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有念無住 ?降服雜念和散亂! 七天讓你開悟!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19. 07. 2020
  • #萬萬萬花筒 #降服雜念
    --------搜羅百怪千奇&盡在【萬花筒】中------
    我是小萬,歡迎和我一起,享受這萬象世界。
    喜歡的朋友歡迎訂閱小萬哦!
    ------------六月熱門視頻推薦 ------------
    1: 你知道嗎?《道德經》洩露的生命天機:人體竟然隱藏著這麼多奧秘!
    • 你知道嗎?《道德經》洩露的生命天機:人體竟然...
    2: 太神奇了!“聲音”竟然也能打通你的經絡,治癒身體的各種疾病!為什麼?
    • 太神奇了!“聲音”竟然也能打通你的經絡,治癒...
    3: 精進修行:如何掌握精進的打坐方法?做到這六點就夠了!
    • 精進修行:如何掌握精進的打坐方法?做到這六點...
    4: 科學證實:“人的磁場”其實是靈魂所散發的力量! 修行人該如何掌控它?
    • 科學證實:“人的磁場”其實是靈魂所散發的力量...
    5: 說的太好了!十位靈性大師告訴你 如何讓整個世界來幫你?感覺自己白活了這麼多年!
    • 說的太好了!十位靈性大師告訴你 如何讓整個世...
    6: 天眼看見:現代人幾乎都在吃,老人吃相當於折壽!趕快停止吧!
    • 天眼看見:現代人幾乎都在吃,老人吃相當於折壽...
    7:你有過這經歷嗎?這一幕你夢見過!其實每個人都能修出神通!
    • 你有過這經歷嗎?這一幕你夢見過!其實每個人都...
    8: 太有道理了!告訴你“天機為何不可洩露?人間為何最利修行?”後悔知道晚了!
    • 太有道理了!告訴你“天機為何不可洩露?人間為...
    9:終於明白了!為何道教超度更靈驗?道教與其他宗教的超度有何不同?
    • 終於明白了!為何道教超度更靈驗?道教與其他宗...
    10:高人指點!如此修煉才能修得天人合一的仙人境界?事關你的“精、氣、神”!
    • 高人指點!如此修煉才能修得天人合一的仙人境界...

Komentáře • 246

  • @user-ty3ze1zq2l
    @user-ty3ze1zq2l Před 2 lety +6

    開悟就是遇見害你的人,你都不起一念嗔心,遇見工作煩躁,不起煩惱焰,心無一物所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墮現種種現相,因為這些現像都是我覺心顯現,當下見道即真,就能像觀自在一樣,直下擔當,度一切苦厄。

    • @AMTF18
      @AMTF18 Před 7 měsíci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ju1ky6mj4j
    @user-ju1ky6mj4j Před 3 lety +24

    要七天開悟真的不是不可能,因為我就是七天「開悟見性」,我也不覺得我是上根人,我只不過用了適合我的方法罷了,以下分享我的心得!
    先在網路上找一個你喜歡的旋律視頻(念心咒或聖號,心經我覺得太長比較不適合。),我是以「六字大明咒」一念攝萬念,一開始必須要不看聽電視、其他視頩(我只看聽同一個六字大明咒視頩),因為那些都是由無數照片連續播放而成,你看的都存儲到腦海中了,不看雜念自然會少。
    接下來你就無時無刻聽你選得心咒或聖號跟著旋律念唱,剛開始前兩天,只要一停下來,腦海中會一直跑出以前做過的事、看過的人、事、物,不要跟著念頭去回憶(所以最好不要停)一有念頭繼續念唱,睡覺時我也是放視頩跟著念唱到睡著。
    在第三天起床時,我發現六字真言自然在我腦海中一直念唱著,從這天開始連續到第七天,行住坐臥、吃飯、工作、洗澡、如廁沒有間斷。
    在第七天晚上睡覺前,我發現「意識」離開了身體(以下用「他」代表意識),感覺「他」在天花板上看這睡覺的我,當時我沒想太多,但「他」就這樣靜靜的看著,直到我天亮起床,起床後我發現「意識」還是在身體外(其實包括這個身體),此時六字真言一樣常住在腦海中一直念唱(這是一種很奇特的感覺,就像有兩個我)。
    身體的我還是過著每天相同的生活,可是意識的「我」就像遍虛空,無處不在,「他」就這樣靜靜的看著這個世界,沒有一點念頭想法,「他」連「我」這個意識也沒有,而身體六根的感受我可以從身體感受到,我就這樣生活了兩個多月。
    之後讀心經時,我發現心經講的不就是這個嗎?「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識的「我」看得到世界上的一切(不是用眼睛看,我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看到的),但「他」與一切又是一體沒名相、沒分別。
    「他」【無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我可以感受到「他」無所不知、有宇宙就有「他」了,如心經上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我可以知道心經說的就是「他」、就是「自性、本我、如來」。
    後看金剛經(此時我還是在那兩個月期間),我發現金剛經說的也是「他」!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故名如來!」一切都是「我」、一切是一體(這雖說一體,但所有東西還是有他自己的意識,還是看得到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與一切,但沒分別,都是「他」)怎有來去呢?
    「佛說有我而非有我,凡夫之人以為有我!」就如同我形容意識為「他」,其實「他」是沒有任何想法分別的,更沒有「我」這個念頭,只不過因為你有分別所以我以「他」代表意識。
    在那兩個月我體會過神通,到過西方極樂世界,見過阿彌陀佛,還見到無數無邊無量佛菩薩,從四面八方到我身前對我微笑,我還與觀自在菩薩說話聊天(其實並沒開口,雙方想的彼此都能知道),之後看楞伽經中說「明心見性後,佛菩薩會到你身前放光微笑!」佛沒有打妄語,這是真的。
    還有一件事情我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我好幾次在下雨時聽到雨中有人在唱歌,那個聲音像梵音,又像唱聖歌,很好聽,很好聽!
    在網路上看到一堆人留言「萬法皆空」、「一切皆空」、「空無一物」……空來空去的,大部份說的空是依「識」(知識、所見、認知)所得的「空」,只要沒證量你再會說也沒用。
    好比一個人在睡夢中,見夢中種種事物,生種種心,突然知道自己在夢境裡,但見猛獸一樣害怕,見愛生歡喜,一樣想要,雖然此人知道是夢,但還是跟著夢走。
    我們就是在夢裡,證量就是夢醒的程度,大菩薩、大阿羅漢知道是夢,並且不随夢轉,這是依「般若空」,而若依「識」知道的「空性」還是随夢流轉,那就叫「識空」!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唯有收攝六根,淨念相繼,達三摩地,斯為第一!」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怎麼看自己是依「識」還是依「般若」,簡單說看看自己煩惱斷了沒,看看自己執著斷了沒,再靜坐下來,看看自己是不是可以坐一整天,就知道自己是依識還是依般若了!

