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居山真如禅寺 法證轉傳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7. 06. 2020
  • 前幾天在閒置已久的筆電中,找到2012年的影片【江西禪宗系列報導】,特別上傳至CZcams跟大家分享!
    內容主要介紹曹洞宗祖庭真如禪寺(當中還特別拍攝禪七解七片段)。還有臨濟宗黃檗寺,慧通老和尚生前住持的楊岐宗普通寺。

Komentáře • 11

  • @apex1009
    @apex1009 Před 2 lety +3

    感恩感謝

  • @zhijunren2887
    @zhijunren2887 Před rokem +2

    正法道场、无上清凉🙏🏻

  • @KingGesar
    @KingGesar Před 3 lety +2

    🌹🌹🌹

  • @yongsuanlin6255
    @yongsuanlin6255 Před 3 lety +1

    🙏🍀

  • @user-tw5pj2qs7t
    @user-tw5pj2qs7t Před 3 lety +1

    请问跑香中喊的是什么字?是什么缘故需要这样喊?

    • @user-wz1fu6di2m
      @user-wz1fu6di2m  Před 3 lety +6

      “禅七”喊“起”字源于《华严经》善财童子第五十三章,说的是善财童子去弥勒处见弥勒佛,因为弥勒佛在弥勒楼阁,既无门无缝所在按现在人的说法是在另一多维世界里,善财童子是见不到的。善财童子很着急,在这个时候,弥勒佛为了点化他,就起了一个方便,喊了一句“善男子‘起’!”,为了让其进入无为法门。如果善财童子感应了,也就进去了。禅堂中就借用了这个“起”字,以求僧众有所感应。

    • @user-tw5pj2qs7t
      @user-tw5pj2qs7t Před 3 lety

      @@user-wz1fu6di2m 太感谢了,阿弥陀佛!

