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時候,我就是無法控制住自己?|《你發生過什麼事?》|文森說書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7. 03. 2022
  • 原文書名:《What Happened to You?》
    中文書名:《你發生過什麼事?》
    書中內容最讓我震驚的是,當嬰兒還沒學會語言以及表達之前,他們的大腦同樣能夠藉由環境中氛圍、講話者的語氣中學習,或是承受創傷。
    而同時,身為成人的我們卻是在孩子表現出怪異舉止時,才在懷疑他到底腦子有什麼問題,卻不是去思考,或許他就是糟糕環境的受害者而已。
    付費贊助:
    / @vincent_reading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
    我的Instagram: / 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 @vincent_reading

Komentáře • 134

  • @julie22221021
    @julie22221021 Před 2 lety +252

    這篇真的很棒!碰到不快的人時,去想想「他經歷了什麼」,而不是先入為主的判定「這個人是有什麼毛病!」真的能改變我們許多反應

    • @user-hg4tc7ws5u
      @user-hg4tc7ws5u Před 8 měsíci +1

      每個人都只願意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相信實際的事實

  • @galaxytree2024
    @galaxytree2024 Před 2 lety +152

    總而言之,環境與家庭的影響對一個人的成長很大
    但最重要還是得靠自己來改變現狀,如果不想要繼續做不想做但可能會做的事的話
    例如文森說書所說的承受創傷者,將來會承認創傷就是自己一部分進而善待
    還是變本加厲引用曾經受創的經歷施加在自己的兒女很發人深省🥲

  • @user-fd7th5iu9l
    @user-fd7th5iu9l Před 2 lety +27

    我是心理諮商學系畢業的,雖然沒考研所延續我的職業生涯,但是我免費義務幫忙(諮詢師,關懷師)的個案中的確都有很多不幸,看到這篇心中感觸不少,因為裡面內容很多都是自己科系的格外親切,說的深入淺出。如果日常生活中有幸看到這些人,就給個微笑或許對他們會是一輩子的幫助,願大家保持善良,進取向上

  • @josep24
    @josep24 Před 2 lety +137

    謝謝文森說書,
    我想分享我自己的例子,
    小時候我沒有帶英文課本,
    回家就會被處罰,
    但那時的我並不知道,
    媽媽是因為愛我,
    希望我可以帶英文回家練習,
    而被打,
    當下的我只知道,
    英文= 打。
    所以在我成長的過程中,
    每到英文課,
    我就有莫名的恐懼,
    但我不知道,
    只是在成績單發下來的時候,
    發現自己怎麼考那麼爛,
    因此又建立一個,
    考試= 考差。
    當在每一次的考試,
    每次的英文,
    我都隱隱約約會有這種情緒,
    但我不知道原來我是害怕的。
    這種覺察力是在我考物理治療國考時,
    慢慢發現,
    原來我的分心,
    原來我的失控,
    是因為我的情緒有關,
    可能因為自己沒帶到書,
    造成那天情緒不好,
    以至於自己當天讀書的量很少。
    故,我了解到,
    快樂,當下的快樂,
    是重要的,
    所做的事情都是其次,
    因為快樂可以帶來穩定,
    快樂可以使我眼目清晰。
    我是癢式,謝謝Vicent。
    #癢式你的生活

  • @yunting0620
    @yunting0620 Před 2 lety +130

    公視的電視劇『火神的眼淚』很具象化的呈現壓力創傷症候群(PTSD)。雖然跟童年無關,但身體的傷心裡真的會記得。
    像文森所說,
    因為創傷而變得更善解人意、懂得感恩、
    有同理心(場景相似超容易過度),都是創傷種下的種子,
    我們善待它,有天它會成最特別、最美麗的花🌸🌹
    祝福所有人💞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Před 2 lety +8

      我在春節時才看了這部劇,omg,好好看🥰
      其實書中也有花些篇幅在說明PTSD,但為了不讓單集內的專有名詞太多所以省略了~感謝你在這邊補充。

    • @yunting0620
      @yunting0620 Před 2 lety +1

      @@vincent_reading
      跟我一樣 春節看的XD
      那段從內容中聽得出來 謝謝文森簡單好懂的解釋🤩

  • @user-uo3qj6fj4q
    @user-uo3qj6fj4q Před 2 lety +43

    跟古人說過的一句話一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就好像我在年紀很小的時候曾經被狗咬傷,導致我到高中前都會因為看到狗而感受到威脅,那怕那隻狗只是一臉厭世的盯著我看,不過後來還是雖然慢慢地克服這個創傷,但是如果看到狗還是會緊張一下,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Před 2 lety +3