    • @user-be5jo6ll8o
      @user-be5jo6ll8o Před 3 lety

      你真的開悟了嗎?感覺你走火入魔了,金剛經云:若以音聲求我,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user-ju1ky6mj4j
      @user-ju1ky6mj4j Před 3 lety

      @@user-be5jo6ll8o 我不是想與你辯,只是讓你知道,初學的我可沒想過見佛,我只是想「靜心」,若你覺得讀一部金剛經就了解佛法、佛學、佛語那你就錯了!
      若你覺得我入魔,楞伽經讀過沒?去讀看看佛在楞伽經上怎麼說吧!
      天底下讀完金剛經,以「識」認為自己懂佛法、懂「空性」的人太多了,誤解「無修無證」的人同樣多!

    • @user-ju1ky6mj4j
      @user-ju1ky6mj4j Před 3 lety

      @@user-be5jo6ll8o 金剛經中佛講的是「心」,凡夫之人卻以文解字把「心不見、不住」誤以為「眼不見、不住」,還大言不慚的說「一切皆空,眼不見一物!」
      「佛法出世間,覺者不離世間覺!」

    • @user-ju1ky6mj4j
      @user-ju1ky6mj4j Před 3 lety +1

      @@user-be5jo6ll8o 再者金剛經中佛明明說的很清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怎就「當作空無觀」了呢?
      更何況「眼」不見即可解脫嗎?那為何一般人沒見過鬼還是怕鬼呢?明明眼不曾見為何怕?重點在與「心有住」有相、有執著,而不在眼!
      我「心無所住」眼見與不見無有差別相?先生「心有住」故見我說見佛即生入魔想,入魔者是先生還是我呢?

    • @user-ju1ky6mj4j
      @user-ju1ky6mj4j Před 3 lety +2

      @@user-be5jo6ll8o 收攝六根,不應六塵,不生六識,自見空性!

  • @klwee7347
    @klwee7347 Před 3 lety +17

    每天每時每刻每秒都要修的功課,對,就是覺知,分秒要注意的。

  • @user-qm6oo7po4o
    @user-qm6oo7po4o Před 3 lety +5

    金剛經所說的如何降伏妄心,安住真心,也就是從無住、 離相下手!

  • @klwee7347
    @klwee7347 Před 3 lety +9

    說的太好太好太好了,很妙很妙。

  • @ANGKAIHUA
    @ANGKAIHUA Před 3 lety +3

    谢谢,感恩。🎭🎭🎭

  • @TheZhaowrj
    @TheZhaowrj Před 3 lety +2

    整理的很好!謝謝!!!

  • @yuanmeicai1965
    @yuanmeicai1965 Před 3 lety +3

    謝謝分享感恩
    您在影片7分55秒處說有種子必定會開花結果,未必也哈
    因「緣」果報,種子要有緣才能結果
    沒有土地陽光空氣水種子是不會成長的,祝福大家無執無著早成佛證菩提

  • @user-el8vv2dx3s
    @user-el8vv2dx3s Před 3 lety +3

    貴視頻有助修行!功德無量!

  • @user-pp3hq3tb7k
    @user-pp3hq3tb7k Před 2 lety +3

    內心完全清淨,心無掛礙,就是 開悟

  • @user-vq5hj2bb3s
    @user-vq5hj2bb3s Před 3 lety +6

    阿彌陀佛🙏!

