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亂鬥時代!漳泉械鬥、閩粵械鬥到底在打什麼?經典案例回顧台灣百年械鬥史|【台灣列傳】#10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28. 07. 2020
  • 身為一個來台開墾的漢人,隨身攜帶一把鋤頭、鐮刀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加入頻道會員|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herostory.tw@gmail.com
    加入英雄Telegram|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Allen
    林爽文大戰福康安!▶ • 林爽文事件最終章!抗清傳奇一戰,血戰對決福康...
    英雄故事網站|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 / herostorytw
    #漳泉械鬥
    #頂下郊拚
    #芝山岩

Komentáře • 951

  • @Nature_and_history_lover
    @Nature_and_history_lover Před 3 lety +145

    烈火事件中,芝蘭街的大火也燒毀了當地的信仰中心「芝蘭街天后宮」,後來該廟遷至士林新街,就成了「士林慈諴宮」
    p.s.台灣還有不少特別的械鬥,像是從宜蘭擴散到大台北,從清中葉到日治因戲班屬不同派系,互相拼陣的西皮、福祿派械鬥;雲林也有一場「李鍾廖三姓械鬥」,李廖兩家反目成仇,互相傷害(白馬事件),李家還找來姻親鍾家助陣,廖家也找來大茄苳武舉人廖昌期訓練這些七崁子弟(此地的廖姓就是有名的「張廖」),彼此纏鬥。

    • @Nature_and_history_lover
      @Nature_and_history_lover Před 3 lety +4

      @陳達 我覺得蠻正常的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23

      話說,阮宜蘭也有「陳林李結生死,姓林的氣著娶家己」的俗諺,很巧,也是跋筊吵架。(就說今天選的案例都很有代表性

    • @Nature_and_history_lover
      @Nature_and_history_lover Před 3 lety +6

      @@Herostory 我們雲林則是「鍾廖李,拼生死」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6

      @陳達 我剛還認真想了一下(真的嗎) XD 以後不能太認真看你的留言!

    • @user-fc2dx1zl5f
      @user-fc2dx1zl5f Před 3 lety +1

      來補一下台灣史,期待

  • @b89702115
    @b89702115 Před 3 lety +265

    我父親是泉州人 我母親是漳州人 他們吵架的時候我都會笑他們漳泉械鬥 哈哈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42

      哈哈哈~我阿公阿嬤也是漳泉鬥作伙呢

    • @user-bg2ri7nn7n
      @user-bg2ri7nn7n Před 3 lety +14

      沒什麼,我們家講詔安話,奶奶講四縣話,一方面語言不同,一直到現在詔安話我們慢慢學習在

    • @subswithoutvids-dw6dv
      @subswithoutvids-dw6dv Před 3 lety +10

      這個比喻好笑,我家是更早期的移民,我連自己祖先是漳州還是泉州都不知道,改天再去查查族譜,我是覺得漳泉互鬥我祖先應該是沒加入,因為來的時期差了一百年

    • @user-uy6zv2kn2s
      @user-uy6zv2kn2s Před 3 lety +9

      @@user-bg2ri7nn7n 我們張廖姓也是韶安客家人 不過現在應該沒甚麼人會講了,你們要好好保留這個語言阿

    • @user-bg2ri7nn7n
      @user-bg2ri7nn7n Před 3 lety +7

      @@user-uy6zv2kn2s 謝謝你,詔安話我們有慢慢有在學習,但是有些話語被台語文同化了

  • @leica4070
    @leica4070 Před 3 lety +38

    基隆的漳泉械鬥,演變到最後,就是現在的基隆中元祭,當時漳泉帶頭的兩方代表,決意用出陣頭、拼陣頭的方式,取代獵人頭的方式,也才有了今日的基隆中元祭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14

      這也是某種程度的大和解了,感謝當時有智慧的頭人們!

    • @apple032799
      @apple032799 Před 2 lety +2

      無論您是泉州(閩南)、漳州(閩南、客家),潮州(潮汕、客家)、梅州(客家)、汕尾(潮汕、海陸豐客家)先民都屬漢人,漢族又是出名的不團結民族,別說移民來台灣的閩南人、潮汕人、客家人械鬥造成傷亡!現今中國大陸漢族人口佔90%,不團結的情況依然延續,漢人不只是福建、廣東各省都有,一般從方言來區分本地或外地,這種情況大陸還一直存在的問題,漢人已方言來區別同鄉或外地,通常互相瞧不起對方打個比方稱呼外地人後面加仔字就是貶意對方,如閩南族群會稱客家人為客人仔,福州人稱外地人兩語仔或莆田人為興化仔,或許漢人族群龐大地域廣闊的因素確實是不團結的民族,非得外敵入侵才清醒團結起來!

