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刻不再做「取悅」他人的人,而是發自內心的分享當下的「喜悅」! - 鄧惠文 專訪 郝旭烈(郝哥) 企業講師 -【心事有人知】20240131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1. 06. 2024
  • 0:00 片頭
    0:12 前言
    4:23 說明「取悅」和「喜悅」的見解
    19:52 生活中共好的例子分享
    23:30 把自己顧好
    30:45 關於家庭中的「取悅」
    33:06 如何控制脾氣
    「要求別人是痛苦的根源,要求自己是幸福的開端」 -郝旭烈
    「先對自己好,才能對他人好」-郝旭烈
    大家是否感覺自己中了以下幾點:
    總是把「對不起」掛在嘴邊,儘管自己並沒有犯下什麼滔天大罪
    害怕衝突、擔心惹別人不開心,時時刻刻注意他人的一舉一動
    非常在乎他人對你的看法,盡可能的不讓自己被討厭
    無意識的經常性討好,總在事件過後才反思: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努力的去迎合別人的需求。
    總是感覺在「取悅」他人,而感受不到自己當下的「喜悅」,今天邀請到好久不見的郝哥,來和我們分享這個觀點的發現,若從此刻開始不再討好他人,我能感受到快樂嗎?
    ‼【版權屬寶島聯播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重製,有需求請來信告知】
    --
    歡迎大家動動手指按讚+訂閱+分享!
    就能接收到最新影片通知唷~
    【立即下載 寶島聯播網APP】
    蘋果 IOS|reurl.cc/LMxxkK
    安卓 Android|reurl.cc/QbllyZ
    【Facebook】
    節目粉專 - reurl.cc/xOZLrb
    【youtube頻道】
    寶島聯播網-reurl.cc/aNpky3
    心事有人知-reurl.cc/V5Gj9Z
    【Podcast】
    Apple - reurl.cc/Enq0qg
    Spotify - reurl.cc/2rxRME
    Sound On - reurl.cc/35gy8V
    KKBOX - kkbox.fm/0t0w3b
    --
    #心事有人知 #鄧惠文 #郝旭烈 #郝哥 #企業講師 #取悅他人 #討好他人

Komentáře • 55

  • @ddddded2282
    @ddddded2282 Před 4 měsíci +68

    對我來說,收到不喜歡的禮物會產生壓力的原因是:家教不允許我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不喜歡」,並且要假裝喜歡來表示禮貌。但同時,我心裏又會感受到欠下了人情債,所以我必須在合適的時機還一個「更大的禮」表示感激以維系這段「情誼」。最後的結果就是,我用一個「真正值錢的東西」換來一個「既不能丟又不能轉送,毫無用處的禮物」,同時還花費了不必要的腦力和時間,有點火大。

    • @chwgyi
      @chwgyi Před 4 měsíci +1

      你把家教去掉 你會怎麼做

    • @user-zt4wf4ku4p
      @user-zt4wf4ku4p Před 3 měsíci +8

      你說的情形 我也常遇到
      明明是不喜歡的東西 卻要收下 還要欠人家人情 真困擾

    • @paulawang5158
      @paulawang5158 Před 3 měsíci +2

      我有相同的困擾😕
      挑選伴手禮也有困擾😢

    • @c.l.c.2024
      @c.l.c.2024 Před 3 měsíci +8

      我也是!這是由於其實人在成長過程中,理想上應該要先被允許「還原真實」,我可以先安心的誠實表達我真的不喜歡這禮物也不會感到罪惡,有人讓我知道:「我的真實感覺是對的,之後要社會化、做出表面的禮貌,也應該建立在這個前提之下,成功的社會化是有細節、前提跟順序的!」
      但我們大部分人小時候的家長並沒有心理觀,跳過「能聽得下去我們的實話」這個關鍵過程,直接用教訓的心態強迫我們社會化、壓苗助長
      而現在的我們已經成年,也的確已經沒有特權再“完全任性做自己“,但是!我們需要重新學習當自己的再生家長,在被到處夾攻的社會中在心裡面替自己補上那個最重要的過程跟順序
      人生真難,重新長大真難!
      另外有個事實是,不能接受我們誠實的送禮者,他自己本身往往也不允許自己誠實,他甚至早就搞不清楚自己心底的喜好,所以就算他說喜歡我們送他的禮物,也未必是真誠的他,他只是更擅常演出高興,而且他自己可能也不確定那有幾個成份是配合演出
      先接受自己也未必每次都很會送禮,才能接受自己的喜好也並不好捉摸的事實
      有時我們面對別人難以”做自己”,其實深層的原因是,我們自己也難以接受,每個人包括自己要什麼都是難猜的