  • @John-iu1ve
    @John-iu1ve Před 3 lety

    讲得清楚,感恩指教!祝福你们大家阿们❤️

    • @tanchoomeng2231
      @tanchoomeng2231 Před 3 lety

      領导是我們的指路标 盲从後果不可思議

  • @tamchuiying9998
    @tamchuiying9998 Před 3 lety +2

    广东省东华禅寺住持万行法师在他著作“其心无住” 275-276 頁有这样的描述: “普通人要从空入道是很难的。祖师们针对众生的根器设置了两大类法门,即兩大类攝心的方法。如果你无法把心中的事情全部放下,就把它们全部提起來去用功。有所提,你的心就有所住,就不会胡思乱想。如果一个地方都不让它住,它就会住在一百个地方,你就会非常散乱。为什么祖师叫我们放下万缘,还要我们念佛呢? 既然万缘都放下了,还念佛干什么? 这就是让你的心住于一所,它就不会住于千所万所,就不会散乱。禅宗让你提起念头來参,就是用这个念头来遏制你心中的杂念和妄想。空掉是一个阶段,不空也是一个阶段,也空也不空还是一个阶段。你的心那么散乱,你随便给它一件事做,就把它给拴住了.........”

  • @kwanlo6815
    @kwanlo6815 Před 3 lety

    感恩各位法師🙏🙏🙏

  • @user-gr1io8hd2d
    @user-gr1io8hd2d Před 3 lety

    功德無量 感恩大德 阿彌陀佛

  • @sophiejiang1949
    @sophiejiang1949 Před 3 lety

    感恩开示!

  • @HungerJohn
    @HungerJohn Před 3 lety +1

    说的对,感谢

  • @kevinx7933
    @kevinx7933 Před 3 lety

    谢谢, 阿弥陀佛。。。

  • @cheungyuktung7531
    @cheungyuktung7531 Před 3 lety +20

    普通人跟著習氣走!圣人跟著知覺走。首先是要降伏散亂的心,放鬆身心,斷舍離念头,只動即止!念金剛念,瑜伽念,瑜伽誦感知萬物壹體的感覺!漸入佳境,感謝!

    • @user-yl7wq8hx1h
      @user-yl7wq8hx1h Před 3 lety +1

      紫雲心靈學校(Mind school)
      氣功教授,三秒入門
      《1》氣功入門:
      修煉功法時可採平坐、盤坐、站樁均可,全身放鬆,舌尖輕輕碰觸上齶,咀唇微閉,雙眼微閉。
      吸氣時氣隨心至,氣跟著意念從鼻吸入。抵達咽喉(第一節點)【註:此節點意念盡量停留15秒】。
      隨後意念引氣至胸中,約任脈紫宮穴(此為第二節點)。
      順勢往下至中庭穴(此為第三節點,多數學員此處阻塞無法再順利引氣下行)
      通過第三節點後,意念引氣至第四節點,神闕穴(即為肚臍)。
      最後利用意念將氣引入氣海穴至關元穴之中(丹田)。
      而後慢慢由口呼出濁氣(此時舌尖無需輕碰上齶)。
      煉功要領:要全身放鬆,大腦無絲毫雜念。開始意念帶動吸入之氣從咽喉而至丹田,徐徐練習,直到可以吸氣超過三十秒以上。
      煉成速度:速度快慢,取決於念力大小,意念是否集中,年齡大小也是主要因素。
      練功時雙手疊放置丹田,肚臍下方,手式如圖。
      注意:
      1。練功場所不可在污穢及負能量磁場地區,如廁所,垃圾場,屠宰場,墳墓等地區。
      2。用念力帶動吸入的氣引入丹田,心要靜、專注。是所謂【氣隨心至】
      《2》任督阻塞節點打通:
      吸入真氣至中庭穴可達30秒,任督二脈經老師審查後,幫助學員打開任督阻塞的節點
      《3》氣定丹元:吸氣用念力引入丹田時,丹田需出力,但上半身不出力,意在壓縮真氣匯聚在丹田區,氣灌丹田,心態不能急燥,徐徐堆積納入,如沙漏落下,慢慢累積。
      注意:吐氣時輕輕收縮肛門,接著縮小腹,由下往上,直至氣將吐完時,雙肩放鬆穩定心境,準備吸氣約3秒入氣。

    • @user-yl7wq8hx1h
      @user-yl7wq8hx1h Před 3 lety

      靈魂與肉體共修,
      先有自覺靈魂敎,
      後有他覺教靈魂,
      秒入宇宙心神通,
      來去自如像电波,
      萬物皆有心眼在,
      眼若開通心自在。

    • @cheungyuktung7531
      @cheungyuktung7531 Před 3 lety +1

      @@user-yl7wq8hx1h 感謝!等我好好消化!

    • @cheungyuktung7531
      @cheungyuktung7531 Před 3 lety +1

      @@user-yl7wq8hx1h 非常感恩!

