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了5048卷經文,卻一句真話沒講?!禪宗大師破解‘有’與‘無’的終極真相 | 涅槃 | 最後的噩夢 | 法演禪師 | 禪宗 | 佛陀經教 | 無為法 | 緣起法 | 頓悟法門 | 漸修法門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21. 06. 2024
  • 問候大家!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講禪會。我們將一同探索「涅槃:最後的噩夢」這個深奧而又充滿智慧的主題。這是1976年2月17日,法演禪師在佛堂的第七章--「以手指月」的開示。
    法演禪師指出,佛陀的一生共說出了五千零四十八卷經教,其中涵蓋了無為法、緣起法、頓悟法門和漸修法門。這些難道不都是「有」嗎?另一方面,永嘉在《證道歌》中說道:「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這豈不都是「無」嗎?這個問題就像是穿過迷霧去尋找那難以捉摸的真相。如果你說是「有」,那就違背了永嘉的教導;但如果你說是「無」,那又違背了佛陀的教誨。該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如果你真的知見真相,早晨你會禮拜佛陀,晚上參拜彌勒。如果還未明真相,容我為你點破:當說「無」的時候,並非真的「無」;當說「有」的時候,也並非真的「有」。往東看,你會看到西牛貨洲;面向南,你會看到北鬥星。
    涅槃、道或者現實真相是一種存在的體驗。一個人必須成為它才能如實知見它。一個人必須融入它,才能真正成為它。甚至稱之為經驗也不完全正確,因為它更像是一種持續的體驗,而非結束的經驗。「經驗」這個詞給人的感覺是事情已經結束,而涅槃永遠不會結束,它是一種不斷前行的動態過程--它在不斷地運動著。目標在旅途中。除了旅途,沒有其他目標。旅途本身就是目標。這就是為什麽稱其為體驗更為準確,它永遠不會結束。你進入了它,但你永遠不會脫離它。當你能脫離它的時候,你已經不在了。它是一個不歸點。在現實真相的體驗中,體驗者和被體驗的之間的界限消失了,剩下的是一個不斷進展的動態過程。就像一條沒有河岸的河流,二元性不復存在。那該如何表達呢?所有的表達方式都是有限的,所有的限度都是偽造的。如果你說「神存在」,你就偽造了。如果你說「神不存在」,你又從另一端偽造了。我們可以說「房子存在」,因為它會有一天不再存在。但你不能用同樣的方式說「神存在」,因為神是永恒的,現在在這裏,也將始終存在。所以,「神存在」這一說法是不完全準確的。神的意思是「存在」--這種存在的一切就是神。
    當你進入涅槃的境界時,你會意識到語言的局限性和無法表達的真理。語言動搖,思想停滯,念頭無法動彈。祈禱不是一種行為,它是一種靈性狀態。祈禱者是沈默的,因為真正的祈禱無法用語言表達。佛陀所說的一切,最終都必須被放空。經文是指向月亮的手指,而手指不是月亮。不要執著於手指,否則你將錯過月亮。佛陀的教義是要讓我們放下所有的言說,進入寂靜中。當說「無」的時候,並非真的「無」;當說「有」的時候,也並非真的「有」。往東看,你會看到西牛貨洲;面向南,你會看到北鬥星。這是一個禪宗故事的精髓:涅槃的體驗不是通過智力的努力得來的,而是通過內在的覺知和凈化。放下所有的知識和模仿,回到純真的狀態,才能真正如實知見到你內在的真相。
    真正的成長在於放空知識,重新成為一個純真的孩子,體驗每一個新的誕生。不要被過去的知識和成見所束縛,活在當下,感受生命的每一刻。就像佛陀和永嘉所教導的,真實的智慧在於領悟到語言之外的真相,在矛盾中找到和諧,在放空中找到充實。
    #涅槃#最後的噩夢#法演禪師#江夏堂#禪宗#佛陀經教#永嘉證道歌#無為法#緣起法#頓悟法門#漸修法門#現實真相#體驗涅槃#靈性成長#知見真相#禪宗故事#靜心#智慧與成見#佛陀的教誨#精神覺悟#超越語言#放空心靈#內在真相#生命的本質#真理的道路#覺悟與成長

Komentáře • 14

  • @laodan101
    @laodan101  Před 10 dny

    🌟 我們非常重視妳的想法和體驗!在下方評論分享妳對本視頻的感受,讓我們知道它如何觸動了妳或啟發了妳。妳的每一條評論都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動力。別忘了點贊👍和訂閱🔔,加入我們這個探索和成長的大家庭!妳的下一個評論,可能就是啟發他人的燈塔。💡

