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解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電亦如露,應作如是觀。到底該如何理解?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5. 03. 2022
  • 在之前的內容裡我挖了個解讀金剛經的大坑,然後,.......我就長期拖更了,對此,我表示很抱歉,為了表達歉意。這期內容,決定放個大招,直接把金剛經裡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先解讀了。那句話我估計很多人都能猜到是什麼,因為它在很多地方已經被重點挑出來的了,那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電亦如露,應用如是觀。一般來說,對於佛經解讀的內容,我是不放在實修的會員內容裡面的,但是對於這句話的解讀,我會放進去,因為很有必要。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電亦如露,應作如是觀。歡迎關注我的頻道,帶你瞭解真正的佛法。
    心經解讀系列:
    第一集: • 心經|心經解讀|最準確的心經解讀(無背景音樂...
    第二集: • 心經解讀|史上最準確的心經解讀,第二期(色即...
    第三集(上): • 史上最重要的心經解讀,從本質上提示涅槃的真相...
    第三集(下): • 最重要的心經解讀,從本質上提示涅槃的真相,涅...
    第四集: • 史上最重要的心經解讀,心經解讀第四期,成佛的...
    通過黑客帝國電影來講一講佛法的智慧,以及我們的束縛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要從什麼中解脫?
    • 通過黑客帝國電影來講一講佛法的智慧,以及我們...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法中的善與惡到底是什麼意思? • 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法中的善與惡到底是什...
    佛經中的【無常】到底是什麼意思?
    • 佛經中的【無常】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是世間萬...
    佛經中的經常出現的【法】是什麼意思?
    • 佛經中的【無常】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是世間萬...
    八萬四千法門的謠言與真相,佛教真的有那麼多的法門嗎? • 八萬四千法門的謠言與真相,佛教真的有那麼多的...
    佛,菩薩,阿羅漢誰的境界更高?分別指的是什麼,他們有什麼區別? • 佛,菩萨,阿罗汉谁的境界更高?分别指的是什么...
    你真的瞭解佛教戒律嗎?對於佛教戒定慧中戒的理解 • 你真的瞭解佛教的戒律嗎?對於佛教戒定慧中戒的理解

Komentáře • 141

  • @raktem5792
    @raktem5792 Před rokem +4

    這句「有為法」整個網路裡也只有你說對了。它是我們每個人腦袋瓜裡自動化運作的東西,
    不是在講物質世界生滅變異的哲學理論。
    當我們明白自己的問題全都來自自己的腦袋,於是不再隨之起舞、但也不抵死抗拒,
    不及不離、無造無作,這才是修行的開始。

  • @orbleh3622
    @orbleh3622 Před 2 lety +18

    我反而觉得金刚经最核心的句子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更能说明修行时的意识状态。不过与“一切xxx如是观”异曲同工。

    • @felf4014
      @felf4014 Před 2 lety +1

      住,固定,恒的概念,和道可道,非恒道,如出一辙,就像六组的不思善不思恶一样,无所住而升起的自性之心,道法自,然。降伏其心,是因为提问者知见上还“住”了我相等四相,以为有个造作的心要降伏,降伏谁的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会生起真如本性之心,涅槃通俗讲就是一个药到病除的过程,经就是药。回归自然而然,真如本性过程。大里说,哪有涅槃?都是说给得病人的对机说法,涅槃是药,佛法是药,病好了弃之,别本末倒置了。佛陀说 你没病,众生皆佛,你就是认为有,其实就是庸人自扰,多此一举。

    • @raymondcheung2775
      @raymondcheung2775 Před rokem +1

      你應看出他對佛法認識有幾深。

  • @user-bl5yo9hj5c
    @user-bl5yo9hj5c Před 2 lety +7

    看到您的视频无比激动!感恩您的开示!非常盼望您解析戒,定,慧!!!!

  • @ljc0707
    @ljc0707 Před rokem +6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就是不執著於有為法,不執著於潛意識裡的五蘊的生生滅滅
    「生其心」就是讓真我顯露出來,依神性(自性、佛性)而生活

  • @user-rq5fy4tz9p
    @user-rq5fy4tz9p Před rokem +1

    謝謝老師
    本該存在的事物本該發生的過程,就讓他照原本它存在的樣子他發生的順序坦然接受,這些事物如夢中幻想的泡影一樣碰到就消失,如同閃電一閃而逝,像露水般從自身而來也自然消散
    這是聽完老師的講解後,對自己這些年的過程,而給自己最好的解釋

  • @user-mp3qn4ek7d
    @user-mp3qn4ek7d Před 2 lety +8

    佩服佩服,每天都期待老師,有新的作品推出,老師您簡直就是釋迦摩尼佛本尊轉世,來此娑婆世界,傳遞正知正見的佛學訊息,感謝老師您的正知正見佛學教授,讓我得以正确的認識理解佛教,感恩再感恩。

  • @jessetsai1024
    @jessetsai1024 Před 2 lety +3

    最後的總結讓我受益良多, 感恩!

  • @user-ux2dl3cr2h
    @user-ux2dl3cr2h Před 2 lety +11

    簡單說就是 Vipassanā(內觀) 的技巧

  • @akb18100
    @akb18100 Před 2 lety +15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他的意思是在凡塵俗世中不要太執著
    太認真認真你就輸了
    阿彌陀佛

  • @user-bu8yp1yw6w
    @user-bu8yp1yw6w Před 2 lety +9

    如露亦如電

  • @15817444696
    @15817444696 Před 2 lety +3

    😃🙏你的大招我们确实收到了。

  • @paul13579p
    @paul13579p Před rokem

    可以繼續出影片嗎?我透過你的影片治療自己的問題,我希望可以繼續看到你的影片,謝謝您

  • @IronMan_Daddy
    @IronMan_Daddy Před 2 lety +2

    牛逼,支持你,我都等了好久了,太感谢你啦

  • @user-kt8zm4vy2u
    @user-kt8zm4vy2u Před 2 lety

    我也等很久,終於更新了

  • @ryangan192
    @ryangan192 Před 2 lety

    谢谢版主

  • @linsanmu1542
    @linsanmu1542 Před rokem +2

    感謝您的智慧,希望能聽到更多您對佛法的講解

  • @xirenzhang
    @xirenzhang Před rokem

    每天都要来youtube看看up有没有更新~非常喜欢你的分析~感谢!

  • @andykoh8893
    @andykoh8893 Před měsícem

    阐述的恰到好处👍

  • @jozhou8877
    @jozhou8877 Před 2 lety

    哇哇!更新啦!

  • @taiwanhakkangin1688
    @taiwanhakkangin1688 Před 2 lety +1

    承蒙你

  • @O0oFBo0O
    @O0oFBo0O Před 2 lety +2

    博主挺幽默的:“以如是我聞開頭,沒有多少創作空間。”

  • @user-yu8gh6mt7l
    @user-yu8gh6mt7l Před rokem +2

    一切有为法解释的很精准,,如露亦如电也可以解释为,空,色即是空,不管是快速慢速消失,终究都是空,也就是没有,,这个比较好理解,,但是明明是物质世界为什么非要说成空,这就很有学问了!现实是我们不可能完全关闭感知系统,如同修行人不能完全戒除吃饭喝水呼吸,即使佛陀也不可能,涅槃就是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住任何相以后产生的心,简单的说就是旧的心经过涅槃而产生新的心,这个新的心又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又是很有意思了,

    •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Před rokem

      这是我前面的留言,
      要明白这个问题,要从宇宙的组成讲起。
      物理学中的电子湮灭实验已经证明了电子和正电子是由电场构成的,这就说明宇宙是由电场构成的,道德经里叫“道”,佛经里叫”万物的本性“,圣经里叫”上帝“。电场的稳定状态是环状的。后来在运行时出现扭曲,在某些区域产生了辐射状排布结构,也就是带电粒子。带电粒子相互吸引形成了世间万物。佛经里的:地(固态粒子)水(液态粒子)火(光子)风(气态粒子),本性圆融。说的就是一切粒子态的东西都来自于一种圆的相互融合的东西,这不就是环状电场吗?道德经描述为:万物出自有(有形,粒子),有出自无(无形,场)。两者说的是一个意思。
      电场是永恒存在的,金刚经里的”无为法“描述的就是电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有为法“描述的就是粒子态物质,因缘而生,有生有灭。这就是为什么开悟的人对粒子构成的物质,包括人的肉体生命不看重的原因。佛经里将粒子态的物质叫“相”,所有相皆为虚妄,说的就是粒子态的东西不是永恒的。
      我做了两个视频讲解这个内容,感兴趣可点击去看看:宗教和科学的统一(看2022年上传的视频)。
      人类的问题是缺乏对自然本质的了解,佛经里反复讲解粒子态的东西是有生有灭的,临时的。这就是开悟的人对粒子态的物质,包括人的肉体不看重的原因。但常人不懂,争来抢去,彼此伤害。
      老子,耶稣,释迦摩尼的目的是讲解自然的本质给世人,如果你不听,或听不懂他们也没有办法。被后来人吹成了神。
      由于常人丧失了感知场的能力,只能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世界。电子湮灭实验正是读懂这些经典的切入点。由于常人受粒子态物质的思维方式的限制,错误的认为宇宙是由粒子构成的,所以一直没有正确解读这个实验。读懂道德经,佛经后,你会发现相对论,大爆炸,量子的概念,玄论错误百出。因为这些理论忽略了构成于世界的最重要的基本成分,电场。

