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心經解讀,從本質上提示涅槃的真相,涅槃到底是死亡還是重生?(心經解讀第三期下)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16. 12. 2020
  • 最重要的心經解讀,從本質上提示涅槃的真相,涅槃到底是死亡還是重生?(心經解讀第三期下)
    如果我們放下所有的相關概念,僅僅從之前的意識模型來分析,你就會發現,好像有一個看起來挺極端的意識狀態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那就是當顯意識處於一個活躍的狀態,但潛意識卻處於一種幾乎寂滅的狀態,最少要寂滅到不產生任何信息,這樣顯意識就不會受到來自潛意識的任何影響。這就要求潛意識中的信息處理系統停止,那個系統,在佛教中有個名字,叫五蘊。
    歡迎關注我的頻道,帶你瞭解真正的佛法。
    心經解讀系列:
    第一集: • 心經解讀|史上最準確的心經解讀,沒有之一! ...
    第二集: • 心經解讀|史上最準確的心經解讀,第二期(色即...
    第三集(上): • 史上最重要的心經解讀,從本質上提示涅槃的真相...
    佛經中的【無常】到底是什麼意思?
    • 佛經中的【無常】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是世間萬...
    佛經中的經常出現的【法】是什麼意思?
    • 佛經中的【無常】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是世間萬...
    如來佛祖|佛陀是如何成為佛陀的?佛陀的成佛之路揭秘
    • 如來佛祖|佛陀是如何成為佛陀的?佛陀的成佛之路揭秘
    八萬四千法門的謠言與真相,佛教真的有那麼多的法門嗎?
    • 八萬四千法門的謠言與真相,佛教真的有那麼多的...
    為什麼大乘佛教喜歡渡人,小乘佛教卻選擇自渡?
    • 為什麼大乘佛教喜歡渡人,小乘佛教卻選擇自渡,...
    佛,菩薩,阿羅漢誰的境界更高?分別指的是什麼,他們有什麼區別?
    • 佛,菩萨,阿罗汉谁的境界更高?分别指的是什么...
    你真的瞭解佛教戒律嗎?對於佛教戒定慧中戒的理解
    • 你真的瞭解佛教的戒律嗎?對於佛教戒定慧中戒的理解

Komentáře • 393

  • @raymondeng4302
    @raymondeng4302 Před 3 lety +61

    又ㄧ次了不起的講解。無限的感激。講者能做到首尾ㄧ貫, 資料互相印証,前後沒有產生矛盾, 又能用現代科學及各種學問溶合, 更能深入淺出, 沒有真學問根本不能做到。深深感謝 ! 希望以後看到更多片, 每天都期待 !

    • @adijunata1838
      @adijunata1838 Před 2 lety

      放屁也、

    • @user-xj9xe2gv7w
      @user-xj9xe2gv7w Před rokem

      你也是他

    • @WhoisWhoishere
      @WhoisWhoishere Před rokem

      可惜还没有见性,还没开悟。心经描述的是我们的佛性。只有明心见性的人才明白心经。

    • @chiuliu4398
      @chiuliu4398 Před rokem

      @@WhoisWhoishere 那你為什麼又來看?只為了留言你自己境界比作者高嗎?你知道你已著了貪的魔了嗎

  • @jeff73168
    @jeff73168 Před 3 lety +6

    首先對版主欲解釋對"心經"給大眾說明理之心,本人至為感佩,整理了這麼多的資料,不僅是須花費您許多的寶貴時間,而最難得的是亦須投入很大的心力,方能呈現這樣的的精闢視頻來作解釋與說明。但因這關係到對"心經"的正確認知,特提如下看法:
    1."心經" 是給至少略懂佛學語言基礎的人看,方會了解其經意的,因此解釋"心經"
     者,得須在解釋前,對必要的經內之用語﹑由來﹑接續等有所鋪陳與正確的說明,不
     得斷章取意,不得有誤導情況,否則會給觀看的人不但看不懂更無法完全體會理解,
     甚至還會造成扭曲經意,或誤導現象。例如:人有三魂;即靈魂﹑腦意識魂﹑身魂。
     而"觀自在菩薩"指的是主魂;就是每個人的原始之真我,亦稱為佛性﹑如來...等等。
     五蘊中的"色蘊"指的是身魂(身體或肉體);而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指的是
     "腦意識魂"。此經在這裡指的是,眾生因常慣於使用腦意識魂及身魂的感官處世,而
     產生了貪﹑嗔﹑癡﹑慢﹑疑﹑等執著﹑虛妄,而把真我佛性給蒙蔽了,因而產成了無
     窮盡的貪婪苦﹑得不到也苦等苦厄,而不知這所有的一切皆都是虛幻一時的。而須藉
     著提升靈魂(真我﹑佛性﹑如來)模式來看清;並減輕或消除因五蘊所產生的苦厄,
     故教眾生如何恢復使用魂模式的方法;即"般若波羅蜜多",即能消除"五蘊"所造成的
     雜訊﹑污染,也就能"明心見性"(亦即能見到如來本性)。而此經的重點,亦即"般若
     波羅蜜多"(回復真我﹑佛性模式的方法),而不是其他版本所說的:妙智慧;渡
     彼 岸之類的不正確說法,般若在梵文中雖有智慧之意,但此稱智慧一意,還尚不足
     以形 容其意,若此解釋為智慧的話,那經中又有提到"無智亦無德"這句又將作何解
     釋?而更適切的解釋應以光明一恴來作解釋,亦即明亮的意思,也代表能量之意,應
     該各位 應有看過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耶穌等天界佛菩薩們的相吧!祂們頭
     的背後都有著一道明亮光環,那就是達到啟用靈魂模式的狀態樣,因此第一句的解釋
     應該如下:「能觀照自己內在的自性真如者(稱菩薩),且持續安住修至一定的深入
     境界時,即會自然的啟動靈性模式狀態,當達此狀態時,"自性靈光"就會運行充滿在
     我們身體整個的身﹑心﹑靈,會把身﹑心中的一些雜念﹑濁氣﹑污垢﹑疙瘩﹑烏雲
     等,給化除掉,這也就是我們說的"五蘊",當這些塵緣孽境清除後,即日出雲開般的
     現出光明,這時你所有的一切因五蘊所造成的因厄就會變不見了」。 
    2."十法界"這名詞亦應說明,否則亦不知"心經"中段所詮述的是什麼!什麼是十法界,即
     "六道"之上尚有"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四道位階境界,合起來共十層稱"十法
     界"。而"聲聞"﹑"緣覺"分別是以修持四聖諦十二因緣法﹑及十八界(6根﹑6塵﹑6
     識)而達有餘涅槃(須再精進方能上菩薩道及佛道,否則仍應回至6道輪迴);或稱
    得四果阿羅漢果位者。註:即使修成佛道仍須求精進而達無餘涅槃。無餘涅槃即達不
     生不滅境界,即眾生之修持目標,而達返回靈源地。
     經中從「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是指"聲聞"﹑"緣覺"
     的修行方法而達阿羅漢果位,祂們是用離開人群社會出家到深山野外,不受人們的干
     擾,杜絕親情﹑友情﹑6識情慾等一切非正常人生的生活下而達到四果的果位,但只 
     獨善其身,自利而已,不理世間事,但若要在往上精進菩薩道的話就很難再往上升級
     了,更遑論再上佛道了。除非從頭再行菩薩道,即須渡自及渡眾生,行菩薩道利己亦
     利人,方得再進階。但若以一開始即以"般若波羅蜜多"的方法修持的話,則就如此經
     這一段所述:其亦無四聖諦十二因緣法﹑及十八界等效果,故還比傳統的要達阿羅漢
     果位的修行法(離群而居,斷親友情,斷基本生活慾望)還來得方便及人道些。 
    經中之「菩提薩埵......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分述行佛菩薩道的修行者,若以一般的修行法,光菩薩道
    就要通過52位階,行佛道者亦須通過十階,方能達到無餘涅槃之境界。但若以"般若波羅蜜多"的修行方法
    則修行更簡單,而便能快速的達到無餘涅槃之效果,並且是經過三世諸佛們的一再說明保證,其所言真實不
    虛(經中後段即有言敍: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3.故此"心經"最主要的用意,即在告訴眾生成佛的上乘修行方法;即"般若波羅蜜多"。今
     以此與各位朋友能共勉之。(若有興趣者歡迎訊並共之:E-MAIL: jeff73168@gmail.com)