      我覺得你的例子更生活化一點~同樣是某段創傷寫進了我們的大腦裡,後來在生活中悄悄地對我們產生影響

  • @user-hi5ps5gg4r
    @user-hi5ps5gg4r Před 2 lety +136

    這孩子經歷過什麼? 希望更多人能理解這句話的概念,藉此讓人與人的爭執和誤會可以少一點。

  • @love-neko
    @love-neko Před rokem +19

    終於明白為何我很易失控,不只是因為自己是亞斯。例如遇到有人大聲對我說話/在我面前打小孩/亂發脾氣的人都會迅速讓我憤怒到極點,原來是源自我小時候經常被渣父毒打、吆喝,長大之後我變成非常敏感,容易生氣。

  • @danielsung6648
    @danielsung6648 Před 2 lety +12

    「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吳慷仁在酒後訴苦的橋段,他說「他真的該死,殺人真的該死,但我們要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政府粗暴的直接奪走他的性命,那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了。」大概想到當初的台詞大致上這樣,預防勝於治療,當初如果有好好研究鄭捷的心理狀況、成長背景,對於日後的犯罪預防跟矯正一定有幫助,我覺得人們就是太直覺都直接開罵,但應該要先好好了解為什麼他會這樣?為什麼他要這樣做?他是不是經歷過什麼?

  • @tinaiu303
    @tinaiu303 Před 2 lety +36

    從來沒有留過言,但真的很喜歡文森說書,已經不算新朋友了,但現在才來打招呼是因為真的太喜歡聽你說故事!你的語調、聲音,喜歡影片偶爾有可愛的OS, 喜歡最後都會有解決辦法和統整,而不只是留下沒有結果的感覺~你是我第一次加入會員的youtuber~~想告訴你因為你真的很厲害👍🏼加油~~「謝謝你」

  • @YungHsu2012
    @YungHsu2012 Před 2 lety +47

    學到很多東西,有得時候自己看書可能不會細想太多,但文森的解說有著不同的啟發

  • @pusaeye
    @pusaeye Před 2 lety +10

    古人講:「教兒嬰孩」,是很有道理的。謝謝文森幫我們找出重點,對愛看書卻尠少時間的自己而言,每週都期待著文森說書。

  • @aloveb520
    @aloveb520 Před 2 lety +21

    來聽文森說書,檢視自己的人生。
    超讚👍

  • @user-yb3jc1jp6o
    @user-yb3jc1jp6o Před 2 lety +9

    不用太正常 太正常也會被社會扭曲 尤其是法律一點都不公正 跟慣老闆從小到老都要被家庭社會控制 做自己就好!

  • @butterfly276001
    @butterfly276001 Před 2 lety +27

    小時候我心靈跟肉體受過很嚴重的創傷.
    看完了這一集我才驚覺.原來和爸爸有關的一切都會讓我產生嚴重的恐懼.
    難過我的精神科醫生都沒抓到重點醫我
    感恩文森讓我抓到重點
    謝謝您的分享~

    • @user-ls8ux5me9m
      @user-ls8ux5me9m Před 2 lety +5

      即使精神科醫生沒有抓到重點,但你還是能夠繼續挖掘資料探索自己,這樣很棒❤️

    • @butterfly276001
      @butterfly276001 Před 2 lety +3

      @@user-ls8ux5me9m 謝謝妳.🥰

  • @user-ki3rf7hh9q
    @user-ki3rf7hh9q Před 2 lety +6

    每個人都是這樣的話 很可怕 因為你失控時並沒辦法這麼理性的分析找到自己失控的原因

  • @wanchou3257
    @wanchou3257 Před 2 lety +6

    沒經歷過的人不會明白⋯⋯有經歷過的人也可能會說:「大家都一樣,就你矯情!」呵呵,有同理心的人太少!

