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局? 為什麼小時候說石油快用完了 現在卻越挖越多? 石油是怎麼被人類發現的?【石油的歷史】為什麼石油都在阿拉伯啊??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13. 04. 2023
  • 小時候明明說石油再30~40年就會用光,為什麼現在石油越挖越多?
    難道是騙我們的?
    其實一部分是我們人類能源轉型成功,可以看看我們台灣四十年來,為能源轉型做了什麼~天下雜誌追蹤台灣四十年
    【天下全閱讀優惠買一送三】
    解鎖所有付費內容文章,內容包羅萬象,讓你知識加值,擁有思辨的能力。
    bit.ly/3Uu1Da8​
    【智利直擊】強權奪鋰現場
    bit.ly/41sXqG5
    過去40年,台灣發生了許多事情,記得來看看「進步的軌跡」,哪些事情讓台灣愈來愈美好?
    bit.ly/3o835Tv
    本影片也在 @天下雜誌 video|深度人物專訪 同步播出
    / cwtv=
    參考資料:
    Cheap貼圖上架啦
    store.line.me/stickershop/aut...
    成為VIP訂閱戶 每月台幣30元起 享有不同的專屬粉絲福利
    tinyurl.com/y2b43ap2
    臉書:
    / cheapaoe
    cheap歷史討論社團:
    / cheaphistory
    cheap書單:
    tinyl.io/4QSG
    圖/蓓蓓姊姊
    / baybaygiagia

Komentáře • 1,6K

  • @cheapaoe
    @cheapaoe  Před rokem +1274

    影片中的挪亞方舟說成摩西的~口誤啦 挪亞方舟就是挪亞,可能我當時找到了兩個聖經中,關於瀝青的材料,然後鬼打牆下融合了,對不起>< 摩西跟瀝青的關係,因為那時埃及在屠殺以色列的嬰兒,摩西老媽為了保住兒子一命,所以製作一個盒子,塗上瀝青,將摩西放在裡面後放到河上,希望有善心人士撿到後願意照顧,跟桃太郎一樣,跟挪亞沒關係啦
    雖然是天下雜誌的業配,但也是很有內容,讓我們了解台灣能源轉型的故事,我和天下雜誌應該還有10支左右的合作,業配感都很低,誠意之作啦

    • @user-jm8ly5eu2p
      @user-jm8ly5eu2p Před rokem +2

      去了哪裡呢

    • @talent6049
      @talent6049 Před rokem

      马上就统一了 你们不用操心那么多了

    • @tatsunoko501
      @tatsunoko501 Před rokem +18

      ​@@user-rc3ku5vs9b乖 回家吸

    • @wtao015
      @wtao015 Před rokem

      可以Google "nationalgeographic petroleum"
      現在主流說法應該是說遠古綠藻生成的 也確實不是甚麼 動植物
      所以目前有石油的地方 在遠古都是海洋!!

    • @penciltsai
      @penciltsai Před rokem +5

      這種業配非常ok啦~~~~

  • @miyahsu746
    @miyahsu746 Před rokem +1123

    我還記得我上自然課的時候,要注意是自然,所以是國小的課程,當時就是寫石油會越來越來越少,以後會不夠用,我們自然老師直接說了這是個騙局,石油在你我這輩子都是用不完的,隨著技術提高,會有更多方式,同時到最後也就是油價變貴,你要花更多錢買石油而已,會說採完只是個騙局。
    然後到現在,確實如此,油價上升,但還是有石油用不是嗎?
    做為一個老師,需要的不是給學生灌雞湯,而是講社會現實,免得讓學生活在象牙塔與真正的社會脫節不知道現實。

    • @AMATISIG
      @AMATISIG Před rokem +27

      現在學生都不學那些的吧?
      85年次以後很多連電腦都不會用了,接收資訊的方式自然限制在手機上。
      書更是不可能讀。

    • @raymondlai7248
      @raymondlai7248 Před rokem +85

      你們有一個很用心的老師

    • @KK-cg7dy
      @KK-cg7dy Před rokem +8

      @@AMATISIG 一代不如一代啊!素質越來越差勁,也懂得敬老尊賢,包容大量,悲哀呀

    • @Sacred-Lotus
      @Sacred-Lotus Před rokem +45

      真是好老師,有洞察力。很久以前看過台版牛頓科學雜誌的舊刊和一些科學圖書都是說石油會有開採完的一日,有說50年,後來改成100年···· 😅 雖然還差約20年就屆滿50年的年期,但看來20年後還是有得開採,可能都得跑去海底鑿油井了。 海冰融化、極地海岸線收縮、全球變暖這樣的變化倒是在30年前已經預估到,但當時的人都不相信有氣候變化這回事,更不認為會對他們的生活有任何負面影響,現在···· 也不太關心。😅

    • @jayhuang4377
      @jayhuang4377 Před rokem +2

      認同

  • @JK_republic
    @JK_republic Před rokem +198

    這種業配結合故事真是太好了,可以當正片一部分,甚至看不出是業配,不像外國影片直接穿插,像廣告一樣

  • @louis5006
    @louis5006 Před rokem +394

    感謝這期的乾爹「天下雜誌」,也謝謝cheap大這部專業石油歷史解說,看到 16:50 「白色黃金」美名的鋰礦時,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鋰礦佔比最高的智利,而是剛果,剛果目前存在著為數不少的童工為了這「白色黃金」在賣命工作,血液內的重金屬含量也跟著增加,看到那影片的我心碎了一地。雖然這渺小的留言可能會被埋沒,但我會認真搜尋相關影片文章,默默留下不打擾的留言,希望能發揮一些渺小的作用。畢竟在剛果,能影響到當地的工作環境,真的是太有限了。

    • @enchantereddie
      @enchantereddie Před rokem

      在剛果開采的是鈷礦吧?看過一部影片是因爲鈷礦的污染導致當地孕婦生出畸形嬰孩,然後政府就組織醫療隊來收集血樣。大的礦產公司是中國的。因此中國人到哪裏也不受歡迎。

    • @zealandia5668
      @zealandia5668 Před rokem +2

      顶你上去。你说的那个国家是刚果(金)吗?