  • @chrispine7151
    @chrispine7151 Před 3 lety +18

    感恩你简单质朴、逻辑清晰的讲解🙏

  • @user-wr2jh8yb7k
    @user-wr2jh8yb7k Před 3 lety +11

    您是我看過解釋心經最好的人(沒有之一),期待您的心經第四期,感恩!

  • @caiyunzhou2247
    @caiyunzhou2247 Před 3 lety +9

    很感恩有缘遇上你,你的独立思考和用心去理解佛法的能力是我遇上最好的,你的讲解在很多我不明的地方及无法理解的地方,听了你的分析后阔然开朗了!期待你以后多做些视频让我学习!

  • @subliminal-tone
    @subliminal-tone Před 3 lety +28

    心经的内容是要用实实在在的禅修来验证的。佛不是靠背诵经文和念佛号来得到任何的成就。学佛就是了解佛的道理和亲身经历他的解脱之路。

  • @user-vl2uf3od3x
    @user-vl2uf3od3x Před 3 lety +7

    講者是什麼人,如此厲害。真正的佛學思維。

    • @adijunata1838
      @adijunata1838 Před 2 lety

      不厉害!
      大騙局子、
      有毛病者、
      离谱离谱离谱、
      小心小心小心。

  • @user-ze2wb7oj1o
    @user-ze2wb7oj1o Před 11 dny

    这样解释,确实能够快速理解心经,期待继续更新

  • @markreal7777
    @markreal7777 Před rokem +4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小师父了不起👍👍👍,扎实的科学思维,触类旁通,深入浅出,把一篇因古今语言隔阂而让阅读者云里雾里的《心经》剖析得如此逻辑自洽的透彻👍👍👍 学习了,感恩小师父的分享🙏🙏🙏

    • @xinliu1502
      @xinliu1502 Před 5 dny

      不知作者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 也不知年长还是年幼

    • @markreal7777
      @markreal7777 Před 5 dny

      你感觉是什么那就是什么,世界有什么是真相呢?只有真是不虚的相互作用🙏

  • @leechungyan3
    @leechungyan3 Před 3 lety +2

    謝謝你的講解 對心經有深入的了解了!
    這種否定句的表達令我聯想到聖經中哥林多前書對愛有相類似的表達方式(不過是肯定加否定):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 @user-nh8cy8jv4g
    @user-nh8cy8jv4g Před 2 lety +2

    感謝你的解說!
    看完你的解說讓我想起我以前很神奇的經驗,晚上我在家睡覺我睡覺都是側睡的。不太會躺平睡,那ㄧ天我突然醒來發現我是躺平睡的,但是我突然發現我沒有醒來是我意識醒來 真的很神奇 我醒來時可很清楚的感覺到我變成兩個自己ㄧ個自己在睡覺ㄧ個是醒著的 ,雖然眼睛閉著但可以很清楚感覺到周圍,很平靜 感覺就像 我的身體變成關機的鋼彈模型 我是醒著的駕駛員而且我可以很清楚的感覺我自己在額頭正中間,非常神奇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類似體驗 這會不會就是潛意識 和 顯意識呢!

  • @jasonchen9001
    @jasonchen9001 Před 2 lety +2

    我在您之前心經解讀第二期的視頻中有留言,在看了本期視頻之後除了佩服之外也更加確定了我將"情緒"的觀念引進來解釋心經應是正確的方向,以情緒的觀點來解讀心經可以更完整的解讀本視頻的一些粗略就帶過的盲點.心經字字珠璣都是有深刻的意涵,要理解用情緒解讀心經的觀點就必須先深刻理解情緒的意義與本質為何?它並不只是喜怒哀樂,而是泛指我們所有生理與心理的"感受".這個感受乃是顯意識與潛意識在影響人的行為之外最終的重要顯現但卻常常不被覺察.雖然如此,但卻是影響人性心的狀態與行為最重要的因子!!