    • @user-jo8gh9dy3m
      @user-jo8gh9dy3m Před rokem +3

      @@apple032799 真是沒常識,漢族是中原王朝自己未來統治方便自稱的,本來中國大地就是各種不同族群的大雜燴了,閩粵地區也不遑多讓,南蠻、百粵、山越,都是被歷史記載下來的少數原住民族,各部落也都很零散,不常出現部落同盟或王國,你征服了我,燒了我家,搶了我們的女人和財產,我為什麼要跟你中原民族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所謂“漢人帝國的榮光”一起奮鬥

    • @BrandNewMind92
      @BrandNewMind92 Před rokem

      國族觀念是中華民國建立以後才發展起來,古代就是搶錢、搶糧、搶娘們

    • @cchen6522
      @cchen6522 Před rokem +1

      @@user-jo8gh9dy3m 瞎扯啥,现代基因测序的结果汉族的父系基因高度一致,就比如蔡英文的蔡姓,大概率祖先都是来自河南上蔡。内斗多是因为古代汉人更看重宗族姻亲,民族观念还不如地域观念。而且古代交通交流不便,同个祖先移居不同地方,几百年没往来还能剩多少认同?台湾就是现成的利益,大部分都是闽南移民,现在说台湾人是闽南人肯定不乐意了。

  • @TCLIN23
    @TCLIN23 Před 3 lety +30

    從小就住芝山岩下,常上百二坎走走,真的充滿了歷史痕跡,謝謝講出這段歷史🥺🥺

  • @user-ox9nl9fy3i
    @user-ox9nl9fy3i Před 3 lety +28

    很喜歡台灣列傳系列的故事。
    插個題外話,漳泉械鬥對我而言其實很陌生,絕大多數的資訊都是從課本上而來。然而我曾聽母親轉述自外婆提起的一個跟械鬥有關卻無涉閩粵漳泉的有趣故事,那就是我的外曾曾祖父時常遭到土匪綁架作為肉票用以換取大筆的贖金,最後其所屬的蔡氏家族不堪其擾,畢竟打也打不贏,用錢把人贖回來後,對方只要缺錢就會再來抓人,活像個移動式提款機,只好選擇用和親的方式,讓我的外曾曾祖父迎娶加害方集團的女子(好吧這個對我的外曾曾祖父而言可能不是那麼有趣XD),我們稱之為「土匪媽」,用以換取雙方的和平共處,反射利益則是,由於「土匪媽」的加入,其他族群對蔡氏家族變得敬畏有加,也算是一定程度受到土匪集團的庇護(?)
    這個故事也一定程度反應了那個時代不同族群之間的紛紛擾擾。
    然而這個蔡氏家族,就是蔡培火所屬的家族,這邊順勢敲碗,希望阿睿往後有機會在台灣列傳系列的影片,能談談蔡培火及其所屬家族的故事。

    • @mintychn
      @mintychn Před rokem

      究竟是「土匪媽」加入了蔡氏家族,還是蔡氏家族依附了土匪?🤔🤔

  • @user-iw3uj9yr7d
    @user-iw3uj9yr7d Před 3 lety +36

    先民們剽悍勇猛的基因,在塞車及天氣熱的時候
    又會跑出來了

    • @user-dx4zn6fi1l
      @user-dx4zn6fi1l Před 3 lety +3

      台灣人開車騎車的時候剽悍模式就潛在着了,聽到喇叭聲簡直加了buff啟動械鬥模式。

  • @ALEX-pw5nw
    @ALEX-pw5nw Před 3 lety +7

    家住彰化偏南靠山的三合院,有幸讀過族譜,祖先是漳州南靖縣人,查過資料應該是清康熙年間渡海來臺,然後從嘉義慢慢北遷的,嘉慶年間還有祖先中過武舉人,因此留下來的資料比較多,三合院也比較具規模(其中一座是古蹟),倒是沒聽長輩提過械鬥,雖然不是什麼名門望族,還是感激與欽佩自己的先人!

  • @weberh4504
    @weberh4504 Před 3 lety +23

    台灣人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其來有自啊~~(苦笑),真的希望這片土地上的人都能有共同的認同,一致對外....

    • @user-pg8ys2dj5x
      @user-pg8ys2dj5x Před 2 lety

      全世界都一樣啦 農地需要水  需要資源就會鬥  戰爭

    • @GT-km9ls
      @GT-km9ls Před 2 lety

      @@user-pg8ys2dj5x 你錯了只有中國人才這ˇ樣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 @user-uh2gb6jd9y
      @user-uh2gb6jd9y Před 2 lety

      開發時期為了爭地爭水,衝突事件在所難免,

  • @user-kz8xd4bl9i
    @user-kz8xd4bl9i Před 3 lety +56

    身為械鬥島嶼,廟裡有一兩尊大砲也是很合理的,例如出借九門火砲給陳小碑搞義民營的三峽某祖師廟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24

      哈哈哈~身在械鬥島嶼,家裡沒擺幾門火砲,放幾百管火槍,當家做主的睡不安穩阿!

    • @puruemoon
      @puruemoon Před 3 lety

      願聞其詳

    • @user-kz8xd4bl9i
      @user-kz8xd4bl9i Před 3 lety +8

      @@puruemoon 一八九五年乙未割台期間,三峽民間組建義民營的文獻中曾提到,三角湧義民營,曾於長福巖祖師廟商借九尊土炮備戰,三角湧義民營就是打出分水崙戰役與隆恩埔圍剿戰的的傳說等級義民團體,這種民間團體戰勝現代化武裝的神話級勝仗,堪稱台灣版小巨角戰役