    • @888bling
      @888bling Před 5 dny

      空,应该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如是,空观,就是如是观。就是此时此刻对你的意识中的法的忠实观察,不增(以为好的东西)不减(以为坏的东西),连好坏都不要区分。 此时此刻,全部的全部,不过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能观)加上被观察的法(所观)。空就是不定义(执着)法的存在也不说法的不存在,而只是忠实地观察。这种观察的深入,你会观察到那个观察者(观者自知),就是心。这个过程不是逻辑解释的通的,但你要是正确静心,也不难到达。

    • @888bling
      @888bling Před 5 dny

      空,应该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如是,空观,就是如是观。就是此时此刻对你的意识中的法的忠实观察,不增(以为好的东西)不减(以为坏的东西),连好坏都不要区分。 此时此刻,全部的全部,不过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能观)加上被观察的法(所观)。空就是不定义(执着)法的存在也不说法的不存在,而只是忠实地观察。这种观察的深入,你会观察到那个观察者(观者自知),就是心。这个过程不是逻辑解释的通的,但你要是正确静心,也不难到达。

  • @wjh3246
    @wjh3246 Před 2 lety

    终于更新了。

  • @worldkeypoint
    @worldkeypoint Před 2 lety

    厉害,功德无量

  • @marczhao2734
    @marczhao2734 Před 2 lety +2

    博主有空可以讲讲业力吗🙏感恩

  • @user-kp7ls7ml1h
    @user-kp7ls7ml1h Před rokem

    感謝分享!! 好棒 我訂閱了

  • @sasafras5562
    @sasafras5562 Před rokem +1

    我認為最深的反而是觀,亦即見本分;一切唯心所造,心為何又如何造 就是觀

    • @user-mm3vo7bc7z
      @user-mm3vo7bc7z Před rokem

      「應作如是觀」
      坦白說,涅槃大家都沒搞清楚,所以才會各說各話。也因為最後的目標沒搞清楚,所以路徑都會搞錯。
      希望有人能倒過來講,從涅槃往回講》》》非想非非想》》》四禪》》》三禪》》》二禪》》》初禪。

  • @user-pq3bx8rs8h
    @user-pq3bx8rs8h Před 2 lety +1

    这种解说让我等愚者豁然开朗!精彩

  • @tsung-linlee8398
    @tsung-linlee8398 Před 4 měsíci

    煩惱應無所住,快樂而生其心

  • @888bling
    @888bling Před 5 dny

    这句话的解释重心放在如是二字, 点中要害。使得这句可以成为全经中的最重要的句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中的无所住的关键也是“如是”。

  • @xugeorge2808
    @xugeorge2808 Před 2 lety +1

    终于更新了,我等到花儿都开了,还未见佛😅

  • @user-go3go5hl5w
    @user-go3go5hl5w Před 2 lety +5

    你真是个大神,想去膜拜你

  • @sandylai8466
    @sandylai8466 Před 2 lety +6

    如電亦如露?????
    《如露亦如電》🙏

    • @earnmore00
      @earnmore00 Před rokem +1

      Up 主学佛有幾多斤兩? 如露亦如電也說成如電亦如露、治學不嚴,差不多的態度。
      一般治學深的人不會犯這膚淺錯誤。
      如果某人治學犯了小錯誤,也会在日后磨練中改過,up主如露出这些飴笑的錯誤,不要說學佛未到家,連佛學入門也學得很輕率😂
      只是有部電腦 和剪接软件 就去做 you tuber 呃點撃獲利😂

    • @500g500g
      @500g500g Před rokem

      一直聽到錯誤順序真的是很受不了

  • @catherinecao980
    @catherinecao980 Před 2 lety +2

    期待业力的讲解。另外佛陀对世界将来走向的预言是在哪部经典?希望能更多了解

    • @user-yu8gh6mt7l
      @user-yu8gh6mt7l Před rokem

      业力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过去种种,包括一切,包括想法,做法,经历的,听到的见到的都叫业力,佛法尽灭经是佛陀预言今后的经文,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Před 2 lety +3

    心經明解
    觀自在菩薩深入自性如來藏時;發現這個自性如來藏;祂的體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他能出生五蘊:色受想行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識:眼識乃至意識界;也因此故:無有無明,也無有能盡無明;乃至老死盡的十二因緣;無四諦的苦集滅道;乃至於六度:施戒忍進定智,也是無所得的,(本來具足故);因此菩薩以這個緣故;能夠無畏的廣度眾生;十方諸佛也依此故而成佛;所以深入自性如來藏是最高無上的總持法。
    (佛教的不分別;不是叫你不去分別善惡;而是要分別清楚而心不執著; 不然就是在助紂為虐;如同《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所說:「欲作自愚伴; 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
    修行不落斷滅空
    (經):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這是破斥「斷滅之見」。空生聽說應當以離相才能見佛,就生起斷滅的見解,認為:如來不必以具足三十二相的緣故得證菩提的。佛教示他說:不要這麼想!如果這麼認為,那麼說一切法都是斷滅的了。發菩提心的人,對一切法並不是說「去斷滅一切法相」,只是說要「了知一切法都是無自性」而已。若是又有人了知一切法無自性,因而得以成就無生法忍,那這個菩薩所得的功德,勝過用滿恆河沙世界七寶布施的功德,因為他不受福德的緣故啊!所說「不受」的意思,並不是說絕對沒有福德,只是不貪著福德罷了!所謂:沒有能做的人、沒有所造的事物、也沒有接受的對相,但善惡之業也不會沒有果報。世尊出現於世間,說法四十九年,只說一個「無」字而已。因為九法界的眾生,通通都執著一切法有我。如來只以「無」字破斥衆生的迷執,這是「金剛正眼」,直截透觀向上一路,所以禪宗門下有所謂的「單傳直指」,就是要從這個地方進入。
    (第八阿賴耶識是轉依識)
    《成唯識論》卷三:
    已入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或諸菩薩皆名勝者,雖見道前未能證解阿賴耶識,而能信解,求彼轉依,故亦為說。非諸轉識有如是識。
    (現今的法師,只學一些表相佛法,對第六意識緣起性空;第八識如來藏分不清楚,講的都是方便法,隨著信眾越多,越不肯謙下尋求名師;而信眾無擇法眼, 盲昧無知的擁戴 ;今生就想立祖,不用等到來世,這就是末法的悲哀!以白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導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上品往生之實相念佛
    此實相念佛法門雖已無相,猶是因地念佛。設使寶相念佛法門已經修成,成佛之念猶如湧泉。法喜之覺受則因時日之俱增而漸漸習慣、淡薄、消失。若能持續實相念佛法門,必於某一時節突然一念迴光返照:「念佛者是誰?」或遇善知識冷冷一句:「念佛者是誰?」當下直得不辨東西南北,一頭栽進漆桶裡。從此每日孜孜矻矻體究此一疑情,猶如一團美味滾燙元宵,卡在嘴裡;吞又吞不下,捨也捨不下。此時憑藉實相念佛之深厚功夫,不必依賴語言文字,即能深入體究。有朝一日,突然悟得:「色身覺受、妄心妄識都不是我,那一念都無之真心,真實是我。」直下承擔,毫無猶豫。從此識得一切生命之本源,見到那肉眼不能見得之真心,從此不以靈知為真。
    如今突然打失鼻孔,有人因此哈哈大笑,有人因此喜極而泣,有人則不動聲色、安住真心之中。從此頓覺輕安無比,身心明淨。身(我)見頓時斷除。身(我)見斷故疑見隨斷斷,疑見斷故禁取見亦斷除。此三縛結斷故,其實相念佛即是果地念佛。雖是果地念佛,亦不過預流而已。既名預入聖流,即非真實聖者,猶執空性一邊以為真實。此即明心而未見性,尚未進入實相,即當求見佛性,進入實相念佛層次。
    《大乘起信論》云:
    當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無相。非非有相。非非無相。非有無俱相。非一相。非異相。非非一相。非非異相。非一異俱相。
    這段是廣釋空義,以顯示真如實體本來就是離四句、絕百非。有無四句是教內學佛法不得真實義的人所推想的;一異等四句,是外道錯謬的推想。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Před 2 lety