    • @hopereywu
      @hopereywu Před rokem

      這表示你不清楚創傷經驗是什麼,哪種黑暗跟苦痛,經歷過的人我想不好說大家都一樣這種話

  • @e0001030
    @e0001030 Před 2 lety +8

    簡單說就是人腦的演化其實沒追上人類文明演化的速度(這其實也正常,畢竟近一百年文明進化得有夠快)
    就像以前看過有個遊戲想要表達焦慮能讓人避開危險,但其實現代生活在發達國家的人全受過基礎教育,可以靠知識來知道甚麼是危險的,於是焦慮就成為了對他們而言沒甚麼作用的絆腳石
    像這種單靠氣味或是甚麼的來直接叫身體作出反應,阻止人用大腦的思考能力去分析的機制也是一樣

    • @user-th5ue6ef3q
      @user-th5ue6ef3q Před 2 lety +1

      因為大腦要思考或分析需要時間(幾秒或幾分鐘)真的遇到危險都是靠小時候的經驗或是反射神經,不然大腦還在想的時候自已也就死了

  • @teacherdavid--eatplaylearn5013

    👍👍👍
    讓我們都願意來了解 "What happened to you?" 🧐, 而不是只想要 "解決問題"🤔
    Never too late to find help! 尋求專業幫助永遠不嫌晚 !💪
    耶穌祝福大家 😇🧧💖

  • @columbusrede
    @columbusrede Před 2 lety +2

    在台灣社會的歷史發展與社會進程過程中,會以科技、系統思維列入分析個人、小孩心理與環境衝擊的參考資源,是很困難的,因為過往多半錯誤的教育,形成掩飾掩蓋與隱藏壓抑的習慣。
    我們羨慕這樣的社會輔助資源與具執行力的環境社工力量,現在因為你與無數不知名在這土地上努力的人們,已經知道,這是第一步。儘管第二步仍好遠,仍期待也希望能致力於,走那一丁點的前進。

  • @chungsummer5186
    @chungsummer5186 Před 2 lety +3

    聽文森說書真的很方便,而且都是很有意思的書,感恩~

  • @j062251231
    @j062251231 Před 9 měsíci +1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lalala3280
    @lalala3280 Před 2 lety +20

    看到sam的故事有覺得很難過
    願大家都被善待喔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Před 2 lety +9

      作者們在書中談到的案例,我讀起來都覺得頗讓人鼻酸的☹️

  • @chelry666
    @chelry666 Před 2 lety +6

    最喜歡文森了
    謝謝你做這些非主流主題

  • @user-ih9it8em7l
    @user-ih9it8em7l Před 2 lety +13

    本次文森介紹的書我希望可以讓更多有受過心理創傷的人得到應有的幫助,感謝介紹

  • @user-ts7cd2pl9m
    @user-ts7cd2pl9m Před 2 lety +7

    謝謝讓我知道自己還有救。

  • @YeeJam
    @YeeJam Před 2 lety +15

    我永遠都不能做自己,因為我是個只要一有壓力就會對人很無情冷血的人,所以我一直讓自己看起來很健康很開心,實際每次遇到挫折時都會等著死神帶我解脫,但我也知道我不該這樣,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目前我只能透過學習佛家精神控制自己

    • @andytsai5958
      @andytsai5958 Před 2 lety +1

      怎麼會這樣...

    • @andersonchang0604
      @andersonchang0604 Před 2 lety +15

      我們都會在危機情況下迅速找出最好的解決辦法,無情冷血只是當下的狀態,但生活在現代社會和過去的經驗使你覺得這樣不對
      大腦是按照標準SOP運作,你內心卻對此批判,這會讓你的內心充滿矛盾衝突
      事實上,有這種想法的你表示你比大多數人善良,沒有所謂的冷血無情這種事喔
      可以換個角度想,“現在的我不是冷血,只是試著找出最好的方法”,接受自己的反應,讓情緒穩定下來,一切都會不一樣的
      加油~!

    • @YeeJam
      @YeeJam Před 2 lety +3

      @@andersonchang0604 謝謝你,你的這段話我是第一次聽到,這對我有幫助

    • @YeeJam
      @YeeJam Před 2 lety

      @@andytsai5958 沒事的,雖然很困擾但我現在已經慢慢學會放輕鬆

  • @user-cn3px7ss6n
    @user-cn3px7ss6n Před 2 lety

    謝謝文森的比喻跟故事。

  • @wgts57
    @wgts57 Před 2 lety +1

    好有用的知識,感謝分享

  • @sweetmirk1
    @sweetmirk1 Před 2 lety +4

    這篇很棒,讓我了解自身的問題所在

  • @MrJackho88
    @MrJackho88 Před 2 lety +2

    發人深省的一集,謝謝

  • @user-th5ue6ef3q
    @user-th5ue6ef3q Před 2 lety +6

    這集非常有幫助
    所以那個網路說法並不是完全空穴來風「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我對這個部分非常有興趣與見解,我能有機會討論一下嗎?