    • @hernchang
      @hernchang Před rokem +13

      海賊王(one piece)裡的托拉法爾加·D·瓦特爾·羅小時候得到的鉑鉛病就跟這種血液病非常像

    • @jwen326
      @jwen326 Před rokem +8

      @@hernchang 沒錯唷,尾端田老師就是這麼解釋的

    • @seanming75
      @seanming75 Před rokem +11

      其實智利也一樣,一堆從玻利維亞、中美窮國的奴隸,都跑到智利北部Antofagasta地區打工,本地人的人均所得是智利平均的4倍,然而移工的收入甚至不到智利起薪的1/4,卻負擔著全智利甚至全拉美最高的物價,這邊的Antofagasta、Calama等沙漠小城市,周圍全是移工貧民窟,規模完全不比首都聖地牙哥小。

  • @enchantereddie
    @enchantereddie Před rokem +258

    感謝新影片,補充一點小心的資料:
    内燃機的動力并不比蒸汽機來得大,他的優點在於熱量轉換效率高,更加輕巧,可以被作爲一般民用車子的動力。早期的船舶動力和一些陸地動力來源都是燃煤鍋爐加蒸汽機的方式, 比如説倫敦現在還保留有老式自來水泵站,裏面有三層樓高的三缸三膨脹蒸汽機,還有影片中出現的鉄達尼號的主機也是蒸汽經過三次膨脹,不過其有四個氣缸是因爲巨大的低壓氣缸會導致較大的振動所以被分成兩個以允許較高的轉速。後來隨著對軍艦民船航速的要求越來越高,多級蒸汽機被汽輪機取代也就是turbine。爲了供給渦輪機更多的蒸汽,燃煤鍋爐也被新式燃油鍋爐代替。中間有過少數煤油混燒鍋爐。燃油鍋爐燃燒的是重油也就是石油提煉后較爲重質粘稠的部分,最重的固體成分瀝青則被作爲鋪路的材料。在一戰中英國率先采用燃油鍋爐作爲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動力,使其航速達到驚人的24節,對比之下:此前同樣使用汽輪機,但是燃煤的老式無畏艦是可以維持在21節,更早的使用三膨脹蒸汽機的前無畏艦只能短時間衝到18節左右。加上燃油鍋爐在需要改變航速時可以快速響應,不像燃煤的鍋爐增加或者減少火力都很複雜,所以燃油鍋爐需要的操作人手也少的多。從此石油作爲海軍的燃料正式成爲戰略物資。
    一戰以後,大量對高航速有需求的民用船隻紛紛改裝燃油鍋爐。其中就有鉄達尼的姐姐奧林匹克號,因爲運行需要的人少就可以省去很多人力成本。内燃機也不是沒有在大型軍艦上使用過,德國在二戰前建造的德意志級裝甲艦(其中斯佩伯爵號在普拉特河口自沉)就是柴油機動力。雖然省去了鍋爐,運行也非常經濟,可以續航很長時間。但是柴油機出力不足,導致該型艦航速偏慢,從那以後就基本上沒有大型軍艦再采用這種動力。可是因爲柴油比汽油穩定安全,在潛水艇上大行其道。
    二戰以後隨著軍艦小型化,柴油機捲土重來,可是即使是高速柴油機動力還是很軟,只好用在對速度要求不高的船上。并且作為活塞發動機,運行速度越高故障率也越高。今天的軍船大部分采用燃氣輪機作爲動力裝置,有些使用柴燃聯合或者柴燃交替以增加續航里程。在民用領域,隨著噴射機的興起,高速客船(郵輪)也最終退出了歷史。實際上早在二戰以前隨著美國關閉外來移民這個行業就已經開始衰落。
    但是不管哪種發動機,基本上都是以精煉的成品油作爲燃料。只有慢吞吞貨船上的主機因爲不需要高速,可以直接燃燒重油。重油在常溫下是近乎固體不流動的,要加熱以後才能使用。巨大的船用柴油機和從前的蒸汽機一樣高達三四層樓,有一堆輔助機械給他換氣,噴注燃料,所以現代船用柴油機是二行程發動機,每次活塞下行都可以做功。并且不需要齒輪箱,曲軸直接驅動螺旋槳。轉速一般在每分鐘一百多轉。
    影片中講到石油產品,正好風力發電的風車葉片這些大件結構就是用玻璃纖維材料製作的,因爲是環氧樹脂加玻璃纖維,所以也算是一種石油產品。這些風車不是永久建築物,大約每過十年就要更換掉。據説風機葉片的材料無法回收目前都是掩埋掉。
    現在人類使用的動力裝置中凡是能夠移動的,大部分都是以石油為燃料。煤主要是在陸地固定的發電廠使用。去年中國爲了制裁澳洲,單方面違約停止進口澳洲煤礦。結果北方冬天停止供暖,夏天又停電,搞到民不聊生。後來又秘密地高價買回來。之所以中國自身產煤可是還要進口就是因爲各地煤礦質地不同。從前海軍燒煤的時代就不是什麽煤可以放進鍋爐燒,因爲爐膛緊凑的緣故,不能燒灰渣多的煤礦,不然會天天堵給你看。
    那時候許多國家都是進口英國的威爾士無烟煤。1894年黃海海戰的時候日本聯合艦隊比大清北洋水師提早一個多小時發現對方,因爲大清艦隊燒的是自家產的煤,烟塵大。日本艦隊燒的是高級的進口煤。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決戰之前要把甲板上堆積的備用煤包扔到海里去,在水兵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因爲海軍用的煤是高價從英國運來的。一戰爆發後奧匈帝國的艦隊停在港口裏無所事事,因爲高層沒有料到戰事爆發,根本沒有提前儲備煤礦,奧地利自己在加利西亞產的煤又不能用。日德蘭海戰後期,德國部分船艦因爲連續的高速航行,鍋爐工體力不支,加上灰渣堵塞爐排,結果速度開不起來。
    如果你對舊時代事物有興趣的話,可以在YT上搜索steam car, steam truck。有些蒸汽汽車製作非常精良,運轉柔和安靜無聲。只是生火熄火操作比較繁瑣。生火后要等十多分鐘蒸汽壓力上來才能出發,所以要提前準備。意外的好處是熄火后鍋爐裏剩餘的壓力還可以供車子行駛一小段路程。最近重看那些影片,發現比較高階的蒸汽汽車其實也是使用汽油燃料。沒辦法,液體燃料就是太好用了。
    PS:戴姆勒和卡爾賓士兩人是獨立開辦自己的公司,後來兩家合并了。

