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送葬進行曲》是絕妙神作,也是世紀迷團?深入解析:第二號鋼琴奏鳴曲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11. 05. 2024
  • 「死亡」對蕭邦來說有著什麼意義呢?從音符中探索《送葬進行曲》的深厚意義。
    力晶2024藝文饗宴《蕭邦大賽三獎暨協奏曲獎得主-賈西亞.賈西亞鋼琴獨奏會》
    售票連結:www.opentix.life/event/173231...
    「音樂家的無聊人生」粉絲專屬85折優惠:
    選取票價及座位之後,下拉折扣選項找到【音樂家的無聊人生】,輸入優惠代碼【seacow85】,即享85折優惠!
    ------
    特別感謝我們的海牛乾爹娘:
    Hung Harvery、Uretsu、Kaene、謝若恒、Yifang Chen、Eta Lin、Hsu Toby
    用「一杯咖啡的價格」支持我們持續創作:
    www.buymeacoffee.com/musician...
    我們的其他平台連結(FB、IG、Podcast):
    linktr.ee/musicianseacow
    我們的信箱:
    contactus@musecow.com

Komentáře • 234

  • @Starrynight_sky
    @Starrynight_sky Před měsícem +88

    為了這個主題,我再去翻了Ewald Zimmermann(俗稱的原典版)的降B小調奏鳴曲的樂譜書,結果發現竟然也是在第五小節把雙小節線誤寫成反覆記號,看了序言也發現該本譜的參考資料是來自於德國與法國的第一次版本,和一份不完整的原譜和兩份手抄稿。而根據查到的版本,只有德國的第一次版本確實在第五小節將雙小節線寫成反覆記號,手稿、法國、英國和波蘭國家版都是雙小節線。
    根據一些資料,蕭邦寫作這一首曲子的目的是哀悼祖國的淪陷。
    舒曼也是相當崇拜蕭邦,更要求他老婆克拉拉要時常公開演奏蕭邦的曲子。
    這首曲子光是創作歷程就很特別,被做為第三樂章的《送葬進行曲》是作於27歲(布朗編號114),另外三個樂章則是兩年後再寫成的(布朗編號128),送葬進行曲其實還有一個早期的版本,作於17至19歲之間(作品72第2號,布朗編號20),就連調號也是相當不一樣的C小調。有趣的是,這首C小調的送葬進行曲的最早寫作年代,正好是貝多芬逝世的1827年。
    不過蕭邦於1839年出版這首曲子後,幾乎是惡評如潮,首先是舒曼於1841年稱此曲就像「一個屋簷下的四個瘋孩子」,這個評論除了代表舒曼對於這首曲子的主觀意見,也隱喻蕭邦寫作這首奏鳴曲的時候並沒有一個連續性的概念。此外他還特別說第三樂章如果換成降D的柔板會有更好的效果,還同時指出身為「終曲」的第四樂章「不像是音樂,更像是一個笑話」。並稱說蕭邦將此作品稱為奏鳴曲是「任性且略顯放肆」的,還說蕭邦「根本不會寫奏鳴曲」
    另一個提出批評的是當時的樂壇大老ー孟德爾頌,當有人問他對於蕭邦這首鋼琴奏鳴曲有什麼評論,孟德爾頌是直接大喇喇的說:「喔,我討厭它。」(討厭二字還算是比較好聽的說法,否則照原文abhor這個單字照翻,意思是痛恨、憎恨、厭惡,比討厭(hate)還要多上好幾級)
    此外美國樂評家James Huneker也評論這首曲子不像奏鳴曲,而是一連串的敘事曲與詼諧曲。
    但看了這麼多惡評,事實上這首曲子在當時也並非被批評的一無是處,1863年,蕭邦已經過世14年,李斯特還稱讚蕭邦的送葬進行曲是「世上罕有的甜蜜且深入人心」,前面提到的Huneker也一反舒曼的評論,他反而認為第三與第四樂章是個傑作,更稱第四樂章「在鋼琴曲中無可匹敵」;拉赫曼尼諾夫也曾寫作自己的第二號鋼琴奏鳴曲,調號更是和蕭邦一樣都選用降B小調,但在1913年完成之後,拉赫曼尼諾夫卻認為「自己寫的相當累贅,並認為蕭邦寫的比他還要精煉得多。」還使得拉赫曼尼諾夫於1931年時重新修改並再次出版,1940年時還同意霍洛威茲融合前兩個版本而誕生出第三個版本。
    不過奏鳴曲之所以會讓蕭邦栽了這麼大一個跟斗,其實是因為貝多芬的關係,奏鳴曲的曲式始於海頓,經過莫札特改善,再受到貝多芬的發揚光大。光是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被稱作「鋼琴的新約聖經」,就可以知道奏鳴曲這個曲式在經過這三位古典大師的淬煉後,變成了古典與浪漫時期最重要的音樂瑰寶之一,但也因為如此,也導致貝多芬以後的歐洲作曲家都不太敢寫奏鳴曲。蕭邦一生就只寫了三首,一首死後兩年才出版、一首讓他收穫不少惡評,直到第三首B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58)於1844年問世才讓他挽回一點顏面;就連貝多芬的徒孫,鋼琴之(魔)王李斯特也只寫了一首B小調鋼琴奏鳴曲。

