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从北方到南方,是如何通过淮河的,壮观的水上立交太震撼了 【旅途琪遇记】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27. 08. 2024
  • 哈喽大家好,我是大琪子😉
    爱好摄影、深爱旅行
    努力记录下普通人旅途的点点滴滴
    欢迎关注我的旅途琪遇记: / @lvtuqiyuji
    带你看更多美丽风景~
    #旅途琪遇记 #旅行 #风景 #人文历史 #传统文化 #美景 #历史 #地理

Komentáře • 22

  • @waicheonglau7807
    @waicheonglau7807 Před 2 měsíci +8

    古今通用,生生不息👍

    • @user-vioy3dhujh
      @user-vioy3dhujh Před 2 měsíci

      墙國集中力量办蠢事才是真的。想想当年的破四旧、打麻雀运动,不集中力量还真的起不了那么大的破坏力。
      堪比”全民大炼钢铁“,如同水稻上山一樣!

  • @chin1919
    @chin1919 Před 2 měsíci +5

    水立交 哈

  • @kameins
    @kameins Před 2 měsíci +3

    古代水路運輸的價值在於大幅減少運輸損耗,在鐵路運輸出現前,陸上大規模運輸的損耗問題是非常可怕的。
    .
    例如【夢溪筆談】中出現的「沈括運糧」問題:
    大軍出征,平均一名士兵配一名民伕,士兵除裝備外自帶5天分的糧食,民伕可以背負一人30天分的糧食,則部隊出動後9天就要折返原地。
    如果一名士兵配兩個民伕,一開始三個人全部吃民伕1背負的糧食,到了接近吃完時讓民伕1提前折返(附帶留一點糧食給他回程吃),這樣部隊的行動距離可以延長到13天後才折返。
    如果更加勞民傷財一點,一名士兵配三個民伕,用同樣的方式讓糧食接近用完的民伕先折返、減少糧食損耗,這樣部隊還是必須在15.5天之後折返。(即使軍隊與民伕體力充沛、每天行軍可以走上40公里,也必須在620公里的距離上折返,這樣從長安出發還走不到蘭州...)
    .
    這也是歷代對於水路運輸重視的根本原因。
    吳王夫差蓋了江南運河跟中瀆水(邗溝)、有心搞七國之亂的吳王劉濞也重修邗溝,都是為了搞定往中原的補給運輸問題。
    同樣的,三國時魏吳兩國的交戰為何都集中在合肥一帶,原因就是合肥相當於長江水系(途經巢湖、濡須口)與淮河水系(經東淝河上溯)的分水嶺位置,加上長江北岸的廬江一帶經過雙方長期爭鬥與各種強制或非強制移民,早就已經成為無法發動民力運輸的無人區狀態,吳國北上壽春、許昌方面要確保補給不出問題,就非得經過合肥不可。
    因此雙方多年經營的重點都在這裡,曹魏蓋了合肥新城,而吳國搞了濡須口要塞。

  • @MrKean3691
    @MrKean3691 Před 2 měsíci +2

    謝謝美女琪琪👍👍👍🙏🙏🙏💪💪💪🎉🎉🎉🎈🎈🎈🎀🎀🎀🎇🎇🎇🍾🍾🍾🥂🥂🥂🍻🍻🍻💐💐💐❤❤❤🇨🇳🇨🇳🇨🇳

  • @sunnywu6948
    @sunnywu6948 Před 2 měsíci +3

    🌹✨👍

  • @yonghongli8442
    @yonghongli8442 Před 2 měsíci +1

    琪琪🌹🌈

  • @adamlau8881
    @adamlau8881 Před 2 měsíci +1

    👍👍👍

  • @ray911abc
    @ray911abc Před 2 měsíci +1

    未来5年,内河运输是重点发展方向。水路的运力是很大的,尤其是重载,而且还便宜

  • @kevinguo7097
    @kevinguo7097 Před 2 měsíci +1

    以为是平交 原来是立交🎉

  • @user-ps5qs1tc1v
    @user-ps5qs1tc1v Před 2 měsíci +1

    東線南水北調供食水到黃河以北已經很好

  • @user-ru5pm7vr2n
    @user-ru5pm7vr2n Před 2 měsíci +12

    今天是端午節,兩岸同樣都過端午,希望政治ㄧ樣能讓兩岸合一🎉新中國新世紀

  • @chubjoe
    @chubjoe Před 2 měsíci +1

    畢竟,北方並無多河流水域以形成可利用的條件,否則,何必籌建南水北調的利民工程?

    • @Exp-se9rs
      @Exp-se9rs Před 2 měsíci

      不是缺河。是缺水。

  • @tangkimyu684
    @tangkimyu684 Před 2 měsíci +1

    資料翔實、成語運用嫺熟、描述時使用涇渭分明一詞、精準無誤。
    記于中國香港。

  • @gunnetcn
    @gunnetcn Před 2 měsíci

    大棋子还有yt啊

  • @user-ne8rq9hm3z
    @user-ne8rq9hm3z Před 2 měsíci

    原來大運河至今仍是第三大航運價值,這與淮河互不干涉的設計完成於何時?淮河含砂量仍大嗎?人工把大運河水位弄較高?

    • @hexie2258
      @hexie2258 Před 2 měsíci +1

      是先有大运河,再有淮河入海水道。
      这个淮河入海水道是人工开挖的,历史不过差不多20年时间,主要起灌溉排洪作用,没有通航需求,所以施工时用的就是涵洞下穿大运河方案。
      黄河夺淮以后,淮河本身已经改通过长江入海了。现在有了淮河入海水道,分走一部分流量,但淮河主流还是走长江入海。

    • @user-ne8rq9hm3z
      @user-ne8rq9hm3z Před 2 měsíci

      @@hexie2258 原來是“淮河入海水道”在靠近大運河時“下切”流入涵洞,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