    • @user-kz8xd4bl9i
      @user-kz8xd4bl9i Před 3 lety

      @@Herostory 期待未來講解三角湧義民營或台北城包圍戰,這幾場在民間團體對抗現代化武裝,算是傳說等級的戰役了

  • @knight112358
    @knight112358 Před 3 lety +29

    當年的械鬥分這麼多細節 真是出乎意料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19

      其實還可以分得更細 >< 這是很多台灣史研究生的噩夢啊~

    • @knight112358
      @knight112358 Před 3 lety +3

      還真是充滿驚喜又滿滿的意外,沒想到短短的樟泉械鬥竟然有這樣龐大的內容

  • @Zongang0619
    @Zongang0619 Před 3 lety +12

    漳州人打泉州
    泉州人打漳州
    像極了愛情

  • @formosancube7675
    @formosancube7675 Před 3 lety +8

    以前上台灣史真是覺得先民跟綠皮獸人一樣沒事打、照三餐打。最誇張是西皮福祿械鬥,竟然是因為不同的演奏樂器和音樂流派而打

  • @NidalapLee
    @NidalapLee Před 3 lety +8

    對結論「歷史教育真的很重要」很有感覺。這就是現在很多台灣人覺醒的原因,也是對岸被教育了三代以上導致群體氣質改變的原因,也是香港這幾年正在面臨的失根危機...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3

      謝謝永祥!我們頻道也有10-15%的香港觀眾,希望他們能夠度過眼前的困境 QQ

  • @user-qy6dv3ve8u
    @user-qy6dv3ve8u Před 3 lety +21

    百年後的人子孫看烈祖械鬥真北七,然而百年後子孫也在械鬥方式百種。
    潭雅說的對:戰爭只是浪費人力資本和時間

  • @conanlin2000
    @conanlin2000 Před 3 lety +1

    謝謝阿睿,很棒的歷史影片!

  • @user-ks9ny3mo9e
    @user-ks9ny3mo9e Před 3 lety +1

    真的很喜歡台灣列傳
    希望多一點台灣列傳👍

  • @user-ii4dh5fr6p
    @user-ii4dh5fr6p Před 2 lety +4

    超喜歡台灣列傳!讓我知道這三四百年來台灣並不是蠻夷之地!而是這麼精彩的開場!

  • @user-tv7sh9rv3j
    @user-tv7sh9rv3j Před 3 lety +3

    喜歡。
    如阿睿講的法制不彰還有語言問題都是械鬥原因。
    真巧,我今天正好騎腳踏車到芝吃正港大碗牛肉麵。
    這血淚史我就不能誇阿睿說的精彩了
    謝謝阿睿及團隊用心準備、製作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1

      我突然覺得泰鑫很適合走一個美食說書人路線 XD

  • @user-sf9gq3wt6x
    @user-sf9gq3wt6x Před 3 lety

    已按讚調閱,感謝述說台灣的先民史!支持台灣史持續更新,讓我們更了解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

  • @user-lt6qo1yu4j
    @user-lt6qo1yu4j Před 3 lety +2

    這集很棒!台灣加油💪

  • @benchenchiang8616
    @benchenchiang8616 Před 3 lety +5

    Good topic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Taiwan history.

  • @kevenchen8144
    @kevenchen8144 Před 3 lety +15

    童年時在家裡見過來台祖的佩劍及七星刀,同治年間來到故鄉阿猴社殺蛇溪附近,福建安溪人,具武秀才功名,兄弟二人奉命組織地方武裝民團,從而開始我家族在台灣開枝散葉,至我父童年時,仍見過當年的練兵場及宗祠,日本據台期間,私塾學漢文仍持續不輟!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5

      很珍貴的童年回憶!當年祖先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沒有三兩三本事,還真不敢落地生根!

    • @kevenchen8144
      @kevenchen8144 Před 3 lety +5

      @@Herostory 我們這個地方就在今天的屏東糖廠南面,糖廠以北古地名叫做番阿寮,往東是接近龍泉那邊的番界,往南則是萬丹,亦是原住民的地界,所以,被官府派駐此地,初期是不帶家眷來的,據長輩說是經過約三年之後,先祖才回到福建接家眷及迎祖先神主來,足見當年附近各種勢力的犬牙交錯,做為官府的代表人,也不是件輕鬆的工作!

    • @user-fl4pw1tz5x
      @user-fl4pw1tz5x Před 3 lety +1

      真牛逼,大陆的福建安溪人路过!

    • @user-qe1em7ms6h
      @user-qe1em7ms6h Před 7 měsíci

      @@kevenchen8144安溪人過去台灣主要是住在北部和中部,没想到屏東也有

  • @migueliong7017
    @migueliong7017 Před 3 lety +1

    未看先留言,謝謝睿兄又令我更了解台灣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1

      別這麼說,我不了解的地方還很多,每次走過台灣各地,總是會在一些細微處發現驚喜

  • @wangginp6211
    @wangginp6211 Před 3 lety +2

    阿睿好讚
    故事好好聽喔~~~👍

  • @user-mi8gv3qr3w
    @user-mi8gv3qr3w Před 3 lety +36

    台灣歷史真的可以多多關注,感謝頻道的用心

  • @PowerSpongy
    @PowerSpongy Před 3 lety +5

    內容很豐富,在製作之前應該做了很多功課,
    非常感謝英雄的講解,獲益良多。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太客氣了,也謝謝有你們的支持,協助分享影片

  • @user-ze3nc7mb2l
    @user-ze3nc7mb2l Před 3 lety

    謝謝您的頻道!!!

  • @user-ss3pf1dn3e
    @user-ss3pf1dn3e Před 3 lety +1

    講得真好,補足了以前上歷史課沒有上到的地方。

  • @user-si8cw7oj1e
    @user-si8cw7oj1e Před 3 lety +7

    太精采了,感謝阿睿帶來這麼好的歷史故事,馬上來分享!

