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蠶豆的朋友注意:夏日蠶豆雖香,但3類人群要少吃或不吃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10. 09. 2024
  • #漲知識 #養生 #健康科普 #疾病 #疾病預防 #蠶豆 #飲食健康 #健康飲食 #蚕豆 #中老年健康 #飲食禁忌
    愛吃蠶豆的朋友注意:夏日蠶豆雖香,但3類人群要少吃或不吃
    蠶豆又稱為南豆、胡豆等,是夏季裡被廣泛食用的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食物;除了其美味口感外,蠶豆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
    不過,在享用蠶豆的同時,也需注意到不同族群對於蠶豆的消化吸收能力有所差別,少部分人也應減少或避免食用蠶豆,否則將會引起比較嚴重的後果。
    小明今年5歲了,夏天到了,小明的媽媽在昨天下午買了些蠶豆吃給他吃。因為這是小明第一次吃蠶豆,他覺得非常好吃,就吃了很多。結果吃完沒一會兒,他的媽媽發現小明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異常。
    最初是小明告訴媽媽覺得自己冷,接著又告訴媽媽頭暈的。小明的媽媽以為小明感冒了,就給小明服用了感冒藥,並讓小明早早休息。
    隔天一早,小明媽媽發現小明四肢乏力、發熱、全身變得很黃,而且在小明上廁所的時候發現小明的尿液呈現醬油色,小明媽媽害怕極了,就馬上帶小明去了醫院。
    到了醫院後,醫生先詢問了小明的媽媽小明最近有沒有吃什麼東西,小明媽媽說:我平時對孩子的管教很嚴,不讓他亂吃東西,每頓飯都是和我一起吃的,不過,因為最近蠶豆上市了,我就在昨天買了些蠶豆給孩子吃。
    醫生繼續詢問小明的媽媽:“那你以前有給孩子吃過蠶豆嗎?”,小明媽媽說:“沒有,這是孩子第一次吃蠶豆。”
    聽完小明媽媽的介紹,醫生給小明進行了檢查,發現小明精神狀態一般、沒有咳嗽咳痰,按壓腹部時無明顯疼痛,小便醬油色,全身皮膚發黃。醫生擔心孩子患了蠶豆病,就給小明開了全血檢查,結果顯示,葡萄糖-6-磷酸去氫酶(G-6-PD)缺乏。
    在醫生的建議下,小明進行了入院治療。入院後,醫師對小明進行了血液常規、心肺功能等,結果顯示,小明血紅素為95g/L,心肺功能正常,結合小明皮膚黃染、醬油色尿、疲倦等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醫師診斷小明為蠶豆病。
    在經過幾天地入院治療後,小明總算恢復了健康。在出院前,醫生叮囑小明媽媽:蠶豆病是一種急性溶血性疾病,患有這種病的孩子一般不會出現不適,但一旦吃了蠶豆或者蠶豆製品就會出現貧血、黃疸、尿色加深等症狀,所以平常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切忌讓孩子吃蠶豆及蠶豆製品。
    小明媽媽詢問,那除了蠶豆外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嗎?醫生想了想告訴她:現在臨床上也有通報接觸蠶豆花粉、樟腦丸、磺胺類藥物、呋喃唑酮等引發蠶豆病,所以平常這些東西也是需要注意的。
    小明媽媽心裡牢牢記下這些內容。
    為什麼服用蠶豆會導致蠶豆病,除了蠶豆病外,還有哪些特定族群應少吃或不吃蠶豆,接下來我們將會詳細介紹。
    第一種族群:患有蠶豆病的患者
    病例中的小明就是因為食用蠶豆導致的蠶豆病,那麼什麼是蠶豆病?機制是什麼?蠶豆病有哪些臨床症狀?如何預防蠶豆病的發生?讓我們一起學習了解一下。
    蠶豆病是一種由於機體內G-6-PD缺乏而導致的急性溶血性遺傳疾病。有研究通報,這種疾病是一種隱性遺傳疾病,大約4成的患者家族中曾患有此病。
    其發病機轉是由於機體G-6-PD基因突變所導致的機體G-6-PD缺乏。 G-6-PD是人體內磷酸戊糖途徑的關鍵酶,它在人體內催化葡萄糖-6-磷酸(G-6-P)轉變為6-磷酸葡糖酸內酯的過程中,合成了人體內非常重要的還原劑NADPH。
    NADPH的作用是維持人體內穀胱甘肽的還原狀態。穀胱甘肽可分為氧化型穀胱甘肽和還原型穀胱甘肽。還原型穀胱甘肽是一種重要抗氧化劑,可保護紅血球免受氧化劑的侵襲,從而維持紅血球膜的完整性。
    蠶豆是一種強氧化劑,當缺乏G-6-PD的患者服用後,會導致經由磷酸戊糖途徑生成的還原型NADPH大幅減少,還原型穀胱甘肽含量同樣大幅減少,從而導致紅血球膜難以維持完整,發生溶血。