    • @user-yl7wq8hx1h
      @user-yl7wq8hx1h Před 3 lety

      遠古早有聖者出,
      唯傳承畤出现了,
      個人意識添加物,
      達摩只傳至六祖,
      禪學正確須参秒,
      六袓之後自修册,
      千年之後就成書,
      老菩薩無人参透,
      混元六天誰爭先,
      六天之中皆萬物,
      萬炁本根修萬动。

  • @user-yg2us4ov6l
    @user-yg2us4ov6l Před 3 lety

    感恩如意

  • @QuantumFengShui
    @QuantumFengShui Před 3 lety +41

    想不翻車要有決心 先舍才會得到 例如本人利用6個月時間把潛意識的負向思維去除掉 不看電視 不聽情歌 不看新聞 不上FB 把整天在朋友圈抱怨的朋友都刪掉 最重要的一點是時時刻刻問自己當下想的事情是負面還是正面

    • @user-yl7wq8hx1h
      @user-yl7wq8hx1h Před 3 lety +3

      紫雲心靈學校(Mind school)
      氣功教授,三秒入門
      《1》氣功入門:
      修煉功法時可採平坐、盤坐、站樁均可,全身放鬆,舌尖輕輕碰觸上齶,咀唇微閉,雙眼微閉。
      吸氣時氣隨心至,氣跟著意念從鼻吸入。抵達咽喉(第一節點)【註:此節點意念盡量停留15秒】。
      隨後意念引氣至胸中,約任脈紫宮穴(此為第二節點)。
      順勢往下至中庭穴(此為第三節點,多數學員此處阻塞無法再順利引氣下行)
      通過第三節點後,意念引氣至第四節點,神闕穴(即為肚臍)。
      最後利用意念將氣引入氣海穴至關元穴之中(丹田)。
      而後慢慢由口呼出濁氣(此時舌尖無需輕碰上齶)。
      煉功要領:要全身放鬆,大腦無絲毫雜念。開始意念帶動吸入之氣從咽喉而至丹田,徐徐練習,直到可以吸氣超過三十秒以上。
      煉成速度:速度快慢,取決於念力大小,意念是否集中,年齡大小也是主要因素。
      練功時雙手疊放置丹田,肚臍下方,手式如圖。
      注意:
      1。練功場所不可在污穢及負能量磁場地區,如廁所,垃圾場,屠宰場,墳墓等地區。
      2。用念力帶動吸入的氣引入丹田,心要靜、專注。是所謂【氣隨心至】
      《2》任督阻塞節點打通:
      吸入真氣至中庭穴可達30秒,任督二脈經老師審查後,幫助學員打開任督阻塞的節點
      《3》氣定丹元:吸氣用念力引入丹田時,丹田需出力,但上半身不出力,意在壓縮真氣匯聚在丹田區,氣灌丹田,心態不能急燥,徐徐堆積納入,如沙漏落下,慢慢累積。
      注意:吐氣時輕輕收縮肛門,接著縮小腹,由下往上,直至氣將吐完時,雙肩放鬆穩定心境,準備吸氣約3秒入氣。

    • @user-yl7wq8hx1h
      @user-yl7wq8hx1h Před 3 lety

      @rich20120726 謝謝您

    • @user-yl7wq8hx1h
      @user-yl7wq8hx1h Před 3 lety

      @rich20120726 您好!以上所言均屬事實,目前有學員認真學習,經入門、開天眼、打開仼督二脈灬等,共花了四個半月,已经可為他人作氣療(需隔空,患者有感覺)。
      凡事只要有恆心者,也可在更短時間内完成,我在此世間的仼務是傳導敎學,而重點是光明與輪廻。
      其中各界所説之神通均為精氣神與心眼(第三眼)相通,產生波(精氣神之神波)如手機之电波可發射通往天人界各處你所修鍊之範圍。
      天人地,地有觀落音及佛界之主持唯美,大多數人不願接觸,而我的两大宗旨之一卻是遠離六道輪迴。
      再言,火星男孩19歲後天眼封閉,若是有緣,他的困擾也將由我們重新為他開啟天眼,所以有緣人學成之後,必须把這比千金萬物還值銭之大門,傳頌給各界,無論膚色,盡其一生。

    • @user-yl7wq8hx1h
      @user-yl7wq8hx1h Před 3 lety

      @rich20120726浴火鳳凰慶重生
      痛定思痛為蒼生
      浮萍人生濕明镜
      金龍闕出照大地

    • @user-bv3tg8ic5g
      @user-bv3tg8ic5g Před 3 lety +1

      平常多念:南無阿彌陀佛!

  • @user-wy7rv7fk5u
    @user-wy7rv7fk5u Před 3 lety

    說得很對,我的修行,也是和你說得一致。

  • @yinkeowsim6701
    @yinkeowsim6701 Před 3 lety

    阿弥陀佛🙏佛安吉祥 合掌顶礼感恩🙏🙇‍♀️

  • @klwee7347
    @klwee7347 Před 3 lety +1

    說的可圈可點,真好。

  • @leeroger6392
    @leeroger6392 Před 2 lety

    感恩分享

  • @user-ju1ky6mj4j
    @user-ju1ky6mj4j Před 3 lety +5

    為何要「無念」、「心無所住」?因為業力的推動就是「念」,當我們一念升起時產生的能量是很難想像的,不只牽動這一生,而是累劫累生。所謂的「無念」其實也就是「無為」。

    • @giorssss
      @giorssss Před rokem

      志浩哥您好,請教您最近有新的經驗能和我分享嗎,我最近是想用六字大明咒配合釋放法來連續的消除業力和念頭,是不是"心"會有小小的愉悅感覺,保持這種愉悅的能量維持一段時間♥你是否修行更進一步呢,是否到達心想事成的境界呢,我想知道,更進一步加大自已的信心得大自在

  • @user-jz6eb6mq3w
    @user-jz6eb6mq3w Před 2 lety

    南無阿彌陀佛。感恩分享心❤。。

  • @user-zf6by3vq8m
    @user-zf6by3vq8m Před 3 lety

    謝謝分享

  • @sophierao3631
    @sophierao3631 Před 3 lety

    谢谢🙏

  • @user-db3ue4jp4r
    @user-db3ue4jp4r Před 3 lety +1

    超讚!

