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比基隆河更大的截彎取直工程!大漢溪改道計畫,竟然影響到捷運新莊線通車時間?|企鵝交通手札【探奇交流道】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10. 05. 2024
  • 🏅成為企鵝的會員
    / @icypenguintfc
    💰贊助斗內
    p.ecpay.com.tw/BDAE2BE
    🔔一起關心交通事務
    議題類🔜Facebook| / icypenguintfc
    生活類🔜Instagram| / icypenguin_tfc
    🧾周邊商品供貨中,T-shirt跟貼紙都有哦
    👕711賣場|reurl.cc/j17pVD
    🧩全家賣場|reurl.cc/Dy9DYj
    🦐蝦皮賣場|
    📧工商合作|icypenguintfc@gmail.com
    🎵片中使用音樂
    Come Around - Dan Phillipson
    Inner Light - Kevin MacLeod
    Legend of One - Kevin MacLeod
    Perspectives - Kevin MacLeod
    Wholesome - Kevin MacLeod
    📺片中使用影片
    www.pexels.com
    #截彎取直 #河流整治 #大漢溪 #淡水河 #基隆河 #大台北防洪計畫 #關渡隘口 #社子島 #地層下陷 #海水倒灌 #海拔0公尺 #二重疏洪道 #塭仔圳 #捷運新莊線 #新莊機廠 #樂生療養院 #交通歷史 #台灣歷史

Komentáře • 249

  • @icypenguinTFC
    @icypenguinTFC  Před 24 dny +81

    檔案上傳錯了,所以這次影片沒有內嵌到字幕QQ
    有需求的還是可以點右下角,打開CC字幕(其實之前其他影片也都有啦)

    • @cheetahcheesee
      @cheetahcheesee Před 24 dny +4

      現在本來就有許多ytr不直接加註字幕,而是另外自己按選看字幕,如huan或其他的ytr都一樣

    • @miku3920
      @miku3920 Před 24 dny +3

      CC字幕更讚

    • @user-qq11pp00wert
      @user-qq11pp00wert Před 21 dnem

      用聽的就好了,又不是聽不懂。沒字幕不影響。

    • @wj5473
      @wj5473 Před 20 dny +3

      @@user-qq11pp00wert聽障者有需求

  • @rete0304
    @rete0304 Před 24 dny +74

    身為30幾年的雙北人,我居然不知道這麼精彩的歷史
    這比高中背一堆沒屁用的鐵路跟流域有用多了
    但即使河流疏通雙北幾乎不再大淹水,我依然還是買不起雙北的房子

  • @fancxyfox6060
    @fancxyfox6060 Před 24 dny +151

    改變自然環境牽一髮動全身, 還好基隆河的截彎取直得到了教訓, 這麼大規模的改變地形, 一定影響環境更深的, 即使預想了很多狀況, 一定也還會發生更多問題待處理.

    • @7YPokemon7
      @7YPokemon7 Před 24 dny +18

      因為裡面牽涉太多利益,你想想,有些人挖空心思無中生有變出一大筆利益,才不管生態或淹水。

    • @Jackie-jh5qt
      @Jackie-jh5qt Před 24 dny

      @@7YPokemon7 所以當初陳水扁的員山子,不知得罪多少人。用少少的錢就達成分洪效果。一堆官商勾結的人不知道有多氣。

    • @user-hk3jk9dq4l
      @user-hk3jk9dq4l Před 23 dny +17

      😂😂😂😂彎道就好比一個裝水的口袋. 截彎取直這表示已經沒有裝水這個口袋. 你要保佑下雨量與截彎取直同等. 不要說出百年一遇. 千年一遇. ( 與中共國 ) 這種淹水藉口.

    • @johnyeh8560
      @johnyeh8560 Před 23 dny +6

      謹單就大自然生養衆生之(風水地理觀點)而言!原基隆河九曲水來朝,變為一箭水穿心!故蔣家王朝亡,李家断後!
      納利颱風基隆河水大量溢堤,因此松山.中山.中正各區(已無原天然滯洪区)/而捷運地鐵積水嚴重半月慘況!

    • @Daniel-mv4zy
      @Daniel-mv4zy Před 21 dnem +6

      別忘了基隆河的截彎取直導致上游的汐止頻繁淹水

  • @user-bw2qv2od3p
    @user-bw2qv2od3p Před 17 dny +6

    從小住在三蘆這篇土地上的我就對這些充滿好奇,大學時期仔細研究這些資料後才得知這些事情的經過,很感謝版主把他整理出來讓大家知道這些過去。很多住戶與公廟因為這些緣故被迫搬離二重地區到灰瑤與南巷子重劃區離開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希望後人能藉由這些故事記取教訓反思!