  • @michae1119
    @michae1119 Před 3 lety +3

    任何故事到阿睿口中就很精彩

  • @fu1968
    @fu1968 Před 2 lety +10

    漳州泉州說的台語部分發音不同,小孩時期很容易相互取笑,長大結仇械鬥很正常,可以理解

  • @user-yo6nm6zi2g
    @user-yo6nm6zi2g Před 2 lety

    路過再推台灣列傳!

  • @TWcosmo
    @TWcosmo Před 3 lety +13

    真心的覺得,台灣開墾史非常類似美國西進運動。

  • @r037550186
    @r037550186 Před 3 lety +6

    喜歡聽阿睿用這麼輕鬆的方式講解這塊土地的故事!

  • @jackjanys01
    @jackjanys01 Před 3 lety +12

    話說芝山岩的隘門 義民廟 霞海城隍廟就是跟械鬥有關 而械鬥後來就變成清廷用來對付反清勢力的以暴制暴的方法
    向朱一貴事件 最終點燃閩粵族群的械鬥
    此外泉漳械鬥最主要就是搶水 搶土地 搶通商貿易權 且劉銘傳來台時 也曾被暴民攻擊過
    還有石牌之所以叫石牌 就是早年漢人跟原住民衝突的遺跡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3

      處處都有土牛跟番界呢 QQ

  • @user-xx6rj2qk2x
    @user-xx6rj2qk2x Před 3 lety +6

    很早之前就入您的坑,這一次的結論下得太好,看完後再也忍不住加入扇子團的衝動,阿睿加油~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原來邱玉米是因為這之才入坑的!謝謝你~這週還會有個台灣列傳特別篇「李登輝」上線,敬請期待!

  • @user-ty3dc3dd5r
    @user-ty3dc3dd5r Před 3 lety +6

    清朝就變成三不管地帶,進入像牛仔西部拓荒的時代,廟宇裡宋江陣從地方武裝勢力演變出來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3

      內門宋江陣歷史悠久呢!

  • @subswithoutvids-dw6dv
    @subswithoutvids-dw6dv Před 3 lety +3

    我腦中浮現的是黑澤明的電影用心棒,兩邊黑幫成天火拼的畫面

  • @Muta0630
    @Muta0630 Před 3 lety +2

    真的很棒
    大學主要讀臺灣史,很喜歡這系列呢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謝謝雨鑫,什麼時候有機會看你分享一些台灣史的心得到英雄故事網站阿 :P

  • @jonny7712
    @jonny7712 Před 3 lety

    真的說的很棒,我終於知道什麼是械鬥事件

  • @user-xz2un5ys8g
    @user-xz2un5ys8g Před 3 lety +4

    學歷史真的很重要,相同的歷史記憶是把人們凝聚起來很重要的因素
    畢竟那是個你我都沒有經歷過的年代,知道得越多越要好好說話
    撿貝殼的時候抬頭就會看到無限寬廣的海洋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2

      台灣島接待了許許多多渡海而來的冒險者,希望大家都懷抱著冒險之心,尊重彼此!

    • @user-xz2un5ys8g
      @user-xz2un5ys8g Před 3 lety

      @@Herostory 去找吧 我把所有的財寶都藏在那裡了(?

  • @user-ow6nq4gb6s
    @user-ow6nq4gb6s Před 3 lety +17

    現在是政治械鬥😂
    以前是拼命 現在是過生活(閩南人)
    閩南人很注重面子(閩南嫁人都要重金)
    丟了面子以後立足怎麼立足?
    客家人比較熱血凡事侵門踏戶很難容忍(客家防禦概念很深)
    葉問 黃飛鴻都是廣東人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5

      河洛人還有「東方腓尼基人」的稱呼,跨海經商頭腦真的是與生俱來呢!

    • @user-fm2ft4pe4x
      @user-fm2ft4pe4x Před 3 lety +1

      想太多了,客家人被打假的跑去找官府哭哭,縣老爺說你螞的窮到吃鹽巴,滾~
      清朝前期的官員都是三年一派,跟香港的英國殖民政府一樣都是撈官

    • @user-cf2ow8vt1b
      @user-cf2ow8vt1b Před 3 lety +3

      看太平天國的客家人戰力就知道了,一路打到南京 超猛

    • @user-cf2ow8vt1b
      @user-cf2ow8vt1b Před 3 lety +1

      @@Herostory 客家人戰力超強

    • @ze7591
      @ze7591 Před 3 lety +3

      @@Herostory 闽南人确实有生意头脑,在大陆的福建人在发展的很不错,但是不怎么受尊重,因为坑蒙拐骗居多,比如大名鼎鼎的”莆田系“民营医院

  • @iveschen9605
    @iveschen9605 Před 8 měsíci

    喜歡說書方式介紹台灣歷史 很用心

  • @purewhite4382
    @purewhite4382 Před 3 lety +6

    發生在艋舺的頂下郊拼是比較少見的泉州人內部的械鬥 導致同安人移居大稻埕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1

      我都叫他「泉泉」交心 XD

  • @skinnercyee
    @skinnercyee Před 3 lety +21

    我的老家彰化和美, 命名由來是希望 "漳泉和睦相處,創建美好地方" , 想也知道是以前常發生械鬥才會這樣命名; 莿桐腳就在和美隔壁, 和美境內有一條番雅溝的小溪, 它以前就叫番仔溝....這麼多巧合點我想當初最早的廝殺場就在現今和美境內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3

      沒想到竟然釣出在地人了!由於我讀到的史料還有所欠缺,不太能確定和美的先民當時有多少人參與,不過這裡有份和美老街的考據,或許可以讓建孟做對照。
      網址供參:blog.xuite.net/apex.cheng/wretch/117811674-舊街風情(八十)++和美老街