    溶血後,其早期臨床表現為全身不適、頭暈、疲倦、噁心、發燒等症狀。隨著溶血程度的加重,患者可進一步出現黃疸、醬油色尿、輕中度貧血,部分病人仍可出現肝脾腫大。若長時間無視溶血症狀或未及時治療,患者會出現重度貧血,昏迷、心腎衰竭等。
    當然,蠶豆病的臨床表現也有其特殊之處,並不是說,蠶豆吃得越多臨床症狀越明顯,研究表明,蠶豆病的症狀與攝入量並沒有關係,即攝入一顆蠶豆同樣會導致蠶豆病的發生。
    因此,一旦吃蠶豆後發現上述症狀,就應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就醫!但在這些症狀發生前,蠶豆病病人如果做好預防工作,就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的發生。
    具體來說,蠶豆病病人應避免服用食蠶豆及蠶豆製品、接觸蠶豆的花粉及樟腦球、服用氧化性藥物(如磺胺類、呋喃唑酮等)。此外,進食蠶豆的母親給孩子哺乳也會導致蠶豆病的發生,因此,一旦新生兒出生後發現G-6-PD缺乏,在哺乳期母親也應避免食用蠶豆製品。
    蠶豆病的病人應該拒絕食用蠶豆製品,對蠶豆過敏的患者同樣應該拒絕服用蠶豆製品,接下來讓我們以一個簡短的病例了解這類人群。
    第二種族群:對蠶豆過敏的患者
    一個五歲沒有過敏史的男孩在晚餐後2小時出現了咳嗽、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痛、軀體丘疹等臨床症狀。到當地醫院後,急診用抗組織胺、腎上腺素治療一段時間後,男孩症狀消失。
    為了搞清楚男孩的過敏原,醫生仔細地詢問了男孩晚餐時食用的食物並提取了這些食物的提取液進行逐一點刺試驗。結果發現,醫生在用男孩晚餐前服用的煮熟蠶豆的萃取液進行點刺試驗時,點刺試驗陽性,這提示男孩對蠶豆過敏。
    其實,在臨床中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對蠶豆過敏,但因為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較多,有時候可能並不能馬上分清楚過敏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及時就醫,儘早排除過敏原,以防出現嚴重後果。當明確過敏原時,應避免再次接觸。
    因此,對蠶豆過敏的患者,同樣應避免食用蠶豆及相關製品。
    第三種族群:痛風患者
    痛風是男性常可以見到的一種發炎性關節炎。近些年,隨著飲食結構的變化及人群的大量飲酒,痛風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加,疾病負擔也在逐年加重,越來越多的人因患有痛風而降低生活品質。因此,預防痛風發作和治療痛風是逐漸成為痛風患者關注的重點
    避免食用含大量嘌呤鹼的食物是預防痛風的有效手段。然而,動物肉類食物因多含有高嘌呤故無法作為人體攝取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因此,豆類食物因富含優質蛋白質而成為痛風患者攝取優質蛋白質的替代方案之一。
    然而,並非所有的豆類食物痛風患者都可以食用,蠶豆就是其中的代表。研究表明,蠶豆同樣是富含嘌呤的食物之一,可以達到3070.7mg/kg。嘌呤導致人體出現痛風則是由於嘌呤經過人體代謝最終產生了尿酸,當人體內尿酸含量過高時,就會因尿酸鹽結晶沉積到關節出現痛風症狀或痛風石。
    因此,痛風患者同樣應該少吃蠶豆,避免蠶豆攝取過多導致尿酸升高,進而引發痛風的發生。但如果攝取大量的蠶豆導致痛風的發生時,會出現哪些症狀,接下來進行簡單介紹。
    痛風常常在我們睡覺的時候或清晨醒來時發病,病發時病變關節劇烈疼痛,在發病數小時內就會出現關節的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常常見於一側的第一蹠趾關節。痛風發作往往具有自限性,即2週內往往會自行緩解。發病時常伴隨高尿酸血症,也有部分患者發病時尿酸正常。
    夏日來襲,又到了蠶豆大量上市的季節,儘管蠶豆很香,但蠶豆病的患者、對蠶豆過敏的患者以及痛風的患者這三類人群都應該不吃或者少吃蠶豆,尤其是蠶豆病和對蠶豆過敏的患者應該遠離蠶豆,避免食用。
    當然,也有大量患者或許還未曾發現自己患有蠶豆病、對蠶豆過敏或痛風。這類病人一旦出現上文對應部分介紹的症狀,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時就醫,以防意外的發生。

Komentář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