  • @user-nk1sy8fv1n
    @user-nk1sy8fv1n Před 3 lety +2

    感激不盡!!!
    您的分享幫助我釐清了自己在修行上的方向!🙏

  • @allen3920
    @allen3920 Před 3 lety +4

    很棒 感謝分享

  • @Roy-hf3hz
    @Roy-hf3hz Před 3 lety +2

    感謝用很科學簡易的方式解說🙏阿彌陀佛

  • @user-yz5fe7zn2p
    @user-yz5fe7zn2p Před 2 lety +1

    聽了金剛經內容寫到: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即見如來。
    達摩祖師言: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看那看不到的東西、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道的事物)。
    六祖慧能大師言: 萬法無有真離假一切真。
    一直無法理解在講什麼, 知其字而不知其義。 聽到版主的視頻恍然大悟, 完全符合佛法的本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感恩啊

  • @Ange-Digital-Life
    @Ange-Digital-Life Před 3 lety +7

    非常好的解读,是否以后再解读一些其他经典,如阿含经,金刚经,瑜伽师地论,还有藏传佛教经典

  • @auralite3293
    @auralite3293 Před 3 lety +4

    感谢

  • @user-tw8qc5cy8s
    @user-tw8qc5cy8s Před 3 lety +2

    謝謝🙏

  • @futeddy2125
    @futeddy2125 Před 8 měsíci +1

    非常棒的解說,
    excellent & superb.

  • @soylman
    @soylman Před 3 lety +5

    很認同你獨立思考的剖析。有不同看法,可提出來討論。不是在驗證影片內容合不合權威論點。

  • @amoslfc
    @amoslfc Před 3 lety +1

    非常赞,感恩有您的解说~~

  • @langlang7971
    @langlang7971 Před 3 lety +1

    看完你的論述,讓我重新認識了意識。在我原本的認知裡,潛意識才是本我,而我想透過修行進入潛意識裡找尋自我,而你的說法是顯意識才是本我,是收到潛意識的干擾導致顯意識的本我消失,而最大的修行是要進入涅槃後潛意識才會消除,真正的顯意識自我才能解放。
    而且您前面有提到,我們現在的想也是潛意識,但是在我原本的認知,潛意識只是設定值,我們每個人的特質個性等等都是依照潛意識的設定展現,而不是在我們清醒的時候潛意識去執行這些程序,應該是由顯意識依照潛意識的設定值執行。
    簡單說明 我的認知
    潛意識是設定值,不執行任何程序運算
    顯意識依照潛意識設定值而執行所有程序
    進而想透過修行進入潛意識解脫潛意識的自我。
    而你的說明是
    顯意識只是指揮,所有的東西都是潛意識的運算帶給顯意識展現,而真正的自我是顯意識,只是我們都受潛意識(五蘊)的干擾,所以要透過修行涅槃停止五蘊,解放顯意識(真正的自我)。
    這樣的理解對嗎?
    而我的明白有一部分就是您說的最理想狀態,顯意識能主宰潛意識,只接收潛意識的訊息,但最後的決定由本我顯意識運算,只是現在的我們,變成潛意識再做決定。才要透過修行消除潛意識或壓抑潛意識,提升顯意識的本我。
    但你又說了,顯意識只負責指揮。
    反推
    我的認知是不是這個社會所造成的,因為大家都被潛意識所干擾,如同您所說的,誤認為潛意識才是真正的自我,所以而要進入潛意識修正自我(設定值)。
    好饒舌 您看得懂嗎?
    如果有幸你有看到這則留言
    而外想問一個問題
    竟然很多的佛經等等都是在指引我們修行或心存正念行菩薩道,那很多的和尚法師誦經的意義又在那呢?真的會能消災解厄嗎?好比說數學公式,我們理解了就會去執行運用,但是不會一直去背誦他,不是嗎?
    但是佛法又有跟我們說要常誦經,最後卻又是要透過修行才能涅槃而不是透過念經。很多矛盾之處?

  • @IronMan_Daddy
    @IronMan_Daddy Před 2 lety

    真的是非常感激,能够分享这样深的见解

  • @call739
    @call739 Před 3 lety +5

    一句感謝你 !很想知道 你是哪裡人 職業是什麼? 謝謝

  • @GamerDreamer31
    @GamerDreamer31 Před 3 lety +1

    期待你的善知識🙏

  • @user-ky5nm6iw7l
    @user-ky5nm6iw7l Před 7 měsíci +1

    不得不说,这是我看到最有逻辑的解读,最能让我听明白的解读,了不起,up主才华横溢,让我这个懵圈的人找到了答案

  • @user-db2bb1yd8r
    @user-db2bb1yd8r Před 3 lety +1

    期待下一期

  • @bcai7569
    @bcai7569 Před 3 lety +1

    太感谢了

  • @yiyingc
    @yiyingc Před 3 lety +8

    您的講解很有啓發性, 十分感謝. 有個問題想請教您. 您提到, 顯意識不產生訊息也不產生行為, 那麼當那些聖人的五蘊潛意識停止後, 他們没有來自五蘊潛意識的訊息後, 為什麼還會有行動呢?

    • @zetam3537
      @zetam3537 Před rokem

      就是他們活出真我

    • @lixingzhao4539
      @lixingzhao4539 Před rokem +1

      并不是潜意识停止,而是显意识拥有了主导权,不被潜意识牵着走。所以圣人们可以自在,我的理解不知对不对,共勉!