  • @user-mv3mz1yj4o
    @user-mv3mz1yj4o Před 2 lety +4

    一兩年前左右,每當我在房間裡做自己的事情時,聽見敲門聲或是腳步聲甚至是我媽的聲音,我就會出現心跳加速出汗等症狀,直到心理師開始幫助我回憶之前的事情時(進入這個話題時過了幾個月才漸漸得想得起來),我才意識到大概國二前的記憶都是非常模糊、碎片的。我逐漸想起小時候被打被罵的畫面(我不確定我的記憶是否正確,就算正確我也不確定這樣是否構成家暴)似乎兩件事的關聯相當密切,我的家庭本身算是和陸,所以我對自己的非常的困惑。即便我現在不討厭我媽但和我媽溝通時,非常容易失去耐心且動用到憤怒的情緒,有時候我媽作出關心、照顧我的行為我也會無法接受,明明知道對方是為自己好但還是很難改變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反應方式。

    • @user-uj1cy8lv4q
      @user-uj1cy8lv4q Před 2 lety

      我也是 不过我的是爷爷,每次我和他说话时 就容易生气 加上他耳朵不好 要一直喊,我一大声说话就更容易生气了,但是我的爷爷明明对我还不错 甚至是太宠我了
      小时候 他会因为我做出坏习惯 然后去讲我妈,我猜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加上他会一直念我 就算知道他是好意,我还是觉得烦

  • @xiestony1446
    @xiestony1446 Před 2 lety +6

    創傷的智慧是昇華個人的途徑,好讚

  • @shenxukongning357
    @shenxukongning357 Před 2 lety +1

    好,讲的太好了!

  • @ftn7111
    @ftn7111 Před 2 lety +10

    我小時候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長大,從嬰兒時期就害怕著被拋棄,上小學依然如此
    長大後我自然而然習慣與身邊的人保持距離,家人、同事、愛人對我這舉動很不解
    出社會後幾年來依然還是以前的我,現在的我已經知道我無法改變什麼了

    • @sunamy9746
      @sunamy9746 Před 2 lety +6

      保持距離也是好事
      畢竟世界上好人太少 壞人太多
      保持距離可以降低自己被傷害的機率

      如果後來有機會遇到真心待人的人
      要改變自己
      試著敞開心扉去接納好的人
      祝你幸福

    • @ftn7111
      @ftn7111 Před 2 lety +1

      @@sunamy9746 沒錯

    • @molafufufu
      @molafufufu Před 2 lety

      我也是這樣,無法不去保護自己所以必須保持距離,但是對愛人朋友保持距離的行為其實很傷害他們,讓我一直很矛盾QQ

    • @user-th5ue6ef3q
      @user-th5ue6ef3q Před 2 lety

      @@sunamy9746 你說的太輕鬆了,事情沒那麼簡單,一般來說,都需要認知行為療法的幫忙,如PTSD的問題,會自動迴避的就是會迴避,重點還是潛意識的自動迴避,自已是無法感受難以意識到的,能改變,可以,就算可以也剩下微小幅度以及幾年以後的事情了

    • @ahfoong2502
      @ahfoong2502 Před 2 lety

      @冬瓜茶 还以为你说你是0

  • @11080375
    @11080375 Před 2 měsíci

    在這個短影片盛行的年代,你的影片用娓娓道來的方式介紹了許多的好書☺️我很喜歡你的影片

  • @182liu5
    @182liu5 Před rokem

    我覺得創傷部分講的很好,以前有個針對欺負我的人,讓我留下蠻重的陰影,後來認識一個只是長的很像他的同事,雖然同事人很好,但是有時候我會有一種莫名的壓力和害怕感

  • @c645615
    @c645615 Před 2 lety +3

    家裡 兩個女兒 老大怕老鼠 小女兒 認為老鼠很可愛
    大女兒 小時後 第一次看到老鼠 ,是跟母親一起遇見,當時害怕老鼠的母親尖叫, 被老鼠嚇得失魂落魄,大女兒看到這一幕也大哭大叫。
    小女兒第一次看到老鼠是在動物園和爸爸一起看到,爸爸在隔著玻璃窗逗弄老鼠,直呼好可愛。
    而這兩位女兒們 往後對老鼠的狀態,完全兩樣,這來至於第一次看到老鼠父母的反應。