  • @a-buntsi-siann8545
    @a-buntsi-siann8545 Před 23 dny +46

    在在證明台北縣政府寧可犧牲樂生療養院,而選擇要開發塭仔圳,樂生會抗議真的情有可原

  • @jansenry
    @jansenry Před 23 dny +59

    歐珀不只帶來驚人的雨量
    還帶來了驚人的違停

  • @gishileh
    @gishileh Před 23 dny +17

    版主實在太猛了
    連我都不知道曾經有這個計畫
    不過也還好沒真的落實
    也許自然地維持現狀
    與自然共存就是最好的

  • @f9101605
    @f9101605 Před 24 dny +27

    以治水觀念 截彎取直反而不利防洪 這只是為了大量地皮而搞出的工程

  • @binjinhwang
    @binjinhwang Před 24 dny +38

    原來當年鬧的沸沸揚揚的新莊機廠樂生事件起因於此啊

  • @user-xt5oj1fu9o
    @user-xt5oj1fu9o Před 23 dny +17

    把潛在淹沒區經重劃變成住宅或商用區,淹水風險再編列高額預算處理!好一招 點石成金 炒地皮。
    試問新北市 各成熟發展區中和、新店甚至老新莊、蘆洲等地區都市更新成效如何?一昧捨近求遠!只為當前利益

  • @stvnyss
    @stvnyss Před 24 dny +35

    以前看地圖就納悶為什麼會有一條疏洪道把蘆洲隔開變成一個島的感覺XD

  • @user-zc8nm4gk6y
    @user-zc8nm4gk6y Před 15 dny +3

    以前父親是防洪委員會, 因此對淡水河隘口拓寬、截彎取直導致海水災害倒灌記憶猶新,只要大潮加下雨三重市區便會淹水及膝,直到二重疏洪道才漸漸緩解。可惜父親若在世應該有機會問到更多當時的狀況。

  • @KK-.-
    @KK-.- Před 24 dny +55

    還好沒有 河道彎曲有其天然必要性 可以緩坡入海
    都拉成直線 下游堆水問題更嚴重

    • @Konata
      @Konata Před 23 dny +3

      拉成直線好像會拉快水流

    • @e1a2b3cx
      @e1a2b3cx Před 22 dny +2

      跟坡度影響不大,淡水河到板橋浮州一帶的水位都還是會受潮汐影響,由此可見,一直到那裡幾乎都是沒坡度的,這段的流速跟河道寬度比較有關係

    • @user-de8ek5lh8s
      @user-de8ek5lh8s Před 22 dny +1

      不只是堆水問題嚴重,
      颱風來襲下游河岸被大水沖刷的破壞性會很嚴重!
      堤防被冲毀,岸邊房屋倒入河中!

  • @nedeneden
    @nedeneden Před 24 dny +58

    一直很納悶為何台北市的堤防那麼高(以下省略抱怨五千字),終於得到解答,這集真棒。
    如果當初能預留多一點河道或風廊幫城市降溫就好了⋯雙北這個地圖真的是規劃難度頗高。

    • @LLENN0420
      @LLENN0420 Před 24 dny +15

      以前本來 納莉颱風 的侵襲下,臺北縣市 的河堤高度夠高可以擋住洪水,結果 南港區玉成抽水站 失效,最後洪水流入市區,造成災難 . . .

    • @park150612
      @park150612 Před 24 dny +11

      雨下很大的時候水是真的會漫過堤防喔。
      以大漢溪為例,新莊慈祐宮前的利濟街橫移門,以前是渡船頭,去板橋都是搭船,後來上游興建石門水庫,水位就往後退了那麼多。

    • @Konata
      @Konata Před 24 dny +8

      ​​@@LLENN0420記得那次機廠完全被泡水
      甚至出現忠孝東西河😅😅
      後來在員山子分洪道出現才沒在發生‘’吧‘’

    • @user-fe6ve3kz9d
      @user-fe6ve3kz9d Před 22 dny +3

      堤防高度還好吧 你是沒看河流水位飆高吧
      多留河道只是一起淹水
      要疏浚也要考慮橋梁的橋墩深度
      沒你想的簡單
      基隆河沒截彎取直以前淹水更嚴重
      最後是更上游弄了分洪
      才算是夠用
      東京也是靠地下神殿分洪

    • @user-de8ek5lh8s
      @user-de8ek5lh8s Před 22 dny +3

      台灣是一個多雨的颱風國家
      堤防不高,那麼二邊的土地和房屋就會年年淹大水,因為上游水庫洩洪加上海水倒灌,‘’台北湖‘’會重出江湖,與您相見歡!