    • @user-vy6hv9kf7u
      @user-vy6hv9kf7u Před 5 měsíci +1

      五蘊非有 非非有
      凡夫執為有
      聖賢非執為有亦非執為無
      非有非空
      不執著空 不執著有

  • @hueytsurhsiao1554
    @hueytsurhsiao1554 Před 3 lety

    心經是唯識系玄奘大師所譯。從成唯識論述記來理解也很好

  • @chingwang5023
    @chingwang5023 Před 3 lety

    很謝謝你

  • @user-mp3sk3kg8b
    @user-mp3sk3kg8b Před rokem

    太精彩了
    才看到第六分鐘就忍不住來留言。您真的太強大了。
    非常非常感謝您的視頻。

  • @user-mj1ix9we7g
    @user-mj1ix9we7g Před 3 lety

    从其他地方完全不可能找到的知识,完全地感谢

  • @micxu599
    @micxu599 Před 2 lety

    感谢分享

  • @giorssss
    @giorssss Před 2 lety

    太酷了,第一次聽到那麼清楚的涅盤講解

  • @user-my8re8lu8n
    @user-my8re8lu8n Před 3 lety +11

    大部份普通人過完一輩子根本就連一秒都沒醒過

  • @read-book
    @read-book Před 3 lety +1

    期待更新

  • @SOMING1314
    @SOMING1314 Před 2 lety

    感恩分享🙏🏻🙏🏻

  • @user-uq5is7fo1d
    @user-uq5is7fo1d Před 2 lety +3

    我完全跪著聽完,只能說好好好好

    • @user-gd3cu8gb5f
      @user-gd3cu8gb5f Před rokem

      形式有这么重要吗

    • @hyzhang611
      @hyzhang611 Před 5 měsíci

      ​@@user-gd3cu8gb5f这里“跪着”只是指内心的崇敬吧

  • @achi0131
    @achi0131 Před 3 lety

    感恩分享,果斷訂閱。期待之後的內容。

  • @15817444696
    @15817444696 Před 3 lety +1

    这集值得我献上我的膝盖。

  • @fingreen2663
    @fingreen2663 Před 2 lety +2

    我感覺涅槃像是重開機~ 把ram清零,把業力清除。
    讓思考更加靈活不受限於經驗,知識,常識。
    而達到的方式簡單的來說,首先關閉你的顯意識來找到你的潛意識。(打坐,冥想,入定,蟬)
    觀察你的潛意識,熟悉他,認識他,了解他。當你意識到你的潛意識如何影響你,為什麼要影響你。你才能面對他處理他。
    這有點像心理醫生在治療的時候一樣。只是這理靠的是自我探索,而非由專業人士幫你解析。
    當你把一個一個潛意識的困擾與糾纏解放之後。
    你將不再害怕,不再難過,不會有痛苦,因為一切都不重要。
    原來佛法是在原諒自己?

  • @AA-vf8fs
    @AA-vf8fs Před 3 lety +2

    Great. Save me a lot of research. Well done, friend. 👍

  • @numberoneboss
    @numberoneboss Před 3 lety

    講得好!您很努力讓大家容易明白。你的“手指”做得十分不錯。致敬!講者的講解好比那指向月亮的手指,大家最好順著手指的方向看月亮,而不是過分花時間討論手指頭的本身。當然,月亮也不是佛法的本身,佛法需要親自證得。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鍛鍊出屬於自己的能力。

  • @martinyang99
    @martinyang99 Před 3 lety

    感謝您的視頻,講得非常好,讓我從另一角度對心經有更好的理解。想請教您對視頻中說到的任何"境界",是否都有自己經歷過?

  • @amywang6413
    @amywang6413 Před 3 lety

    🙏 感恩 阿彌陀佛 🤟

  • @rockman1876
    @rockman1876 Před 3 lety +1

    功德無量

  • @user-uc4np1mb9z
    @user-uc4np1mb9z Před 2 lety

    感恩

  • @user-uk3xt9io3d
    @user-uk3xt9io3d Před 3 lety

    您說的蠻好的
    意識的內容組成了意識
    要讓意識止息必需看見內容的錯誤
    而克里希那穆提的言語就是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錯誤
    只有壞的本質消失
    才能見到那不朽的花朵

  • @Kentvastlane
    @Kentvastlane Před 3 lety +9

    涅槃的境界是放下了一切的缚束,回歸自然,萬物與我同在,我,強稱之為我,實無我.

    • @hotdey5400
      @hotdey5400 Před 3 lety +1

      何为自然?自然即是空性,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las3456
    @las3456 Před 3 lety +3

    【成就悟道·修真在心】
    諸行無常,空無妙有,三心不得,色空不住,不執不著,無常亦常,清靜無為,了因斷果,明心見性!

  • @user-fu4zn8el5f
    @user-fu4zn8el5f Před 3 lety

    首先,我非常欢喜。因为看了几期你的视频,感觉你是一个真正佛法的修持者,另外,还是用逻辑思维和现代语言来描述佛法,普及佛法的人,我非常赞叹。这个也是我想做的事,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但有一点,也是我的建议吧,献给善友参考。就是对于大乘佛法,不清楚的话,尽量不要触碰,比如对于菩提心这个概念。
    如果说,空性涅槃还可以用逻辑语言来这样表叔的话,菩提心。。。就是一个更难形容的东西,若非我有一些体会。它极其殊胜 无法形容。。。甚至在它面前,解脱与否都成了小孩子的问题。。。
    希望你不断成长,日后有机会一起喝茶聊天打王者。哈哈哈哈

  • @a0927720404
    @a0927720404 Před rokem

    小弟有緣接觸大德影片、小弟受益良多。

  • @cyhui6761
    @cyhui6761 Před 3 lety +3

    涅槃是解脫, 自我存在不再受限制而永生, 一切寂靜, 離一切苦. 在世則為有餘.

  • @zhenchen7624
    @zhenchen7624 Před 3 lety

    以前总认为大家智商都差不多,那是因为没有遇到过。这么深入浅出的讲解佛经,谢谢。受教了。

  • @higgsboson9212
    @higgsboson9212 Před 9 měsíci +1

    我对佛教的重新认识也是在学过神经认知学和脑科学后开始的,也深感大部分佛教宣讲和著述都是人云亦云或者不知所云的伪经

  • @datoris
    @datoris Před 3 lety

    所以諸法空相 應該是不起心念 你很不簡單 謝謝你 Nama Amitabha

  • @True-Self5
    @True-Self5 Před rokem

    解读的很聪明👍,从亲证的角度看,您解读的对、但不够全与探底,若您能亲证一下再来个“证道心经”解说,应会很棒!