    • @playgamecat
      @playgamecat Před 3 lety +1

      拈花微笑 正眼法藏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Před 7 měsíci

      末法一千多年以來,將《金剛經》講成斷滅空的.一百人有99.9人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經典,衪講的不只是萬法皆空而已,重要的是在講我們本來的面目,真心如來藏。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不能見如來」是講,要見我們的自性如來藏,就要離色聲香味觸法才能見,也就是要離,見聞覺知心才能證得,禪宗所說的,離心、意、識,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前三句是講一切法空相,第四句「應作如是觀」也是講我們的自性如來藏,不然就成了斷滅空。
      (不論是”無住生心”或是”離相布施” 或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都離不開如來藏為根本,不然就成了斷滅空。)
      「應作如是觀」 就是第二般若時 轉入第三方廣唯識時的內涵。(很多人都解釋錯誤) 如果能了解唯識系”第八識如來藏”的內涵,《金剛經》就很容易看懂。
      所以達摩祖師以唯識系的《入愣伽經》作為開悟的標地,表示離佛陀越近,法越濃純。
      《入楞伽經》卷九云:
      世諦一切有,
      第一義諦無,
      而實體無相,
      是第一義諦。
      見於虛妄法,
      是故說世諦,
      因於言語生,
      無如是實體。
      略釋:「佛法中之世俗諦,是說三界一切法有生住異滅等種種三界有的法相,第一義諦則非三界有的法相,祂是無相的法界本體,此真實而無相的涅槃實體即是第一義諦。世間人唯見三界有的種種虛妄法相的存在,因此為他們開示演說佛法中的世俗諦,世俗諦也就是因為此文字語言的施設而有,無有像是第一義諦之涅槃本際一樣的實體自性存在。」佛弟子解釋佛法,不能像斷滅者那樣妄說,將「第一義諦無」斷句取義解釋為無有第一義諦的意思,因為這樣解釋的話,則接下來的「而實體無相,是第一義諦」就會說不通;並且以下一句「無如是實體」的世俗諦義開示來相比對,即能顯見應有「有如是實體,是第一義諦」的意義蘊含其中。所以,此段經文也沒有像斷滅者們妄說的「無有法界實相實體」之意涵。
      大乘起信論云
      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本來自空。離一切相。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這是破:認為真如涅槃是斷滅空:「認為緣起性空是究竟」。因為有些人不明了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假名,並不是真實,卻認為是實有,所以才說畢竟體空,以破他們的執著。聽的人不知這是破著的語言,就執著語言妄計真如涅槃是斷滅空。如何對治呢?說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因為具足無量性功德的關係。
      (第六意識是斷滅空)
      學佛就是要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心,而這個如來藏心是要離見、聞、覺、知,才能證得;是故禪宗祖師教人參禪曰:離心、意、識,參;也就是《楞嚴經》二十五種圓通法門所修。
      阿難!汝性沉淪, 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 ,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佛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馬鳴菩薩以止觀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的方法如下:
      《大乘起信論》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
      這是廣明修習止觀的歷程,而修心入定的方法,在這當中也完全指示的很清楚。「住於靜處」就是遠離外緣熱鬧的地方。天台小止觀有說到:想修學入定,要先學習調和身、心、息。文中所說的「端坐」,就是「調身」,身體不俯下、不仰上,所以說「端坐」。「正意」就是「調心」,不昏沈、不掉舉,寂照現前,所以說「正意」。
      但是這裡所說的修止觀的方法是:不依氣息,因此不調息,不依氣息形色,這是離自身;不依虛空四大,是離外在的世界;不依見聞覺知,則是離心意識。所以古大德在教人參禪時都說:於内,要沒有身心之見,於外,也沒有世界之相,只須離心意識去參,要超越凡聖的方法去學,要遠離妄想境界的企求,因此這裡都說「不依」,也就是「脫離」的意思。
      「一切諸想」至「念念不滅」這五句,正是用心的方法。一切眾生,迷失了本有的真心,一向以來都是用妄想心在做事,因此現在要修習,最重要的就是去除念想。所以《楞伽經》中說:「從上諸聖轉相傳授妄想無性」這一句話,是最為明白切要。
      問:妄想無性,要如何除呢?
      答:「一切諸想,隨念皆除。」意思就是說:這一念乃是直心正念真如之念。現在用心,只要提起這一念為主,再沒有第二念,以這一念的觀照之力,若見妄想一起,就隨即一念照破,當下消滅,更不容其相續,這也就是永嘉禪師所謂的「斷相續心」,參禪的要訣,再也沒有超過這一念了,這已是明確的指出修行的重點。
      《楞伽經》卷一
      「……時楞伽王尋即開悟,離諸雜染,證唯自心住無分別;往昔所種善根力故,於一切法得如實見,不隨他悟;能以自智善巧觀察,永離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為修行師,現種種身,善達方便,巧知諸地,上增進相,常樂遠離,心、意、意識,斷三相續見,離外道執著,内自覺悟,入如來藏趣於佛地。聞虛空中及宮殿內咸出聲音:「善哉大王!如汝所學,諸修行者應如是學,應如是見,一切如來應如是見,一切諸法若異見者則是斷見;汝應永離,心、意、意識,應勤觀察一切諸法,應修内行莫著諸見,莫墮二乘及諸外道,所修句義所見境界,及所應得諸三昧法;汝不應樂戲論談笑,汝不應起圍陀諸見,亦不應著王位自在,亦不應住六定等中。若能如是,即是如實修行者行,能摧他論能破惡見,能捨一切我見執著,能以妙慧轉所依識,能修菩薩大乘之道,能入如來自證之地,汝應如是勤加修學,令所得法轉更清淨,善修三昧三摩缽底,莫著二乘外道境界以為勝樂,如凡修者之所分別,外道執我,見有我相,及實求那而生取著,二乘見有無明緣行,於性空中亂想分別。楞伽王!此大乘行破無明翳,滅識波浪,不墮外道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執著於我作諸異論,不能演說離執著見識性二義。善哉!楞伽王!汝先見佛,思維此義,如是思維乃是見佛。」
      《央掘魔羅經》卷二:
      若諸眾生多背諸佛者,聞如來藏則生誹謗,彼諸眾生自燒種子。嗚呼!苦哉!苦哉!不信之人於三世中甚可哀愍。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Před 7 měsíci +1