  • @user-us2qy2my8h
    @user-us2qy2my8h Před 3 lety +5

    一切唯心造
    眾生平等,指的是眾生的佛性平等。這只有還復具足圓滿的「平等性智」者,能夠明白。
    眾生的業力是存在「因緣差別」的緣故,實則境遇並不平等。
    譬如打架,有人打人一拳,作與受並不平等。但受者還之一拳,則接近平等。因為拳力有輕重之分。
    但反覆輪迴施加,直至雙方和解無事,此因緣根本不起,即是真如。
    經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本無起,當即是真如」。
    雖然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俗話有所謂:「歡喜作,甘願受」。但確實作與受兩者至和解前,都必須「受無量苦」。
    實際上,和解的方式有很多種。
    就法律而言,有「入獄服刑」,有「易科罰金」,有「假釋出獄」,……等等。
    佛教教義,則給人大都是轉化和替代滅罪!
    「人等萬物」的一生榮辱興衰,自有定數。絕非「事後諸葛」之見所能理解。因緣果報是不可思議的,所謂:「一飲一啄皆有定數」。
    不過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確實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例如:「孔氏和張氏家族」。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於此自然是指能「明白善法」`「清淨無為」,而「弘揚善法」者,致人心所向故!
    所謂:「清淨無為」。即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而處事不妄為。
    歷史中的人物再怎麼厲害,真真實實,都拗不過身體脆弱的無奈啊~啊~啊~啊~。
    說天意如此,於今世人的知見,又覺得迷信?
    阿 彌 陀 佛!哈哈哈哈哈哈哈!
    眾生求得生存多麼不易啊!
    在一個「心有掛礙」`「有所恐怖」的世界裡。
    眾生必須不斷的戰鬥,戰鬥又戰鬥,才能夠生存,真是無奈呀!
    尤其當遇到生`老`病`死`苦時,那種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求救無門的無奈!
    讓人不儘感嘆,生命多難 嘆無奈 無奈 無奈~又無奈!
    許多不可思議的事,往往只為了生存過得比人好而已!
    但殺`盜`擄`掠`淫無所不用其極。
    因緣果報的不可思議,實是「一切惟心造」。
    因此,無知眾生真不知如何才能達到,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謂:「心無掛礙」`「無有恐怖」的境界,這是必然的阿!
    唯「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
    一切功名利祿,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而已!
    說說生命的意義。
    人立存於宇宙中最佳的道理!是「不昧因果。」
    只是告訴世人,深信自然科學的自然律即「因果律」的知識而已。
    明白在這世界上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這就是因果的道理。
    人也是動物!
    人是身在動物中,不識動物是我身。猶如東坡居士詩中的:「只緣身在盧山中,不識盧山真面目」。
    「得道多助」的思維
    明白而實踐「諸法無我」者。自然能理解,何以「佛說法四十九年,卻言未說一字」?
    我的領會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因緣生之法無本性;無自性故即是畢竟空」。自然「無我」;「無我作」;「清淨無為」。
    「凡夫以為有我」,「心存有為」而處事多妄為,實不明白「諸法無我」的緣故吧!
    故若能覺悟明白「諸法無我」;淨信「一飲一啄皆有定數」;本是「過去決定現在,現在決定未來的念力糾纏遊戲」。因此,「活在當下」的真實意義,便是如何?「決定未來」。
    當下明白隨緣妙處,中心自處,得其適宜處,自是得道者。
    得道者,方能理解師尊蓮生活佛所謂:「得道者在於妙`適`覺」之理。
    如此自然能理解,「佛說法四十九年,卻言未說一字」。
    所謂:「中心自處」,是指能忠誠於「真實道理」。
    即道家的「順乎自然,清淨無為」;儒學的「中庸之道」;佛智的「中觀成就」;理學的「知行合一」……。
    回覆@Ap胜 Mobile
    吃素吃葷我都「無所謂」。一切隨緣無礙。「眾生有八萬四千種心,自有對治佛法八萬四千種」。
    密教的瑪吉拉尊的「捨身法」,覺得,也是對治眾生心性的一種殊勝佛法!
    實際上學佛是應當學習金剛經所云:
    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
    「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個人以為,此乃「解脫無礙知見」,合般若經所謂「心無掛礙」之說。
    因此,不願心住此,葷素差別的有為「分別知見」,而有所掛礙。
    阿 彌 陀 佛!善哉! 善哉! 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覆 Frank Chan 「明因果」無外乎在於,對「過去決定現在,現在決定未來」的理解。因此淨信「生老病死」,「富貴貧賤」皆有因果定數。「渡眾生」`「佛說法」只是隨緣而為。隨緣即隨順因果變化,讓「無明」的眾生能覺悟此道理。如何由現在決定未來,還是要靠自己。
    阿彌陀佛!
    回覆 Frank Chan 這就是「隨緣」嘛!
    例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因果的道理。
    但我覺得這瓜品種不好!不好吃。可以將它連根拔除,使有因沒有果。或者用「嫁接技術」……等改良品質。這種知識不管是「道聽途說」或者是課堂上老師的「說法」,只要是管用就好嘛!「因果是不能改」,但「隨緣」運用是可以的。
    佛說法49年,因為「管用」,所以大家都公認這是「先知」,「覺者」所說。如果都「不管用」還自稱「佛法」。豈有此理?因此佛陀趕緊解釋「我沒有說法」;應該是「我沒有如此說法」這是正常的道理。
    再說,佛說法49年,這些法都曾經是過去諸佛所宣說過,也不是釋迦牟尼佛說了後才有,因此佛陀如是說也是很正常的。
    阿彌陀佛!

