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藝術館中的櫥窗購物之旅 走進「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重鎮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6. 07. 2022
  • 「Ni tik fo, shat ka iu ki to ngan ni?(呢啲貨,實價要幾多銀呢?)」踏進「廣州購物誌」展覽,「商店街」兩旁的商販人物正爭相推銷瓷器、銀器、肖像畫等商品。時空赫然回到1840年代,而你是越洋赴華的外國商人,手執一份行家分享的購物筆記。
    .
    如此一條構思自18、19世紀廣州十三行的商店街,近日成為香港藝術館內的打卡熱點。穿過「商店街」,眼前的展廳像夜幕般充滿氣氛,光線聚焦在當時暢銷歐美市場的外銷藝術珍品,分外耀眼。歷史繪畫常見別具西式建築特色的商館,正好體現了十三行的貿易風貌--在1842年五口通商之前,廣州作為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是東西文化的交匯處。商館區內店鋪林立,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本土工藝品,廣州因而成為了洋商的購物天堂,甚至享有「東方倫敦」的美譽。
    .
    展覽模擬旅粵洋人的角度,以十三行的三條主要購物街道為背景:新荳欄街、靖遠街和同文街,濃縮購物街的各式商店在展覽空間之中,牆上錯落有致的掛畫參照了商業畫室的佈局,讓觀眾感受昔日的貿易文化。策展團隊利用二維碼,以及特別邀請了本地動畫師崔氏兄弟設計互動商店街,透過動畫為觀眾介紹不同的外銷藝術珍品和十三行的故事。
    .
    洋人眼中的中國風情 外銷藏品融合中西藝術之美
    .
    對於當時到訪中國的洋人來說,這裏的人物與市井風貌是廣州獨有的景色,流動小販常現於外銷畫作之中,帶出一種粵式「Where’s Wally」的情景--抬着擔挑與櫈子的剃髮匠、賣藝人、補瓷匠、賣貨郎等,他們隱藏在熙來攘往的人群間,多得畫師把他們的形像逐一記錄,觀眾從中一窺貿易時代背景下的民生情景。
    .
    完整文章:wp.me/p9oTr7-9oz
    .
    「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
    展期:即日起至2022年12月7日(第一期)
    地點:香港藝術館3樓外銷藝術廳
    撰文:鄭思珩
    攝影:余靖、鄭思珩
    .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
    👉🏿CZcams: / theculturisthk
    👉🏿Instagram: / theculturist.hk
    👉🏿Website : theculturist.hk/
    👉🏿Email:theculturist.hk@gmail.com
    👉🏿Support us : payme.hsbc/theculturisthk
    .
    #香港藝術館 #崔氏兄弟 #外銷藝術 #東西文化 #香港 #廣州購物誌 #18世紀 #19世紀 #展覽 #藝術購物

Komentář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