  • @man-wn3lj
    @man-wn3lj Před 24 dny +33

    原來塭仔圳的歷史是這樣來的,小時候有一間鐵皮屋在新北大道5段那邊然後還租了一間小的鐵皮屋作私人宮廟,10幾年來也把工業區裡的小路逛透透了。希望未來發展成乾淨明亮的重劃區❤

    • @PuNaTeng_aa
      @PuNaTeng_aa Před 23 dny

    • @Bustycat
      @Bustycat Před 23 dny

      五段附近還有個小土地公廟沒拆遷,不知最後會在哪。

  • @momus5870
    @momus5870 Před 24 dny +9

    河道能降溫, 多種點樹, 道路鋪上人行道, 別猛蓋大樓.

  • @rohan_tw
    @rohan_tw Před 24 dny +8

    之前經過塭仔圳覺得特別就有稍微查過資料,謝謝這影片讓我的資訊更完整了👍
    看完後好想去平行世界看看,台北市西邊從蘆洲三重新莊到板橋土城中和永和整個就連成一大塊了😍

  • @Jesu0040
    @Jesu0040 Před 24 dny +24

    亂炸五股獅子頭,結果造成新莊溫仔圳海水倒灌,為了解決海水倒灌問題,於是打算改變河道,接著限建50年,土地無法利用,一切損害韭菜全部自己承擔,好像跟政府沒關係的樣子

    • @jpdakwind
      @jpdakwind Před 20 dny +4

      五股市區地形破碎也是因為這個錯誤政策造成的

    • @chi55868
      @chi55868 Před 19 dny

      不這樣吧 , 你應該在80年前 出生 , 等到1965年正值20歲的年輕小伙的你 , 用當年的科技與理論 告訴當時 78歲的蔣介石 政權 , 叫他們草泥馬的不要亂搞 亂炸 五股獅子頭 . 壞風水 ~~~ 以防後代子孫( 孝文/孝武/ 孝勇/孝慈 )死於非命 , 2024再來看看 這些87有沒有聽進去你的話 .

    • @faroviat
      @faroviat Před 15 dny

      新莊塭仔圳沒有海水倒灌的問題,這邊會海水倒灌全台北早就淹掉了

    • @Jesu0040
      @Jesu0040 Před 15 dny

      @@faroviat 現在的副都心,以前就叫做溫仔圳

  • @f126449423
    @f126449423 Před 24 dny +34

    開發塭仔圳拿來蓋樓房就是個錯.圖利財團建商.這塊地根本不適合被開發蓋樓

    • @Bustycat
      @Bustycat Před 23 dny

      重劃區道路興建有一半的時間是花在排水系統

    • @GH-db6jy
      @GH-db6jy Před 22 dny +1

      尤清+蘇貞昌

    • @wuakuei
      @wuakuei Před 22 dny +5

      @@GH-db6jy都走了那麼久了還在尤清蘇貞昌 能不能有點肩膀? 雖然民進黨也一堆人沒肩膀就是

    • @gf1944
      @gf1944 Před 21 dnem

      不然要拿來幹嘛 繼續放在蓋鐵皮工廠嗎

    • @Bustycat
      @Bustycat Před 21 dnem

      @@gf1944 而且還是違建

  • @WOWTPH
    @WOWTPH Před 22 dny +5

    小時住五股 長大住三重. 看到這一段歷史 倍感親切... 小時候 五股往三重 中間的中興路 常常淹大水 看不到路 , 蘆洲一場雨路上就積水.. 呵呵

    • @Jesu0040
      @Jesu0040 Před 20 dny

      我都住過,我告訴你原因,一開始是台北市做提防,三重沒做,所以有颱風三重蘆洲就淹水,後來三重提防做了,五股獅子頭炸掉,水就從獅子頭一直淹進到今天二重疏洪道的地方,直到新莊都汪洋一片,直到疏洪道做好才改善,所以從今天來看這些淹水其實都是沒必要的

  • @scottshen621
    @scottshen621 Před 22 dny +1

    謝謝精闢的回顧、解說和分析!

  • @chenboxunyt
    @chenboxunyt Před 24 dny +12

    企鵝你好,我喜歡你的影片

  • @tabchen9004
    @tabchen9004 Před 24 dny +4

    今天剛好從內湖沿河濱騎腳踏車到碧潭,中間就經過這幾塊地方,很多部分不但有河堤,還有很多高架道路,導致常常要繞一大圈,而且很多地方有舊河道的遺跡(?)感覺都接近死水而臭臭的,河流是文化的母親,如果大台北能夠更加親水應該會更棒

    • @tabchen9004
      @tabchen9004 Před 24 dny +3

      至於塭仔圳則感覺跟社子島一樣利益糾葛,地方大老和包租齁應該油水不少

  • @user-zf2ui1uk4e
    @user-zf2ui1uk4e Před 23 dny +7

    截彎取直工程不見得是好事,只是暫時轉移到其它的問題而已。就像河道的防沙工程,做完之後沒幾年後就會發現另一個問題出來了,永遠難對抗大自然,現在河道的防沙工程還會那麼積集做嗎。就像道路經過順向坡時,經常會發生的邊坡滑落一樣,要避開順向坡的辦法就是走逆向坡,開發到邊坡的安息角,就可以減少了滑坡現像。