  • @klmn2872
    @klmn2872 Před 2 lety +2

    有些關鍵經驗來補充:
    1.曾交往後期被對象家暴,然後發現一件事:「看到對象的訊息,心跳變快;不看又恢復」。仔細一看,可以發現這變成影響身體的一種方法,就是要讓被家暴者心跳變快,就傳個訊息過去就好,導致家暴者更藉此家暴。然後如果被家暴者因此做事分心,家暴者就說「你怎麼越做越差」,就更家暴。
    2.同理心和理解心更好,被家暴者更同理家暴者的失控行為,導致錯過求助和保護的初期,結果被更多家暴。
    3.所以,以上能力,看似身體的保全保安在保護自己,結果反而初期被家暴更多。
    所以後來其實還會出現下個機制(全身各處莫名疼痛和心臟、呼吸等不適),讓身體更保護自己,才不被家暴。
    以上經驗談。

  • @yunglingchen5637
    @yunglingchen5637 Před 11 měsíci

    嬰幼兒時期的感覺真的蠻重要的!❤

  • @csyac10495
    @csyac10495 Před 2 lety +2

    在有記憶前曾經頭破血流(額頭的疤痕伴著我長大)
    小時候很害怕洗頭時被水流過面, 不是一般的害怕而是怕到會氣喘, 開始自己洗澡後慢慢習慣但也要到青春期才真的可以控制到不害怕
    小時候不知是什麼回事, 見識多了就想到必定是那時受傷腦袋把液體流過面就等同受了傷

  • @a156156156z
    @a156156156z Před 2 lety +8

    不知道為什麼,在意識到是因為香水引起戰鬥本能的一瞬間,
    我只感覺到哽咽、難過,還有多如漲潮的情緒,
    甚至多到讓我一時間只能暫停影片來緩解情緒。
    不對,香水只是導火索,真正的變化緣由是我看到父子間的對話時,
    那種...無力感...難以描述...

  • @user-tj5pv1qc9q
    @user-tj5pv1qc9q Před 2 lety +5

    謝謝文森 講的剛剛好 有腦科學 有實際案例
    其實我們大都活在幼時建立的思維模式
    眼耳鼻舌身意 接受刺激 --> 立即反應(思考捷徑)
    習慣性用舊思維 觸發情緒 再去驅動行為
    而沒有先靜下來 觀察一下此時情境及資源
    早就有更佳方案 或是 根本無需隨之起舞
    而這樣的思維就框限了我們
    而我們卻不自知 還總抱怨命運為何如此
    當發現自己與他人不同應對方式
    或有不合理的行為造成痛苦
    不妨好奇自己幼時經歷了什麼?
    誠如文森說的 透過覺察
    接受自己的這些特質
    經過觀察環境及資源後
    在適當情境使用 就可以變得很好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很糟 恨爛
    那只是你眾多特質之一
    而大多數的人跟你一樣都有自己的烙印
    只是你沒發現

  • @lusiat5328
    @lusiat5328 Před 2 lety +1

    用大樓樓層形容大腦機制....好有創意👍,可以不用看到🧠🧠🧠!

  • @user-wx4bk9kg9t
    @user-wx4bk9kg9t Před rokem

    感謝您

  • @lun8887
    @lun8887 Před 2 lety

    謝謝文森

  • @dongdongwu9943
    @dongdongwu9943 Před 2 lety

    謝謝,看完都哭了

  • @user-lp9vo5mi5l
    @user-lp9vo5mi5l Před 2 lety +1

    這本書和這本書相輔相成
    文森這部影片裡談到的大腦建構世界的方式跟情緒建構理論所談到的模式一樣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去談過去的創傷,因為能去改變大腦神經元觸發感與認知經驗裡的經驗聯想
    從創傷中我們學會同理與成長,使創傷而不只是創傷,更不是一輩子的癌症

  • @user-zi2un6bj7e
    @user-zi2un6bj7e Před 2 lety

    簡單來說就是關聯性…..
    很能體會

  • @user-bj9nx3gx4d
    @user-bj9nx3gx4d Před 2 lety +1

    我聽到起雞皮疙瘩 謝謝介紹分享

  • @wutomutom2090
    @wutomutom2090 Před 2 lety

    謝謝你

  • @user-fq8gl3hd3v
    @user-fq8gl3hd3v Před 2 lety +26

    何謂正常

    • @gavin_1121
      @gavin_1121 Před 2 lety +29

      符合社會的價值觀...
      當所有人都在吃屎的時候而你不吃,你就是不正常,都是相對的

  • @wl0306
    @wl0306 Před 2 lety +1

    這篇真的很棒很棒

  • @user-io8bb6st7g
    @user-io8bb6st7g Před 2 lety +3

    好想知道如何自己改善創傷的記憶,有些反應雖然不是特別劇烈,但還是對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 @mosinch.7970
    @mosinch.7970 Před 2 lety