    • @user-wm5pc6ub3z
      @user-wm5pc6ub3z Před 3 lety +4

      終於聽到和美械鬥的故事,過去都只是聽說我們是漳泉交界,所以常常械鬥,資料上械鬥故事卻是闕如,都開始懷疑了!太開心了!
      對了,是大甲西社不是大甲溪社哦,影片內容圖卡寫錯了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1

      @@user-wm5pc6ub3z 上錯字了~謝謝更正

    • @97452005BBbear
      @97452005BBbear Před 3 lety +2

      補充:原名【卡里善】,平埔族語

    • @henrypaul02
      @henrypaul02 Před 3 lety +2

      當年搶水問題比較嚴重。

  • @ken29883y
    @ken29883y Před 2 lety +3

    人類從歷史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 @jjvss5287
    @jjvss5287 Před 3 lety

    好刺激!

  • @yuantingkung378
    @yuantingkung378 Před 3 lety

    喜歡台灣列傳

  • @m134562
    @m134562 Před 3 lety +4

    聽完阿睿的三國系列後,已經覺得本頻道很精采了。
    最近開始補進度看台灣列傳,終於跨過心中那面牆,加入扇子團啦!
    一定支持、已經支持,請英雄說書團隊繼續推出精彩影片!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2 lety +2

      嗚嗚嗚~沒想到台灣列傳還是有支持者的(這系列流量比較普,可能是受眾會少掉一些大馬、新加坡、中國朋友),感謝你的鼓勵!我們繼續加油

  • @erictu8718
    @erictu8718 Před 3 lety +6

    漳州府龍溪縣後裔簽到。父親一脈世居士林洲美,在「新街」討生活;母親一脈在芝蘭街「舊街」神農宮過日子。漳泉械鬥的故事從小聽到大。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3

      芝山岩守衛戰真的是老一輩士林人難忘的記憶 QQ

    • @lilili8966
      @lilili8966 Před 3 lety

      老乡你好,我也是龙溪县的。几十年前龙溪和海澄合并了,现在叫做龙海市(县级市)

    • @sbin0613
      @sbin0613 Před 3 lety

      @@lilili8966 现在改龙海区了

    • @lilili8966
      @lilili8966 Před 3 lety

      @@sbin0613 dui

  • @lupamelasy9449
    @lupamelasy9449 Před 3 lety

    分析到位

  • @taiwanchao9125
    @taiwanchao9125 Před 3 lety +1

    台灣列傳多一點吧!!!!!!!!!!!

  • @garensparta5085
    @garensparta5085 Před 3 lety +16

    羅漢腳 一堆 大家血氣方剛的

  • @r11180000
    @r11180000 Před 3 lety +8

    別光說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兩百年前的台灣人也是戰鬥民族,械鬥殺人不手軟,各個戰鬥力破表。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5

      台灣人的血性不是說說的!每次殖民政權來襲時,都要花上好長一段時間才能穩住局勢

    • @tainanseventh-dayadventist8169
      @tainanseventh-dayadventist8169 Před 2 lety +3

      沒辦法,很多人的先祖們都是當時在福建沿海活不下去的『亡命之徒』啊!

    • @user-uh2gb6jd9y
      @user-uh2gb6jd9y Před 2 lety

      @@tainanseventh-dayadventist8169 原鄉難生存,才渡過黑水溝

  • @lmd1232
    @lmd1232 Před 3 lety

    台灣列傳看爆

  • @user-le5rm7hk1o
    @user-le5rm7hk1o Před 3 lety +1

    結語下的很棒
    辛苦了說書人

  • @aopenncolonel
    @aopenncolonel Před 3 lety +5

    清國 不只是在台灣有族群的械鬥,當時在大陸南方 的 土客械鬥 也是很精彩的。這些人其實都沒有國家觀念的。

  • @limchunwei
    @limchunwei Před 3 lety +18

    真的不管什麼地方都會有械鬥啊~馬來西亞歷史上也有一件不同籍貫的械鬥,還牽涉了王室之爭,更開啟了當地英國殖民時代。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4

      WOW~~~謝謝 Chunwei 的分享,你是指 Larut Wars 嗎?

    • @limchunwei
      @limchunwei Před 3 lety +4

      @@Herostory 我所說的是klang war 或者 Selangor war
      Klang是巴生,吉隆坡的所在地
      Klang就是Selangor(這是一個州屬)的一個地方。
      我現在才記起Larut war.

    • @limchunwei
      @limchunwei Před 3 lety +1

      @@Herostory 也就是Klang這個地方也有械鬥和其引起的內戰,其中一個參戰方更是開發吉隆坡的華人先賢的甲必丹葉亞來。

    • @jslee6437
      @jslee6437 Před 2 lety +1

      其实要是探讨马来西亚的华族前辈估计也能比得上台湾列传了

  • @t2000reyes
    @t2000reyes Před 3 lety +2

    早期各校學生間的群毆械鬥也是有這樣的味道!