  • @klwee7347
    @klwee7347 Před 3 lety +16

    其實每天每刻每秒都在輪迴

    • @tanchoomeng2231
      @tanchoomeng2231 Před 3 lety

      重点不在文字 現像 系统 离苦以後輪不輪迴己不重要了

  • @user-dw6ej2jv2t
    @user-dw6ej2jv2t Před rokem

    感謝~

  • @watersdeng9690
    @watersdeng9690 Před 2 lety

    谢谢!

  • @user-gw6ey2tv8y
    @user-gw6ey2tv8y Před 3 lety

    感謝貴台
    善哉善哉

  • @user-zv9uu6qy8f
    @user-zv9uu6qy8f Před 3 lety +1

    阿彌陀佛

  • @user-kl4dq1vg5f
    @user-kl4dq1vg5f Před 3 lety +1

    感恩~弟子~依教奉行~!收攝身心;自我反省~懺悔往昔所造惡;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懺悔~阿彌陀佛~~~止觀雙運~~阿彌陀佛~!

  • @Meditation-Coaching
    @Meditation-Coaching Před 3 lety +2

    到位

  • @cats323pizza
    @cats323pizza Před 3 lety +1

    「去雜念」我有感觸,我不知算不算,但我還是留言表示,我在聽您的影片一次後,再用看您的影片一次,覺得用聽的時候會去做別的事就沒辦法了解您要表達的意思,用心看完的感覺才能專心瞭解

  • @user-el8vv2dx3s
    @user-el8vv2dx3s Před 3 lety +3

    謝謝!感恩!還是要真歸依!歸依自性!歸依自性的覺、正、淨!此真歸依,即是以不生滅性為本修因!

  • @user-bv3tg8ic5g
    @user-bv3tg8ic5g Před 3 lety

    平常多念:南無阿彌陀佛!

  • @menshinchensin1
    @menshinchensin1 Před 3 lety +1

    與其覺知自己的念頭,不如好好的活在念頭中!

  • @user-vx8ke9sq5w
    @user-vx8ke9sq5w Před 3 lety +1

    個人修學佛法,漸悟晚,一段時間就檢驗,今已可念愣嚴咒十多遍,以不去想它,很實在念下去,抄經,有,念思經文重點::!

  • @jinlancera
    @jinlancera Před rokem

    🙏🙏🙏

  • @user-ju1ky6mj4j
    @user-ju1ky6mj4j Před 3 lety +2

    通常在網路上看到「已經開悟見性分享心得」的文章,回覆裡最常看到「你已經入魔」「無修無證你證什麼」「你那是看來的不是你自己的」「無有一法可得,你得什麼」……等(可以看我底下分享的回覆裡看到),這些人不能開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原因就是沒有「正知、正見、正思維」。
    能開悟見性的人,見到他人分享「開悟見性心得」不會有以上想法,會想「這個方法適合我嗎?」「為什麼別人能開悟而我不能?」「我是不是不夠精進」……等等,思維都是正面的。
    若你想開悟,不是要如何證明別人沒有開悟,證明別人入魔了,這對你沒有幫助,你應該要有「正思維」去想想這個方式適合我嗎?應該去想該如何找適合自己的方法!

  • @jingxin8818
    @jingxin8818 Před 3 lety +1

    👍👍👍

  • @jingtu777
    @jingtu777 Před 3 lety +2

    如果您願意將心念全然放下,在捨盡我執的刹那~您便見到實相,入了歡喜地。

  • @pinghol2538
    @pinghol2538 Před 3 lety +1

    難得難得

  • @user-uj7tv2gp2d
    @user-uj7tv2gp2d Před 3 lety

  • @gasx555
    @gasx555 Před 3 lety

    讚道之引

  • @user-il5mt9vc4y
    @user-il5mt9vc4y Před 3 lety +1

    👍👍

  • @user-pp3hq3tb7k
    @user-pp3hq3tb7k Před 2 lety +2

    唸 楞嚴神咒,就是 最快 開悟 的方法

  • @brentsun1531
    @brentsun1531 Před 3 lety

    不错

  • @Globalmetalsupply
    @Globalmetalsupply Před 3 lety

    南無阿弥陀佛

  • @user-kf9gl7bn9y
    @user-kf9gl7bn9y Před 2 měsíci

    一步一腳印,一枝草一點露,循序漸進,按步就班,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 @user-ul9ci3rg5z
    @user-ul9ci3rg5z Před 3 lety +1

    一个人,生生世世的喜乐就隐藏在你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之间

  • @deannalu6023
    @deannalu6023 Před 3 lety +1

    開悟,成佛。。。哈哈哈哈哈哈,才是剛剛開始!