    • @evaip411
      @evaip411 Před 18 dny +1

      謝謝分享!長知識了

    • @jessishandsome
      @jessishandsome Před 2 dny

      一種藝術形式被大師登峰造極之後,只能轉換其它藝術形式,如同現在的行為藝術的發展也是如此

  • @starckchan
    @starckchan Před měsícem +47

    曾經失戀的時候聽到這首曲子救贖了我的靈魂。似乎YT您是第一個介紹此曲目的。

  • @user-on7wr4kd4p
    @user-on7wr4kd4p Před měsícem +79

    我第一次聽是小學6年級時,看到電視轉播「蔣公移靈」,靈車前國防部示範樂隊前導時演奏的莊重旋律。

    • @paullee-sl9it
      @paullee-sl9it Před měsícem +9

      當年我不到九歲,但對於這首曲子印象深刻,後來在美國的卡通中又多次聽過它。但,直到二十年我才知道它是蕭邦的作品。

    • @presidioheights
      @presidioheights Před měsícem +16

      那年我预官24期休假去六张犂公墓扫墓。刚从山上下来突发暴雨,躲进和平东路三段南侧的骑楼里。电视屏幕突然变成黑白色,插播老蒋去世号外。然后布达国防部命令:全军官兵立即停止休假迅速返营。出示军人身份補给证就可以免费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全军进入四级警戒(五级就是开战了!)当天晚上赶回第二工指部。全副武装,具领枪支弹药前往指定地点待命备战。

    • @frankiewoo4678
      @frankiewoo4678 Před měsícem +1

      @@presidioheights 哎!剿匪不力啊!

    • @presidioheights
      @presidioheights Před měsícem

      @@frankiewoo4678 为防止老共打过来,营区被炸。结果没事。那阵子真的是事多。接着老毛死,又忙豁了一番三级警戒。又遇越南灭亡阮文绍逃亡台湾(反转伦敦)。

    • @clairelipianoperformances3451
      @clairelipianoperformances3451 Před 26 dny

      ​@presidiohe😊ights

  • @s061078
    @s061078 Před měsícem +22

    這作品的結構基本上是參考了貝多芬第12號奏鳴曲,也是同樣被暱稱為送葬
    據說12號也是蕭邦唯一最常演奏的貝多芬奏鳴曲

  • @user-tv8pr9mx2o
    @user-tv8pr9mx2o Před měsícem +24

    我很喜歡葬送行進曲,覺得他的另外一首「雨滴」前奏曲也有類似的傷心感

  • @user-ni7pe9qm7r
    @user-ni7pe9qm7r Před měsícem +33

    第三乐章中间那段真的太好听了,尤其放在两段极其悲伤的旋律中间听着真的巨感动!!