  • @user-vm6lt9vj3n
    @user-vm6lt9vj3n Před 3 lety +1

    真心覺得 這才是台灣人民應該知道的歷史事件 真正該寫在課本的內容 『台灣列傳』

  • @henrypaul02
    @henrypaul02 Před 3 lety +4

    水源分配問題是各族群械鬥主因,直到日本治台廣設水庫與水塘而解決。

    • @twhot
      @twhot Před 2 lety

      斯卡羅欸,各族也是在統領埔爭水。

    • @sungin728
      @sungin728 Před 2 lety +1

      不只水源,還有土地。

    • @user-uh2gb6jd9y
      @user-uh2gb6jd9y Před 2 lety

      水源跟土地,發展好的地方還爭碼頭

  • @user-mh4hx1po9n
    @user-mh4hx1po9n Před 3 lety +17

    其實那些仕紳跳出來也是為了利益而已 畢竟一直打下去他們也無利可圖⋯⋯
    不過現在台灣人大體上包容性還是很強的

  • @d508ddd
    @d508ddd Před 3 lety

    每次講台灣列傳都好興奮R

  • @ckevin4877
    @ckevin4877 Před 3 lety

    聽說阿睿會親自看,來測試看看~
    阿睿口條好棒,說書說的好帥^^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這是想騙回覆吧!(可、可惡,手指不受控制

  • @user-nk5by8lj4k
    @user-nk5by8lj4k Před 3 lety +10

    有害人家想起高中國文曾上過鄭某某的《勸和論》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7

      沒錯!鄭用錫先生的大作,還有我們宜蘭知識分子李逢時的漳泉械鬥歌也很經典

    • @user-nk5by8lj4k
      @user-nk5by8lj4k Před 3 lety

      @@Herostory 可是民眾看得懂也聽得懂嗎?有點好奇那時候的素質。

    • @user-ce7ut3en4y
      @user-ce7ut3en4y Před 3 lety +1

      其實我是覺得日本人來了台灣之後台灣人才有共同敵人這個概念延續到kmt來台之後到現在,我個人覺得消除省籍械鬥的最好方法就是一起被管平等被歧視之後為了利益只能合作。

  • @user-uy3zd7em8x
    @user-uy3zd7em8x Před 3 lety +8

    有個傳言皇上故意放任他們械鬥這樣就可以消弱他的才不會造反,所以到處都有百姓公廟!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12

      「故意放任」這個尺度不好拿捏,我個人認為風險比較高。因為放任放到最後,如果因為民怨四起、抱怨官府治安敗壞,又出來一個林爽文,反而搞到自己。
      但~是,有意識地去拉A打B這個是肯定的 :)

  • @ericyou9344
    @ericyou9344 Před 3 lety +2

    家人之間有兄弟鬩牆,而我為了改變,得跟過去的自己做了結。

  • @a27629698
    @a27629698 Před 3 lety +1

    期待這主題好久啦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感謝支持!這應該還會有一些續集啦 XD 畢竟先挑三個代表性的,讓大家有點印象

    • @a27629698
      @a27629698 Před 3 lety

      @@Herostory 只是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是漳還是泉的後代

  • @user-iq2qf5nh7m
    @user-iq2qf5nh7m Před 3 lety +3

    當年1960-1980全台各縣市鄉鎮外省人如果在台北或是都會區相遇,大家就是很自然會互相幫自己的小老弟來融入臺北!(有時見到一個陌生人很煩,只要朋友提到他也是眷村長大的,那,頓時就會產生「共鳴」!那是一種猶太人憐惜猶太人的心態,耐心&包容!)

    • @intelfang1
      @intelfang1 Před 3 lety

      那个年代福建人算外省人吗?毕竟福建人去台湾的太多了,一般不是客家话就是闽南语系

    • @kart0917
      @kart0917 Před 2 lety

      @@intelfang1 那時候所謂外省人基本都是第二第三代了,與國民黨一起來台的人及其後代被簡單概括為外省人,或外省孩子,不會講台語的也會被當成外省人

  • @chitei3019
    @chitei3019 Před 3 lety +9

    剛開始以為我們現代人才懂得鑑往知來 沒想到古人也是懂得鑑往知來 個人覺得畢竟要相互了解才有可能避免掉紛爭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1

      大家都是人,兩隻手兩隻腳一個腦袋,先人想到的,我們也有機會想到呢 :)

    • @HingYok
      @HingYok Před 2 lety +1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古人也很重視讀史書呀。個人覺得讀歷史就是要了解過去,了解現在,並從過去學習,才能避免重倒覆轍

  • @kuku4375
    @kuku4375 Před 3 lety +1

    支持~ 支持~~
    希望未來述說關於台灣主題能夠有英文字幕,可以分享給外國人了解台灣史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1

      謝謝你的建議~目前一週兩支影片其實吃掉大部分的時間了(腳本都只有阿睿一個人撰寫),短時間內應該無暇再增加翻譯人力,希望未來有機會增加CC字幕了。

  • @theeasterntranquil2771

    在泉州郊区插队时就常听村民讲村落间的械斗,据说是一大片带刀棍趴在防洪堤一面伏击。

  • @henryjo6071
    @henryjo6071 Před 3 lety +33

    很不幸的,人類從歷史上學會的就是什麼都沒學會

  • @binladan911
    @binladan911 Před 3 lety +14

    小時候的歷史課講到械鬥,只有少少幾行帶過去而已,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 @user-yi7uf6up8m
      @user-yi7uf6up8m Před 3 lety +6

      所以說國民黨不重視。 民進黨不敢講。 許多 台灣人也不 想講清楚。 所以在中部百姓公萬善堂特別多。 密度高的地方。 不到500公尺就有一座百姓公。 連續4公里。( 台中中清交流道一直到潭子區) 可能是戴潮春事件。 在潭子區頭家村。 與台中市的交接處。 水溝邊 就挖到3000多人的屍骨。 那邊可以說是全台的百姓公萬善堂 之最。 不解當地人均為解釋為何 如此。

  • @user-cloudkeeper
    @user-cloudkeeper Před 2 lety +1

    小時曾聽過傳說,芝山岩上的觀音寺(?),風水是火蝠地,正月十五元宵節點燈,艋舺的龍山寺附近可以看到,必然發生大火,後來寺修建的時候,泉州人買通了工匠,把地基降了三吋(會不會太少?),從此看不到艋舺,也就不會失火了,但是也是漳、泉械鬥的原因之一。

  • @tchs5738
    @tchs5738 Před 2 lety

    謝謝!