      《大乘起信論》這部論的著作,是因為佛入滅六百年當中,小乘行者不信唯心的道理,心外取法,所以多起諍論,外道又多有邪執,破壞正法,因此論主興起悲心,特地造了這部論。所以在下文說到造論因緣時就說到:「為欲除疑捨邪執故。」因為「疑」與「信」是相反的,現在若信此心,那麼疑就自然除滅。
      這部論是根據《楞伽經》、《思益經》等百部大乘經典所造,說明了唯心唯識的道理,統歸於一心,是性相二宗的綱要。深入的窮究了迷與悟的根源,也指示出修行的方法,正所謂是總攝了如來所說深廣的道理,實在是大教之綱宗,禪門之準則!
      (佛教的不分別;不是叫你不去分別善惡;而是要分別清楚而心不執著; 不然就是在助紂為虐;如同《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所說:「欲作自愚伴; 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
      修證要知道修證的內涵
      佛菩提又名大乘菩提,或名大菩提,依此菩提修行即能成佛,故名佛菩提。佛菩提是以親證如來藏為其根本,就是以襌宗所說的開悟作為入門,開悟明心就是證得如來藏,所以能現觀真實常住心的所在與體性。這是佛子們修學佛法時所最期盼的,但是,往往卻沒有信心去實證;這個開悟明心的境界,就是大乘佛菩提的見道。能證悟明心,只是大乘般若實相智慧的總相智,又稱為根本無分別智;只是知道如來藏真心許多表面中的一面,至於從別的方向觀察時有什麼不同?就不知道了;想要知道不同方向所看見的狀況,就得進修別相智,發起後得無分別智,這就是相見道位的修行。但這些都只是表面的觀察,至於如來藏心體裡面有些什麼內容,還是不清楚,因為這是無生法忍的部分,不是剛悟的人所能了知的;如同一部電腦,你只看到整台電腦的各部分外表,但是對於電腦裡面的零組件與功能都不很清楚,只知道是一部電腦不同角度的表相而已,這就是總相智與別相智。所以證悟如來藏而明心時,再依總相智才能真正的入門開始修學大乘佛法:進修別相智與一切種智,所以開悟明心只是修學佛菩提道的起步,只是剛進入佛教的内門,剛剛成為實義菩薩而已。
      (換句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以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央掘魔羅經》卷二
      若諸眾生多背諸佛者,聞如來藏則生誹謗,彼諸眾生自燒種子。嗚呼!苦哉!苦哉!不信之人於三世中甚可哀愍。
      世尊成佛時,思惟此土眾生難度,欲取涅槃,是因為成佛之道極難宣說故,眾生極難信受故。後來因為大梵天的請求,才留住人間,不得不思惟應如何為眾生說法,所以觀察過往諸佛如何利樂眾生,最後才施設三會說法,從淺至深,漸次方便引入大乘了義法中,乃先說涅槃的修證,令得解脫生死,生起大信;次則宣演般若中道,令知法界真相,令知解脫不等於親證法界實相;末則宣演方廣唯識教,令知成佛所憑之一切種智內涵,令得進修諸地無生法忍,終能成就佛道。這是有次第的漸漸引入大乘教中,最後圓成佛道,這就是漸教的由來。
      原始佛法中解說涅槃時,為了不堕入斷見外道見中,不得不處處隱語密意說有如來藏本住法的存在,而如來藏法義本是應該留到第二、第三轉法輪時才正式宣說的。所以二乘法其實是以大乘法為根本而方便宣說的,若離大乘法宗本的如來藏根本心,二乘涅槃將難逃於斷滅見之譏評,本質也將成為斷滅空。
      二乘菩提所修證之解脫道,只是佛菩提道一切種智中之一小部分爾,只是修證大乘般若所得之副產品。
      大乘別教法門之修證中,既已涵蓋二乘菩提之解脫果修證,亦具足顯示佛菩提道之內涵,何須別立二乘菩提之法?而有通教菩提?皆因別教菩提難悟難證,未悟之人聞之,極難信解,何況修證?不如先說解脫道,故另建立二乘菩提,易解易修易證故;證已再觀時機因緣,漸漸引入佛菩提道~令修如來藏自心之般若中觀,乃至如來藏自心之無生法忍一切種智。是故-世尊觀機逗教,依根機差別、依境界差別、依法相差別、依功德差別,而將唯一佛乘一分為三,建立三乘菩提差別,然三乘菩提皆是同一法界性~如來藏性,皆依藏識而建立 ;而藏識法界體性本來悉無差別,是故不應分為三乘?今我大乘別教法門既已涵蓋三乘菩提,圓滿具足,何須再分三乘?故應依別教法門修證全面之佛法,尚不應分三乘菩提,何況於大乘法中再行分宗立派耶?
      (現今的法師,只學一些表相佛法,對第六意識緣起性空;第八識如來藏分不清楚,講的都是方便法,隨著信眾越多,越不肯謙下尋求名師;而信眾無擇法眼, 盲昧無知的擁戴 ;今生就想立祖,不用等到來世,這就是末法的悲哀!以白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導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Před 2 lety

      要護持了義正法
      所有佛子應擁護了義正法,令不斷絕。為我們的子孫,為全世界的子孫,也為了所有的眾生,不只是這個世界的眾生而已;還有鬼神界、畜牲道、天道的眾生也將會往生到這裡,到人間來;為這些眾生,要護持了義正法。說自私切身一點,也為未來世的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往生再來時,這裡沒有了義正法,那我們往生來做什麼?不如去極樂世界下品下生,都比重新生在這裡好;所以,為未來世的自己,也應這樣做。也為過去世的無量父母,為未來世的無量父母,亦應這樣做;我們既然發願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你未來世必定還有很多父母,所以應為未來世父母著想,要護持了義正法,令不斷絕。
      (換句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以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佛法只有一種,不可能有所演變;十方諸佛是一體的,三寶是一體的,沒有哪一個三寶中的凡夫僧寶或者勝義僧寶可以自高於三寶之上。」假使有人把自己拉抬到三寶之上而傳授四皈依,從而破壞戒律,我向你保證那一定是魔道,從來都不曾真的知道佛法。即使他已在佛門中剃髮出家、受具足戒了,還是一個外道,因為他是心外求法,根本不懂三寶的真義。
      密宗的法不是佛法 時時參雜外道法
      佛法上講的圓融叫做理事圓融,也就是說,在一切事相上面都看見真實理;這個真實理,你能夠在一切事相中現觀。怎麼叫做一切事相中現觀真實裡呢?就是在所有法相上面~在六根、六塵、六識上面,你都可以觀察到你的如來藏如何運作,這個叫做理事圓融。真如之理遍一切時、遍一切界、遍一切地、遍一切識,這樣才是真如喔!覺知心~譬如離念靈知~不能遍一切時嘛!不談死,不談悶絕,我們只說你晚上睡著無夢時就好,你的覺知心~離念靈知~就斷絕了,不遍一切時嘛!不遍一切時,那就表示他不是真實常住法。
      可是你睡著無夢時,你的真如也在啊!你要去找祂;你找到祂了以後,你就能夠從一切時當中觀察到真如在哪裹?在一切的事上面,在六根、六塵、六識上面,你都可以觀察到祂;在三界中你都能觀察到祂;在九地~三界分為九地~當中也可以觀察到祂;你可以在七轉識當中觀察他在運作,這才叫做理事圓融,於一切事上你都觀察到祂。
      那麼密宗沒有辦法證得這個真如之理,所以他們千方百計蒐集所有不曾聽過的東西,都把它納入佛教裡面來,指說這些外道所修的世間法是佛所不曾修證、了知、宣說的法,所以釋迦牟尼佛的修證不究竟,只有大日如來能使人即此肉身成佛,妄說密宗所隨學的佛是大日如來,超勝於顯宗的佛(其實不是真正的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他們努力蒐集許多佛弟子們所未曾聽聞而極為古怪的外道法,納入「密宗佛教」裏面,就使得天竺晚期佛教的密宗,變成一個「索隱」的宗教;最後被印度教同化,佛教就消失了。
      可是他們所蒐集來的「隱」,不是佛法的真正密意,都是外道邪知邪見法;一切外道古怪的法門都容納進來以後,密宗就成變成一個「行怪」的宗教 ,所以他們有很多行為及觀念都是很怪異、而且違背三法印及涅槃理的。特別是應成派的中觀見,完全違背阿含涅槃、般若中觀、唯識種智的正理。
      達摩祖師所說的心就是-佛經所說的:心、識、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薩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阿賴耶、異熟、菴摩羅、無垢識、如、真如、實際、本際、涅槃、有分識、窮生死蕴、如來藏、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如來、我、真我、阿陀那、種子識、淨無漏界、法身、法性……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藏識,即大乘起信論所說如來藏心也,不可因有多名,便謂為多心也。如人有三名,不可謂三名為三個人也。
      大乘起信論云
      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本來自空。離一切相。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這是破:認為真如湼槃是斷滅空:「認為二乘的緣起性空是究竟」。因為有些人不明了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假名,並不是真實,卻認為是實有,所以才說 畢竟體空,以破他們的執著。聽的人不知這是破著的語言,就執著語言妄計真如涅槃是斷滅空。如何對治呢?說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因為具足無量性功德的關係。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Před 2 lety

