……
      一部分現象證實,不代表巨觀角度全部問題都可以確定……問題恐怕還非常多非常大……能量場信息場靈界領域宗教領域有更多的理論體系論述……限於篇幅,台大李校長無法完整論述,在比較長時間的演講中,李校長也有提到能量場靈界的正能量負能量問題,也就是何謂神何謂鬼的更高階問題……我們所認為的神確定是神嗎?還是鬼……?
      中性稱作靈,我們人類經驗非常有限,人類有能力可以分辨正能量?還是負能量嗎?拜拜的祖先確定真的是祖先嗎?
      這需要非常謹慎小心啊!世界級宗教有比較完整論述理論體系,雖然還是沒有確定的定論,但是可以參考參考……
      人類的生命靈魂問題,生命的終極意義?有可能在宗教領域、靈界領域、超越界領域……裏獲得解答?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投入到這些領域研究……
      現在已經有許多科學儀器可以偵測一些特殊能量場了!所以宗教有可能有解答,但是宗教錯綜複杂難以理解,宗教組織背後大部分都是詐騙集團政治組織在操控利用的,造成宗教界暗黑不堪……如何看透宗教的暗黑面,找到真宗教非常非常重要……
      這是未知領域,難免有許多可能性,不確定性……以及風險,當然也沒有定論的答案……
      衹是如果以安全爲最高考量的話,還是要參考多方面的意見比較安全……個人也沒有定論,但是現在已經有許多科學儀器可以偵測一些特殊能量場了……可見得傳說、傳統說法不一定全部都是胡扯、空穴來風的……
      個人會採取一些說法、傳說、傳統說法:陰陽兩隔,避免產生干擾……即使祇有1%會出問題,也不要冒險……
      不要隨便接觸靈界領域,與靈界力量互動充滿風險……
      各種想法其實大都被仔細思考過了!那麼多的智者在哲學裏都討論過了……衹是我們難以分辨難以理解罷了……宗教與信仰是兩回事,上帝與教會是兩回事,一般宗教組織背後大部分都是詐騙集團政治組織在操控利用的,但是並不代表沒有真宗教的存在……

    • @iamwiifit1
      @iamwiifit1 Před rokem

      這需要定義每個人要的勝利是什麼?成功又是什麼?

  • @chenwilliam5176
    @chenwilliam5176 Před rokem

    我們看起來沒有 ..….😞
    哈哈哈 !他們才看我們 一點都不懂得生活 😁
    就好像我個人練氣功 ,看到其他人看第四台 ,就覺得他們為什麼浪費時間看那些政治宣傳以及無聊八卦聞的新😅
    每一個人的situation 都不一樣 ,沒什麼 好覺得奇怪啦
    😅

  • @windirjancsi23
    @windirjancsi23 Před rokem +3

    德國沒有台積電, 聯發科, 上銀, 台達電 ... 等等, 德國付出勞力可以組織家庭, 台灣斜桿還無法成家, 鄧惠文您好, 為什麼德國沒台灣這麼多頂尖公司, 卻人人付出就能成家, 請問是台灣價值觀問題, 剝削嚴重, 而妳也是他們剝削的幫兇嗎?台灣8萬元月薪是主管工作12小時, 澳洲只是打工價格, 妳真的以為澳洲非打工價格是8萬還是16萬台幣?

    • @Hsvyfihohih
      @Hsvyfihohih Před rokem

      複製貼上同樣發文有什麼意義?你先檢討自己為何不能精進?而非檢討整個社會?

    • @dajavu4754
      @dajavu4754 Před rokem +4

      不要只看單一項收入
      同時還要把物價與生活指數加進去計算
      台灣確實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但在世界排名上沒有你想像的不堪
      建議您去維基了解一下
      全世界物價指數排名、
      基尼係數、醫療、民主、開放程度…各式各樣的全球排名,有助於您認識真實世界
      而不只是獨自氣憤的臆想
      了解之後請敦促您選區的議員、立委積極修法改善不足之處

  • @janechang7266
    @janechang7266 Před rokem +1

    小雀幸…….!
    不就是教改下的回力鏢嗎!
    怪不得他們,那是執政黨的陽謀⋯⋯ 價值觀的錯亂….. 前景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