    • @ddddded2282
      @ddddded2282 Před 3 měsíci +6

      謝謝各位的回復。
      可能還有一點是,我們討厭那些「白目」、「自私」,或者說「赤裸裸展現欲望」的人。就像也許我喜歡鉆石,也許也希望對象能給自己買鉆石,但是我們做不到像一些人一樣,理直氣壯地走過去說「我要鉆石,你買給我」,「送的鉆石太小了,你換2克拉的,不然我不要」。
      第一個層次是:如果這樣回禮是個好事,那我們不應該感到有負擔。有負擔說明這樣的模式有問題。我覺得比較顯而易見的方面是消耗太大,原因是無差別的回報,或許可以試著先判斷對方值不值得付出「真心」。如果對方的禮物是「敷衍的」,你也就敷衍下。「好的東西」要留給「好的人」。
      第二個層次是:安全感問題,不想被不喜歡或者被討厭,甚至有討好型的傾向。這個可能需要回溯到和父母的相處模式。
      第三個層次是:其實我們會默默記得哪些人「送禮很應付」「明擺著是來占便宜的」「連客套話都沒有」等等。也許潛意識就是通過「送禮」「回禮」的方式在幫我們篩選「真心朋友」。寶特瓶不要囤積,不好的人和關系丟掉也不用可惜。要多做這樣的訓練,才能真正守護好自己真誠待人的「初心」。
      以上與各位共勉。

  • @teresang0647
    @teresang0647 Před 4 měsíci +17

    惠文很棒!請的嘉賓水準之高,讓我們收獲滿滿的智慧,非常謝謝𠉴位!

  • @vicomi3727
    @vicomi3727 Před 4 měsíci +19

    很欣賞郝旭烈講師分析的很全方位,謝謝鄧醫師的邀請,讓我們認識這麼好的人~

  • @michellelin60
    @michellelin60 Před 3 měsíci +7

    謝謝郝哥,謝謝鄧醫生
    很棒的分享
    尤其一開始如何讓自己上台不緊張,有別於一般的說法 ~
    拿掉那個"取悅他人" 部分,當作在“送禮物分享喜悅” ...的觀點對我真的很受用,感恩❤

  • @aqua1167
    @aqua1167 Před 4 měsíci +14

    29:47鄧醫師說的那集我有看,主動脈醫師要照顧者轉念,好像在跟憂鬱症患者說,你要看開一點,所以才造成誤會,有部份照顧者確實最後會患憂鬱症。

  • @wenchang5380
    @wenchang5380 Před 3 měsíci +11

    謝謝鄧醫師和郝哥. 這一集讓我覺得收穫很多。

  • @peter-you
    @peter-you Před 4 měsíci +14

    天啊這集,醍醐灌頂啊,謝謝兩位的對談分享❤

  • @JohJoh-ch6sg
    @JohJoh-ch6sg Před 4 měsíci +10

    惠文姐講到送咖啡的那一段,我笑翻了⋯⋯
    我也曾訂購「生巧克力」想送「朋友」分享,朋友卻直接回答:我家只吃GODIVA的高級巧克力。
    (意思是我送的巧克力很低級?🥺🥺🥺)!(從此~~⋯我就離她而去,拉黑且斷交。)
    不過⋯遠離這類(白目)劣友~其實生活更輕鬆愉悅。(但是那位朋友一直透過別人在打聽我的近況~真不知她的心態是要幹嘛?)

  • @christinayih1402
    @christinayih1402 Před 4 měsíci +6

    很喜歡聽您的節目.
    尤其是跟來賓對話中.讓我察覺跟學習不足的地方!
    很真實的例子
    很貼切我們的生活面!
    很喜歡🎉
    超喜歡🎉

  • @janelin2843
    @janelin2843 Před 3 měsíci +1

    郝哥是有智慧的人! 讚同! 如果每個人都能學習郝哥的智慧,家庭,夫妻,孩子都會少點緊張!

    • @user-lh6zs7jr5g
      @user-lh6zs7jr5g Před 2 měsíci

      把婚姻當作最大的專案,每一天都要做專案管理,收穫很多

  • @user-nz7wi8yu9l
    @user-nz7wi8yu9l Před 4 měsíci +7

    道歉是一種把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好棒👍

  • @Ally-ei3gu
    @Ally-ei3gu Před 4 měsíci +7

    柔軟對自己,也柔軟對他人

  • @user-yg6xm8hc4l
    @user-yg6xm8hc4l Před 4 měsíci +4

    這集真得收穫良多!!很棒的分享~謝謝😊

  • @music.cat_078
    @music.cat_078 Před 3 měsíci +1

    獲益良多 感謝兩位的智慧之語

  • @zoeliu517
    @zoeliu517 Před 4 měsíci +7

    哇!這節目令我眼界大開。
    鄧醫師的犀利,使得來賓的智慧遠播到我們心上
    超讚的這一集!