      (在家也可為勝義僧)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五:
      復次,善男子!有四種僧。何等為四?一者、勝義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啞羊僧;四者、無慚愧僧。
      云何名勝義僧?謂佛世尊;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其德尊高,於一切法自在者;若獨勝覺;若阿羅漢;若不還;若一來;若預流;如是七種補特伽羅,勝義僧攝。若諸有情帶在家相,不剃鬚髮、不服袈裟,雖不得受一切出家別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遮遣,而有聖法得聖果故,勝義僧攝、是名勝義僧。
      云何名世俗僧?謂剃鬚髮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別解脫戒,是名世俗僧。
      云何名啞羊僧?謂不了知根本等罪犯與不犯,不知轉重,毀犯種種小隨小罪,不知發露懺悔所犯、憃愚魯鈍,於微小罪不見、不畏,不依聰明善士而住,不時時間往詣多聞聰明者所,親近承事,亦不數數恭敬請問,云何為善?作何為惡?如是一切補特伽羅啞羊僧攝、是名啞羊僧。
      云何名無慚愧僧?謂若有情為活命故,歸依我法而求出家。得出家已,於所受持別解脫戒,一切毀犯,無慚、無愧,不見不畏後世苦果。内懷腐敗,如穢蝸螺,貝音狗行,常好虛言曾無一實; 慳貪、嫉妬、愚癡、憍慢,離三勝業,貪著利養恭敬名譽;耽湎六塵,好樂婬泆,愛欲色、聲、香、味、觸、境;如是一切補特伽羅無慚愧僧攝,毁謗正法,是名無慚愧僧。
      (住持如來聖教 不是自讚毁他)
      《瑜伽師地論》 卷41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人所有。染愛心有瞋恚心。自讚毀他。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為摧伏諸惡外道,若為住持如來聖教。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或欲令其未淨信者發生淨信。己淨信者倍復增長。……(這樣才是得菩薩戒
      )《瑜伽菩薩戒本經》
      諸大士!欲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善護持。若護持者,不起像法法滅盡想,能令像法實義熾然,能令正法永不滅盡;心得止住,自成佛法;教化眾生,常無勞倦;善業畢竟,速成佛道!
      (換句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導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有些法師居士對於了義正法 不夠了解;無疑就是在為邪法護航)
      三轉法輪所說的法:
      佛法可以概納為二大類:第一類是解脫道的智慧;第二類是大乘的無生法忍、無生法忍,也就是真如與佛性的智慧。而這個真如與佛性的智慧又把它分成二部分來說:一、在總相與別相上說二轉法輪的般若空,般若空是講「真心空性」,不是講「蕴處界空相」;二、到了三轉法輪的時候,再從別相上來說明一切種智,也就是唯識的百法、千法、萬億法明門,就是如來藏系的經典,這是三轉法輪所說的法。
      如來藏是常樂我淨
      《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世尊!如來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間上上藏、自性清淨藏;此性清淨如來藏,而客塵煩惱、上煩惱所染,不思議如來境界。何以故?剎那善心非煩惱所染,剎那不善心亦非煩惱所染;煩惱不觸心、心不觸煩惱;云何不觸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煩惱,有煩惱心;自性清淨心而有染者,難可了知。唯佛世尊實眼實智,為法根本,為通達法,為正法依,如實知見。
      唯有如來藏(阿賴耶、菴摩羅識)異熟性故、其體永不壞滅而內容有變易、有作用,故成佛時能變為真如,故非常非斷。如來藏於五位中及無餘依涅槃中皆自在,故非無常。不生滅之主體識中、有諸異熟及等流種子流注變易,故非是常,故有作用。唯如來藏非有變易(主體自在、不生滅、不增減故),非無變易(内有異熟果種及修道清淨法種流注變易故)。非有作用(離六塵見聞覺知而於五位中寂照不滅任運隨緣而不動故,醒時亦同故),非無作用(若無作用,一切有情頓成死屍)。故唯有如來藏非常非無常,非有變昜非無變易,非有作用非無作用,名為中道實相,餘者皆非。
      學淨土者應該通達法義
      《大乘起信論》云:
      法我見者。依二乘鈍根故。如來但為說人無我。以說不究竟。見有。五陰生滅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云何對治。以五陰法。自性不生。則無有滅。本來涅槃故。
      這是破二乘妄見有生死可以厭離,有涅槃可以證得,這是「法我見」。因為聽聞如來只說五陰無常,沒有說生死就是真常,由於說的不夠究竟,所以妄起這樣的計著。因為生死涅槃都是由「我」所計著的法,所以說是「法我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3
      於此穢土護持正法須臾之間,勝淨土中若經一劫或一劫餘所獲功德。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Před 2 lety

      一切法師居士弘法時,不可以把外道法放到佛法裏來,因為將外道法說成佛法時,則是在破壞佛法、誤導眾生,佛不允許弟子們這樣做;佛說:如果有人將外道法放入佛法裏的話,這個人捨壽後必定要下地獄(編案:詳見《佛藏經、大般涅槃經、如來藏經……》等佛說)。這不是我在恐嚇人,這是佛講的。因為佛說這種人是佛法中的大賊,必定會墮入有 境界有為法之中。或者執著境界,或者執著藏密的父續母續無上瑜伽雙身修法,成為外道。將外道法放進佛教中,最嚴重的是密宗;不但如此,還將外道法冠上最好的名相,然後高推為勝過三乘一切佛法的最究竟境界,貶抑佛教三乘之修證,情況極為嚴重。
      近年有某大師持戒精嚴、有大神通而名聞中外。然因開示第一義佛法諸多錯誤(例如:一萬隻螞蟻的真如合起來才能成為一個人的真如……等),雖然持戒精嚴,有大神通,亦不否定及抵制大乘宗門正法,然身壞命終後仍不免落入鬼神道,何況否定及抵制大乘宗門正法者而不入地獄?諸芳老宿新秀,凡為大衆開示第一義宗門正法及為人主持禪七、印證開悟者,皆應以彼大師捨報前及捨報後之現象為鑑,敬慎戒懼,庶免步其後塵,淪落鬼神道。尤其不可抵制大盛宗門正法,以免身壞命終後下墮地獄。再得人身,已是百劫之後,何其苦痛?
      增一阿含中,已曾說如來藏,非未說如來藏,不可妄謂如來藏是唯有三轉法輪諸唯識經所說者,是故印順法師否定第八識如來藏之說,名為邪見,悖-佛旨意。復次,印順法師將如來藏識與阿賴耶識建立為二,依此邪見而主張「後人將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合流」,實違佛旨。第八識有多名:心、識、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薩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阿賴耶、異熟、菴摩羅、無垢識、如、真如、實際、本際、涅槃、有分識、窮生死蕴、如來藏、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如來、我、真我、阿陀那、種子識、淨無漏界、法身、法性……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識,即阿含經所說如來藏也,不可因有多名,便謂為多心也。如一花三名,不知者便謂三名為三種花;印順法師亦如是,謂如來藏與阿賴耶為二識,便謂後人將阿賴耶識與如來藏合流為一也。印順法師以如是誤會錯解之邪見作為研究佛法之原則,據以判斷佛法,妄斷佛教思想之發展,誣謂七識八識非為佛說,遂有種種違逆阿含佛旨之邪見著作,用以誤導眾生。如是種種著作,處處悖佛意,非我佛教之佛法也,不應取來教導學子,敬請-大德鑒察。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不願、也不敢對「達賴喇嘛主張一定要雙修」這麼簡單的問題來回應,正揭露了其迴避問題、顧左右而言他的不誠實本質;因此只好透過公益廣告的刊行,讓社會大眾了解真相。
      台灣仍有愚痴的人,不知藏傳佛教底細,卻存心護航,任意發表「喇嘛並不是都修雙身法」等混淆視聽的言論;這些人不關心台灣民眾的利益,卻以議論為樂,對於社會正軌賴以維繫的善良風俗視若無睹,毫無關心。
      這樣的事情並非始於今日,不足為奇;希望有其他具有正義感的團體可以帶頭來讓大家永離這雙修的惡法,然而這樣的期待不免落空。對藏傳佛教有深入研究之士,雖然對於喇嘛種種喝酒喫肉、殺生祭祀、愚痴火供、崇拜鬼神、鉤召鬼神化現的假如來、變異佛教、推崇性愛的種種臭穢破壞佛教之舉,無法苟同,卻忌憚於藏傳佛教種種恫嚇、誅殺的惡行、惡法,因而敢怒不敢言,噤若寒蟬,我們都能諒解。
      對於廁身於佛教,卻醉心於印度的性愛瑜伽的藏傳佛教,一直以「譚崔的雙修」做為整個教義的傳播中心的基層絕對擁護者,希望這一類民眾應該對揭發內容有所了解,並從藏傳佛教的教義中一一加以求證,早日脫離這種鄉愿且於世間無益的舉動,轉為同聲大力譴責藏傳佛教的雙身法,促使達賴喇嘛聯合藏傳佛教其他三大派,公開發表聲明:藏傳佛教即日起放棄一切雙身法、以及雙身法的修行。或者促使達賴喇嘛聯合其他三大派,共同發表聲明:從西藏傳來台灣的雙身法教義,是喇嘛教專有,不是正統佛教的教義。才能讓台灣保有真正清淨自由的空間。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Před 2 lety