  • @eltonchen2013
    @eltonchen2013 Před 21 dnem +2

    非常詳細的溯源,感謝
    終於知道新莊機場與樂生療養院相遇的原因,當年完全不知道雙方為何拉扯衝撞,捷運局是個揹鍋俠

  • @KenYuHsuan
    @KenYuHsuan Před 24 dny +11

    上周到新莊圖書館剛好看到這段塭仔圳歷史的介紹,才了解輔大之前旁邊到65這一大塊工業區的歷史由來,但我上網看地目發現不只塭仔圳地區是工業規劃(都更後地目已經變更了),連輔大前面、後面、往丹鳳都是規劃工業區,很少住宅區,那個歷史由來是怎麼來的啊? 這邊的學生如果要找房子住都是住到乙工違法住宅

    • @jasonchenchannel
      @jasonchenchannel Před 21 dnem

      1. 溫子圳本來是農業區,不是工業區,上面的工廠大多是違規使用。
      2. 地目這詞彙在106年後以不再使用了。
      3. 都更是類似房子改建;都市計畫則可讓土地使用分區改變。

  • @sinpo727
    @sinpo727 Před 24 dny +4

    後續再加上員山子分洪,整個大台北地區的防洪設施,有了更穩定的成效

  • @letgo4052
    @letgo4052 Před 22 dny

    好詳細的介紹與解說!😊

  • @f051372
    @f051372 Před 24 dny +18

    新莊副都心都蓋不滿了 還在想塭仔圳的利益....

  • @huilingmee
    @huilingmee Před 23 dny +2

    幼稚園之前,每次去八里玩(那是八里還有種很多西瓜跟竹子的年代)聽大人講洲後村的事件. 第一次知道事情的完整發展過程,而且因為淡水河堤防很高.堤外在幹嘛其實三重人不一定知道

  • @yeh23
    @yeh23 Před 23 dny +1

    很棒的內容!

  • @j.f.k.cs.
    @j.f.k.cs. Před 24 dny +43

    第一次到台灣是在2007年出差:飯店在民權西路,坐計程車過台北橋,經過蘆洲三重然後跨越三重疏洪道往新莊,沿途是不折不扣的交通煉獄。
    最近一次到蘆洲三重是2022年:除了多了捷運以外,地面依然是密密麻麻而且狹窄的巷弄、車陣以及其帶來的熱氣和鐵皮工廠。當時親自開車,沿途擔心刷倒別人,開機車的話肯定怕被汽車刷,下車徒步的話更不用說了,糟糕透頂的體驗。
    地理上,三重蘆洲跟台北市之間隔著淡水河,跟新北市其他區域之間隔著三重疏洪道,其實就是個島嶼。如果都市重劃得當,大幅引入公共運輸、有蓋的單車專用道和行人步道,嚴格限制車輛進出。這個條件十分適宜興建社會住宅,並且把台北市的公教機構搬遷進來,辦公室設在公路要道的出入口,避免車輛深入區內。
    這依然是個可以容納幾十萬居民的城鎮,但是就業自給自足,降低跨區交通需求,旁邊的疏洪道就是用不完的體育設施。這肯定比現在的交通煉獄能夠可持續發展。

  • @JaradLin
    @JaradLin Před 24 dny +11

    好好看喔!身為台北人都不知道這些故事

  • @lusionakaru
    @lusionakaru Před 24 dny +8

    感覺丙案不錯
    是說原來以前三重沒有被疏洪道隔開

  • @imyuanx2
    @imyuanx2 Před 24 dny +23

    1:40 有髒東西混進來啦😂

  • @withyou0forever
    @withyou0forever Před 23 dny +5

    好幾處明明是被設管制區,怎麼還會後來有廠房進駐?看來還是有感人的故事

  • @user-kn2ot9do7v
    @user-kn2ot9do7v Před 24 dny +11

    之前有玩到city skylines的模擬台北地圖,我還真的是想把三重蘆洲、社子島這些被疏洪道、原有水道分割的地方整治成一個河道出口😅,這樣土地利用就順暢多了

    • @hungchen4263
      @hungchen4263 Před 22 dny +2

      City skyline沒有設計排水系統,在實際的地形裡面,下暴雨鐵定到處淹水,但是遊戲沒有。

    • @shps100606
      @shps100606 Před 11 dny

      ​@@hungchen4263可以用mod添加上游的水源來模擬

  • @IamXNloveJ
    @IamXNloveJ Před 24 dny +5

    可以耶! 截彎取直,變成放大版的金泰段(大直)了。那我可以買當前淡水河土地(台北橋下方)嗎?