    • @Frances6889
      @Frances6889 Před měsícem

      聽起來很平靜,就像邁向天堂的旅程。

  • @Toru-Kazama
    @Toru-Kazama Před měsícem +14

    感謝海牛對這部作品的詳細介紹 !
    自從前年聽完蕭賽後 「送葬進行曲」就已經被我納入每次練琴的曲單之一
    聽完你的解說再練真的有不同於以往的感受 更加的遺憾且痛心啊....

  • @adlib1102
    @adlib1102 Před měsícem +49

    我很喜歡把第三樂章跟第四樂章想像成鬼故事,第三樂章送葬進行曲結束下葬後,鬼魂飄出在墓園裡遊蕩飄來飄去...非常的靈異 XD

    • @SudaMeimei
      @SudaMeimei Před 28 dny +4

      我也覺得第四樂章的感覺像是一堆鬼魂瘋狂飄來飄去

  • @lchsu6559
    @lchsu6559 Před měsícem +131

    莫札特:「What the……發瘋的四個小孩是關我peace膩?」

    • @pianist_detective
      @pianist_detective Před měsícem +10

      因为它是世界上笑的最诡异的小孩

    • @GingerSpy2
      @GingerSpy2 Před 28 dny +4

      你哥的外號不就是音樂神(經病兒)童嗎?

  • @robertwang7785
    @robertwang7785 Před měsícem +10

    海牛的東西都值得一聽再聽👂

  • @TINA10000
    @TINA10000 Před měsícem +13

    超級喜歡這首,感謝海牛介紹!

  • @sofiachen1529
    @sofiachen1529 Před měsícem +7

    介紹得很不錯!要繼續給我們講古典音樂故事喔!

  • @AlongUtb
    @AlongUtb Před měsícem +12

    謝謝海牛,也謝謝Garcia Garcia來台的消息;超期待船夫曲

    • @AlongUtb
      @AlongUtb Před 9 dny

      彈了7首安可曲啊😂

  • @mygift28
    @mygift28 Před měsícem +6

    非常感謝您的解讀。獲益匪淺

  • @user-ff2nh9ne3e
    @user-ff2nh9ne3e Před měsícem +4

    非常精彩,谢谢海牛老师分享!

  • @ReneeChiusPiano
    @ReneeChiusPiano Před měsícem +6

    期待期待❤

  • @icebaby6714
    @icebaby6714 Před 19 hodinami

    這三位作曲家都是我最喜歡的,我從小學就聽蕭邦的《葬禮進行曲》了。這一集太棒了,謝謝分享。

  • @yvonnetsao1109
    @yvonnetsao1109 Před měsícem +7

    海牛解釋得好詳盡,對蕭邦及送葬進行曲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 @ntu37
    @ntu37 Před 21 dnem +2

    謝謝你,在我最低潮的時候重新開始聽蕭邦。讓我感受到了來自過往以及未來人類的一絲溫暖。

  • @user-oh7qn2jc5k
    @user-oh7qn2jc5k Před měsícem +5

    那年半夜追蕭邦大賽就已經對賈西亞有很深的印象了
    除了他厚實的音色、熱情的音樂
    還有彈到一半會哼旋律(當時聽超好奇是觀眾在哼還是我室友)
    年初看到他來台灣就手刀下單了
    結果現在才有折扣嗚嗚嗚
    還有感謝海牛的導聆(?

  • @starckchan
    @starckchan Před měsícem +7

    謝謝!

  • @alk99
    @alk99 Před 27 dny +1

    谢谢你制作有趣的音乐视频,让我了解到很多新的知识,也欣赏到了好音乐。

  • @fredy5570
    @fredy5570 Před měsícem +9

    有蕭邦先按讚

  • @vickyfoisy5918
    @vickyfoisy5918 Před měsícem +2

    Wonderful commentary. Thank you.