  • @user-xh2wc1ox2r
    @user-xh2wc1ox2r Před 3 lety +32

    就是搶水搶田 拼氣魄 不同姓 不同鄉就要互砍 重點我講完了🥴🤷

    • @honor0223
      @honor0223 Před 3 lety +5

      求生存 三個字 更簡單

    • @ted7849
      @ted7849 Před 3 lety +7

      哈哈, 內行的!
      我阿公那個時期就是如此, 整個村莊都是同姓的, 為了生存, 不同姓 不同村, 為了搶地, 就是互砍!

    • @honor0223
      @honor0223 Před 3 lety +2

      Ted 共姓共祖公 只為了求一口飯吃 ;不要怨我⋯

    • @henrypaul02
      @henrypaul02 Před 3 lety +7

      是的,就是搶水源問題,大打出手。直到日治時代廣設水庫與水塘才解決。

    • @user-yi7uf6up8m
      @user-yi7uf6up8m Před 3 lety

      長話短說。 簡潔有力。 佩服有同感。

  • @Harry38838
    @Harry38838 Před 3 lety +18

    現代台灣社會還是有族群認知不同啊,戰南北、歧視新住民時有所聞;人就是喜歡搞小圈圈,排擠他人建立圈內認同感;中共炒民族主義轉移國內矛盾也是屢試不爽

    • @user-jj8bu3kp6s
      @user-jj8bu3kp6s Před 2 lety +2

      新住民也是台灣人
      而且是弱勢族群
      不明白為什麼
      政府對原住民的福利
      不用在新住民身上?
      大家都是台灣人
      很不喜歡某某族群
      自稱我是台灣人

    • @jurn0818
      @jurn0818 Před 2 lety

      有人類就有小圈圈

    • @user-si5ek1ye3l
      @user-si5ek1ye3l Před 2 lety

      有些外省人歧視才重

    • @ubuntulinux4413
      @ubuntulinux4413 Před 2 lety

      印證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keelung0804
    @keelung0804 Před 3 lety

    睿大的影片只能按讚丶留言加分享。

  • @F9832017
    @F9832017 Před 3 lety +1

    喜歡台灣歷史

  • @KSWang-fm7ny
    @KSWang-fm7ny Před 3 lety +19

    台灣械鬥
    有不少俚語生動描述。
    1.仙拼仙、拼死猴齊天
    2.輸人毋輸陣,輸陣歹看面。

  • @kuljeljeljamcun
    @kuljeljeljamcun Před 3 lety +3

    我媽媽是桃園閩南人 到這個年代我們小時候都還是會被媽媽舅舅教育不要跟中壢客家人來往 因為以前有械鬥...我心裡想說都什麼年代了還在提閩粵械鬥 於是就連續交了三個中壢客家人女友 結果下場都不太好 讓我內心不禁相信歷史、血繼限界、以及媽媽舅舅的話證明了一切

  • @seongloo4997
    @seongloo4997 Před 3 lety +1

    期待岳飞故事的到来😍,对了我忘了还有乐进哥呢😄

  • @kira770422
    @kira770422 Před 3 lety

    結論讚

  • @le2300
    @le2300 Před 3 lety +4

    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 @inyacher
    @inyacher Před 3 lety +16

    兩百年後,什麼漳泉客潮皆不復見,我們都是臺灣人

    • @dihuang4025
      @dihuang4025 Před 3 lety +1

      数典忘祖

    • @vincentchen5254
      @vincentchen5254 Před 3 lety +2

      @@dihuang4025 我出生高雄 現住台北 我的小孩也都認為自己是台北人 請問這有甚麼問題嗎?

  • @lokicjn
    @lokicjn Před 3 lety +1

    Taiwan Bar也有出一篇士林生死鬥,搭上星期天的旁白聽起來變得超有趣。

    • @sungin728
      @sungin728 Před 3 lety

      哈哈哈對那個好看。
      燒毀

  • @user-fb3ih6bz7c
    @user-fb3ih6bz7c Před 3 lety +1

    先前聽台南後壁農村某里長(居民早期為泉州祖先),鄰近亦有不少為漳州人聚落,村裡面有超過170以上的宋江陣,由拳頭師傅、武館等組成,當時因為有"拼庄"(庄頭械鬥)、防土匪等,這些宋江人員也有防衛作用。
    所以,"漳泉拼"、"頂下郊拼"用民眾口語講是否就是"拼庄"?