      可憐的是台灣的信眾,由於喇嘛們打著藏傳「佛教」的旗號,欺騙民眾說這是佛教的支派,甚至誇稱喇嘛教高於正統佛教,只須透過三密加持,即可超劫成佛;關鍵是,你必須百分百的服從(金剛)上師,乃至視師如佛,或高於佛;並且確信,與上師實修雙身法、樂空雙運,就可以得到上師的灌頂,快速成就,轉凡成聖。
      當一般的信眾被這些大言不慚虛假不實的謊言所籠罩之後,半推半就的獻出大量的財物及婦女的身體,跟著盲修瞎練,卻不曾有任何佛法中的實際受用;半信半疑到後來,確定自己已受騙上當了,又礙於面子,或被恐嚇,而只能自認倒楣,默不吭聲;因為台灣的現行法律,不能有效的預防、懲治這類宗教性侵騙財的案件;這就助長了喇嘛性侵及神棍騙色的氣焰。
      事實上,喇嘛教(藏傳佛教)是一個截取多種宗教片段內容的結合體,因此有記者在訪問相關學者時,也點出這個事實。例如2010年12月15日《自由時報》:精研佛教歷史的前台大哲學系教授楊惠南說,早期瑜伽修行法在印度確實是一種宗教行為,目前有部分藏傳佛教支派吸納了印度教的作法,將所謂性交修行也納入,這與釋迦佛所強調的傳統佛教精義確有極大出入。
      同樣的結論,在《實地訪問不丹佛母:朱巴·基米雅》這篇文章中,作者訪問不丹的基米雅佛母曾說:
      印度密宗是印度佛教吸收了印度教濕婆神理義的產物,高原密宗是印度密宗吸收了高原本土文化苯教教義的產物,所以藏傳佛教是印度佛教(顯宗)、印度教生殖派(性力派)和苯教文化的三結合。
      《實地訪問不丹佛母:朱巴·基米雅》這篇文章中的不丹佛母也說出了藏傳佛教乃是一個各類宗教的組合,但是它真正的核心修行是什麼呢?我們看達賴喇嘛×歷代喇嘛教(藏傳佛教)最高法王×怎麼說,十四世達賴喇嘛在他的書中說:
      具有堅定慈悲及智慧的修行者,可以在修行之道上運用性交,以性交作為強大意識專注的方法,然後顯現出本有的澄明心。目的是要實證及延長心的更深刻層面,然後用此力量加強對空性的了悟。
      從上面所引達賴喇嘛的說法,我們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在喇嘛教(藏傳佛教)的修行中,最後必須要以「運用性交」的方法,才能達到他們修行的目的××性高潮時的強大意識專注。因此「性交」的方法乃是喇嘛教(藏傳佛教)最後必經的過程,所以男女和合性交的雙身法就是藏傳佛教的核心修法;所證的境界則是意識的境界,與佛教三乘菩提的實證完全無關,更與三乘菩提的實證背道而馳。
      ( 學佛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 )
      修學佛法、修學聖道,需要什麼樣的心性;聖教上有說:佛法的果地功德,雖然非常殊勝,也沒有邊際,可是如果不能藉由廣大的修行,那也是沒有因緣可以證得的,依這個道理,所以聖教說:發大乘心的菩薩,要具備有兩種大乘法的種性,才能夠在佛菩提道上漸次的修行來圓滿佛道,這是要哪兩種大乘種性呢?就是本性住種性和習所成種性~本性住種性是指如來藏中還沒有增長的善法種子,這些善法種子經過熏習而增長後,就叫習所成種性,眾生往世如果熏習世間的各種善法,第八識如來藏會收藏這些善法的種子,如來藏中有了這些善法的種子,它就會成為大乘的本性住種性,也就是世間善良的品德、高尚人格的修養;而習所成種性是指本性住種性,經由佛法三乘菩提的聞思修證,也就是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這五位的熏習而增長的善法種子,這些經過熏習而增長的善法種子,都被收藏在如來藏中成為習所成種性,所以本性住種性是指往世本有或新熏住在眾生根本心阿賴耶識中;能生起有漏善法和無漏法的種子,也就是第八識心中有:有漏善法和無漏法的功能差別,這是說眾生雖然無始來不斷地在三界六道生死輪迴,可是第八識如來藏也就是眾生的根本心阿賴耶識,卻始終是不生不滅不即不離的跟;生生世世會變異、會生滅的有性;常在這個根本心阿賴耶識;能接受七轉識的熏習,自身能含藏、也能收藏眾生一切有漏法跟無漏法的種子;有漏法的種子會藉由眾生的無明執著貪瞋痴煩惱,跟善惡等業行的助緣而生起現行,會出生眾生的五陰身心跟器世間,令眾生在世間生死輪迴,廣受種種可愛、不可愛的境界果報,能令眾生於生死中頭出頭没,輾轉六道不得出離,直到眾生累積了善根福德資糧,有因緣遇到佛菩薩、和善知識的攝受、教導,聽聞三乘菩提的正知正見。

  • @ricky-es4mg
    @ricky-es4mg Před rokem

    講一下,,存在,的深奧意理

  • @thefarmley
    @thefarmley Před 8 měsíci

    老师,外部世界也也是梦幻吗?和心智的念头一样吗?

  • @bilibalawachacha6777
    @bilibalawachacha6777 Před 6 měsíci

    一切众生的法,都是有为法,因为它是众生的法,所以有天会完会尽,就如梦幻一样,会在此红尘中被消耗掉。所以有因缘的法就是有为法,我们生活在红尘里怎可能不接触到有为法呢?只要我们以天心去看待事物,那就不用管它是什么,管它是什么法,我们都应作如是的一般接受它。

  • @user-dj9ey9mw9s
    @user-dj9ey9mw9s Před 10 měsíci

    老师的解读如同闪电划过脑海,对我非常有启发,感谢!! 有一个困惑点,请老师或各位学友帮助解读:如电亦如露中的电容易理解,但这个慢速出现又消失的露珠不太理解,也想不出一个例子来,困惑中。。。

    • @huangtrent2093
      @huangtrent2093 Před 9 měsíci

      比如你的有些想法和念头或者观念,是在通过长时间才形成的法, 比如信仰。

    • @user-ui3ix1xj2o
      @user-ui3ix1xj2o Před 8 měsíci

      楞嚴經中,佛陀對波斯匿王的開示,因為人壽的短暫,無法覺知恆河水的遷謝密移,王小時候看恆河水,跟他老時看恆河水一樣,沒啥變化,其實已物是人非。佛陀再教王如法思惟,觀此人身亦是,種種遷謝密移,毛髮皮膚,五臟六腑,骨肉髓腦,無不如是無常,但王造作的想心能憶過去想未來,覺性能觀照五蘊界的種種差別變異,雖然在凡夫位,佛性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只差你用的是佛性還是眾生性在處世,如來正徧知,眾生性顛倒哈!