  • @tthacm7761
    @tthacm7761 Před měsícem +6

    海牛又帶我們投入音樂世界

  • @patlim381
    @patlim381 Před měsícem +1

    謝謝分享!👍👍👍🙏🙏🙏

  • @xioliq1212
    @xioliq1212 Před měsícem +8

    那就是靈魂從這個世界去到那個世界的穿梭過程。

  • @jordanlieee
    @jordanlieee Před měsícem +1

    感謝,晚安

  • @user-yenmingchu
    @user-yenmingchu Před měsícem +16

    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Eroica的第二樂章:慢板也有相似的功能。

  • @moonchild707t7
    @moonchild707t7 Před 26 dny +2

    還沒看就先點讚,真的超級愛蕭邦

  • @user-zg1kn7yc9g
    @user-zg1kn7yc9g Před měsícem +6

    最后一个乐章,我感觉像是一生的影像在快进⏩。或是一段延时摄影的影像,固定机位,不同的人们进进出出。真厉害👍🏿

  • @user-bl2rm8bt8h
    @user-bl2rm8bt8h Před měsícem +6

    厲害
    懇請你予以分享
    謝謝

  • @hbhappybattery9601
    @hbhappybattery9601 Před 11 dny

    謝謝您用心的介紹,我也非常用心的聽😄

  • @haruhikohanaki2806
    @haruhikohanaki2806 Před měsícem +3

    虽然早有预感会被萧邦老师的作品所感动,但真的没想到最后会真的会听到眼眶含泪😢😢😢多谢老师的分享🥰🥰🥰

  •  Před měsícem +10

    好厲害,我好喜歡❤❤❤

  • @huiyunwu629
    @huiyunwu629 Před měsícem +3

    Thanks!

  • @laikiugarland1082
    @laikiugarland1082 Před 10 dny

    喜歡音樂 .......只有悦耳和震撼心靈 ......怎麼這麼多話與分析....佩服!!!

  • @captain_BlackSheep
    @captain_BlackSheep Před 27 dny +2

    我高中時練這首太沉入,彷彿看到另一個世界,變成一個走火入魔差點回不來的情況(在此前練其他曲子沒事,也沒遇過怪力亂神的事情)
    很難形容是怎樣的世界,不過幾乎是只有色調構成,很多細節想不起來也不想想起來,這首曲子後來就不太敢碰,但還是很愛。

  • @rii0916
    @rii0916 Před 17 dny +2

    有....李登輝總統送葬時有演奏!! 很被震撼~謝謝,長知識了!!

  • @user-dk1bg3su8i
    @user-dk1bg3su8i Před měsícem +8

    謝謝海牛介紹,不致於錯過這場音樂會. 還有精闢的事前解說,一定能聽得更有感

  • @TheFruitspunch
    @TheFruitspunch Před 25 dny

    好用心的廣告文,優質

  • @ivychen6985
    @ivychen6985 Před měsícem +1

    不會錯過

  • @ddee534
    @ddee534 Před měsícem +3

    原來蕭邦對於生命已有更深層的體悟,謝謝海牛仔細的解釋

  • @mySDK3333
    @mySDK3333 Před 24 dny +2

    紅白機上的遊戲《Wild Gunman》失敗時就會播這首旋律
    剛覺得黑武士的主題曲《The Imperial March》也有幾分神似,一查確實 John Williams 有以此曲為靈感,連中間那段都有點像《Princess Leia's Theme》。