  • @zhuyan2008
    @zhuyan2008 Před 3 lety

    能给些好的参考文献吗?主要想看一下如何修四禅八定,谢谢

  • @xuebaskerville3836
    @xuebaskerville3836 Před 3 lety +1

    终于找到一个频道可以学一下佛经

    • @adijunata1838
      @adijunata1838 Před 2 lety

      走火入魔现象、
      遍见行为异常。

  • @truezjz
    @truezjz Před rokem +1

    感谢,很有启发,我是从道家那边看过来的,在《太乙金华宗旨》中提到的元神和识神与up主提到的潜意识和显意识的概念类似,我理解元神=潜意识,识神=显意识,修行目标是寂灭识神,使元神归位,与up主说法相反,请指教

  • @lixingzhao4539
    @lixingzhao4539 Před rokem

    谢谢你的解读!
    请问如何在日常活动中分辨出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声音呢?

  • @liufrankie3440
    @liufrankie3440 Před 3 lety

    说得真好,想听怎么修?

  • @ngpeckkoon9564
    @ngpeckkoon9564 Před 3 lety

    我从自身体验可以推断这位小哥肯定到过心跳呼吸停止的阶段,我也到过,心跳停止过后,一切感知仍然存在,是非常细腻的,而大脑也还没有停止运作,没有过去或未来的想法,只有当下的感知或变动,如突如其来的声响,一阵掠过肌肤的微风。我只走到这里,被法堂的钟声敲醒了。然后吸了一口很长很长的气回来了。我希望能和你探讨整个体验的详情,和我没经历到的过后会是什么变化。

  • @ianlam1026
    @ianlam1026 Před 3 lety +1

    可以分享一下涅槃後真的會減少業嗎?(潛意識減少控制顯意識?)
    另外,當我有人生目標的時候,都會感到顯意識可控制潛意識。然而我修行後,雖然減少了潛意識,但沒有目標,輕鬆自在同時有點沒有目標的空虛,會懷疑這是不是我要的目標,所以堅持不了。是我個人的問題或是修行本身的結果?有相同體會嗎?

  • @Dream-ky7em
    @Dream-ky7em Před 2 lety

    精彩!竹筒倒豆子,无私分享。感谢🙏

  • @Ace-tk4hn
    @Ace-tk4hn Před 3 lety +1

    讲的不错,潜意识是非常耗能的、也是痛苦的来源。不过某些方面潜意识还是有帮助的,比如一些习惯,比如开车甚至很多时候不需要注意力也能开的好。
    好了,我的问题是,在生存层面如何提升高能状态?毕竟社会还是需要技能的,这个问题一个部分是想如何提升自己,也许我理解的是在潜意识入手,这样是否跟解脱苦难的让潜意识寂灭是相违背?求解

  • @kkini1474
    @kkini1474 Před 3 lety +3

    确实讲的很棒

    • @user-hc1ig6io9i
      @user-hc1ig6io9i Před 3 lety

      他只說道地皮而已,,,, 涅槃是不生不滅 又怎麼會 是他說的 狀態 呢

    • @sunshinexu1892
      @sunshinexu1892 Před 3 lety

      根本在胡說八道!

    • @xiaolischen8858
      @xiaolischen8858 Před 3 lety

      @@sunshinexu1892 那请你来讲一下。

    • @sunshinexu1892
      @sunshinexu1892 Před 3 lety

      @@xiaolischen8858 ◆楞伽經:「知二無我,離二煩惱,淨除二障,永離二死。上上地如來地,如影幻等諸深三昧,離心.意.意識,說名涅槃。」
      ◆楞伽經:「一切自性習氣,藏意意識見習轉變,名為涅槃。」
      看清楚, 涅槃要離心.意.意識。涅槃不是意識狀態 (在0:51秒處) 。
      看清楚, 涅槃要離心.意.意識。涅槃不是意識狀態 (在0:51秒處) 。
      他根本不懂涅槃。

    • @sunshinexu1892
      @sunshinexu1892 Před 3 lety

      @@xiaolischen8858 比較經典,及「純正佛法(根本是魔說)」,這裡所謂 「純正佛法(根本是魔說)」是不是胡說八道呢?

  • @jessicawu5838
    @jessicawu5838 Před 2 lety

    感謝您對心經的研究分享受益良多,在此回饋一點我的主觀想法,關於舍利子是指一個對象人物這件事,一直感到很唐突為何會冒出這個人?是會議記錄嗎😂後來上網查詢發現舍利子還有其他解釋。舍利子是一種空性,是一種清淨心,也是真實的自性,代表無我的最高境界,也是覺悟正等正覺的象徵。

