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P COFFEE 陶甕咖啡 │ 陶公鼎烘焙機,實現北歐烘法大解密。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21. 08. 2024
  • CONCEPT OF 1/2P COFFEE
    -----------------------------------------------
    透過返璞歸真的概念,
    傳承陶甕烘焙法,
    傳遞人與咖啡之間最深刻的感動,
    Grows continuously 生生不息 成就更美好的生活。
    揭開陶甕烘焙咖啡絕對好喝的神秘面紗
    1.陶甕具有遠紅外線高滲透率,保溫性佳,烘焙時溫度控制穩定精準。
    2.陶甕是窯燒1280度的高溫,材質已無金屬成分,是非常乾淨的材質,烘焙出的・咖啡很乾淨、好喝、無污染源。
    3.使用陶甕烘焙咖啡豆時,因陶有毛細孔,使熱傳導變慢,陶甕會聚集500度以上的熱量,散發出的遠紅外線波長會愈變愈短,就有穿透力,改變熱的傳導,直接加熱豆芯,進行豆芯的梅納反應、焦糖化、蛋白質的熟成 ; 陶甕烘焙時,遠紅外線波長會在2-20微米之範圍,我們稱之為生命能量波,生命能量波會將咖啡豆在烘焙時排掉負離子,如:CO 、O ...等,氧負離子被排除會使烘焙咖啡豆時,所有的梅納反應、焦糖化、蛋白質熟成不會再氧化,原滋原味的保留咖啡風味,故陶甕烘焙可輕易烘焙出淺中烘,具有香、甘、醇且帶有柔酸,健康又養身的好咖啡。
    4.烘焙淺中焙的咖啡只需要11-13分的烘焙時間達到咖啡香、甘、醇的最高境界。
    1/2P COFFEE陶甕精品咖啡
    / @12pcoffee28
    ----------------------
    或許你也可以到以下網址了解更多有關沐萃
    聯繫
    Line ID : @ kmb1718y
    粉絲頁
    Facebook:
    / mucraftscoffee
    Instagram :
    / laiyichen4
    器材選物
    沐萃/官網:
    www.mucraftsco...
    台灣/蝦皮:
    shope.ee/10eTg...
    境外下單
    馬來西亞/Malaysia:
    shopee.com.my/...
    新加坡/Singapore:
    shopee.sg/chio...
    #陶甕 #北歐烘焙 #不酸不苦不澀

Komentáře • 29

  • @user-uq3ye3fd5h
    @user-uq3ye3fd5h Před rokem +1

    吳老師不藏私的將設計理念完整呈現 非常感謝 受益良多

  • @thomashu691
    @thomashu691 Před rokem +2

    一定會親自去 吳老師 那喝一次咖啡。非常謝謝介紹🙏🙏🙏開眼界也受教了😃❤️

  • @user-mg2zu1yz1b
    @user-mg2zu1yz1b Před rokem +3

    非常精彩,感謝分享

    • @TheChiou13
      @TheChiou13  Před rokem +1

      老師說的非常精華,烘一鍋不到8分鍾,完全沒有澀感,驚豔了~!

  • @user-tx1tk7eo4u
    @user-tx1tk7eo4u Před rokem

    ❤❤老師真強....棒❤

  • @hau5111
    @hau5111 Před rokem +2

    最進去拜訪賞機
    聽老師說製作專利跟技術已經被某集團以巨額收購
    未來會走國際販售的方向
    到時候應該可以看到更多各種不同取向的陶甕機型

    • @TheChiou13
      @TheChiou13  Před rokem +1

      哇,可以把陶甕烘焙機,推廣到全世界真是太棒了!!

  • @armylin
    @armylin Před rokem +2

    真難得有影片可以完整介紹吳老師的一整套工法,讓對陶鍋感興趣的人能進一步體會

    • @TheChiou13
      @TheChiou13  Před rokem +2

      去了一趟台南,真的學到很多,也很謝謝吳老師,能這麼無私的分享陶甕烘焙經驗,如果對陶甕烘焙有興趣的朋友,這支影片絕對值得看~!