  • @LanEva0126
    @LanEva0126 Před měsícem +4

    真的很佩服海牛的講解
    如果之前的音樂老師上課也這麼有條有理,我也不會直接在課堂上睡著😂😂😂

    • @donnasun7586
      @donnasun7586 Před měsícem

      也不能这样比。现在的你长大了,理解力强了,也许对古典音乐更感兴趣了。

  • @dellavallejolanda6730
    @dellavallejolanda6730 Před měsícem +4

    讲得太好了。第三乐章中段第一个音出来我直接落泪了。

  • @ReneeChiusPiano
    @ReneeChiusPiano Před měsícem +1

    海牛晚安😊

  • @user-dn9bc9ig3l
    @user-dn9bc9ig3l Před 13 dny

    總算等到你講我喜歡的作品了 受益良多 真的非常謝謝

  • @user-iv3cd6ry1f
    @user-iv3cd6ry1f Před měsícem +1

    很喜歡Garcia

  • @taiwanivantsai
    @taiwanivantsai Před měsícem +6

    聽起來像星際大戰中黑武士的出場曲

  • @minatoaqutansaiko
    @minatoaqutansaiko Před měsícem +2

    希望能有個dc討論區 :)

  • @ptahwing
    @ptahwing Před měsícem +3

    Chopin Sonata Op 35 同 Beethoven Sonata Op 26
    架構好似, 巧合嘅係: 第二樂章用scherzo & 第三樂章都係”葬禮進行曲”。

  • @melaniewu7654
    @melaniewu7654 Před 28 dny

    哇,真好听

  • @user-td3cg9zs9m
    @user-td3cg9zs9m Před měsícem +1

    我首次聽這旋律是大銀幕---- 瑞典大導英格瑪•
    柏格曼的作品“ 芬妮與亞歷山大” 那時我已滿20 成年

  • @pipidogg
    @pipidogg Před měsícem +4

    完全不懂樂理,但蕭邦這首可能是我所有曲子裡最喜歡的

  • @user-spade.K911
    @user-spade.K911 Před 26 dny

    小時候就超喜歡這段!終於等到海牛老師超詳解這個😍👍
    當初看到魔王的解說也是!只能說真是太…太對我胃口了🤣🤣🤣

  • @user-nj9rm9tl4r
    @user-nj9rm9tl4r Před 22 dny +1

    這場演奏會沒搶到青年票(學生實在花不下去一兩張小朋友)
    所以買了7月另一場演出 “加吉耶夫Alexander Gadjiev首度來台鋼琴獨奏會”
    感覺也是很厲害的大師

  • @ShingYauKai
    @ShingYauKai Před 29 dny

    Excellent pacing on 13:40 having the sonata from non-diegetic becoming diegetic. This is very clever

  • @jyhhou
    @jyhhou Před 26 dny +1

    古典時期大師寫的鋼琴奏鳴曲大家都提到了海頓62首,莫札特18首,貝多芬32首. 但很多人卻忘了還有一位大師: 舒伯特的21首. 也許舒伯特一生都籠罩在貝多芬的陰影之下,他本身也是害羞不開放. 但是舒伯特則是有跟蕭邦不相上下的浪漫,哀愁,激昂,與充滿優美的旋律,但卻又保有古典樂派嚴謹的作曲結構,這是鬆散的蕭邦所達不到的. 他的後期幾首鋼琴奏鳴曲都是大作,可以跟貝多芬平起平坐,但又多了細膩的感情與情緒激盪. 這位年僅31歲的天才在短短的歲月中有大量優美傑出的作品,也難怪他的墓碑說這下面埋葬了多少的音樂寶藏在裡面. 海牛介紹了一堆人,卻還沒提到舒伯特的鋼琴曲耶!