    • @user-gm5qv6xo9u
      @user-gm5qv6xo9u Před rokem +31

      你這個回應可以直接再拍兩集影片!

    • @ambrose899
      @ambrose899 Před rokem +10

      要是分段相信大家會看的更輕鬆

    • @user-kk5bn3rv8d
      @user-kk5bn3rv8d Před rokem +22

      補充億點

    • @user-mx8ey9nr3t
      @user-mx8ey9nr3t Před rokem +5

      辛苦了,打那麽多ㄅㄆㄇㄈ

    • @NatL01
      @NatL01 Před rokem +2

      這補充資料真的可以直接再拍一集了

  • @waynechen6253
    @waynechen6253 Před rokem +90

    還是Cheap的業配用心
    業配做到讓人知道是業配也願意看下去並不斷維持高水準真是不簡單

  • @jayhuang4377
    @jayhuang4377 Před rokem +162

    我蠻支持這樣的業配,因為業配內容有深度,而且對台灣能源轉型有幫助。

    • @love77_77
      @love77_77 Před rokem +8

      真的 比什麼手遊業配好100倍 手遊對臺灣發展毫無幫助

    • @user-zz5ln9ts5p
      @user-zz5ln9ts5p Před rokem +3

      直接支持,台灣開挖周遭海域石油

    • @lonely_observer
      @lonely_observer Před rokem +1

      @@user-zz5ln9ts5p 環評要嚴謹一點,很多生態問題,而且周遭油田有些只是中華民國單方面宣布為自己的國土,跟東南亞的爭執沒少過。

    • @chrisl2451
      @chrisl2451 Před 9 měsíci

      ​@@love77_77這個部分超可悲的,臺灣人每年刷幾百億給中共的手遊公司,然後中共手遊再發業配給臺灣的直播主/網紅/CZcamsrs 等等自媒體產業,讓臺灣人自我審查不敢自由評論中共囯,更甚者可能還會反過來影響自己的觀看群。中共就這樣拿臺灣人的錢,用臺灣的自由市場牽制臺灣人的自由

  • @nathan55688
    @nathan55688 Před rokem +73

    鑽石也是一樣,其實地球的儲量非常豐富,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珍稀,只是經營者透過壟斷和行銷把價格拱到這麼高,還塑造出婚姻綁定的概念製造需求增加

    • @user-ub4in9vl9u
      @user-ub4in9vl9u Před rokem +6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
      八万买一颗 八十回收

    • @nathan55688
      @nathan55688 Před rokem +1

      @@user-ub4in9vl9u 80應該是沒有,不過回收價打6~7折倒是真的,比黃金還誇張,變現和流通性不好

    • @nnlyoy9113
      @nnlyoy9113 Před rokem +3

      @@nathan55688 人造钻石比天然钻石还完美

  • @jonhomln
    @jonhomln Před rokem +78

    "當年的小鬼 如今成了大叔大嫂" 這句話聽了真有感..........

  • @Kuma-ko5nc
    @Kuma-ko5nc Před rokem +125

    生物的身體在高溫高壓下會變成石油
    壓力很大的廚房阿姨:(逐漸變成石油)

    • @tsajm6bh
      @tsajm6bh Před rokem +9

      我拉屎都拉石油的

    • @johnsoncheung4576
      @johnsoncheung4576 Před rokem

      但是最快也要千百萬年後🤣🤣

    • @user-pn5kz1ll9w
      @user-pn5kz1ll9w Před rokem +1

      阿姨油液油液油液

    • @KokHwaTan
      @KokHwaTan Před rokem +3

      别挑逗厨房阿姨,她会像沥青一样黏着你,甩不掉

  • @user-jw5tk8qq3v
    @user-jw5tk8qq3v Před rokem +38

    這期的業配很有意義也很有深度
    感謝cheap如此深入介紹天下雜誌
    也感謝天下雜誌如此深耕台灣

  • @ml102576
    @ml102576 Před rokem +116

    我來更正影片中錯誤訊息:
    1. 石油因為當初技術及工具都有限,認為以相同技術會到達瓶頸,傳統鑽井是垂直鑽井,岩層當中殘留的很多,現在可以橫向鑽井,同個鑽井可以提取更多石油,現在是連5cm 的薄頁岩層,只要面積夠大,甚至都可以提出大量原油。現在的地質學已經比30年前成熟太多,油已經不像以前那麼難找了,基本上現在地質學家覺得石油根本挖不完。
    2. 主要形成石油的生物殘骸是古老的海洋藻類沉積物,這個是幾乎已經確定的,沉積物主要都在頁岩層經過高溫高壓逐漸轉變為石油,在砂岩層當中移動,傳統鑽井都是鑽砂岩層
    3. 中東地區我不會說那是開採油砂,中東很多區域早期開採石油是因為油自己流出來混到表層的砂,其實代表底下有很多油可以直接鑽井開採,瀝青質的油砂成本較高,但是如果只是液態油裡面含砂,其實成本會低很多
    可以google 關鍵字 Hydraulic fracturing 或 fracking