  • @LLENN0420
    @LLENN0420 Před 24 dny +16

    後續還有過 北捷環狀線北環段 由於 五工路與五權一路與二路 會因為捷運地下化引道問題而遭到切割,造成該路口居民抗議而打算把引道改建至 二重疏洪道,萬一發生洪水該怎麼辦?😂
    幸好後續回歸原案 (畢竟居民是在路線正式發放核准後才抗議的 😂)

    • @Buojo
      @Buojo Před 24 dny +5

      其實算是當初西環線的規劃瑕疵
      與無法推判北環線與五股工業區的發展
      相對合適的方案 應於幸福路北側就設置出土段了

    • @LLENN0420
      @LLENN0420 Před 24 dny +4

      @@Buojo 不過也正是 五工路 高壓電塔地下化,因此才可以讓捷運進來,並且也是當地人民要求進來的 ~
      所以才說是 五權一路與二路 的居民與商家抗議,其餘 五工路、五權三路至五權路,在內所有居民與商家都是支持的,造成抗議居民與商家裡外不是人 😂,然後 北捷 還好心試著規劃其餘方案 ~

    • @user-gb8wq6ps4j
      @user-gb8wq6ps4j Před 22 dny

      等到下一個大地震來襲 倒楣的就是這段軌道 有可能發生比高架段更糟糕的破壞

    • @LLENN0420
      @LLENN0420 Před 22 dny

      @@user-gb8wq6ps4j 並不會,地下化路線 的安全度與穩定性以及鑑定,都比高架與地面還有更重,正所謂成本花的越多就更多補助
      再者 環狀線西環段 的品質就如此在於資金是當年的 臺北縣政府 出資,委託 臺北市政府 興建,資金不足自然品質也會有限,然而 南北東環段 全都是 臺北市政府 出資、興建與營運,這一點的品質可以放心

    • @user-gb8wq6ps4j
      @user-gb8wq6ps4j Před 22 dny

      @@LLENN0420 雲霄飛車式遁地那路段不會出事?

  • @AlanLee-ho4ez
    @AlanLee-ho4ez Před 18 dny

    在水利署服務幾年,可以聽到完整的水利歷史,特別充實!
    謝謝解說!

  • @ImTammysmom
    @ImTammysmom Před 17 dny

    在洲子洋這邊河岸第一排景觀真的很美

  • @AJ_074
    @AJ_074 Před 23 dny +7

    塭仔圳那塊地喔…水很深…..

  • @watertpe
    @watertpe Před 23 dny +1

    大漢溪因大地震有三次改道原出口在桃園機場附近為現今南崁溪鄭成功的戰艦由此駛入至大溪1695年地震改由今二重疏洪道入新莊整備後入大溪康熙台北湖水位退後大漢溪與新店溪匯流於江子翠(由艋舺看該處如江仔嘴)後艋舺取代新莊

  • @user-is8hg3ei9z
    @user-is8hg3ei9z Před 24 dny +1

    自己住在五股那麼久了,沒想到二重疏洪道有這樣的歷史ㄟ

  • @user-gw6fg6mv8b
    @user-gw6fg6mv8b Před 21 dnem +1

    一個問題是秀朗橋以下的水面事實上等於海平面,因此河道挖再深也不會降低河水水位,早期官員似乎都不知道這個問題

  • @user-ce1uw8vw9r
    @user-ce1uw8vw9r Před 21 dnem +1

    河流彎曲是天然形成也是有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彎曲可舒緩水流速度及普及大地。今日人工將其取直未來將付出絕對大的慘痛的!

  • @Konata
    @Konata Před 24 dny +3

    感覺大漢溪截彎取直工程水利署這個活閻王(聽老一輩說他們很不好惹)不知道會不會拒絕

  • @user-ij3es1dl8y
    @user-ij3es1dl8y Před 23 dny +2

    基隆河下游有兩處改道,一處在士林,基河路就是原來的河道,另一處在大直

  • @urikora
    @urikora Před 24 dny +1

    來啦新影片

  • @user-nn1gu9cx8l
    @user-nn1gu9cx8l Před 24 dny +16

    捷運劍潭站旁的基河路就是基隆河舊河道

    • @user-hy6yv5en5q
      @user-hy6yv5en5q Před 24 dny +4

      公車站名原本是 捷運劍潭站(基河),後來配合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完工啟用而更名為 捷運劍潭站(北藝中心)。

    • @user-nn1gu9cx8l
      @user-nn1gu9cx8l Před 24 dny

      @@user-hy6yv5en5q 是啊

    • @user-hy6yv5en5q
      @user-hy6yv5en5q Před 24 dny

      @@user-nn1gu9cx8l 我覺得江翠北側重劃區應該預留公車停車場用地讓1、18等路線進駐,這樣一來能更加完善重劃區的大眾運輸,那些路線也能夠早日更換電動車。

    • @user-gb8wq6ps4j
      @user-gb8wq6ps4j Před 23 dny

      基河--承德路間的空地也是舊河道?