    • @mikezhou5711
      @mikezhou5711 Před 3 lety

      那是因为開悟后修行一日千里,你只理解字面意思........

  • @yutungyang7005
    @yutungyang7005 Před 3 lety +3

    圓覺經云..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
    真實自有清淨力.但勿以石壓草...

    • @tanchoomeng2231
      @tanchoomeng2231 Před 3 lety

      虛空无知 如來无所不知 无所阻 无所礙 随所缘虚空性而能成就

  • @linchee3299
    @linchee3299 Před 3 lety +1

    打倒妄想,身/心建立……阿彌陀佛!
    (靜坐~對修持淨土宗法門很有幫助,能夠幫助內心得到定力,對修持“淨土宗法門”都是一種助緣!)
    虛雲老和尚有一個很殊勝靜坐的……“觀呼吸節,念佛法門”!
    在網絡可以看見“虛雲老和尚”的那些資訊!
    阿彌陀佛!🙏
    🙏

  • @liujim2231
    @liujim2231 Před 3 lety +4

    佛法是一不是二 , 色即是空 , 空即是色 , 有就是空 , 空就是有 , 空有雙運 , 一切幻相 , 一切無所得 , 一切都是鏡子中人事物 . 南無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 .

    • @user-qg4de4mz3w
      @user-qg4de4mz3w Před 3 lety

      南無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請問這個數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是由何而來?阿彌陀佛

    • @liujim2231
      @liujim2231 Před 3 lety +1

      @@user-qg4de4mz3w 南無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是出自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四十七冊 No.1969A .

  • @kirinstark5849
    @kirinstark5849 Před 3 lety +3

    学习一下 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为什么佛教徒要守 清规戒律,没有 戒律,人是很容易迷失的,要做到一念不生或者念念觉知,谈何容易。

  • @user-vm8xh3xc9n
    @user-vm8xh3xc9n Před 3 lety +1

    無念原來是無住不取不著真好

  • @user-og7jg7xc3p
    @user-og7jg7xc3p Před 3 lety

    三世諸佛 共一路頭 同到不動心中。齊受無樂之樂 更無有樂過於此樂 是名無餘依涅槃。

  • @user-yl7wq8hx1h
    @user-yl7wq8hx1h Před 3 lety +3

    靈魂與肉體共修,
    先有自覺靈魂敎,
    後有他覺教靈魂,
    秒入宇宙心神通,
    來去自如像电波,
    萬物皆有心眼在,
    眼若開通心自在。

  • @user-jq1us7oh7n
    @user-jq1us7oh7n Před 3 lety

    阿彌陀佛!於亂境中,全身放鬆,思我將死矣!進而身心世界全放下,心念心聽佛號,便能得定?念念佛號,念念覺照,二六時中,常在定中?在睡眠時亦可聽念佛機的佛號!阿彌陀佛!

  • @BonsaiTuanNguyenofficial

    Helo chào bạn chúc sức khỏe và thành công ok

  • @liujim2231
    @liujim2231 Před 3 lety

    心經說色即是空 , 空即是色 , 有(雜念和散亂)就是空 , 空就是有(雜念和散亂) , 金剛經說如夢幻泡影 , 就是空有雙運 , 一切幻相 , 一切無所得 , 這是八地以上菩薩境界 , 煩惱就是沒有煩惱 , 煩惱就是菩提 , 是不退轉境界 , 已經證得開悟 , 一般人 , 只是明白開悟事實真相 , 不去實際修行 , 也會隨著習性 , 隨著因果業力六道輪迴 . 南無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 .

  • @awenmtb5644
    @awenmtb5644 Před 2 lety +1

    om a hum vajra guru padma siddhi hum

  • @user-yl7wq8hx1h
    @user-yl7wq8hx1h Před 3 lety +1

    您好!以上所言均屬事實,目前有學員認真學習,經入門、開天眼、打開仼督二脈灬等,共花了四個半月,已经可為他人作氣療(需隔空,患者有感覺)。
    凡事只要有恆心者,也可在更短時間内完成,我在此世間的仼務是傳導敎學,而重點是光明與輪廻。
    其中各界所説之神通均為精氣神與心眼(第三眼)相通,產生波(精氣神之神波)如手機之电波可發射通往天人界各處你所修鍊之範圍。
    天人地,地有觀落音及佛界之主持唯美,大多數人不願接觸,而我的两大宗旨之一卻是遠離六道輪迴。
    再言,火星男孩19歲後天眼封閉,若是有緣,他的困擾也將由我們重新為他開啟天眼,所以有緣人學成之後,必须把這比千金萬物還值銭之大門,傳頌給各界,無論宗教,盡其一生。