  • @outcast-87master
    @outcast-87master Před rokem +2083

    以前都很單純相信,現在看什麼都覺得有陰謀論

    • @accacc841
      @accacc841 Před rokem +291

      很多時候都是陽謀。陰謀論是沒有證據、跡象的情況下,人云亦云才算是。

    • @chunhowzhuang1809
      @chunhowzhuang1809 Před rokem +103

      因為人類的智商又比以前更進化了

    • @linlarle3962
      @linlarle3962 Před rokem +258

      是因為科技社群媒體進步,才可以看到聽到其他人的見解跟爆料證據,以前電視時代就是餵什麼吃什麼

    • @somedaysomethingsomewhere
      @somedaysomethingsomewhere Před rokem

      ​@@linlarle3962社群媒體也容易帶風向,尤其是同溫層效應

    • @somedaysomethingsomewhere
      @somedaysomethingsomewhere Před rokem +57

      ​@@chunhowzhuang1809智商不一定比較高,是覺醒了

  • @Takoyaci
    @Takoyaci Před rokem +86

    暨人體酸鹼值後 又一個把我從小騙到大的理論被破解了 謝大哥

    • @jwh3772
      @jwh3772 Před 8 měsíci +1

      這影片對「無機生成論」、「OPEC」、「電動車」根本不了解,充滿錯誤訊息,但基本上無機生成論是對的,現代技術也能以人工合成只是成本高。而你提到的酸鹼理論卻是有許多重量級研究支持很多醫生也認同,但醫學界中的反對派都最喜歡拿美國密醫帶有部分錯誤的解讀與敗訴案當例子來全盤否決,但其中有些又自己研究出另一套酸鹼理論,背後細思極恐,世界充滿著有心人的誤導訊息,小心慶幸跳出騙局後,其實是被有心人帶入另一個誤區….,當你知道很多諾貝爾奬得主與重量級人物因揭露真相而被醫學界抹黑甚至媒體&網路都封殺訊息後,就會對很多醫界的被動訊息產生質疑。所以,遠離被動訊息+主動調查資料+獨立思考+邏輯判斷+思考背後邪惡資本操作手法=>追尋真相,共勉之~

  • @jayhuang4377
    @jayhuang4377 Před rokem +60

    希望天下雜誌能繼續進步,也希望台灣能有更多的優質媒體

  • @jujuhamburger
    @jujuhamburger Před rokem +33

    越來越少的是簡單好採的石油,那些當初困難的石油會在技術進步後變成簡單好採的一部分。

  • @keiming2277
    @keiming2277 Před rokem +119

    唯一體驗到石油真的越用越少的時候只有在加油站看到汽油價錢的時候

    • @a198878
      @a198878 Před rokem

      別傻了,那就是騙局
      汽油價格跌成水的時候,全世界的加油站汽油價格依舊沒便宜到哪裡去,最扯的就是美國,這幾年汽油價格還一直在飆漲,明明自己就是產油國
      「石油快耗盡」根本是搶錢的騙局

    • @user-Listz
      @user-Listz Před rokem +21

      其實是你的錢變少了,並不是石油變少

    • @user-ig8ox2ih5r
      @user-ig8ox2ih5r Před 3 měsíci

      台湾的95号油价是多少?❤

    • @user-qq5qi6rc4g
      @user-qq5qi6rc4g Před 3 měsíci

      30.9元

    • @user-ig8ox2ih5r
      @user-ig8ox2ih5r Před 3 měsíci

      @@user-qq5qi6rc4g 台币?

  • @user-um4tg6sw9t
    @user-um4tg6sw9t Před rokem +137

    台灣真的有很多默默地卻超厲害的公司,有的時候經過他們的廠房還覺得大門很不起眼,偏偏各個都是上市公司,再深入一查,客戶遍及全球,很多都是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的很佩服他們。

    • @LeoCheongK
      @LeoCheongK Před rokem +14

      台灣公司的產品都是價格合理,品質達標,合規文件又齊全的。

    • @hannnu5855
      @hannnu5855 Před rokem

      台灣是世界工廠的母親 , 媽蹲在舊房子過小日子 , 孩子們在世界各地開枝散業 !

    • @John-bc8ro
      @John-bc8ro Před rokem +34

      然後開給台灣員工的薪水都很可悲,真是暖心的故事

    • @hannnu5855
      @hannnu5855 Před rokem +1

      @@John-bc8ro @ 台湾薪金好可悲嗎 ? 是拿與那些地區相比 ?

    • @user-sk4gl2tk7r
      @user-sk4gl2tk7r Před rokem +15

      @@hannnu5855 當然是跟台灣的物價房價比

  • @HIEHIMIKO
    @HIEHIMIKO Před rokem +129

    古羅馬人認為他們的文明已經到達頂峰無法再進步,快一百年前的人一定也無法想像七十多歲的人怎麼還能活跳跳,那石油快用完一說也可能就類似這種,科技會一直進步跟完善,以往昂貴的技術都會變成平價。

    • @KuTo_0425
      @KuTo_0425 Před 11 měsíci +4

      對阿~ 不過 石油有限 這是一個事實。
      只是多久會用完,是目前還無法準確預估的。

    • @user-hb8fo5ed8o
      @user-hb8fo5ed8o Před 11 měsíci

      @@KuTo_0425和海水一样多,约等于用不完

    • @user-cd6up4tc4t
      @user-cd6up4tc4t Před 2 měsíci

      100年前還真的 100個新生兒可能都沒有一個能活到70歲

  • @user-uj2vs6zg4f
    @user-uj2vs6zg4f Před rokem +6

    最喜歡看cheap的懶人包介紹
    簡潔有力,動感又充滿正能量

  • @user-yp7jc6ol6r
    @user-yp7jc6ol6r Před rokem +102

    還有一點是開採技術的進步
    因為越抽內部氣體壓力越低,而且底部的油比較黏稠
    直接抽取只能抽出整個油庫裡15%的石油
    想抽更多就必須用更先進的技術,成本也更高(但還是抽不乾淨)