  • @user-un9jf3iz7k
    @user-un9jf3iz7k Před 21 dnem

    塭仔圳的潛因~感謝

  • @user-ps4qk1fe4s
    @user-ps4qk1fe4s Před 23 dny +1

    以台北盆地的地形而言
    後續如果還有這類型大規模開發計劃真的需要好好考量河流與風廊的問題
    台北人可能只是還沒歷經過歐洲熱浪的痛苦而已
    不曉得通風的重要性🤷🏻‍♂️

  • @peaceliu96
    @peaceliu96 Před 23 dny +23

    河流彎曲是因為地球的河流受到月球引力的影響產生潮汐作用所造成的自然地型。你今天為了貪圖土地取得的好處跟便利,日後絕對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災害。
    我們從基隆河的截彎取直工程就會發現有很多問題越來越嚴重,現在也沒辦法把它改回去了…千萬記得沒有人定勝天這件事啊!等我們死了我們的子孫會罵我們的!

    • @phjose5018
      @phjose5018 Před 20 dny +5

      等一下,潮汐力和河流彎曲沒有關係吧
      是地形影響最初河流流向,最後在差異侵蝕作用下才導致河流彎曲
      彎到一定程度會自己截彎取直,再重複以上過程
      基隆河的問題是底下有層淤積的泥沙

  • @mevius24
    @mevius24 Před 24 dny

    所以三重境內的重新橋也是在二重疏洪道興建後才有的嗎? 維基只能查到橋下的跳蚤市場...

  • @user-mj2js5dz4x
    @user-mj2js5dz4x Před 17 dny

    請問過去新莊的商業發展歷史中,有一條河道可以從新莊直接通往淡水河,因河道淤積導致新莊沒落,商業重心轉移大稻埕.艋舺,想知道過去的舊河道起點沿線是在哪裡,謝謝~

  • @benchouchc7
    @benchouchc7 Před 23 dny +3

    還好沒有把板新連在一起 不然北方的+9就要殺過來了

  • @huasheng9695
    @huasheng9695 Před 23 dny +3

    身為士林人真的好奇如果當初沒有截彎取直的話會長什麼樣子(社子島也不要被斷頭)
    士林吊橋也可能還會存在之類之類的吧

    • @user-mt7op3jx1l
      @user-mt7op3jx1l Před 18 dny +1

      我家門口有小河了🤣🤣基河路旁邊

  • @explorationspace
    @explorationspace Před 16 dny

    有沒有可能這樣做 : 直接在三鶯交流道的大漢溪段, 打一條隧道,直通竹圍漁港海邊, 這樣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 , 這樣可行嗎?

  • @userunknown0000
    @userunknown0000 Před 23 dny +4

    在世代記憶中,國民黨在強軍維權做得不錯….. 至於城市規劃…. 有在做嗎?

    • @user-ip8ee5zq1m
      @user-ip8ee5zq1m Před 23 dny +2

      當初國民黨撤退到台灣考慮到台灣之後很有可能會被共軍轟炸 所以也沒有浪費太多精力去研究城市規劃 都市計畫大部分都是沿用日治時代規劃的

  • @johnchiu7362
    @johnchiu7362 Před 5 dny

    原來如此,難怪覺得整個發展暨緩慢又格格不入原來是因早期拓荒治水不順利緣故。

  • @user-do4ff1dt9l
    @user-do4ff1dt9l Před 12 dny

    我住台東的鹿野.
    我個人是覺得蘇花安/台九四線拓寬/鐵路雙軌電氣化/未來北宜鐵路改善/南迴公路繼續改善/未來的南迴鐵路雙軌化, 這樣就足夠了, 畢竟這邊的設籍人口才最多 55萬人!

  • @chechechang
    @chechechang Před 23 dny +1

    笑死歐珀😂

  • @vvjackytea9972
    @vvjackytea9972 Před 13 dny

    按讚訂閱加分享~ 謝謝企鵝~

  • @lkjqwemnbzhfuth
    @lkjqwemnbzhfuth Před 23 dny +5

    炸開獅子口到底是哪個智障的決定. 蘆洲海水倒灌直接米種不出來,窮死一堆農民. 我爺爺奶奶就被婊到. 然後弄疏洪道直接滅了州子尾整個村, 全部人趕走然後補助基本等於0. 當年官方態度就是“沒房子啊? 關我屁事, 自己想辦法”. 整個村流離失所 但是當年的決策者們應該還在領年金頤養天年