  • @Chinese.Destiny
    @Chinese.Destiny Před 3 lety +1

    這一篇『史上最準確的心經解讀』是我第一次看您的視頻,
    當然一開始我也覺得標題怪怪的… 而看到前半部的內容,我就已知道「真的夠準確!」
    自小我對心經感興趣並早年就經常背誦,但一直無法了解其經義,看了一些解說,
    的確仍不明其理。而後來仍然對佛學保持著學習的態度。
    .
    直到前年2019年底,我去參加了"10日禪修" (依2500多年阿育王遣僧團至各國,
    2500年後再由緬甸傳回印度的最純淨原始的佛陀修行教導),
    發現【心經】根本就是【禪修】的介紹/心法,『教法和內容的精神一模一樣』,
    教授如何觀察自身實相,在過程中衍生發展出智慧。
    今年3月10日,我又第二次開始 "十日禪修" (禁語-茹素-打坐…等戒律),
    真正的撥出時間來【實修】,而不是只有聞慧和思慧。
    .
    在數年前,我對我的網友表達想為大家寫一篇"心經解說",
    但一直因為工作和社團忙碌而無法付諸實行…
    看到你的這幾部心經視頻,我非常感謝、我也不必再寫,
    我不必用我的言語耗費時間心力去寫、出這個風頭(爭譽)。我沒有執著~
    直接將你的解讀,從我自身這個平台推廣出去!
    你說的東西,已經比目前我能說的東西更為具體和完善了。感恩合十
    若有機會,希望能夠結識你。 (有 FB / LINE 或微信)
    .
    也希望許多學佛卻「沒有實修」過 (或只實行了某種法門) 的朋友,
    不要用 [我執]來看待這篇,因為你們還沒有接觸過2500多年前,
    世尊是如何教導大眾解脫痛苦~
    .
    『這幾部心經解讀』和「作者的思辨」,在下100%認同。謝謝你。
    在這邊向大家立誓,我不是幫手、也不認識作者。今天我第一次看到此視頻~
    在FB上,我已經很多年宣揚佛的智慧和經典,可以去用我的名字來查詢FB。

  • @yokyausan8942
    @yokyausan8942 Před 3 lety

    请问第一和第二集是否可以看到呢?因为錯过了,希望能夠在再次看到,感恩

  • @akirawang7350
    @akirawang7350 Před 3 lety

    看了你的视频之后,在学佛经就比较轻松了不再那么茫然,不再那么盲人摸象。

  • @user-ji9gd4bz2g
    @user-ji9gd4bz2g Před 3 lety

    讚嘆不已

  • @kevinliao2824
    @kevinliao2824 Před 3 lety +3

    有三個因素決定你下一個輪迴的地方
    一、因業:在人世間由身、口、意造作的善業、惡業,所以要持戒,避免再造惡業
    二、因習:生長的外在環境、個人基因等沾染在意識界的習氣,酒、色、財、氣、名、食、睡,所以要修習禪定,掃塵除垢
    三、因念:在人世間由五蘊十八界生起貪、嗔、癡執著,所以要修般若智慧,照見無明

    • @caiyunzhou2247
      @caiyunzhou2247 Před 3 lety

      这些都是佛祖告诉世人消除业障的方便法门

  • @user-jm1jx7sz6i
    @user-jm1jx7sz6i Před 3 lety +1

    有境就有界

  • @kevinzhu5343
    @kevinzhu5343 Před 3 lety

    你好 请教个问题 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界限在哪呢?

  • @user-xj6fj5lj1p
    @user-xj6fj5lj1p Před 4 měsíci

    当你在不顺时,记得默念三句话:一切苦难皆是修行,忍辱是在行善积德,运势不好是在积攒大福报

  • @vado9969
    @vado9969 Před 2 lety

    请问, 显意识更多的特点特征有哪些?

  • @user-my8re8lu8n
    @user-my8re8lu8n Před 3 lety +10

    有一天,烏龜下到水裡時,
    告訴一群魚,陸地如何好玩。
    燈光、色彩如何好看,
    沒有水中的一切麻煩。
    那些魚對此十分驚奇,
    想知道陸地是什麽樣子,
    於是它們問烏龜︰「陸地深嗎?」
    烏龜答︰「有什麽深? 它是陸地。」
    魚問︰「陸地有許多波浪嗎?」
    烏龜答︰「有什麽波浪? 它是陸地。」
    魚問︰「陸地渾濁嗎?」
    烏龜答︰「有什麽渾濁? 它是陸地。」
    注意魚提出的問題。
    它們只是根據自己的水中體驗來問烏龜,
    烏龜只好說,不對。
    凡夫的心對道、果、涅槃的猜測,
    與那些魚沒什麽兩樣。
    ~隆波敦尊者(Luang Por Dune Atulo )

    • @chengyangooi4694
      @chengyangooi4694 Před 3 lety

      对!涅槃是超乎我们能思维的范围。所以,世尊从不形容涅槃是什么,只是对我们烦恼众生的错误只见给否定词而已……

    • @user-my8re8lu8n
      @user-my8re8lu8n Před 3 lety

      @@chengyangooi4694 世尊只是要我們在因地用功..方法對自然會結果...沒叫我們想那麼多...想太多都是因為心太散亂才會想太多

  • @OoTHHoO
    @OoTHHoO Před 3 lety +1

    能不能发些教导禅定的入门方法

    • @usau.s.a8315
      @usau.s.a8315 Před 3 lety

      😄梦境分为两大类,快速眼动期失步状态。和稳步状态。失步转态失去身体控制权失去恒稳。稳步状态持续控制身体。
      长期剥夺快速眼东期人会死亡。剥夺4周必然死亡

    • @usau.s.a8315
      @usau.s.a8315 Před 3 lety

      人们想出个剥夺快速眼动期的方法。就是结印打坐。为什么结印可以剥夺眼动期,关键就在于如果打坐中睡眠,必然是稳步状态。无法进入失步状态,一但进入失步状态,手印就会落下,这样就会打断睡眠。
      连续三天打坐,不能睡眠。这时就剥夺了三天快速眼动期。躺在床上后,会做一个特别长的失步梦

  • @jackstone322
    @jackstone322 Před 3 lety +1

    比较赞赏开拓的举动。
    不过,如果不出意外一定是大部分都错了。《心经》的侧重点在于:“空”和“瑜珈”。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按照六度的次第修持,达到极高深的层次!此时,才照见五蕴皆空--像镜子一样完全反射五蕴皆空,而不是有意识的观察,因为有意识的观察必定有主动取和被动舍,是不完全不全面的。至于“不不”,那是在描述色法的本质和色法的本质的存在状态。色法的本质就是“能量”等现代概念:能量守恒,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所以“不生不灭”;能量没有正负,所以“不垢不净”;能量没有大小,所以“不增不减”;能量贮存不需要物理空间,所以“不来不去”……
    “色不异空”几句,是说色法的本质就是能量,二者在终极概念上可以完全互换!这其实也是历来争论的“空、不空”焦点。当外在的色法没有了,内在精神层面的“受想行识”也随之消亡,也就没有了物理世界的各种束缚--这些必须要通过瑜珈锻炼才能实现。

  • @seaharmonic
    @seaharmonic Před 3 lety

    放空潛意識是否與道家所說的"無以為用"相呼應?