    • @aolyGeiger
      @aolyGeiger Před 8 měsíci

      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 @Snowsnowwu
    @Snowsnowwu Před rokem

    催更。

  • @user-id8rs4si4b
    @user-id8rs4si4b Před 2 lety +10

    簡單說:一切唯心所造,就是有為法。

    • @jiebao4232
      @jiebao4232 Před rokem

      一切唯物所造,也是有為法

    • @user-ns1ob9mx1r
      @user-ns1ob9mx1r Před rokem

      @@jiebao4232 起心動念皆是有為不住而生其心就是無為

  • @yeungyeung7688
    @yeungyeung7688 Před 2 lety +2

    (^▽^) 南無阿彌陀佛
    如果沒有進入"禪定"而 觀察",
    用自己個人的知識來解釋佛經句→肯定是誤解
    ☝️應作如是觀😄

  • @user-id8rs4si4b
    @user-id8rs4si4b Před 2 lety +4

    一直執著文字般若是無法開智慧的!

  • @888bling
    @888bling Před 5 dny

    佛说法,为世人有苦,需要解脱, 一切经论甚至无名之言,助人离苦就是真经。

  • @user-iv3ss8rz9e
    @user-iv3ss8rz9e Před 5 měsíci

    這四句是說
    1.佛法修行是要“觀”,觀就是觀行。很多人修行是靠研讀,都落在文字表面上的意思,殊不知佛法是要實證,如何實證?透過觀行,所以才說應作如是觀,ㄧ切有為法。
    2.中間兩句,ㄧ般人都以為只是虛幻的形容詞而已,其實是指在觀行有為法的修證過程中,隨著對有為法的深細觀行不同,它會有不同的生滅變化讓你領受到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等虛幻,也就有了不同證量果位之差別出來。

  • @Fadefromsky
    @Fadefromsky Před rokem

    有為法 人腦自動導航的反應感受😮

  • @user-fd7hc1od1y
    @user-fd7hc1od1y Před 3 měsíci

    我覺得佛祖是傳給末法時代東方的現代人去解謎字所以當時的人不可能懂
    金剛經精髓:
    一切有為法,法
    如夢幻泡影;影
    如露亦如電,電
    應作如是觀。觀
    法影電觀-反過來念
    最終得到只需要四個字
    就是給我們佛祖放下一切悟到的法,如同觀人的一生

  • @vvkvvk5923
    @vvkvvk5923 Před 2 lety

    怎么理解 心 意 识?

  • @user-dh6jv5jo8p
    @user-dh6jv5jo8p Před rokem +1

    有些朝代興盛30年,有些興盛300年,一如電一如露,最終如夢幻泡影一樣消失,應作如「空」觀?

    • @user-yu8gh6mt7l
      @user-yu8gh6mt7l Před rokem

      30年300年都消失了吧,都没有了吧,,没有了就是空,更深层次的空说了怕你也很难理解,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意识。你的意识没有了就是空,,再高层次的空就不跟你说了,要你自己悟,道不贱卖法不轻传,,给你再好的解释你用不上也就是垃圾,

  • @karablossom2997
    @karablossom2997 Před rokem

    ☯️酬業☯️

  • @tarzanlin
    @tarzanlin Před rokem

    是說:全部的世界中,所有會動的東西,包括走路、放屁、地上的沙、心裡的事,天、地、神、鬼就是萬法,都這樣的過去了,留不住,抓不到;最後一句「應作如是觀」有點不對,「本作如是觀」世界本來就是這樣,不用像電、露這樣看也很明白~

  • @user-gu5cw9lq9u
    @user-gu5cw9lq9u Před rokem

    請問有線上或線下上課嗎?

  • @angsengchuan4861
    @angsengchuan4861 Před rokem +2

    阿弥陀佛合十感恩!
    永嘉大师証道歌!
    夢里明明有六趣
    覚後空空无大千
    一真法界无佛,无众生
    六趣;即六道轮回,六道众生皆是因为迷失
    自性而往还六道轮回受苦;六道众生覚悟自性,当下即可从「大梦」中醒来跳出六道轮回,六道众生在形式上不断轮回受苦,但六道众生「自如来佛性」却「不无动摇」,「本无来去」,「本无得失」,「本无生灭」,「本无垢净」,因此说,六道众生所受之苦,都是冤枉受的,就如同人们沉浸在睡梦中,梦見自己变成蝴蝶,进天堂,下地狱,当大官发大財一样,经历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一覚醒来,才发现原来「闭眼梦易醒」,「睁眼梦难觉」,凡众能够「睡醒眼梦」,却「难以睡醒眼梦亅,「睡著无梦时!誰是主人翁」!!人们没有真正「觉悟自了知自性」「本无动摇」,「本无来去」,「一切唯心造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本来无一物」的道理,才能从人生的「大梦中醒来」,人们在夜梦中去旅遊,去工作,或发财,或吃喝、或生气,或行淫,或娶妻生子,或当「传教士」,「宗教家」,「宗教导师」,「法师亅,「道长」,「打坐」,「练丹」,「练气功」或变成蝴蝶,螞蚁,牛.羊.狗.猫.经历的一切境界不都是虚幻吗?不都是无常吗?不都是「自心变現」出来的「幻相」吗?但是人们在梦中却「并不知自己在做梦呀」,人们只有从梦中醒来,才会发现,「原来自己身体在床上亅,哪里也没去过,「一切都是假的」,「白日梦也是一样的道理」,人们「不了唯心」,「不知万有万相都是自心变出来的幻相,迷失自性,「以有」当有,「以无」当无」,才会轮回六道,此谓「自造虚妄之因,自受虚妄之苦,自作自受呀」,人们「觉悟自性」,从梦中醒来才会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本来没有的」,就如同「电視屏幕」中的「影像亅有六道众生,有天地 日月,但是「电视屏幕却空无一物一样」,我们的心灵与电視屏幕「不同」的是「电視幕有形有相的亅。我们的心灵是「无形无相的」。电视屏幕是可以見闻覚知的,我们「心灵是无法見闻觉知的」。电视屏幕是没有七情六欲的。我们的心灵是有七情六欲的。「电視屏幕是平面的」,我们的「心灵是立体的「三百六十度」「体证」,电视屏幕是有边际的,我们的「心灵是无有边际,大而无外,无所不在,无不含融的」,电视屏幕必须依靠电流和信号才能够产生出各种的形象,而我们的「自心,无须依靠心外的任何物件」,本来就有产相的功能,电视屏幕虽然能够产生出各种的影像,但电视屏幕自身没有見闻觉知的功能,所以电视屏幕不会被电視屏幕(註):「屏幕不生不灭」中的「影像亅所迷而我们的心灵却是有見闻觉知的功能,「自已被自己所迷」,就如同夜梦中自己被自已的梦境所惊怖,所迷惑一样,因此说六道众生皆是因为迷失自性即沉沦生死六道往还六道众生,唯有觉悟自性才能够从「大梦中醒来」,脱離六道行因之苦。
    一切有为法!有生有灭
    一切无为法!不生不灭
    有为无为无所不为!
    「真实如来自性」法界实相「无相」
    六祖大师云:自性能生万法!🙏 感恩!合十!阿弥陀佛!!

  • @leiqian9440
    @leiqian9440 Před 4 měsíci

    请问没有了情绪是不是也没有了感情

  • @user-st5eh9wd2c
    @user-st5eh9wd2c Před 5 měsíci

    如露亦如电

  •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Před rokem

    要明白这个问题,要从宇宙的组成讲起。
    物理学中的电子湮灭实验已经证明了电子和正电子是由电场构成的,这就说明宇宙是由电场构成的,道德经里叫“道”,佛经里叫”万物的本性“,圣经里叫”上帝“。电场的稳定状态是环状的。后来在运行时出现扭曲,在某些区域产生了辐射状排布结构,也就是带电粒子。带电粒子相互吸引形成了世间万物。佛经里的:地(固态粒子)水(液态粒子)火(光子)风(气态粒子),本性圆融。说的就是一切粒子态的东西都来自于一种圆的相互融合的东西,这不就是环状电场吗?道德经描述为:万物出自有(有形,粒子),有出自无(无形,场)。两者说的是一个意思。
    电场是永恒存在的,金刚经里的”无为法“描述的就是电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有为法“描述的就是粒子态物质,因缘而生,有生有灭。这就是为什么开悟的人对粒子构成的物质,包括人的肉体生命不看重的原因。佛经里将粒子态的物质叫“相”,所有相皆为虚妄,说的就是粒子态的东西不是永恒的。
    我做了两个视频讲解这个内容,感兴趣可点击去看看:宗教和科学的统一(看2022年上传的视频)。
    人类的问题是缺乏对自然本质的了解,佛经里反复讲解粒子态的东西是有生有灭的,临时的。这就是开悟的人对粒子态的物质,包括人的肉体不看重的原因。但常人不懂,争来抢去,彼此伤害。
    老子,耶稣,释迦摩尼的目的是讲解自然的本质给世人,如果你不听,或听不懂他们也没有办法。被后来人吹成了神。
    由于常人丧失了感知场的能力,只能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世界。电子湮灭实验正是读懂这些经典的切入点。由于常人受粒子态物质的思维方式的限制,错误的认为宇宙是由粒子构成的,所以一直没有正确解读这个实验。读懂道德经,佛经后,你会发现相对论,大爆炸,量子的概念,玄论错误百出。因为这些理论忽略了构成于世界的最重要的基本成分,电场。