    • @EricC-rz1en
      @EricC-rz1en Před 26 dny

      記得海牛早期有做一些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鋼琴曲好像還沒有

  • @greent591
    @greent591 Před měsícem +1

    第三樂章的前幾個小節很像 Star Wars Imperial March

  • @user-og7hi7ck2u
    @user-og7hi7ck2u Před měsícem +1

    beethoven 也喜歡用送葬曲啊,第7交響曲第二樂章開首也是一個首送葬進行曲,也是很出名的

  • @elvisgu5065
    @elvisgu5065 Před 26 dny +1

    你說的最悲傷部份,演奏家彈得很優美。

  • @jyhhou
    @jyhhou Před 28 dny +1

    類似的爭議出現在馬勒的第六號交響曲(悲劇). 從調性,結構,連貫性,應該詼諧曲放在第二樂章,而慢板樂章在第三樂章,這也是馬勒初版時的順序, 但第二版出版時,馬勒硬生生把兩個樂章的順序對調了,然而許多指揮大呼不可. 所以現代的錄音分成兩派,一派是根據初版的順序,另一派則是根據第二版的順序.

  • @shuchang6934
    @shuchang6934 Před 19 dny

    立馬訂票..要來感受賈西亞的現場彈奏

  • @Letkmelknow
    @Letkmelknow Před 28 dny

    20:30 熟悉的業配,最對味~

  • @BtmMaru
    @BtmMaru Před měsícem +1

    蕭邦這首終於有人介紹了
    我連兩次聽這首都是碰到⋯一些開心的東西的時候
    第一次是闖進第四維空間然後周遭忽大忽小、左右搖擺、還有過去現在未來
    第二次是直接被撒旦闖進夢裡打砲

  • @gracelaw6929
    @gracelaw6929 Před 27 dny +1

    以前外婆奶奶過世時喪禮我都是彈這首,聽到中段大家都哭了😢
    想學整首但是因為第四樂章太難放棄了😅😅😅 結果練第三號奏鳴曲算

  • @bqnctu1567
    @bqnctu1567 Před 25 dny

    我在國一時第一次聽這首奏鳴曲,第一次聽到第三樂章迷人的旋律迷住,當時國一年紀只是偶然機會在古典音樂廣播節目聽到,根本不知道就是有名的送葬進行曲。

  • @RosinaLeung
    @RosinaLeung Před 29 dny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video. I enjoy it very much. If there is a Transcript, that would enhance the video more because my Mandarin is not perfect. Best. 😃🥰

  • @ryanleefortepiano
    @ryanleefortepiano Před 25 dny

    最愛船歌(找到同好了

  • @Ty-bn5if
    @Ty-bn5if Před 12 dny

    今天跑去聽Martín García García,真的很謝謝你介紹這麼有才華的音樂家
    他的手底下的音符張力很強很震撼,而且票價真的很便宜…

  • @user-xj6jp7ni8j
    @user-xj6jp7ni8j Před 27 dny

    感謝您們的分享、很可惜他沒有後代子孫、可以有著他的優秀基因、巴哈就有很多孩子、有著優秀的基因、永遠留傳。

  • @yueengebretson7746
    @yueengebretson7746 Před 25 dny +1

    我年輕時聽第三樂章並不會想太多;現在變成中年人,在海牛老師的指導下再聽第三樂章,根本是每個音符直擊靈魂那種震撼!

    • @evaip411
      @evaip411 Před 18 dny

      年紀越大越能感受到第三樂章的幽傷和不捨

  • @huifenGuo
    @huifenGuo Před měsícem +1

    蕭邦奏鳴曲是很特殊的存在
    送葬進行曲後來還成為星際大戰某進行曲的旋律

  • @minatoaqutansaiko
    @minatoaqutansaiko Před měsícem

    好奇問問看阿格麗希24前奏曲那張裡面的sonata 2是錯誤的版本嗎?

  • @frankiewoo4678
    @frankiewoo4678 Před měsícem +1

    如同Jimi Hendrix版的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这些描绘的是解构后的一幕幕画面,如同毕加索的作品

  • @EnginLee
    @EnginLee Před dnem

    第一次聽到這首送葬進行曲是在國中,玩一個很冷門的恐怖PC遊戲叫《人面蛾》,配上裡面的詭異懸疑場景真的是會把人嚇得半死。謝謝海牛的解析讓我對第二號奏鳴曲有更深的認識!