  • @user-qd5bd5bb8p
    @user-qd5bd5bb8p Před 3 lety +4

    «心经»开头便以"观自在菩萨,作为修行人的代表,他的修行态度就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行深到什么程度呢?照见了"五蕴皆空"。«心经»不是一部理论,更不是佛学知识,不可能可以通过"认知"来理解它。必须如"观自在菩萨"那样,行深般若波罗密多不可,因为还没有"照见五蕴"之前,是不可能会真正的"知晓"什么是五蕴皆空的真谛。古德说的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欲知«心经»的内涵,还是先认真的,从"行深般若波罗密多"开始吧!

    • @user-vy3hx7wm9y
      @user-vy3hx7wm9y Před 3 lety

      再多的道理 都要自己相信才是 欺骗不了自己 光說無用 實習才是真的

    • @user-vy3hx7wm9y
      @user-vy3hx7wm9y Před 3 lety

      五蕴皆空 凡人以為有我 我都是不存在的 就是反逻辑和理論的東西 非常人能相信的

    • @user-vy3hx7wm9y
      @user-vy3hx7wm9y Před 3 lety

      基本上是否認自我認知和思想的開始 因為人腦是一個自我欺骗的程式 如狗吃屎會覺得美味 其實没有分别

    • @wilsonchen105
      @wilsonchen105 Před 3 lety

      照見五蘊皆空的是佛陀
      舍利子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觀自在跑來湊熱鬧?
      網查觀自在是在佛陀之前的佛
      如果觀自在早先就照見五蘊皆空
      肯定會傳法給大眾
      喬達摩悉達多就不至於找不到解脫之道苦修那麼多年了

  • @tomkyo41
    @tomkyo41 Před 3 lety

    信我的 不斷地認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是就會開悟 或者不斷地提醒自己

    • @tomkyo41
      @tomkyo41 Před 3 lety

      阿德勒學派相信,一個人對現實世界的信念,及其價值觀,都與生活風格有直接關係。而生生活風格,傳統而言,是在5歲左右已經確立,不過,這不表示生活風格是不可以靠輔導,自省及人生經驗而改變。例如一個讀書成績不好的人,他有一段時期有「我不是一個讀到書的人」,然而,都可以因為他遇上一位願意介入的老師,介入方法得宜的教育或輔導系統,或是環境,而在青春期期間而改變。
      生活風格有二個部份,一,是關於「是什麼」的信念,
      二,是關於「應該是什麼」的信念(Mosak , 1999 ; Shulman & Mosak,1988) 。關於「是什麼」的信念,分為
      1,自我概念,2,世界觀。
      二「應該是什麼」的信念,很多時與社會期待及社會價值有關,總的分為,1,自我理想,2,倫理學。
      我「是什麼」的信念,通常在人生發展歷程中,因為與他人比較,媒體,他人的評價等外在參照物,而自我審判的一個信念系統。舉例如下 :
      我很肥。
      我是勝利者/我是失敗者。
      我比較笨
      我不出色
      我是英國人
      而世界觀包括了「非我/不是我」的對外在世界的看法,然而,這看法是經由「我」這個主體,這個主觀經驗,與世界相遇產生的觀感,得出來的結論。舉例如下 :
      世界是充滿欺凌,冷淡及不友善的。
      生活是艱辛的
      男人很堅強
      學校很好
      商業機構效率很高
      因此,信念是由主觀的我,透過對世界的反饋,及社會習得,而得出一系列的結論。如果一個小童,看見一個外貌大於他的石頭,他有可能在過往習得性的經驗,得出「我很虛弱,舉不起」的結論。而如果他嘗試舉起而舉到,他的信念就會改變成為「我足夠強壯」。信念就與現實相符了。
      「應該是什麼」的信念,很多時與社會期待及社會價值有關,而且未必與現實相符
      首先,他可以是自我理想的投射及追求,舉例如下 :
      我「應該」是堅強的
      我「不應該」是失敗者
      我「不應該」這樣愚笨
      我「應該」得到幸福
      上面的信念,是基於個體在現實中,經受箕社會期待的落差,或是挫敗或在比較中落於人下,而且經過不斷的重複而慢慢建立的。另一方面,外人或監護人,或對自已有著重要性的人,對於自已的期許,個體自我會發展及習得出一套自我理想化的評價準則。
      倫理學的信念包括是個人對於世界,社會及人際之間的理想陳述。而倫理學的信念事實上是由自我概念,世界觀(我「是什麼」的信念),延伸至「應該是什麼」的信念,而構成,例如有一個男孩現實上很矮小,而在之後他在經驗中的回饋是「他拿不到東西」,進而,他發現了「我應該是高大的」理想化自我,再進一步,他形成了對於外在世界倫理化的理想信念「這個世界應該是平等的」。
      我們可以看看這些倫理學的信念 :
      人們應該是全心向善的
      生活應該公平公正
      傷害他人是錯誤的
      對人友善是對的
      當成年人,監護人及照看者,對這些倫理學對個體進行回饋及使個體習得,小童其實還未準備好別人鼓勵他的事情,但是長期在社會,家庭及機構中,使個體習得,就可以使它成為成年人的生活風格。例如,一個小童認為自已讀不了書,不過被鼓勵繼續努力而又獲得讀書的方法,就可以讀書的理想化宛成,理想就成為了信念的本質。
      下面是成人生活風格的核心動力的一些例子 :
      我很虛弱。(自我概念)
      我應該強壯,不受限制。(我「應該是什麼」的信念)
      生活充滿不堪,險惡,是人吃人的世界。(世界觀)
      人們應該照顧自已 (倫理學)
      因此,在我2攻擊之前我會先採取主動攻擊他人,使我的所有選項保持開放。

  • @worldtraveler3558
    @worldtraveler3558 Před 10 měsíci

    【无智亦无得】要说的是【本是具足一切智慧】,因为一切众生本成佛。现在也是佛。只是迷了。只不过被贪嗔痴慢疑【包裹起来了】【被障碍了】。迷了而已。看破放下贪嗔痴慢疑…那个了了分明的佛性智慧就显现出来了,不是修来的佛性智慧,而是本有的…本来有,当然没有得什么,只是回归佛性而已……
    阿弥陀佛🙏

  • @MrEugeneleo
    @MrEugeneleo Před 2 lety

    茅塞顿开的讲解,大赞!