  • @lizwong18
    @lizwong18 Před 3 měsíci +2

    非常感謝你們的分享🙏🙏💖💖

  • @yunhuang2918
    @yunhuang2918 Před 3 měsíci +1

    郝哥說的真好,底層邏輯用語果然是工程師背景出身

  • @user-zj2ge8mu9b
    @user-zj2ge8mu9b Před 3 měsíci +2

    收獲滿滿,非常受用的內容,謝謝鄧醫師跟來賓的分享。

  • @user-le2fq1yd6o
    @user-le2fq1yd6o Před 3 měsíci +3

    郝哥有李連杰的感覺。

  • @MrKickingstone
    @MrKickingstone Před 3 měsíci

    誰說現代人哪有空聽一小時神話,我就喜歡,謝謝阿惠今天讓我知道鄧惠文不想說這個頻道。

  • @user-ci9bd7bh9f
    @user-ci9bd7bh9f Před 29 dny

    還有道理

  • @user-wj1ex5fz4r
    @user-wj1ex5fz4r Před 4 měsíci

  • @user-kd9bq5ip5h
    @user-kd9bq5ip5h Před 4 měsíci +2

    每集都精彩,讚

  • @amberwu5736
    @amberwu5736 Před 4 měsíci +1

    醍醐灌頂 👍🏻👍🏻

  • @user-xp2in9hh1i
    @user-xp2in9hh1i Před 6 dny

    不喜欢没罪恶 可以拒绝礼物 但接受心意 我没福分,是收到你的礼物很开心耶,你帮我喝了吧~

  • @user-yc8fu4zu9r
    @user-yc8fu4zu9r Před 3 měsíci

    很有道理,謝謝二位🎉

  • @ed65440661
    @ed65440661 Před 3 měsíci

    好喜歡鄧醫師的提問~❤

  • @user-tp2gs7yg4p
    @user-tp2gs7yg4p Před 3 měsíci

    已經重聽好幾次了,郝哥的觀點分享讓我收益良多。
    我也是高敏感人,需要適度離開人群,但也必須接觸人群,自我要求又高。現在我會提醒自己,先維持愉快的心情去分享,自己開心很重要。
    謝謝惠文醫師技巧地提問和分享,這段訪談我很喜歡😊

  • @changsaintway1
    @changsaintway1 Před 3 měsíci

    鄧惠文醫師👩‍⚕️!👍

  • @juntam3213
    @juntam3213 Před 4 měsíci +2

    郝哥对于大陆的文化人也很熟悉,这点很不错啊,可能也是岛上很多文化人做不到的。

  • @danqingwu6806
    @danqingwu6806 Před 3 měsíci

    👍

  • @user-me6bb8hr5t
    @user-me6bb8hr5t Před 3 měsíci

    这節目的水平很不錯但更希望有更廣泛题目譬如,現在罹癌病人很多治療的方式惨不忍睹我很想知道对於老年人的治療方式有比較人道的方式来作治療請鄧医師能多談这方面的議题。

  • @amina0910
    @amina0910 Před 3 měsíci +1

    沒有對錯
    只有角度

  • @glw7774
    @glw7774 Před 3 měsíci +2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 @user-nz7wi8yu9l
    @user-nz7wi8yu9l Před 4 měsíci +1

    原來說神話是鄧惠文的節目,我無意在電台聽到好喜歡,請問現那節目還有嗎?

  • @amina0910
    @amina0910 Před 3 měsíci

    多活一天
    就是肯定

  • @ieanghoo
    @ieanghoo Před 3 měsíci

    邓医生也太勇了,敢拿老公上课的例子来说

  • @king99333
    @king99333 Před 4 měsíci

    會取悅的人普遍有些儒家人性本善的框架吧!另外可能童年有心理創傷/類PTSD症狀。現實生活是兵家的框架效果最佳,例口頭上講經濟涓滴效應,但卻是貧富差距擴大、還有的是現在網絡資訊發達,韓台港的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新加坡唯獨性犯罪、濫藥上升

  • @user-xp2in9hh1i
    @user-xp2in9hh1i Před 6 dny

    道歉不是对错 只是一种处理问题方法
    没有对错只是角度不同

  • @toneyobey6560
    @toneyobey6560 Před 3 měsíci +2

    對很多在重男輕女的文化和對待下長大的台灣女性一定聽不懂。
    取悅對方的同時最起碼不委屈自己。

  • @user-od6zg3jq8v
    @user-od6zg3jq8v Před 3 měsíci

    看透所有的一切人臉色日子難過跟悲哀,仗勢欺人

  • @user-xb4fx4zr3r
    @user-xb4fx4zr3r Před 10 dny +1

    妥妥的直男3.0
    說穿了就是要善用拒絕的藝術而已
    每個人運用的方式不同罷了
    但我不喜歡他的方式。
    別人的模式跟經驗真的只能參考
    甚至連參考都不適用

  • @phabbie80
    @phabbie80 Před 4 měsíci +2

    我就是那個想聽神話的podcast的人…

  • @user-mi2vm1dg1b
    @user-mi2vm1dg1b Před 4 měsíci +3

    感謝 受用很多(忍不住記了筆記 小抄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