  • @user-dm5ji6vi1l
    @user-dm5ji6vi1l Před 29 dny

    我打算給第一樂章填詞,會填詞的部分為第9-81小節,第169-208小節,和發展部的其中幾個小節,而且如果按照這種方法填詞,這首歌曲就可以被看作是主副歌曲式。

  • @siegfriedchang2367
    @siegfriedchang2367 Před měsícem +1

    呈示部重複的問題是個謎,很難說誰對誰錯。Carl Mikuli整理的版本是像萊比錫的一樣,從Doppio Movimento開始重複的。幾乎所有的演繹,要么完全沒有重複,要重複也都是不包括Grave

  • @---siu4...
    @---siu4... Před 19 dny

    喜歡船歌❤🛳 🎼

  • @pianist_detective
    @pianist_detective Před měsícem +4

    各位,如果有人想要练八度却觉得不够难,可以去挑战一只手弹最终乐章,虽然绝对会骨折

  • @charlottemajor3748
    @charlottemajor3748 Před 21 dnem

    今天剛在經典名曲介紹的書裡面看完這首
    就來聽這個介紹

  • @user-cs3kw9ft7p
    @user-cs3kw9ft7p Před 7 dny

    前天有去現場看,聽過你的講解之後去聽,對這首曲子有更深的理解,現場的演出真的是精妙絕倫
    謝謝你做這個影片讓我有機會欣賞到這場演出

    • @user-cs3kw9ft7p
      @user-cs3kw9ft7p Před 7 dny

      聽到從末尾接到開頭的那段真的是美妙,深吸了一大口氣

  • @kazuki_takanashi
    @kazuki_takanashi Před 27 dny

    關注賈西亞的音樂會很久了 南部的兩場都沒放假 想去台中聽

  • @StWalker1st
    @StWalker1st Před 23 dny +1

    還想聽聽英女皇喪禮其他曲目的分析😊

  • @TzuHsinYang
    @TzuHsinYang Před měsícem +3

    最喜歡船歌+1 !

  • @liuxinfeng-vi3oo
    @liuxinfeng-vi3oo Před měsícem

    终于说到这个曲子了🎉🎉

  • @danielzhou9050
    @danielzhou9050 Před 26 dny +1

    以前一直覺得第四樂章是多餘的. 聽了海牛老師的講解, 才明白其中的意義.

  • @user-yl1ps1hf3y
    @user-yl1ps1hf3y Před 28 dny

    可以講"The Caretaker - Everywhere At The End Of Time"嗎?

  • @karin895098
    @karin895098 Před měsícem +1

    這首歌我第一次是在電動玩具上聽到的,就是以前那個卡西歐直升機的遊戲機,角色全部死光Game over的時候就是放這首🤣🤣🤣

  • @Simyia
    @Simyia Před 15 dny

    這首歌小時候玩紅白機時有一款讓我摸不著頭緒的遊戲只要失敗都會出現這首歌,那時完全不懂意思只是覺得這首歌讓我印象超深刻,一記就記到現在...

  • @user-qw9ig3ke6l
    @user-qw9ig3ke6l Před měsícem +1

    有芙莉蓮嗎?

  • @melanie760429
    @melanie760429 Před 8 dny

    想聽您講講德布西~~~

  • @gevenliu1931
    @gevenliu1931 Před 23 dny +1

    十分感谢海牛的介绍!关于第一乐章开头的反复记号问题 我去看了Rosen的文章也顺手查到了Anatole Leikin在01年的文章repeat with caution;里面反驳了Rosen的观点,主要论点是:1. 音乐性上,这个Grave开头的空八度作为Db的解决其实也是一个比较“烂”的调性解决,其实不一定比第五小节的六级假终止更有说服力;2. 其实第五到第八小节是一个in-tempo第二个introduction,这样来看更有理由在反复时把grave排除;3. 当时绝大部分的slow introduction都不会反复,这个传统过强导致大多出版社默认大家都知道不要反复slow intro,在这方面的印刷编辑practice没有达成一致,很多其他有slow intro明显不会反复作品也不会特意在intro后标注反复记号;再加上肖邦自己的直系学生编辑肖邦作品时是在第五小节加了反复记号。我自己非专业并不太清楚之后学界有没有一个更明确的共识,多数现代21世纪钢琴家也还是会跳过grave反复;不知道海牛对这一论辩有更多研究想法么?🙏