  • @Hau830404
    @Hau830404 Před rokem +8

    很有料的一集
    從石油講到能源轉型,講到電動車、台灣王永慶、1985年
    最後講到台灣產業,再講到天下雜誌紀錄著這一切
    感覺cheap跟天下雜誌很像,都是做把知識普及化的事業

  • @nelsonyt0823
    @nelsonyt0823 Před rokem +4

    天下雜誌真的很用心 希望他們繼續

  • @dryadd64033
    @dryadd64033 Před rokem +15

    這期的業配真的很有意思,是我少數不知不覺就看完整部影片,完全沒有快轉
    17:45 看到說這一年,大家樂盛行追求發財夢,其實也跟我們現代社會普遍追求財富的現況一樣,人類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在逐利的過程中,也不應該忘卻人情溫暖,若想讓台灣這片土地更好,可以從自己做起。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善天下。

  • @AshH0220
    @AshH0220 Před rokem +6

    完美銜接業配
    而且就連業配部分也是長知識
    Cheap太棒了

  • @spacemaple7275
    @spacemaple7275 Před rokem +96

    其實我自己覺得兩方都對 為啥石油越來越多 我覺得是因為技術革新 技術越來越好能探勘到更多以前不知道有石油的地方 以前粗估計算可能就是幾十年就沒了 但隨著更好的探勘技術後 發現越來越多石油 加上近幾十年石油用量可能需求也有減少 發電廠甚麼的開始都轉向燃煤燃氣

    • @user-gj7pu9tc2o
      @user-gj7pu9tc2o Před rokem

      明白人

    • @BrandNewMind92
      @BrandNewMind92 Před rokem +1

      你講的是對的,幾十年前開採技術沒現在好,開採國家也沒現在多

    • @johnkim4548
      @johnkim4548 Před rokem

      西方極左全球主義精英的謊言太多了,
      什麼再過十幾年全球將進入另一個冰河時期
      還有十幾分鐘石油就會枯竭了
      幾十年後酸雨將毀滅所有農作物
      再過十幾年臭氧層破洞會越來越大,整個臭氧層會被徹底破壞
      還有十幾年全球冰川將會被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大片沿海地區城市如沒有東西海岸地區將會被淹沒,
      幾十年都過去了,上面那些聳人聽聞的預言沒有一個變成現實,
      現在西方媒體變成了假新聞媒體,根本沒有多少可信度了

  • @user-en5gr1cp6u
    @user-en5gr1cp6u Před rokem +13

    一直很喜歡天下雜誌的文化
    都喜歡用紀錄片的模式回顧過去的企業、國家、文化,用數據分析出答案,而不是靠一張嘴來告訴答案,尤其現行媒體為了流量,什麼瞎話都說得出來

  • @chrisrshsieh12
    @chrisrshsieh12 Před rokem +1

    超神的業配哈哈!天下這期的鋰礦專題我剛好有看過

  • @user-nt2bq9th1n
    @user-nt2bq9th1n Před rokem +198

    其實臺灣也有產石油
    還是全亞洲第一口、世界第二口開採的油井(第一口在美國)
    從清代就開始開採
    就在苗栗的出磺坑
    可惜存量實在不夠大
    不然我們就能當東北亞的汶萊,或是小杜拜了

    • @jhenchen2062
      @jhenchen2062 Před rokem +104

      苗栗:(獨立建國)

    • @bababan573
      @bababan573 Před rokem +41

      以經濟來說TSMC也算是讓台灣撿到第二個礦井啦,很難想像沒有競爭力的台灣

    • @takeruka9429
      @takeruka9429 Před rokem +25

      釣魚台和南沙海底都有豐富的石油礦藏。
      因此這兩個本來無人問津的地方,變成了區域爭端的關鍵。

    • @user-mv6jo8iz4c
      @user-mv6jo8iz4c Před rokem +11

      上學都會經過,真的感覺不到出礦坑昔日居然是亞洲第一石油開採井,沒落到整村都沒什麼人了

    • @otterformosa2968
      @otterformosa2968 Před rokem +8

      早變黨產了.那會給國民?

  • @YTsucks1984
    @YTsucks1984 Před rokem +23

    其實科技一直都是充滿願景跟希望的,只是環境跟底層人民不知道能不能撐到那個發達的年代,一起共享美好的未來。

  • @snowdance14
    @snowdance14 Před rokem

    謝謝cheap, 又是一集專業的演出

  • @love-neko
    @love-neko Před rokem +3

    8:24 看見黑saber女僕裝figure,想起我家那隻DD Alter。感謝石油的進步才能有這麼可愛的東西。

  • @Yun-vr5jc
    @Yun-vr5jc Před rokem +23

    小時候也看到新聞說30年後石油就會用完,害我以為自己長大後會回歸原始生活

  • @cqiu__403
    @cqiu__403 Před rokem +2

    天啊 cheap的葉配真的都好成功 我整個對天下雜誌有了一個新的了解跟好感度提升

  • @is.s8725
    @is.s8725 Před rokem

    影片真的是做太好了 受益良多 謝謝

  • @clisom0010
    @clisom0010 Před rokem +16

    記得之前看有說法是石油開採和探勘技術進步發現更多油田、單一油田預估可開採量不斷上升,頁岩油也是原本開採要使用也有困難,現在煉油廠和產業用油的方式越來越廣

  • @cturyctury
    @cturyctury Před rokem +28

    以前大學上選修科目經濟學,老師第一堂課就說,用科學的角度石油有用完的一天,以經濟學的角度石油永遠用不完。

    • @lonely_observer
      @lonely_observer Před rokem

      科學其實也是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所以現在的科學跟當時的科學所評估的年限也會有所出入。

    • @KuTo_0425
      @KuTo_0425 Před 11 měsíci +9

      @@lonely_observer
      不~經濟學的意思 是因為開採油的成本會越來越高,油價會越來越高。
      最終會被新的便宜方案取代。所以就沒人要用石油,因此石油就用不完。
      不是指 石油製造有新技術的意思