  • @user-ze7sm1nj7f
    @user-ze7sm1nj7f Před rokem +2

    有為,其實就是"人造出來"的
    如同你現在眼前所見的場景,有電腦,鍵盤,滑鼠,仍至於你身邊的筆,紙,杯子.....這些都是數十數百人,研究,開發,加上宣傳,販賣,還有你起心動念買下它們,這些東西才能在你看到影片的瞬間,擺在你眼前,這一瞬間就叫做"有為法",等下一個瞬間,你到了臥室,廁所.... 又是另一個幾十幾百人,研發,宣傳,還有你的購買,造就出來的"緣份",才能造就出你在刷牙睡覺前看到的場景,而人生每一個場景,都是無數人努力造就出來,才能讓你在這一瞬間看到這個獨一無二的場景,而這個場景,過了,就不會再重來,這就叫"有為法"

    • @verayang7225
      @verayang7225 Před 5 měsíci +1

      而这些是否也可以做五蕴皆空的解释,最近几天刚刚读心经,真的很有趣。一切有为法又和道教里说的道一样,易经的易貌似也是和空表达差不多的意思。

  • @15817444696
    @15817444696 Před 2 lety

    快更新吧 ; ) 我还在等你的flag

  • @user-nv7nt9nk3w
    @user-nv7nt9nk3w Před rokem

    大佬你教丹道吗?

  • @yunhuayiu4721
    @yunhuayiu4721 Před 2 lety

    夢幻泡影

  • @user-yw5lw9lb9o
    @user-yw5lw9lb9o Před 2 lety

    最关键的是,下面的藏头诗,观电影法

  • @user-dv5fz3or3u
    @user-dv5fz3or3u Před rokem

    金剛經解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電亦如露,應作如是觀。(來假設你很喜歡吃屎,怎麼辦?)
    一切有為法 (法)指的是心(大腦的潛意識)產生(造作)的所有念頭(不論善惡)!!!
    如夢幻泡影 你的大腦(潛意識)產生的念頭,有如吃屎的感覺一般,是虛幻不實的,你又沒辦法讓大腦真的吃屎
    如電亦如露 你的大腦(潛意識)產生的念頭,有如吃屎的感覺一般,有些屎像閃電般快速的產生和消失,有些屎又如露珠一般緩慢的產生和消失!
    應作如是觀 我就是這樣聽說的,大腦的屎原來是怎樣,它就是怎樣,觀察它,縱使大腦產生的念頭像是真的吃一坨屎!

  • @gaofeizh
    @gaofeizh Před 2 lety

    有兩點不同看法。一,如露亦如電中露和電指的都是轉瞬即逝的事務,并非一慢一快。二,如是我聞裏的是,指代的是下文;而應作如是觀裏的是,指的是上文--也就是上面的三句。

    • @earnmore00
      @earnmore00 Před rokem

      你的説法正確,指出up主的表達障礙。

    • @user-dj9ey9mw9s
      @user-dj9ey9mw9s Před 10 měsíci

      我赞同作者的解读,如果电和露都是指快速反应、即刻消失的事物,那么为何重复举例呢??

    • @gaofeizh
      @gaofeizh Před 10 měsíci

      @@user-dj9ey9mw9s这种并列式表达在汉语中比较常见,如:如梦似幻,风驰电掣等,每个成语中前后两个比喻表达类似的意思。在其它佛经中也有类似的重复,比如心经中“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两句重复表达同样的意思。可能是因为重要,所以要反复强调吧。

    • @user-lp5bz3xe7x
      @user-lp5bz3xe7x Před 24 dny

      露的生成和消失跟闪电相比是非常慢的 快和慢本来就是相对的 你还需要反思

    • @gaofeizh
      @gaofeizh Před 23 dny

      @@user-lp5bz3xe7x 你如果这么看书,还不如不看。

  • @888bling
    @888bling Před rokem

    百法明门论把法划分为五类,第五类是无为法,前面四大类都是有为法。

  • @RoyPayne-zv4lf
    @RoyPayne-zv4lf Před 2 lety

    如露亦如电,应该是转瞬即逝的意思,露珠太阳出来就没了!

    • @user-dj9ey9mw9s
      @user-dj9ey9mw9s Před 10 měsíci

      电容易理解,这个慢速出现又消失的露珠不太理解,也想不出一个例子来,困惑中。。。

  • @user-rr7xg8qv7v
    @user-rr7xg8qv7v Před 7 měsíci

    有為法=世間法
    無為法=出世間法
    你未開悟

  • @kkhsu2529
    @kkhsu2529 Před rokem

    這個有為,聽起來很像杏仁核

  • @earnmore00
    @earnmore00 Před rokem +1

    你的有為法,不是完全正確。你說有作為沒問題。但隨後所解釋的有為法能包括花開花落嗎?包括生老病死,成住壞空嗎?你解錯了。
    那些不懂的人說你解得精準有何意義?那只是一個小 學生看了一本小學數學, 以为自己已明白大學數學。
    還有人家編寫小學數也不會編錯,因為小學程度不太難攪,可是你卻把概念攪錯,誤人子弟。
    你去問問那些佛學界公認的大德,什麼是有為法吧。
    你這樣想當然的曲解,似是而非,自然有不認識的聽了你的,心滿意足,以為已明什麼是有為法,對你讚嘆不已。
    老師教得不好誤人子弟,被人指摘。
    你把一些佛法説錯了,是誤導蒼生。
    人家不明,才會覺得你説得顯淺易明,因你能解明的那部份也是顕淺易明的,很多人也解得好,不易明的那部份,其實你還是不明,你只是讓人家覺得你解得淺白,滿心歡喜。
    可是離佛法真諦,還是很远,那些讃嘆你的人,還只是在門囗,不得門而入。
    因為你仍在門外,那些在門外的人説你解得對,有何意義呢,結果,你和信你的人依然在門外。
    佛指這叫邪道。不要太過緊張被定義為邪道,佛所指邪只是不正確而已。但也要注意啊,邪道即意味不正的道路,即是走錯路了。

  • @raymondcheung2775
    @raymondcheung2775 Před rokem +1

    如電亦如露?背錯啦。

  • @888bling
    @888bling Před rokem

    百法明门[1][2],佛教术语,论曰:“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 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3][4]《显扬圣教论》曰:“一切者有五法,总摄菩萨藏。何等为五? 颂曰:‘心、心所有、色,不相应、无为’”。
    一 心法有八种。
    二 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种。
    三 色法有十一种。
    四 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种。
    五 无为法有六种。
    以上,合计为百法。

  • @weywinlights
    @weywinlights Před 2 měsíci

    多作解读分享,功德无量,受教不浅

  • @jnhuang
    @jnhuang Před měsícem

    世間一切看得見的想的到的都是無常,人們要知道修行的終點是什麼,世人別想太多,以戒為師好好修行吧!

  • @user-ro5ez7pt9e
    @user-ro5ez7pt9e Před 2 lety

    谁有佛教的联系号码

  • @killerkao1999
    @killerkao1999 Před 2 měsíci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無為法呢?佛法不是消極的,如果一切所做都是夢幻泡影,那就躺平吧~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五蘊是空,但反過來說,空也有五蘊,修行者是先去除五蘊的習氣(五蘊皆空),成就後,在空裡將五蘊拿回來運用,出淤泥而不染,度眾人用的,看過維摩詰經所說,沒有眾生可度,要你一個廢才菩薩幹嘛?

  • @dyhhz2868
    @dyhhz2868 Před 5 měsíci

    不是如露亦如电吗?你用的素材书法也是这么写的,UP主是刻意搞乱顺序?