    除了那一小撮生來就像有前世記憶的人 我感覺我們每個人的腦子都是生而平等的 是後天接受的刺激不同 造就了個體差異 如果莫札特出生在一個貧窮家庭 父親不是宮廷作曲家 他從小接觸不到鋼琴 接觸不到作曲 甚至沒有聽過音樂 他長大後仍還是會成為音樂神童莫札特嗎 所以天賦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培養 天才是在某方面的天賦、努力高於你還是你忽視他人努力、掩飾自己不足的說詞

  • @user-ug5yx1wp7k
    @user-ug5yx1wp7k Před 2 lety

    這就是心錨

  • @user-uu5yh6ii1q
    @user-uu5yh6ii1q Před 2 lety +3

    早期的經驗影響大腦結構,進而影響人們如何認知這個世界,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這個結論大抵是正確的,然而更衍生出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問題,如今使用科技產品的年齡越來越小,有些家長甚至把ipad當成奶嘴,這些科技產品有著快速轉換刺激的特性,連成年人都因此逐漸喪失專注力,如果是這一代的嬰兒從出生沒多久就開始使用呢?曾經有人拿本雜誌給長期使用ipad的嬰兒,嬰兒用手滑過雜誌封面,封面當然不會有任何改變,此時這個嬰兒竟然放聲大哭,聽起來很蠢,其實非常可怕。
    科技遭到濫用,如果這些社群媒體以及科技產品制約了現代人以及以後人的生活,人只會越來越空虛,二十年前和今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看看現在的青少年一個比一個不善言辭、冷漠、沉迷於手機螢幕中的各種刺激,往後只會變本加厲,實在令人擔憂。

  • @tedg8055
    @tedg8055 Před 2 lety +4

    很可惜的,會常常去思考他人經歷了些什麼的這種人是極少數,以物競天擇理論來看,現在這種看到事情表面就馬上下決定的人是更適合在這環境生存的
    假設影片中的老師也是會花時間去了解造成學生負面行為的故事,今天他遇到一個,可以;遇到兩個,可以;那把他丟到麻辣鮮師的放牛班呢,這位老師的體力和心理還有辦法負荷嗎?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故事、認知和價值觀,倘若每當遇到不合理的人事物,總是抱持著理性、客觀且思考為何的話,那「自己」又該擺在何處,更進一步說,即使自己能夠接受那些不合理其背後的故事,那周遭的人會認同嗎,還是最終孤立了自己?
    這樣做,真的很累,如果不是在有相同價值觀的生活圈當中,最後「正確」的只有自己,而「錯誤」的也剩自己

  • @sleepinglotus6914
    @sleepinglotus6914 Před 2 lety

    Thanks for sharing 🌹

  • @JZII
    @JZII Před 2 lety

    要這麼歸類的話應該是說
    不影響他人自由意志行爲的
    就算是正常的吧.
    比如說.. 團體做決定前看看大家意見
    他人無法不方便的話就不要勉強
    勉強人還跑去跟其他人告狀
    背後說被勉強人不是的行爲
    應該就是所說的「不正常」

  • @consideration8881
    @consideration8881 Před 2 lety

    文森 为什么有的新影片你没有上传到podcast上?

  • @user-yh4dy4ji1j
    @user-yh4dy4ji1j Před 2 lety +2

    想請教一下,幼兒與成年時期的神經元增生差異出處是源自哪?想更進一步了解

  • @lethality3704
    @lethality3704 Před 2 lety

    11分36秒,是 捩 liè,一般只在古文里出现,表示扭转(形势、困境等等),扭断,或者违逆的意思

  • @syuanli7803
    @syuanli7803 Před 2 lety

    讚爆

  • @Rise_Citizens
    @Rise_Citizens Před 11 měsíci

    聽完後下了結論,當個爛人最實在,反正有會聊天的人幫忙處理😂

  • @Zhou_8.30
    @Zhou_8.30 Před 2 lety

    每次聽到 Vincent 就會嚇到一次😂

  • @asd777735
    @asd777735 Před 2 lety

    這感覺也能套在階級複製

  • @user-rc3uz2uc8g
    @user-rc3uz2uc8g Před 2 lety

  • @kylin942
    @kylin942 Před 2 lety +1

    所以说,有一种在恋爱中回避型焦虑的人,他们是因为在幼儿时期照顾者忽视他么。这样的情况会在长大以后通过治疗发生转变么

  • @domingo2057
    @domingo2057 Před 2 lety

    探視時間是父親的權利還是孩子的權利?