  • @user-nt2bq9th1n
    @user-nt2bq9th1n Před rokem +76

    因為石油是生物遺骸形成的
    所以玩用石油製成的塑膠玩具是不是在玩屍體🤔

    • @user-sn5kd2yq8s
      @user-sn5kd2yq8s Před rokem +73

      你玩的恐龍玩具是用真恐龍做的

    • @chunhowzhuang1809
      @chunhowzhuang1809 Před rokem +13

      我們每天都用恐龍的s油讓各種機器發動 包含燒恐龍s油的發電廠

    • @zazacaze6311
      @zazacaze6311 Před rokem +19

      聞到別人的屁味時那些都是別人直腸裡新鮮大便的分子

    • @yen-minglutetium6163
      @yen-minglutetium6163 Před rokem +5

      可以是植物的 所以石油也算可再生資源😆

    • @Tommy771207
      @Tommy771207 Před rokem +9

      還好啦,你手中手機的金屬材料可是超新星爆炸後剩餘的遺骸。

  • @ethanyang4712
    @ethanyang4712 Před rokem

    不是欸老哥~怎麼頻道經營現在還是不斷感覺到再進步!❤❤

  • @user-fp9nn4id7z
    @user-fp9nn4id7z Před rokem +2

    這一集太厲害了,居然從石油可以講到業配雜誌!

  • @craig3074
    @craig3074 Před rokem +4

    今天這集好感動

  • @user-ve6zc4gz1o
    @user-ve6zc4gz1o Před rokem +5

    1:20 我聽過另外的說法是、當初沒有可以降解木質、導致數不會腐爛導致氧中毒、看看現在木頭也很難分解的、讓後就是地震把樹都推到底下變石油、能量值這樣才夠。

  • @music105
    @music105 Před rokem

    感謝cheap分享石油歷史!

  • @user-tw9ul3mj5k
    @user-tw9ul3mj5k Před rokem

    絕讚的報導,多謝

  • @hokamto7754
    @hokamto7754 Před rokem +15

    13:50 好像有些科學家發現,只要達成某些條件,例如高溫,石油是可以從地底再生,有有些油田中均發現這個現象

  • @saberchang393
    @saberchang393 Před rokem +11

    記得很小的時候看到的圖書繪本都這樣畫,數千萬年前的動植物殘骸在地層下掩埋,最後變成我們現在的石油,還畫了地表下一些遠古植物和恐龍被掩埋的插圖。
    當時還小的我就覺得人類用完石油不就死定了,哪可能在有千萬年等石油產出。
    直到老了之後,覺得以前的兒童圖書畫的有些唬爛

  • @Jtbacxsvv
    @Jtbacxsvv Před rokem +1

    天下雜誌的業配?
    謝謝提供很多先進知識。

  • @yi8188
    @yi8188 Před rokem

    這一集業配做得很好!

  • @olololololol2452
    @olololololol2452 Před rokem +27

    这么优秀的youtuber,我到现在还是不懂为什么交通局会认为和他合作很难🤣

    • @yu-chch2133
      @yu-chch2133 Před rokem +11

      聽不到真話

    • @chanmer2642
      @chanmer2642 Před rokem +8

      官威凌駕於真相

    • @joshhsieh1579
      @joshhsieh1579 Před rokem

      不是很難合作 ... 是交通部裡面都是些住象牙塔的公務員 不識民生需求也不想務實理解 只想做自己想做的政令宣傳~ 寫的文案再好都會被腦包官員推翻

    • @yingchieh99
      @yingchieh99 Před rokem +4

      就沒辦法繼續騙民眾,事實還會被挖出來,這巨無霸型的磚塊沒辦法拿來砸腳,會截肢啊😂

    • @antonyvlog123
      @antonyvlog123 Před rokem

      交通局會找旅遊YT比較實在

  • @cyruswong205
    @cyruswong205 Před rokem +9

    Cheap:我手上剛好有一些石油期貨

  • @marklin6042
    @marklin6042 Před rokem

    這部影片編輯的真棒,尤其是最後那首歌!台灣好久沒人創作這種振奮人心的歌曲了!

  • @lawrencehsieh2001102
    @lawrencehsieh2001102 Před rokem

    這集的編排:細節、豐富、暖心!

  • @andyyang9548
    @andyyang9548 Před rokem +10

    1985年是很棒的一年,因為我在這年出生了 ^^

  • @louielooyi
    @louielooyi Před rokem +14

    自從中東土豪那幾集後,CHEAP大好像對石油越來越興趣了

  • @zerg21win
    @zerg21win Před rokem

    很有深度的業配知識,不過cheap每一篇都是水準以上啦,也不稀奇了,哈哈

  • @okx3996
    @okx3996 Před rokem +1

    感谢up分享

  • @chia-minlin6773
    @chia-minlin6773 Před rokem +14

    七姊妹包括:現在只剩4家,依然是巨無霸大公司
    新澤西標準石油(美),即後來的埃克森 (Exxon),現在的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
    殼牌公司(荷英)(Shell)
    英國波斯石油公司(英),即後來的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 BP) 後來又與阿莫科合併,但依然叫英國石油);
    紐約標準石油(美),即後來的美孚石油公司 (Mobil),之後與埃克森合併組成埃克森美孚;
    德士古(美-Texaco),2001年被雪佛龍收購;
    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美),後來成為雪佛龍(Chevron)
    海灣石油(美)(Gulf ),後成為雪佛龍的一部分;

  • @user-pt6lm4gj2n
    @user-pt6lm4gj2n Před rokem +12

    阿拉伯石油可以供一億年,這要全球人都了解的話,一公升會只剩一毛錢😊

  • @thesaki1002
    @thesaki1002 Před rokem

    感謝科普👍

  • @wa0830
    @wa0830 Před rokem

    非常好的資訊

  • @user-mc2yl9of9q
    @user-mc2yl9of9q Před rokem +3

    聽這集收穫好多,也看見了工業用油及工業用電的軌跡👍

  • @daoche2022
    @daoche2022 Před rokem +15

    小時候
    老師告訴我
    石油快用完了
    一滴精,十滴血
    ...............................
    長大後
    我才知道
    石油其實不會那麼快用光
    精華液原來不是血
    我什麼都懂了🤭🤭🤭