  • @snowlost8233
    @snowlost8233 Před rokem

    感觉不错 唯一问题就是一但中途出现错误想降温或者快速不升温就很难 因为风门是恒定的

  • @user-gf5wk7ri9b
    @user-gf5wk7ri9b Před rokem +2

    不知道如果拿來炒飯會怎樣,遠紅外線+陶甕炒出來跟瓦斯爐有何差別(來亂的XD

    • @TheChiou13
      @TheChiou13  Před rokem +1

      有聽老師說,有用陶甕烘過香腸,所以我並不會覺得來亂的唷

    • @armylin
      @armylin Před rokem +2

      你有去過中央廚房的話,你就會知道他們都用超大型烘豆機在炒菜(X

  • @woodseric7225
    @woodseric7225 Před rokem +1

    謝謝, 這節目幫我解開許多疑惑,
    我有在玩烘豆, 我原本都是用一般瓦斯爐烘豆, 也曾嘗試用遠紅外線瓦斯爐烘豆, 烘出來的結果真的跟一般瓦斯爐風味不同, 也就是節目開頭講的, 前段氣味酸位不明顯 比較沒個性, 但中後段的甜味回甘餘韻的表現較佳
    一般的遠紅外線爐比較難控制的是火侯, 真的不宜中火 大火, 原因的確是遠紅外線+熱氣, 會產生交互作用, 會使生豆的熟成速度不易被控制, 豆表容易有焦苦味

    • @andychen7899
      @andychen7899 Před rokem +1

      你的內鍋是直火機的洞洞鍋嗎 不是的話換什麼加熱有差嗎

    • @woodseric7225
      @woodseric7225 Před rokem +2

      @@andychen7899
      我的是直火機, 但不是洞洞鍋, 是不鏽鋼長桶鍋, 用遠紅外線瓦斯爐烘焙, 因為遠紅外線可以穿透不鏽鋼桶身, 會改變生豆的烘焙加熱方式及速度, 咖啡成品的味道的確會跟一般直火瓦斯爐不一樣,
      但遠紅外線的穿透率是多少, 這我就沒研究 不知道

    • @andychen7899
      @andychen7899 Před rokem

      @@woodseric7225 你弄錯了 遠紅外線不會穿過不鏽鋼 而是加熱不鏽鋼然後不鏽鋼再發出紅外線加熱豆子 然後紅外線瓦斯爐終究還是燒瓦斯的主要還是對流熱 只是紅外線多了一點
      另外直火機但不是洞洞鍋我看不太懂 聽你敘述比較像半熱風

    • @woodseric7225
      @woodseric7225 Před rokem

      @@andychen7899
      謝謝你的回覆, 我對我所使用的不鏽鋼桶, 敘述有些錯誤 要更正一下
      桶身中心接觸火源的部分, 是沒有洞洞, 但頭尾兩端要方便排氣, 都有洞洞, 也都有生豆會滾到頭尾兩端後, 被紅外線照到, 再滾回中心
      所以我前面講的遠紅外線可以穿透不鏽鋼桶身, 應該是錯的,
      另外一點是, 我有測量統身的厚度, 只有0.75mm, (一次最多只能烘300g生豆), 可能桶身薄, 紅外線還是可以少量穿透

    • @andychen7899
      @andychen7899 Před rokem

      @@woodseric7225 請問你用哪一台呢?

  • @thomashu691
    @thomashu691 Před rokem +1

    🙏🙏🙏

  • @user-wu5ig8br9p
    @user-wu5ig8br9p Před rokem

    不同烘焙度, 又何必去比較? 哈哈

  • @cklouis9710
    @cklouis9710 Před rokem

    但愿大陆早日能买到

  • @FlavorTrends
    @FlavorTrends Před rokem +1

    北歐烘焙? can you explain what is 北歐烘焙? what and why are this roasting method can lead to 北歐烘焙?

    • @woodseric7225
      @woodseric7225 Před rokem +1

      北歐式烘焙的特性是常用大風大火,成品是淺烘焙
      強調展現豆種獨特的強烈香氣, 酸度要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喝起來要像是喝果汁的感覺, 這是因為新的咖啡風味, 走向花香 果香風味, 傳統的中焙 深焙方式, 無法表現這些特性, 所以才用北歐式烘焙做區別
      你可以上網搜尋北歐式烘焙, 會有更多的答案

    • @ianwang2002525
      @ianwang2002525 Před rokem +1

      北歐 強調的是甜感

    • @FlavorTrends
      @FlavorTrends Před rokem +1

      @@woodseric7225 Thanks 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