    • @user-gb8wq6ps4j
      @user-gb8wq6ps4j Před 22 dny +1

      問就是 美國陸軍 - 聯合國1.0-顧問團😂

  • @user-zf2ui1uk4e
    @user-zf2ui1uk4e Před 21 dnem

    以後的土石流災害所帶出的沙石會積滿河口。

  • @cosbystudio
    @cosbystudio Před 24 dny +3

    截彎取直,橋墩的品質就要很好,得長期不被掏空。

    • @LLENN0420
      @LLENN0420 Před 24 dny +9

      倒是沒這問題,早年就有立法 淡水河系 完全禁止採砂,因此橋墩掏空這部分在 淡水河系 至今幾乎沒有

  • @user-eo2gq8tw4q
    @user-eo2gq8tw4q Před 20 dny

    有一個構想 截彎作湖 為北部降溫 提昇周遭生活品質

  • @LionKing15520
    @LionKing15520 Před 24 dny

    ❤❤❤

  • @aelouis7459
    @aelouis7459 Před 24 dny

    謝謝

  • @Xiaofenhong8964
    @Xiaofenhong8964 Před 21 dnem +1

    歐珀颱風是怎回事?😅

  • @LeoTseng8077
    @LeoTseng8077 Před 17 dny

    1:40 又是你陳歐珀

  • @user-nb7bf8ku8u
    @user-nb7bf8ku8u Před 22 dny

    8:06 是延平北 還是環河北?

  • @Ch-xv2wg
    @Ch-xv2wg Před 18 dny

    1959年87水災,死亡上千(失蹤人口,後來都沒找到),30~40萬人流離失所,看到北部的防洪計畫,這也凸顯當時政府的長期重北輕中、南

  • @leejesson
    @leejesson Před 17 dny

  • @w320313
    @w320313 Před 24 dny +9

    1:40 混入了奇怪的東西

  • @binjinhwang
    @binjinhwang Před 23 dny +2

    補充一點: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不該翻譯為美國陸軍"工程師"團。
    因為engineer 在民間用語是工程師,但是軍事用語是"工兵"的意思。另外Corps也不是團(regiment)。相對應的應該是海軍陸戰"隊"(marine "corps")。所以正式中文翻譯會是美國陸軍工兵部隊。
    為什麼會是美國陸軍工兵部隊去評估台灣的水利建設呢? 因為在美國,所有水力建設(甚至部分聯邦政府的大型基礎建設)都是由"美國陸軍"來負責修築和維護(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陸軍軍官學校的傳統是土木工程,因為早年的定位就是培養這些做基礎建設的工兵軍官)。所以如果要找美國政府協助評估這種大型水利工程,那對應部門就會是美國陸軍工兵部隊(對應我國內政部水利署)。

    • @user-sg7zd2kj9h
      @user-sg7zd2kj9h Před 21 dnem +1

      我英文很差這部分不懂,本人就是工兵士退伍也是科大土木系,中文的”工兵”(聽起來就像”工作兵”),負責所有”工事”的部分,如果要正名的話就是”工程兵”,工兵就是軍中的”工程部隊”,不是單純”做工的”。雖然實際上就是做工的⋯😅

    • @user-sg7zd2kj9h
      @user-sg7zd2kj9h Před 21 dnem +1

      所以工兵團,要說工程師團也是可以的,尊重一下專業不是”做工兵”是”工程師兵”啦🤣🤣🤣🤣

    • @user-qn6ir7zt5s
      @user-qn6ir7zt5s Před 21 dnem

      基隆河 截彎取直,關渡師 工兵營,也是 主力單位,很多 單位據點 都在 河道內(現在的 河濱公園 跟 大直百貨區)。

  • @Liao-fu7rn
    @Liao-fu7rn Před 23 dny +1

    整個台北然後熱島效應更高

  • @atanglin
    @atanglin Před 19 dny

    原來二重疏洪道是人為挖出來的呀....

  • @user-ti4ox7cm5b
    @user-ti4ox7cm5b Před 15 dny

    比海平面低的是三重沿岸 二重疏洪道比海平面高 當初有做模型測試 二重疏洪道地是高約海平面一公尺 如果是要截彎取直 那麼最少要挖四公尺

  • @fujohuang
    @fujohuang Před 23 dny

    歐珀😂😂😂

  • @faroviat
    @faroviat Před 24 dny +10

    我原本以為新莊捷運延宕是樂生和蘇貞昌的鍋結果這樣看蘇貞昌亂遷廠房才是主因
    更何況最後塭仔圳都拿去畫給建商蓋豪宅

    • @user-lr4ru8ws2k
      @user-lr4ru8ws2k Před 23 dny +5

      妳這話講得真好笑,現任市長不要賣給建商不就好了,重劃400公頃市府只拿10%🤷‍♂️🤷‍♂️🤷‍♂️

    • @0953207402
      @0953207402 Před 23 dny

      你知道嗎`,現任新北市政府把塭仔圳賣了之後,留給社宅建地,不到5%嗎....國民黨執政的政府都喜歡賣地給財團,都不喜歡留多點社宅地做開發...