    • @pannoki
      @pannoki Před rokem

      一滴精十滴血是性教育吧🥒

    • @daoche2022
      @daoche2022 Před rokem

      @@pannoki 受教了,教育教欲。🤭

  • @CalvinWHsu
    @CalvinWHsu Před 11 měsíci

    天下雜誌做的podcast 聽天下品質很好而且免費,我常在聽,推薦一下

  • @quchiwatochen9539
    @quchiwatochen9539 Před rokem

    回顾历史,好感动

  • @user-me3do7es9h
    @user-me3do7es9h Před rokem +3

    美術很讚解說淺顯易懂👍

  • @user-qw5jd8eg5o
    @user-qw5jd8eg5o Před rokem +46

    只要科學技術持續發展進步,人類不用太擔心能源危機

    • @batolgrim4766
      @batolgrim4766 Před rokem +21

      汙染比較需要改善

    • @kiddjohn
      @kiddjohn Před rokem +6

      應該說是有那份擔心才能促使技術的發展

    • @Yota502
      @Yota502 Před rokem +1

      除非回到農業時代,否則永遠有污染

    • @lonely_observer
      @lonely_observer Před rokem

      @@Yota502 不,只要活著就有污染,不論是物質的心靈的社會的...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productguru8323
    @productguru8323 Před 11 měsíci

    这期i节目做得真好!

  • @oppressive12
    @oppressive12 Před rokem

    這部影片做的真棒

  • @hokamto7754
    @hokamto7754 Před rokem +11

    6:51 其實已知真正第一個發明汽車的人是西格弗里德·馬庫斯,他做的車比起賓士的三輪車是四輪車,不過因為是猶太人,所以基本上從汽車歷史中被除名了,變成了德國人卡爾·賓士

  • @happyjenny2022
    @happyjenny2022 Před rokem +80

    幾年前我就覺得奇怪,仔細思考後是有種可能,石油會不斷在地底下增生。會說石油快耗盡,大概是為了穩定或壟斷市場🧐

    • @alexyo9442
      @alexyo9442 Před rokem +4

      穩定跟壟斷市場這種說法我是不理解,我覺得應該比較像是投資,例如電動車之類的

    • @benjaminpoon4487
      @benjaminpoon4487 Před rokem +12

      石油是会被挖完的,只是这个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该考虑的事情,甚至都不是后几代人该考虑的事情。因为全球石油的储存量其实很多。

    • @user-un8gj4cc5k
      @user-un8gj4cc5k Před rokem +21

      真的有去了解石油怎麼產生,就知道現在沒有耗盡純粹是因為量太多。而不是人類採的速度可以和石油再生的速率持平。會說快耗盡則是因為當時他們只想到未來石油的用量會越來越大,沒想到潛在油田越找越多,甚至本來以為開採價值不高的油氣都可以商業化(頁岩油、甲烷冰等等)。結果一有新的油田開出來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 @user-ol1ul3ts1f
      @user-ol1ul3ts1f Před rokem +11

      不是會增生...是會開發更多選項...

    • @user-ik6jh6ju7u
      @user-ik6jh6ju7u Před rokem

      @@benjaminpoon4487 石油是不會有所謂挖光的~搜尋閱讀【人生 大挑戰】瞭解!

  • @nasa3.14
    @nasa3.14 Před rokem

    講解得很棒!給讚,不過4:45 這個地方軋(ㄧㄚˋ)棉機要注意一下~

  • @user-yc9ze9ju3o
    @user-yc9ze9ju3o Před 7 měsíci

    這集做的真好👍

  • @tofubeareattofu3616
    @tofubeareattofu3616 Před rokem +3

    讓我們期待,台灣的明天會更好😊

  • @feng-chishi6239
    @feng-chishi6239 Před rokem +3

    也跟熱機系統效率的改進有關。
    以前的汽油引擎熱效率一般不到30%,現在大概在35%以上,個別超過40%
    燃煤電廠機組熱效率1990時約在39%,現在的超超臨界機組已經到了46%。
    所以導致石油的用量,並沒有原先預估的那樣多。

  • @rojochen
    @rojochen Před rokem

    這集好溫暖

  • @siwen-fe9dr
    @siwen-fe9dr Před rokem +1

    哇看到明天會更好那一段蠻感動的

  • @Yogin225
    @Yogin225 Před rokem +27

    小時候就聽說五十年後石油枯竭,結果前兩年還看到負油價...複合材料現在很進步了,石油真的不用像"未來小子"那樣,以後要去撿寶特瓶,草都能吃了,我相信取代石油的能源來源會很多。就像電動車需要很多稀土,但你為了要增加產量,也找了很多替代方式,只能說經濟活動的蓬勃,驅使著科技更進步。我想石油這戰略物資,就是美國為了行銷美元炒作起來的,現在也早就不需要這樣了,所以美國才能一直印鈔票嘛!

    • @lonely_observer
      @lonely_observer Před rokem

      印鈔大灑幣其實也有風險,像前陣子矽谷銀行直接被搞到倒閉就是一例。

  • @tony_0878
    @tony_0878 Před rokem +3

    18:30 只要聽到有人在唱 明天會更好 通常都是出代擠😂

  • @nickfu3977
    @nickfu3977 Před rokem

    谢谢你,制作这个视频,让我对台湾有了新的了解。

  • @diefishs
    @diefishs Před rokem

    讚讚讚!!!這集超精彩

  • @user-bt1te7qc8l
    @user-bt1te7qc8l Před rokem +3

    原本能源轉型是對的事,現在卻變成政治家資本家撈油水的項目

  • @gnihtyreve
    @gnihtyreve Před rokem +25

    我和cheap應該是同世代的,香港教科書是說200年,台灣說30年也太嚇人了吧😂

    • @accacc841
      @accacc841 Před rokem +9

      200年才用完的話,教科書不會寫來嚇你😂

    • @vallendog8406
      @vallendog8406 Před rokem

      教科書是偉大的政府洗腦民眾的東西

    • @lonely_observer
      @lonely_observer Před rokem

      200年當時是說煤,50年石油
      其實這就有一點可以去觀察了,因為當時已經是石油世代,所以煤的需求不高,相對來說年限就被拉長。

  • @fffly228
    @fffly228 Před rokem

    太驚人惹~
    感謝~!

