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篇 最初和最終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7. 09. 2024
  • 《自序-我最喜歡的五十篇講章》 周聯華
    1983年對我所事奉的教會-懷恩堂是一個關鍵年。她不足二十個信徒的教會發展到一千人以上敬拜者;她從以英語為主的聚會改成以普通話為主的聚會。這些都是上帝的帶領和大勢所趨,得來全不費氣力。但是,等到教會要拆建的時候,教友們就患得患失了。維持教友、不致流失成為最大的問題。經濟和設計事教友們的事,我早就決定不加干涉,但是「抓住」會眾總該是我的責職了。
    其實會眾的流失基本上也不是我的責任,他們是來敬拜上帝的,聽道是聽上帝的話,又不是聽我在講話;但當我想到,我若沒有訓練信徒來敬拜上帝和聽上帝的話,還是我的責任。我得懺悔,自己不是一個好牧人;當然我可以說,我是教會的一個兼職的傳道人,以平時只管大事、不管小事來做為藉口推脫。然實質上,我大、小事都不管,是我的同工和信徒在管,我僅是講道而已。既然如此,我必須以講壇來「拉住」信徒,這成為我的最大難題,我自問不是一個好的講道人,怎麼能使會眾不四散呢?虧得那時又有上帝的帶領,讓我們找到了在教會附近,位於新生南路、和平東路及信義路之間,有一間叫大專活動中心,能容納1000人的地方,那比老懷恩堂還要理想,因為在原來的地方,主日崇拜要舉行兩堂才能應付,而新址只要一次就解決了。那麼樣,萬事齊備,只欠「講道」的東風了。
    我想起美國弗吉尼亞州的瑞吉蒙市(Richmond, Virginia)第一浸信會的亞當斯牧師(Theodore Adams)曾用過一個方法,就是每三個月讓會眾選一篇在這期間講得最好的講章,在主日晚崇拜時再講一次,據說場場爆滿,我何不如法炮製呢? 於是,我開始宣傳在舊堂拆件建期間,講40年來我最喜歡的講章。原來我想以我最好的講章來號召,但是這樣的說法和我基本理念不合而作罷。首先,我不習慣自吹自捧這些是「最好的」;第二,我認為這些講章還不算是我的巔峰,也許明天會更好。(即使到今天,我亦不認為自己已登上了我自己的高峰。)因此,我用了現在的名詞「我最喜歡的五十篇講章」;不管它們怎樣,以「成敗論英雄」。1000多位會眾總算沒有流失。可是我怎能居功呢?這些都是上帝的憐憫,我只是盡力而已。
    《後製作人的話,很「精華」的五十篇》--容 耀
    看過周牧師的序文以後,相信大家對於為何會有這五十篇講章的來龍去脈已有認識,懷恩堂的改建是民國七十二年的事,當時除了現場有將近千人到大專活動中心聽周牧師講道外,會後還將每一次的講道内容錄製成錄音帶,寄給需要的人,所以周牧師在懷恩堂改建期間的講道錄音帶,總共發行了五十次!擁有整套共計五十卷錄音帶的朋友,由於保存時間過久,錄音帶難免會聽壞、遺失或音質變差,因此很希望能將錄音帶重製成CD;沒有收齊五十卷錄音帶的朋友,除了錄音帶也會聽壞、遺失等狀況外,更希望能將周牧師的五十篇精采講章湊齊,好能成套,沒有零碎的遺憾!這些信徒將他們的需要告訴周牧師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周牧師的秘書將這情形告訴了我,於是我們得到了周牧師的授權,便將這套錄音帶製作成CD,由宇宙光來製作發行,這樣不僅能看顧信徒的需要,也能讓更多的基督徒同得造就!然錄製當時距今已超過二十個年頭,無法全部收集到原始盤帶,所以有些講章只能用卡帶來重製,又因年代久遠,雜音、帶子發霉等問題,更增加了不少製作的難度,必須花費許多人工來一一修飾,所以後製這套「周聯華牧師講道精華五十篇」可謂是頗歷艱辛!周牧師在序中提及這五十篇講章内容並非最好,也稱不上顚峰之作,所以他只將其命名為「我最喜歡的五十篇講章」,然我在後製作時因需反覆聆聽,便深深體會到這五十篇講章不只是篇篇精采,更蘊藏寶貴精煉的屬靈智慧,雖距今已有二十寒暑,卻能歷久彌新!所以儘管周牧師謙稱這五十篇講章並未登上他個人的高峰,但我卻覺得内容很是「精華」,因此在未告知周牧師的情況下,我便偷偷地自作主張,爲此套產品命名爲「周聯華牧師講道精華五十篇」,相信大家聽過之後,一定會有同感!

Komentář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