  • @user-ej9mf6zw3m
    @user-ej9mf6zw3m Před 3 lety

    謝謝菩薩開示...
    對了中間那個好像是..12姻緣+18識

  • @applemung5306
    @applemung5306 Před 2 lety

    分析很好?

  • @218dcx
    @218dcx Před 3 lety +2

    重點在最後一句,看世界的感覺會不一樣了

  • @ppason00
    @ppason00 Před měsícem

    意識有很多種分類,在此不贅述。
    想請問您所定義的顯意識和潛意識出於何處?
    潛意識寂滅,是依照四禪八定的境界去達成!?

  • @caiyunzhou2247
    @caiyunzhou2247 Před 3 lety

    请问,那是不是濒死体验的人也是处于过类似涅盘的状态过?他们是属于似类似情况吗?

  • @LateRainySeason
    @LateRainySeason Před měsícem

    请问 法的解释在哪里? 第三期上里没有

  • @xinxue5380
    @xinxue5380 Před rokem

    理解了 但是您给显意识本我的标签 使我绕了一会儿 弗洛伊德说潜意识对应本我 显意识由自我和超我组成 不过这不重要 您整体的意思我明白了 感谢讲解 但我现在又再纠结啥叫有余涅槃

  • @user-ny2me7lf7i
    @user-ny2me7lf7i Před 3 lety +3

    大德您好:看完四集有些舉例很好,但這二集有點偏了,心經重點非在顯、淺意識,而是說明心識過程背後那個(實性、本性)才是根本,涅槃非死亡、重生,他本是不生不滅的,涅槃是指五蘊皆空的意思,不是肉體死亡、若要真正的明白也不是讀經、觀想、坐禪...等等,而是透過心經開頭的(行深波若),也就是行菩薩道之後的親證智慧(觀自在菩薩),它才是最具體的,否則一切都是烏鴉學語,一知半解的。

    • @kcng2825
      @kcng2825 Před 2 lety

      請問什麼是心識過程背後那個實性,本性?又什麼是觀自在菩薩?

  • @paulwu2318
    @paulwu2318 Před 10 měsíci

    苦集滅道出自四聖諦可以再錄一集

  • @joeychiang5135
    @joeychiang5135 Před 3 lety +1

    涅槃是一種死亡體驗。
    顯意識,潛意識,能控制消長是進入涅槃的過程。
    我不知道您的解釋正確與否,但我接受這說法。凡人要如何做到五蘊皆空?應該是心靈改造工程,也就是改變自我的意識,消弭潛意識的暗示的確是相當好的譬喻。

    • @user-ip5ws8pp1w
      @user-ip5ws8pp1w Před 3 lety +1

      證得涅槃是一回事,能否入涅槃又是另一回事。
      天堂很多眾生證得涅槃的人不少,但就是無法入涅槃,入涅槃要兩個條件,一是因果全部了結。二是功德圓滿。這兩個條件都不能缺一,缺一就無法入涅槃。入涅槃之前要先獲得涅槃界的邀請,因果了結與功德圓滿之下才有機會獲得涅槃界邀請入涅槃,邀請也有特徵,就是海潮音。只要耳朵能聽到來自涅槃界的海潮音,這就表示自已修行功德圓滿,因果了結,才會收到涅槃界傳來的海潮音邀請入涅槃。

    • @chengyangooi4694
      @chengyangooi4694 Před 3 lety

      废话,那还要修?反正你终究会死。死了就涅槃了。你不觉得这逻辑很废吗?

  • @paulwu2318
    @paulwu2318 Před rokem

    終於搞懂涅槃,跟莊子的坐忘和顏淵的忘我是不是相同

  • @daguannian
    @daguannian Před 9 měsíci

    你的解析很有意思,我来帮你补从一些信息。第一个 是诸法空相的是 文言文中翻译为此!第二个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指的是佛家讲的18界 5蕴中色蕴指物质层面 受想行识指精神层面 物质层面的色蕴包含12处 分为6根(眼耳鼻舌身意)和 6根生起的6尘 (色声香味触法)也叫6境 6根和6境分别映射主观和客观世界 而精神层面的关键是最后一个识蕴 受 想 行 3蕴只有通过识蕴得以生效 识就是根境的相应而产生的辨识和判断 主观的6根和客观的6境的相应产生精神上6识 18界是在12处的基础上 加上这6识(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最终这句话指的是18界从“眼界”到“意识界” 中间省略16界 以“乃至”代替 心理学所谓的意识就是佛家18界中的第6识 也就是第六根的意和第六尘的法 相应产生的意识界 的短短几句话彻底空掉了5蕴 12处 18界 当然 接下来的无无名“乃至”无老死是同样的逻辑 指代12缘起

  • @nelsonjian9897
    @nelsonjian9897 Před 3 lety

    請教一下,在8:50左右有提到顯意識是本我,是指id, 還是ego。我看維基上的說法是顯意識的自我ego,潛意識是本我id。
    另外,超我superego是什麼?
    當然,這邊對於意識的解釋還要看您這邊用的是什麼模型,我這邊提的是佛氏模型。

    • @nelsonjian9897
      @nelsonjian9897 Před 3 lety

      題外話,您的顯up潛down,這種說法很像量子力學中的態,,像是兩個費米子,spin一個上一個下,或是兩個玻色子,全上或全下。總之,可以用一種態| ↑↓>來描述涅槃的狀態,很有感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