  • @user-ub6su3wt9p
    @user-ub6su3wt9p Před 2 lety

    人本來就是不能完全控制自己,人会生病,可能食物,基因,因果業障,我是最後一个,

  • @user-hx1mi6of7r
    @user-hx1mi6of7r Před rokem

    可惜公司和同事不會這樣想
    而我比較常會這樣想

  • @yunglingchen5637
    @yunglingchen5637 Před 11 měsíci

    把創傷當成轉捩點!😅

  • @shanchen8630
    @shanchen8630 Před 2 lety

    扣環效應

  • @rudeewadall5619
    @rudeewadall5619 Před 2 lety +1

    原來我大腦壞掉20幾年那麼久

  • @user-io6ux7sd3t
    @user-io6ux7sd3t Před 2 lety +2

    請問這本書你花多久時間看完?然後拍這個影片花多久時間完成?

  • @user-td1yd8pm3f
    @user-td1yd8pm3f Před 2 lety

    小时候我大姐常常会偏心于我的二姐,也会对我说我这么丑,二姐那么美。
    在我幼稚园的时候,两本画册也让我拿没有那么漂亮的那本。
    我至今30岁,虽然在朋友和同事的传言中都是漂亮的女生,可是我始终会很自卑,会觉得自己没有别人好。
    我知道何必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
    可是还是没办法丢掉这样的想法

  • @hellobitch4203
    @hellobitch4203 Před rokem +1

    PTSD

  • @user-no1sh9sb2v
    @user-no1sh9sb2v Před 2 lety

    真的超有感觸欸,像我今天,大概六七點左右下班回到家時
    就發生一件事,今天剛好下班後收到我媽LINE說幫要幫她外帶便當回去吃
    回家後我先是安頓好自己,想說下班累了,先吃飯,吃完飯再來照顧狗狗
    我家有養兩隻狗,一隻才剛養不久大概五個月大,還是小孩子
    那因為她是屬於中型犬,已經大到可以開我房門了
    我邊吃飯邊看YT,看到一半她就突然開門衝進來(平常不讓她進我房間)
    瞬間就理智線斷掉的吼她、趕她出去,然後我媽就也生氣了
    一直念說我哪根筋不對、暴怒、歇斯底里等等的
    TMD我又累又忙,回家還要弄狗的事情,一整天就已經夠緊繃了還不能休息
    看個影片還要被打斷,我心裡就覺得,這個人是我媽欸,她怎麼這麼沒有同理心阿

  • @chanmaggie8733
    @chanmaggie8733 Před 2 lety

    ❤️

  • @Azure_Gust931
    @Azure_Gust931 Před 2 lety

    就是你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的概念,如果老師有壞榜樣,真的會有可怕的惡性循環

  • @ees5656
    @ees5656 Před 2 lety

    我極度厭惡某個前同事
    直到現在我看到跟她長相類似的人會有止不住的反感...
    她長得跟某幾個yt有點像
    縱使對方影片內容很有趣 我也是看到很想吐QQ..

  • @user-ok4tm6hh5x
    @user-ok4tm6hh5x Před 2 lety +1

    您好,这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动画呢?

    • @hsku3321
      @hsku3321 Před 2 lety +2

      Vyond

    • @hsku3321
      @hsku3321 Před 2 lety

      易学易用,不过难精。用了几年,还是觉得个人技术还是不高,也不非常纯熟运用,还是有提升的空间来自我进步。每月的签订费用满高的,不过研发团队以及支援部门还是很给力的注入新元素功能以及帮助顾客的。
      有机会可以发给你我这几年的作品,请赐教。😄😄😛😁