  • @weisianleong3680
    @weisianleong3680 Před 2 lety +6

    我赞叹 up 主想为佛法付出的努力,但不懂大家懂得这么学佛是偏了的吗?
    和你说,根本不会有结果,倒不如不学!
    整个影片带出一个错误的学佛方法。
    这是在搞【佛学】,不是【佛法】。
    我打个比喻好了,
    影片就像在和你介绍药方,这个药有什么来历,什么成分,什么味道,看起来如何如何,我觉得怎样怎样
    听起来头头是道!
    但是,但可是,可但是,又怎样?
    你懂的一大堆的药方,却治不好你的病,是一样道理的!
    你更应该做的是,找到医生,让他给你一副适合你的药,照着吃就对了!
    而不是听街边小贩告诉你这个好那个不错,或者听别人吃了这副药什么体验感觉如何
    你本来是一张白纸,最后都乱了,
    要抹去不是那么简单的,脑里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名词,
    人家一念到“一切有为法”,你马上能接“应作如是观”
    哇哦,好棒棒,但是做到了吗?
    做不到,做不到就像你说“我不稀罕钱”,和马云说”我不稀罕钱“是一样道理的,
    人家是见到钱是真的稳,你见到整个都扑上去了,还作如是观?
    这不过就是所知障,懂得多,一样都做不到,最后以为会背几句就感觉良好,每天每月每年烦恼一样也没减轻,
    这就是在欺骗自己而已。
    更关键的问题是,up 主是实修的吗?
    我相信,如果有,更应该懂修行不是用这种方法。
    最后,就算 up 主讲的再准确,这也是他自己的境界,各人吃饭各人饱。
    依佛法学才能变成自己的,不然就是抄答案而已,问到一样不会回答,那就等罚站了而已
    佛法是什么?一套可以跟着做的方法,什么五戒十善,观苦,四圣谛,十二因缘,因果轮回,三十七道品等
    不是去研究,一直质疑佛经里的名句,这什么意思,我猜猜,猜完换你猜
    用凡人的思维来理解佛,是扯蛋的
    开始的学佛阶段,首先搞懂五戒,做到十善,才是大家更应该实践的!
    当然,如果您就是想永远当学生,不想毕业的话,只想琢磨老师说的话,
    of course,绝对可以,愿你继续探讨研究下去阿
    不过,南公曾经就说,有两样东西我们千万不要去碰,一个易经,一个佛学
    听还是不听,都取决于你,我也就是分享热知识而已~
    祝大家修行圆满咯

    • @pingzhou9804
      @pingzhou9804 Před rokem

      博主理解不了你说的,可惜了你费力打这么多字!生死业缘 果报自受,阿弥陀佛🙏

    • @user-yu8gh6mt7l
      @user-yu8gh6mt7l Před rokem +3

      个人来看,能这样精确解读佛经的没有第二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佛经本身说的很含糊也是不完美,鸡蛋挑骨头就没意思了,如果你有对佛经什么高明见解,可以说出来讨论我们欢迎,

    • @Fadefromsky
      @Fadefromsky Před rokem

      😮我知識薄弱,南公為何說 佛法不要碰??

    • @chunchinghong5085
      @chunchinghong5085 Před měsícem

      ​@@Fadefromsky他是說佛學不要碰 如果你是要研究佛學 當思想哲學討論 那你一輩子就栽了 而行佛法是如此簡單 放牛郎亦知 把自我放下而已

  • @user-vp4zv8fb9z
    @user-vp4zv8fb9z Před rokem +1

    和道家说的一样,无为,就是无伪,就是不造作,道法自然

  • @cck5188
    @cck5188 Před 2 měsíci

    金剛經說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不是如電亦如露喔……抬頭鋪錯了請更改

  • @alvinkang6331
    @alvinkang6331 Před 2 lety +5

    我认为up主说的不对。有为法远比内心的反应要广泛。基本上凡人所能认识的所有事情都属于有为法,包括客观世界的一切。

    • @hymanliu9479
      @hymanliu9479 Před 2 lety

      客观世界也是要反馈到你的内心的

    • @alvinkang6331
      @alvinkang6331 Před 2 lety +3

      @@hymanliu9479 正是因为所有事都要经过内心的处理才能被认识,所以凡夫认识的所有事都是有为法的范畴,包括内心本身。像up主说的有为法只是“是内心里习性造作产生的内容”那是肯定不对的。内心本身有没有造作呢,是不是生灭变化的呢?如果不按照习气做了善事,那这个善事难道就是无为法吗?
      说白了,能被诠表的所有事情都是有为法。而无为法是根本没法被认识,被言说的。还有用凤凰死而复生来比喻涅槃更是不对。涅槃的含义就是寂静:没有生灭,没有变化。

    • @alvinkang6331
      @alvinkang6331 Před 2 lety +2

      凤凰涅槃源自于古埃及的神话,最早进入中文语境是上个世纪,根本就和佛教没有任何联系。凤凰 和 涅槃 这两个词在这里都是化用,不代表中文语境中本来的意思。还有如是观,就是指偈子的前三句,没有什么本来关照的意思。金刚经作为佛教中观阶段的经书,就是说一切有为法皆空。这个视频不光没理解金刚经,更是过度解读。所以我感觉up这个视频真的是错的不是一点少。

    • @howies6874
      @howies6874 Před rokem +1

      @@alvinkang6331 内心习性造作的内容就是凡夫认识的内容啊,也就是外界通过感官接受然后根据自己的心识加工而成的那个结果。潜意识本身对接受的信息就会自然加工,比如俗称的脑补现象。而这个脑补因人而异,并不是本来的样子,所以应该将事物的本来样子作为参照进行观照,但是怎么观照呢,只能尝试去分析自己脑补的过程,而且脑补的过程每次都是不一样的。

    • @pingzhou9804
      @pingzhou9804 Před rokem

      @@alvinkang6331 博主有些狂妄自大,胡乱解读金刚经也不怕业力果报!

  • @alexchannel8533
    @alexchannel8533 Před 8 měsíci

    明明就是〔如露亦如電〕版主為什麼故意要講錯,講成〔如電亦如露〕
    這樣緣起不好

  • @earnmore00
    @earnmore00 Před rokem +2

    你連一切有為法四句也念錯也不覺察,就放上視頻。你的治學態度可想而知,只是一個差不多先生。
    我們做人如果對自己有要求,一般治學嚴謹,要盡量正確和不錯才去發表或教人,就算怎麼利害,也不會大言不慚,說自己理解佛法最純正,人家的都是不堪的。
    至於一些讚嘆你好的人,也是門外漢,沒法真正判斷你對佛法的認識,那有甚麼意義呢,你只是茶毒了那些對你的解説喜愛的人,讓他們走不正確的路。
    你先前發表的你所謂純正的佛法的視頻,距今次解釋一切有為法的也差不多兩年幾了。你連一切有為法一些字的先后也會背錯,你這年幾的光陰也進步不了太多,你問心你有努力精進嗎?你的治學修為可想而知,你的佛學修為也可想而知。
    你只是一個門外漢,想著入門,偶爾有些解通了就自嗚得意,對佛法以為豁然貫通。
    有關這麼多人批評你,他們是否對你惡意謾罵呢?崇拜你的當然覺得是,其實學佛的人一般都很有修養,所以在這裏批評你的已是少數了。其實批評你的不夠帶來一個壞處,你的似是而非的觀點還會影響那些不明白的人。
    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正是佛佗強調的因果論。
    你説錯了。自然有人説你錯了。
    因為你的佛學修為未係圓滿,卻打著純正佛法的旗號而誤道眾生,罪过,罪过😅
    當然,他日你的佛學認識還是會有機會進步的,這正是佛帶給我們空觀的思想。

    • @500g500g
      @500g500g Před rokem

      我的留言被他刪了,因為現在流傳的版本很多勘誤,但民國初年江味農居士依據唐朝原始古籍的校正版並不普及,我附上連結就被刪了,果真是末法時代,半吊子都可以變大師

  • @yingyu7746
    @yingyu7746 Před 9 měsíci

    如果能少一半词语表达就好了。废话太多了

  • @sunket7856
    @sunket7856 Před 2 lety +1

    有為等於造作?????唉,你別解經啦!

    • @user-dh6jv5jo8p
      @user-dh6jv5jo8p Před rokem

      造作=故意做出的不自然舉動。
      他應沒說錯,相反無為應是天地自然法則

    • @Accelerator_of_railgun
      @Accelerator_of_railgun Před rokem

      這應該是對道家的"無為"理解 轉而套用到佛法上!! 完全不對!!

  • @user-ns8uj4ql2f
    @user-ns8uj4ql2f Před 2 lety +1

    胡扯

  • @user-xs8yz7tu8j
    @user-xs8yz7tu8j Před 11 měsíci

    如露亦如電不念,卻硬要把露和電給念相反!
    誰教你的?

    • @user-dj9ey9mw9s
      @user-dj9ey9mw9s Před 10 měsíci

      顺序错了,有何影响呢? 不懂你为啥这么在意顺序,本质上有何不同,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