      往生極樂.目的是要成佛度眾生,有些人對成佛之法不甚歡喜,看來他們的發願往生是虛假的,應該懺悔。
      要護持了義正法
      所有佛子應擁護了義正法,令不斷絕。為我們的子孫,為全世界的子孫,也為了所有的眾生,不只是這個世界的眾生而已;還有鬼神界、畜生道、天道的眾生也將會往生到這裡,到人間來 ;為這些眾生,要護持了義正法。說自私切身一點,也為未來世的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往生再來時,這裡没有了義正法,那我們往生來做什麼?不如去極樂世界下品下生,都比重新生在這裡好;所以,為未來世的自己,也應這樣做。也為過去世的無量父母,亦應這樣做;我們既然發願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你未來世必定還有很多父母,所以應為未來世父母著想,要護持了義正法,令不斷絕。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法師,只學一些表相佛法,對第六識緣起性空;第八識如來藏分不清楚 ,講的都是方便法,隨著信眾越多,越不肯謙下尋求名師;而信眾無擇法眼,盲昧無知的擁戴;今生就想立祖,不用等到來世,這就是末法的悲哀!
      在家也可為勝義僧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五:
      若諸有情帶在家相,不剃鬚髮,不服袈裟,雖不得受一切出家別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遮遣,而有聖法得聖果故,勝義僧攝、是名勝義僧。
      「復次,善男子!有四種僧。何等為四?
      一者、勝義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啞羊僧;四者、無慚愧僧。」
      「云何名勝義僧?謂 佛世尊;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其德尊高,於一切法自在者;若獨勝覺;若阿羅漢;若不還;若一來;若預流;如是七種補特伽羅,勝義僧攝。」……
      「云何名世俗僧?謂剃鬚髮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別解脫戒,是名世俗僧。」
      「云何名啞羊僧?謂不了之根本等罪犯與不犯,不知轉重,毁犯種種小隨小罪,不知發露懺悔所犯。惷愚魯鈍,於微小罪不見、不畏,不依聰明善士而住,不時時間往詣多聞聰明者所,親近承事。亦不數數恭敬請問,云何為善?作何為惡?如是一切補特伽羅啞羊僧攝、是名啞羊僧。」
      「云何名無慚愧僧?謂若有情為活命故,歸依我法而求出家。得出家已,於所受持別解脫戒,一切毁犯,無慚、無愧,不見、不畏後世苦果。內懷腐敗,如穢蝸螺,貝音狗行,常好虛言曾無一實;慳貪、嫉妒、愚痴、憍慢,離三勝業,貪著利養恭敬名譽;耽湎六塵,好樂婬泆,愛欲色、聲、香、味、觸、境;如是一切補特伽羅無慚愧僧攝,毁謗正法,是名無慚愧僧。」
      《大乘起信論》
      復次真如者。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顯實故。
      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
      「如實不空」 文中說「有自體」,意思是:若沒有妄則沒有自體,說「自體不空」,是在表示「如實空」並不是「斷滅空」。
      《佛說當來變經》
      佛告諸比丘,復有三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三:
      一既不護禁戒、不能攝心、不修智慧。
      二自讀文字,不識句逗,以上著下,以下著上,頭尾顛倒不能解了,義之所歸,自以為是。
      三明者呵之,不從其教,反懷瞋恨,謂相忌妒;識義者少:多不別理:咸云為是!是為三事,令法毀滅。
      (出家學佛,不能精進修學了義正法,反習雜句~淺末小經;聞甚深法,不以為喜,諸天流淚,口發斯言,大法欲滅,故使其然、速逝而去。)
      《大乘起信論》分辨魔事
      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具足。若說陀羅尼。若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或說平等空無相無願。無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真涅槃。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能令眾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
      這是說魔事會破壞定心,在這裡只是稍微指示它的相狀,使人知道應該如何去對治。《楞嚴經》中把魔事講得很清楚,在禪定當中,因為五陰未破而顯現的魔事,共有五十種,深淺不一。有說:或被天魔,諸惡鬼神,精魅魍魎,全部都來擾亂你;或是你的陰魔心魔,自作其孽,都一一詳示,這裡只是略說大概而已。
      文中說「諸魔外道鬼神」指的是在因地中也修禪定,卻因為惡習邪見而墮落在這一類的人,受到禪定氣分的熏發,因此現行而作惱亂。
      說「當觀唯心,境界則滅」的意思:雖然外魔能夠撓亂定心,但這也是由於自己有這樣的惡習,現在因修定而熏發現前,由於自己的心識,寄託在它的外形,所以變影來惱害,因此說是唯心,其實並沒有外來的境界,若是能觀唯心,這些就自然消滅了。
      這是習氣魔。這種魔是因為修行的人過去多生有親近修習佛法 ,執持佛法相沒有忘失,或是修習空見就認為已是究竟了,貪求宿命的知見,所以現在因定而薰發,在三昧中,就顯現這類的事。由於原本修行的因就不正確,所以使他貪著世間名利之事,這正是唯心所變現。
      這是煩惱魔。這種魔是由於過去曾經修習外道三昧,並沒有斷煩惱,現在雖然依佛法而修行,但因為還未進入正定聚,所以熏發過去的舊習,才顯現這樣的事。
      佛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佛於《佛藏經》卷二已經說過:
      舍利弗!如是因緣如來悉知,我諸弟子以種種門,種種因緣,種種諸見,壞我正法 。
      《大般涅槃經》卷七也說過:
      佛告迦葉:「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壞亂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像、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
      兩千多年前,佛世尊的預言,千餘年來已在娑婆世界應驗了 ,這就是末法時代正法將滅的象徵。因此,法師入滅後,當時人間已經沒有宗門正法的證悟者住世了,所幸後來有大師再將宗門正法命脈延續下來,乃至擎正法之大纛、建大法幢接引福德因緣具足之學人,得入宗門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