  • @choosin
    @choosin Před rokem +2

    天下「雜誌」的字型也變了,感覺更現代XD

  • @hernchang
    @hernchang Před rokem +15

    石油的生成以目前的學說來看,比例較大的機會有可能是藻類生成石油,因為世界上的輕質原油都位於曾經是淺海的沈積層當中,目前還找不到任何不堆積在沉積層或者輕度變質的沈積岩體以外的岩體,例如火成岩,因此無機生成的比例會是比較少的。至於較重的原油,例如委內瑞拉,或者是加拿大的油砂,以及美國曾經致力於生產的頁岩油,油類的比例佔整體的礦產是屬於比較低的,生成的原因就有可能是其他因素。

    • @user-ve6zc4gz1o
      @user-ve6zc4gz1o Před rokem +2

      木質物 樹比較可能吧

    • @user-xy5vr1wl2m
      @user-xy5vr1wl2m Před rokem

      其實還有吧,植物大氣固炭被火焚燒後也會產生固態炭、活性碳沉積在土壤、或被河川帶至大海,現行碳循環理論並未說明之後的碳會跑去哪。

    • @user-ve6zc4gz1o
      @user-ve6zc4gz1o Před rokem +2

      @@user-xy5vr1wl2m 對阿但我記得燃燒有機化合物會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那大部分不是會變成二氧化碳回到空氣中了?還是你有不同的方法跟見解

  • @Hong-ze3hy
    @Hong-ze3hy Před rokem +4

    煤炭其實在現代社會還是很重要...只是各國把減少煤炭使用來當減少碳排放的措施罷了

  • @user-ln4js9xg1o
    @user-ln4js9xg1o Před rokem

    這期影片置入的毫無痕跡
    太神啦

  • @ry3545
    @ry3545 Před rokem +2

    天下雜誌❤

  • @user-hb8de3fy4t
    @user-hb8de3fy4t Před rokem +7

    小時候聽許多人說石油有天會枯竭,但是否會減少也很難說。這部影片也介紹關於天下雜誌積極關心臺灣的經濟發展,影片非常好👍

    • @KuTo_0425
      @KuTo_0425 Před 11 měsíci

      只要持續用下去 枯竭 是早晚的事實。
      只是到底多久能用完,無法準確預估。
      而且新的能源模式 可能漸漸取代石油作為能源的地位。
      不過 石油還是很重要的工業原料,是能源產業目前無法取代的。

  • @w.w.7093
    @w.w.7093 Před rokem +9

    謝謝cheap解說,真的不能凡事都相信課本教的,一直以為石油是古生物的遺體製成的😂

    • @yxchen6080
      @yxchen6080 Před rokem +8

      與其說不能凡事相信課本,不如說活到老學到老,科學本來就是日新月異,新的研究可能會推翻舊的結果

    • @KuTo_0425
      @KuTo_0425 Před 11 měsíci +1

      世界的運作,稱為【道】。
      而科學就是在持續的探索道理。
      【道】的規律不變且永恆輪轉的。不因人的意念而改變。
      人卻是「未知」而持續在理解【道】是如何變化運轉的。
      所以科學是不停的在改變,而舊的資訊也不停地被淘汰。

    • @hmml0913
      @hmml0913 Před 9 měsíci

      就是古生物遺體生成的,你以為遺體不夠嗎?微生物、澡類你都沒算進去才會覺得不夠,你幾個月不打掃,就會看到灰塵積了厚厚一層,那個很大比例就是微生物死去的殘骸,這種累積速度你還會覺得遺體不夠嗎?

  • @sisj4335
    @sisj4335 Před rokem

    我這周才在想這個問題 沒想到Cheap就出來解答了 真神😄

  • @lawrencewu7372
    @lawrencewu7372 Před rokem +1

    說到天下雜誌就想到台灣過去另一個雜誌遠見,
    這麼多年下來一個沉淪變成打手工具另一個則繼續深耕台灣不勝唏噓。

  • @yorha6993
    @yorha6993 Před rokem +24

    未看先留言,我記得是有新技術可以提煉以前技術沒辦法提煉的原油變成石油,然後這些以前不能用的原油自然儲量又很可觀,來對答案XD

  • @user-rz8jo8de5x
    @user-rz8jo8de5x Před 7 měsíci +3

    有了核電,石油需求就沒有那麼嚴重。。

  • @user-wg7pi3gt3c
    @user-wg7pi3gt3c Před 4 měsíci

    令人感動的業配

  • @gojo-kakashi
    @gojo-kakashi Před rokem +1

    這是我唯一一次全部看完全程的業配部分

  • @Any_Universe
    @Any_Universe Před rokem +4

    21世紀以來,隨著新興國家如中國和印度等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世界對石油的需求持續增長。同時,由於技術進步和價格上漲,一些非傳統的石油資源如焦油砂、頁岩油等也開始被開發利用。看來,無論我們怎麼努力使用石油,它似乎總是有源源不絕的供應。😄

  • @220oc5
    @220oc5 Před rokem +7

    其實不只石油是騙局 整個世界都是一場很大的騙局

  • @Fredwu1221
    @Fredwu1221 Před rokem +1

    最主要是開採新油源,再來是效率提升減少需求量

  • @user-zz3hh6mz2b
    @user-zz3hh6mz2b Před rokem +2

    想不到天下雜誌也需作做廣告,但不得不說這次業配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