  • @xuehaizhi
    @xuehaizhi Před 9 dny +2

    当我们六根与六尘接触时,业已经完成了,如果没有强大的心力我们是看不到他的生住灭,一般的修行是戒升起的定!定就是心力,四禅中一定要有一心住,禅定有时请安就升起,相互作用定力加深,有此定力才能看到法的生灭,才能亲见法的无常,再深入与追寻这就是缘起法(因果),亲见缘起空,这样我执才能消解,分别和妄想也就荡然无存。 禅宗是秉承佛陀无上知见,佛陀告诉我们无上,无始,不思议,这些都是正知见。 宗下说高高山顶立,上无片瓦。 但观也无,但有起心动念即是造作,宗下言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就像你说的,言语也是缘起空的,只是拿来表法的,所以我们才有 龟毛兔角,言语之义是空的,言语上亦不可制作,然金刚经言 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有什么能代表菩萨呢? 菩萨无所住,不执着不能描述,只是叫菩萨罢了,所以文字缘起空。 佛陀怎么会说法呢? 法语是让我们度生死之岸,亦不可执着,所以法语是筏喻之说,所以佛头说49为说一字,不但未说,连言语造作为有也是在谤佛。 宗下为方便 所以把经文和佛话换成俗语,如 蚊子叮铁牛是什么,如泥牛入海是什么,不思善不思恶 是什么? 把握住 连绵保任。

    • @laodan101
      @laodan101  Před 8 dny +2

      阿弥陀佛🙏感恩您的分享与深刻见解🙏。您提到的六根与六尘接触、业的完成,以及定力和禅定的关系,确实是佛法修行中的核心内容。通过戒升起的定,再以定生慧,才能真正看到法的生灭无常,理解缘起法的深意,消解我执,达到无妄想的境界。禅宗秉承佛陀的无上知见,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超越文字语言的束缚。正如您所说,法语如筏喻,只是渡我们到彼岸的工具,不可执着。宗下用俗语来表法,正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实践。这些智慧深奥而实用,愿我们都能在修行中体悟并受益。阿弥陀佛🙏

  • @user-tj3le2ee1c
    @user-tj3le2ee1c Před 5 dny

    有不是与無对立,有是与没有對立,無是与道.虚.空同為一体原頭

    • @laodan101
      @laodan101  Před 5 dny

      感謝您的分享!您對有與無、道、虛、空的理解非常深刻。這些哲理上的思考讓人深受啟發。希望我們的內容能夠繼續促進這樣的深層次思考。🙏

  • @worldtraveler3558
    @worldtraveler3558 Před 10 dny

    阿弥陀佛🙏感恩🙏
    喜欢苦瓜和甜瓜🍈都是矛盾
    为什么我会同时喜欢苦瓜甜瓜
    因为不执着
    如何可以达到不执着
    因为发现苦瓜可以清凉解毒…
    东西没有好坏
    关键是如何用智慧去发现功能和运用…

    • @laodan101
      @laodan101  Před 10 dny +1

      您好,阿弥陀佛🙏 感恩您的分享。
      您的见解非常深刻,正如您所说,喜欢苦瓜和甜瓜并不矛盾,因为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执着。通过不执着,我们能够超越对事物的二元对立,看到它们的本质和作用。
      要达到不执着,以下几点可能对您有所帮助:
      1. 了解事物的本质:如您所说,苦瓜和甜瓜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价值,超越对它们的好恶之分。
      2. 保持心境的平和:通过冥想和修行,培养内心的平静和觉知,减少对外界事物的执着。
      3. 智慧的运用:用智慧去观察和运用事物,超越表面的对立,看到它们的整体和谐。
      4. 随缘而行:接受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多样性,不强求,不执着,随缘而行。
      愿我们都能以智慧和觉知来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在。阿弥陀佛🙏

    • @worldtraveler3558
      @worldtraveler3558 Před 10 dny

      @@laodan101 阿弥陀佛🙏感恩详细的讲解🙏

  • @worldtraveler3558
    @worldtraveler3558 Před 10 dny

    静和动是矛盾的…
    可是,我可以当下同时《静和动》,知道怎么样吗?

    • @laodan101
      @laodan101  Před 10 dny +1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
      静和动表面上看似矛盾,但其实它们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和谐与统一。以下是一些见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通过冥想或其他修行方法,我们可以在内心保持宁静的同时,在外在的行为上保持活力和行动力。
      2. 心静如水,行动如风:内心的宁静并不妨碍外在的行动,相反,内心的平静能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有力和准确。
      3. 禅的智慧:在禅修中,我们常常提到“动静一如”,这意味着在行动中保持觉知和宁静,而在静中保持内心的活力和清明。
      4. 当下觉知:无论是静还是动,关键在于对当下的觉知和全然的投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静和动之间找到平衡。
      愿您在修行中找到静与动的和谐,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活力。阿弥陀佛🙏

    • @worldtraveler3558
      @worldtraveler3558 Před 10 dny

      @@laodan101 阿弥陀佛🙏感恩🙏你的总结,绝👍…非常期待更多有关这方面的视频…

  • @user-oe7ee4zh4q
    @user-oe7ee4zh4q Před 10 dny

    對應左右養固根
    左右應對掌根本
    樹大招風根本固
    大樹枝修去危處

    • @laodan101
      @laodan101  Před 10 dny

      您好,感謝您的分享和智慧。
      您的評語讓我想到生活中的平衡與根基的重要性。確實,無論是修行還是日常生活,我們都需要穩固自己的根本,才能應對外界的變化和挑戰。就像大樹一樣,只有根基穩固,才能在風雨中屹立不倒,而修剪枝葉則是為了去除不必要的負擔,保持健康與平衡。
      願我們都能在修行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根本,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堅韌。阿彌陀佛🙏

    • @worldtraveler3558
      @worldtraveler3558 Před 10 dny

      @@laodan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