  • @Alpha0321InforMemory
    @Alpha0321InforMemory Před 3 lety +14

    閱讀過去的歷史 理解永遠是溝通的第一步
    CCP:

  • @dimitriliao5711
    @dimitriliao5711 Před 2 lety +3

    有一次送貨到屏東某客家社區
    一開始我講國語的時候客戶都很客氣
    直到我打電話用台語給老闆確認事項被他聽到之後 一整個大刁難
    我在手工下貨的期間一直在旁邊用客家話碎唸罵髒話
    他老婆眼看我要跟他起衝突
    趕緊支走他先生 不斷跟我道歉

    • @user-eu3uv3ck1d
      @user-eu3uv3ck1d Před 2 lety

      其實也不是故意的啦!只是客家人聽到閩南語,一般沒那麼親切而已。有些人會覺得對方是故意找碴。但是不至於所有人都這樣啦!

    • @user-uh2gb6jd9y
      @user-uh2gb6jd9y Před 2 lety +2

      小時侯去吃麵,老闆娘客家人,看到我說沒有了,後面他們客家人來就說剩一碗

  • @Chile0923
    @Chile0923 Před 3 lety +1

    哇哇我住在士林欸欸 而且離戰場很近😂

  • @user-sw3ch9bu4g
    @user-sw3ch9bu4g Před 2 lety

    精彩

  • @0986018887
    @0986018887 Před 3 lety +3

    大里杙不知道跟中里毅有沒有什麼關係(X

  • @user-pf1ne5kn2y
    @user-pf1ne5kn2y Před 3 lety +23

    真正的原因就是天高皇帝遠~

    • @guokewg
      @guokewg Před 3 lety +4

      远离中央专制集权的魔爪,正是台湾能走向宪政民主的先天优势

    • @user-pf1ne5kn2y
      @user-pf1ne5kn2y Před 3 lety +1

      珥陵私企 你把民主想得太美好,民主只是用另一個方式讓你誤會自己活得自由

    • @guokewg
      @guokewg Před 3 lety +6

      伍邕 你的逻辑很清奇

    • @guokewg
      @guokewg Před 3 lety +9

      伍邕 从你的话分析,我现在正在用一个方式误会自己活得自由,请问你指的这个“方式”是什么方式?另外,我现在人身在中共匪国,我一点都不觉得我自由,何来“误会自己自由”一说?还有我从来没把民主想得美好,我觉得自由、法治、公正这些价值观应在民主之前,且民主只能应用于公共事务的领域

    • @liantseng3733
      @liantseng3733 Před 3 lety +6

      @@guokewg 贊成你的觀點,民主可以慢慢發展,但自由與法治是不能苟且的。

  • @znruya8423
    @znruya8423 Před 3 lety

    漳泉英雄內戰,好看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謝謝支持!也幫忙訂閱、分享英雄說書,給我們更大的鼓勵~感恩

  • @BryanWang79
    @BryanWang79 Před 3 lety +2

    關於械鬥之前聽家中大伯提到原本家族是定居在艋舺祖師廟附近,因為頂下郊拚全村被滅,全家族只剩下一人逃往大稻埕,後來就在大稻埕發跡,另林家幫忙台灣人的事情有延伸至日治時期,像是爺爺、祖叔公有考上台北帝大的人林家都會幫忙出學費

    • @KSWang-fm7ny
      @KSWang-fm7ny Před 3 lety

      那應該是頂下郊拼吧!

    • @BryanWang79
      @BryanWang79 Před 3 lety

      @@KSWang-fm7ny 感謝分享,看來應是頂下郊拚才對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2

      頂下郊拚中,安溪人的祖師廟也遭逢無妄之災,阿彌陀佛 QQ

    • @user-dv8jd6zd2i
      @user-dv8jd6zd2i Před 3 lety +1

      喔!
      當時能考上台北帝大林家當然會幫忙出學費
      難道你祖輩沒有因此被招為婿?

  • @dancarter1445
    @dancarter1445 Před 3 lety +13

    林家还真是厉害。。。居然成为了跨族群的角头。。。

  • @sanlai0111
    @sanlai0111 Před 3 lety +11

    很好奇客家人跟粵人在台的歷史, 未來有機會出嗎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6

      台灣的故事,攏有機會!

    • @raymondsezto3846
      @raymondsezto3846 Před 3 lety +2

      英雄說書 我是廣東人,想知道台灣還有没有粵人存在

    • @Herostory
      @Herostory  Před 3 lety +3

      @@raymondsezto3846 現在會說廣東話的台灣人大部分都以香港的新住民比較多,十八、十九世紀流傳下來的廣東話原生家庭比例非常稀少了(起碼我自己從小到大沒遇過)

    • @formosancube7675
      @formosancube7675 Před 3 lety +4

      Raymond Sezto 現在台灣的廣東族群大部分都是跟著國民黨來臺灣的廣東人和後來移民到台灣的香港人為主,基本上廣東人在台灣的歷史上一直都不是主要族群。而且早期台灣的廣東人絕大部分以客家人為主而不是說白話的粵人

    • @knowledgerevolution292
      @knowledgerevolution292 Před 3 lety +2

      台灣的粵人大部分是像我一樣代表東江粵東移民的客家人。 西江的廣府人基本上非常少, 在來就是潮汕平原來的潮州人,嘉義與屏東潮州鎮很多人是潮州移民的後代,但,語言很可能早被閩客給同化了。 廣府人太內地了,要不是香港開滬,廣府人基本上比客家人與潮州人還慢移民海外。

  • @user-bh1ij6nn3p
    @user-bh1ij6nn3p Před 3 lety +2

    幾時可以介紹現代史

  • @marianneliu6166
    @marianneliu6166 Před 3 lety +2

    我希望可以融入更多的台灣景點的相片

    • @iamray1021
      @iamray1021 Před 2 lety

      千萬不要...感覺最後可能變成中華民國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