    • @Bustycat
      @Bustycat Před 23 dny

      @@user-lr4ru8ws2k你覺得那邊沒私人地主嗎

  • @mjk7530
    @mjk7530 Před 24 dny

    截彎取直還要考慮沖刷

  • @TheShinWei
    @TheShinWei Před 24 dny +1

    截彎取直?前期還好,後期不好說,可能會出現很嚴重問題。
    像是中國大陸那邊,基建狂魔人為修改地貌一段時間後,現在地下的滿滿的隱患。
    印象國外YT頻道有介紹利用衛星掃描地球特定磁場進行科學研究(印象中先掃大量人類活動地區)。
    利用科學掃描天坑與地層下陷嚴重地區時發現特定磁力分布圖重疊外,還發現鄰近地區疑似有天坑的疑慮。(忘記是在哪個網站上看到的)
    台灣這邊好像有單位用來研究。(針對地下水超抽嚴重,與補充地下水後的觀察參考)

  • @user-bq9xg2co2q
    @user-bq9xg2co2q Před 22 dny

    老實說如果當時截彎取直繼續進行,相信未來新北市會比現在還好

  • @user-ps4qk1fe4s
    @user-ps4qk1fe4s Před 23 dny

    原來樂生是這樣子被迫拆遷的🥲
    果然都是錢的問題⋯⋯

  • @amls001
    @amls001 Před 20 dny

    嗯...1994年那時候是誰當縣長呀........啊,是尤清呢。

  • @wsc172w14g
    @wsc172w14g Před 4 dny

    平時時空設定走的是聯合國案的話,今天應該會出現重新蘆重劃區,空地每坪至少50萬起跳

  • @user-xp7gp3qc9w
    @user-xp7gp3qc9w Před 21 dnem

    12:10秒台北捷運中和新蘆線的新莊機廠搬到迴龍之後,不但面積不夠大,列車進出機廠還需要折返一次 czcams.com/video/QwIdcgj6FzM/video.htmlsi=JjhoXRxj2jKWU-hK

  • @hijackchien
    @hijackchien Před 21 dnem +1

    失敗 !
    沒有講到 所謂的 " 治水專家 " 、前內政部長 「李鴻源 家族」,就是 泰山、塭仔圳 附近的超級大地主,單單 李鴻源 一人,他的財產申報,就有23筆建物以及6筆土地,他的弟弟前立委 李鴻鈞,財產申報是 土地35筆、建物40筆 ==> 兄弟兩人合計 63筆建物、土地41筆

  • @channelsue8640
    @channelsue8640 Před 23 dny +1

    歐珀不要來 淹沒我的城!🤧

  • @isaacfan2304
    @isaacfan2304 Před 23 dny

    截彎取直 只是讓流速增加 並沒有讓流速減緩 直接沖刷只會造成更大的災害
    以前就已驗證 不懂現在還在截彎取直

  • @user-gb8wq6ps4j
    @user-gb8wq6ps4j Před 23 dny +1

    原來淡水線士林段就是走在舊河道?

  • @vasio54
    @vasio54 Před 24 dny +4

    那些截彎取直多出來的土地都歸誰啊? 可以查一下嗎?

  • @leonlightwing1978
    @leonlightwing1978 Před 20 dny

    現在淡水河也不用疏浚了,反也沒水了,呵呵。

  • @ichiro1215
    @ichiro1215 Před 23 dny +1

    1:40 笑死

  • @charles88
    @charles88 Před 22 dny +1

    疏洪道計畫

  • @mljiang1148
    @mljiang1148 Před 23 dny +1

    很好奇為什麼是聯合國在規劃?

  • @samuel-fb2pw
    @samuel-fb2pw Před 24 dny

    0:55是不是有bug

  • @user-ki2ko6lg6d
    @user-ki2ko6lg6d Před 23 dny +1

    記得大概10年多前,只是個午後大雷雨就讓泰林路跟新北大道交叉路口淹水,補習回家塞在那邊好久,至今仍印象深刻,現在重劃區不知道有沒有改善好一點了。

  • @tw19801113
    @tw19801113 Před 24 dny

    好奇舊河道會蓋大樓嗎 舊河道的沙石怎麼處理

    • @Bustycat
      @Bustycat Před 23 dny

      大直那塊就是舊河道

    • @jasonchenchannel
      @jasonchenchannel Před 21 dnem

      大直、劍潭附近一整片的建築很多都是在舊河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