    • @musicianseacow
      @musicianseacow  Před 23 dny +3

      Leikin的說法的確不無可能,也有看似合理的地方。但個人覺得非常牽強,甚至有「將錯就錯」之感。
      首先,蕭邦對於記譜法的龜毛是眾所皆知的,舉個例子:很多作品中的反覆段落,明明用一個反覆記號就可以了,但他偏偏就是一定要把整段「重新寫一次」(通常在手稿上是用省略符號「、、」),強制演奏者一定要完整演奏、不可以跳過。因此以這麼龜毛的個性,蕭邦不可能在這首奏鳴曲裡面故意不寫反覆記號、讓演奏者「自行決定」要從那裡反覆。
      再來,蕭邦對音樂結構是非常敏銳的,對於結構設計也比其他作曲家還要更加講究。從Grave開頭反覆的空心八度,不但不是個「爛」的解決,還反而非常巧妙,因為空心八度會讓解決聽起來較不明確、終止感較弱,而讓音樂更有繼續往前的動力。且不明確的空心八度之後接上「同音異名」的C#和弦,更加深了此處反覆的戲劇張力,並在這張力之中把和聲帶回降B小調也是絕妙。況且Grave的左手音形在發展部也是非常重要的發展素材,因此在呈示部中把它反覆也在比例上更為合理。
      另外,就如Rosen所說的,蕭邦在節奏設計上也非常用心,從呈示部結尾的四拍長音接回Grave的兩拍長音,因為速度放慢了一倍,所以他們變成一模一樣的時長,在銜接上也變得更順暢。
      以上無論從什麼角度分析,從Grave反覆都是極微精彩的設計。反觀從第五小節開始反覆,不僅失去了以上一切的趣味,且從Db屬七和弦直接接上Bb和弦也是非常平庸又草率的手法。很難想像蕭邦會有這樣的意圖,還故意不把譜寫清楚。
      我個人完全無法理解Leikin為何會認為從Grave反覆是個比較「爛」的解決,頂多只能算是他的個人感受而已。他的論點說服力不夠強,更是缺乏「直接」證據,所以當作參考就好。或許被早期出版商犯的錯而誤導的鋼琴家實在太多,所以他想用這樣「將錯就錯」的論點來化解尷尬吧。

    • @gevenliu1931
      @gevenliu1931 Před 23 dny +1

      @@musicianseacow 感谢海牛大大🙏!!

  • @sofiachen1529
    @sofiachen1529 Před 25 dny

    Podcast那邊為何沒同步上傳YT的內容??

  • @hongye2723
    @hongye2723 Před měsícem +1

    受教了,感谢🙏

  • @mushroooom315
    @mushroooom315 Před 10 dny

    請問賈西亞 賈西亞彈的蕭邦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的影片是怎麼找到的 求影片😭🫶🏻(要考試了啊啊

  • @deathfong
    @deathfong Před měsícem

    謝謝你讓我知道這首歌的故事,我去世了之後一定會來親自感謝你🙏🏻

  • @jaylin5430
    @jaylin5430 Před měsícem +3

    送葬進行曲好想哭

  • @sicongpiano8637
    @sicongpiano8637 Před měsícem

    讲到乐谱错误,下次能讲讲Ravel的Gaspard de La Nuit吗?第一乐章的右手伴奏也有个离谱的错误(弹起来特别别扭),拉威尔本人都指出这边印错了,结果有些大师比如Pogorelich弹的是那个错误的版本(演奏的非常好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