  • @user-nv2vt7bp6k
    @user-nv2vt7bp6k Před 2 lety +2

    我發生過甚麼事?多關心自己😶

  • @tszsanlau9950
    @tszsanlau9950 Před rokem

    11:15

  • @UntaintedTea
    @UntaintedTea Před rokem

    喔~那就是ptsd

  • @tiffanxyz
    @tiffanxyz Před 2 lety

    是我的錯覺嗎?怎麽感覺語速變快了😂

    • @andersonchang0604
      @andersonchang0604 Před 2 lety

      好像有點,但是有字幕就還好,還跟得上~

  • @Dont-cares-god
    @Dont-cares-god Před 2 lety +1

    我不相信你說的那個孩子的經歷是真的

  • @simontorres2380
    @simontorres2380 Před 2 lety

    Pablo

  • @Epicwindow3
    @Epicwindow3 Před 2 lety +1

    face your fear,build your future
    ~lobotomy corporation

  • @user-ov8qp7cj9l
    @user-ov8qp7cj9l Před 2 lety +3

    蜥蜴腦不是偽科學嗎?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Před 2 lety +4

      !!我聽過這個說法,之前曾在其他本書上看到,大腦其實沒有所謂的「三重腦」而是混在一起的。
      但因為書中仍然使用這種說法,所以我還是把名詞照搬過來了

  • @user-yx2vj6ds9g
    @user-yx2vj6ds9g Před 2 lety +3

    所以當孩子在哭的時候塞給孩子手機的話,會使長大之後容易有傾向手機依存症嗎
    想到朋友每次在讀書學習的時候都會無意識的去抓手機

    • @user-zd8cx1oe6g
      @user-zd8cx1oe6g Před 2 lety +1

      我的話焦慮時會想去玩手機是真的 為了逃避現實 如果麻麻在身邊的話就會想要她抱抱我或摸摸頭尋求安全感 這樣的行為模式大家都曾經有 只不過我和同學們不同 我把這套獲取安全感的方式跨越了人生的第16年 今年是出生後第17年 我16歲3個月15天大 同學們一般人生進入第8、9年之後就不會再這麼做了 但是我會

    • @user-zd8cx1oe6g
      @user-zd8cx1oe6g Před 2 lety

      但麻麻現在都不會對我或妹妹有任何安撫的動作 在她看來好像我們只要大概10歲之後就不應該這樣尋求安慰 變成要在過完一次生日後 一夜之間就要我們學習自己處理情緒 自己安慰自己 為什麼世界會這樣要求我們?

    • @user-mn2vb6rd5f
      @user-mn2vb6rd5f Před 2 lety

      @@user-zd8cx1oe6g 确实没错,应该学会独立

    • @as11929as
      @as11929as Před 2 lety +1

      @@user-mn2vb6rd5f 是該學會獨立沒錯,但小朋友習慣的模式突然被改變,若是依賴心較重的會無法適應,應該還是要循序漸進慢慢減少。

  • @sahakuyali
    @sahakuyali Před 2 lety

    PTSD⋯?

  • @chmjnationalsuperarmygener8564

    ????????????

  • @lifeng6321
    @lifeng6321 Před 2 lety

    我工作的时候没有发过火。但是生活中我们说好了去游泳,他却在即将出门之前拿起手机约了一个客户让我一起去见。我没怨言只是说那就游泳之前吧。后来客户又拒绝了他,他感到不舒服心里有怨气却说:都是你叫我联系客户的!完全胡说八道。迁就之后还是泄愤的垃圾桶,很多家庭妇女对丈夫而言是一个离不开,却太熟悉,只会越来越老越来越难看的下等公民。辞过5次职的我知道公司里的争斗激烈,没有公正可言。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想要当经理需要要有经理经验,也不知道第一个经理经验从哪来,也不知道为何当过经理就是是应该当经理的人才???(其实现在的大学教授大部分都不该是教授,命运有谁定?你能给别人多少“福报”以得到好的回报取决于你有多少资源。得到福报多的往往是给了本来是别人的福报--欠了无力打他的人们,用来喂肥能提拔他的人群)。是还当个女秘书?就当自己还是20年前大学刚毕业?如果是这样换来一时自由,累死累活还不是我的才华,经理的掌声,没有 好到底 的女人付出的努力往往都是白费的。这是狗屎全是黄金,黄金都当狗屎的年代,因为大部分考试机构都在作弊。

  • @nsena907
    @nsena907 Před 2 lety

    憑藉十萬資金 老師把你變韭菜

  • @KevinHuang-lq8ke
    @KevinHuang-lq8ke Před 2 lety

    有點像一名精神病患的自白

  • @xiaoyizhang196
    @xiaoyizhang196 Před 10 měsíci

    因为智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