  • @user-yo5cd4sd8f
    @user-yo5cd4sd8f Před 3 lety +1

    仁者宜速體驗佛菩薩對眾生之「無言說法」😷,在《維摩詰經》的〈入不二法門品》中,維摩詰居士以默然無言「淨名默然」,回應文殊師利菩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的探詢,遂令後者稱許不已,讚歎道:「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當我們猝不及防被大聲叫名時,剎那間必然萬念俱銷「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自覺中回歸心性玄關,此時不論是貪嗔痴等心都會銷融無蹤。一聲當下在一切諸法上,斷盡了一切分別計較之造作、妄想執著的心,一切當下都變成畢竟空無所有,與畢竟空之覺性空性相應;但大多數的人都只是覺得被嚇一跳而已。本來面目無一物,但離情執本來真。
    萬法萬相唯自心所現,離開自心性本體別無他法可得。「從心現境、境即是心」,達境唯心;所以一切種種諸法喜怒哀樂皆是自心;心境一如,妙行(心內之妙有幻影)無住(不執著之意);勿自心幻現還復擾亂自心。執著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如是放下「轉念」而自在於自心間。善觀三界森羅萬象,唯是自心影現,都非實有,如是觀察那有動搖去來生滅可言(入不二法門)!影像沒有實體也不留痕跡,緣生虛相(心內之虛假幻影),生是幻生本「無生」,當下即是焉有開口處😷。再者,心內所現之影離心無體,是故本影俱無所有;正所謂花開見佛悟無生。圓覺經云:「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
    會相歸性、相由性顯「如是放下」當下即是;古云:『唯如為是,非如不是。』如者如如不動,也就是諸法之法性,衆生本具之佛性、覺性;定深自滅,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當下把你的心沈靜一下,好像一碗渾水,放在一個地方不動,塵土就自動沈到碗底下了。

  • @user-yg2us4ov6l
    @user-yg2us4ov6l Před 3 lety +2

    念念無住因果業,天人冥合福福生。

    • @user-yl7wq8hx1h
      @user-yl7wq8hx1h Před 3 lety +1

      紫雲心靈學校(Mind school)
      氣功教授,三秒入門
      《1》氣功入門:
      修煉功法時可採平坐、盤坐、站樁均可,全身放鬆,舌尖輕輕碰觸上齶,咀唇微閉,雙眼微閉。
      吸氣時氣隨心至,氣跟著意念從鼻吸入。抵達咽喉(第一節點)【註:此節點意念盡量停留15秒】。
      隨後意念引氣至胸中,約任脈紫宮穴(此為第二節點)。
      順勢往下至中庭穴(此為第三節點,多數學員此處阻塞無法再順利引氣下行)
      通過第三節點後,意念引氣至第四節點,神闕穴(即為肚臍)。
      最後利用意念將氣引入氣海穴至關元穴之中(丹田)。
      而後慢慢由口呼出濁氣(此時舌尖無需輕碰上齶)。
      煉功要領:要全身放鬆,大腦無絲毫雜念。開始意念帶動吸入之氣從咽喉而至丹田,徐徐練習,直到可以吸氣超過三十秒以上。
      煉成速度:速度快慢,取決於念力大小,意念是否集中,年齡大小也是主要因素。
      練功時雙手疊放置丹田,肚臍下方,手式如圖。
      注意:
      1。練功場所不可在污穢及負能量磁場地區,如廁所,垃圾場,屠宰場,墳墓等地區。
      2。用念力帶動吸入的氣引入丹田,心要靜、專注。是所謂【氣隨心至】
      《2》任督阻塞節點打通:
      吸入真氣至中庭穴可達30秒,任督二脈經老師審查後,幫助學員打開任督阻塞的節點
      《3》氣定丹元:吸氣用念力引入丹田時,丹田需出力,但上半身不出力,意在壓縮真氣匯聚在丹田區,氣灌丹田,心態不能急燥,徐徐堆積納入,如沙漏落下,慢慢累積。
      注意:吐氣時輕輕收縮肛門,接著縮小腹,由下往上,直至氣將吐完時,雙肩放鬆穩定心境,準備吸氣約3秒入氣。

  • @user-el8vv2dx3s
    @user-el8vv2dx3s Před 3 lety

    生滅中有不生滅性!!「知性」恆隨念頭來!!

  • @lkn5751
    @lkn5751 Před 3 lety

    壓伏妄念,如石壓草,移開了石頭,妄念將愈加熾旺

  • @user-kk2bg3jp4g
    @user-kk2bg3jp4g Před 3 lety +4

    自然唸佛、無所想、無所礙。

    • @aaal8011
      @aaal8011 Před 3 lety

      佛- 念哪一尊佛成佛?

    • @chiajungli708
      @chiajungli708 Před 3 lety

      @@aaal8011
      😄😄😄
      😄😄😄。自然成。
      😄😄😄

    • @judy-eo6lg
      @judy-eo6lg Před 3 lety

      @@aaal8011 為自己念,修行成佛是自己的功課。
      人人有佛性,但被世俗的雜念蒙敝住了,有帶覺醒!

  • @user-ff6vp6su1v
    @user-ff6vp6su1v Před 3 lety

    聖經的答案
    有些想要尋找人生意義的人都問:人為什麼會活在世上?我活著是為了什麼?聖經指出,人活在世上是要跟上帝做朋友。關於這點,請看看聖經的一些重要真理:
    上帝是我們的創造主。聖經說:「造我們的是他,不是我們自己」。(詩篇100:3;啟示錄4:11
    上帝創造的一切,包括我們,都是要達到某些目的,而不是毫無意義的。(以賽亞書45:18
    上帝把我們創造成有「屬靈需要」,這意味著我們都很想知道人生有什麼意義。(馬太福音5:3)上帝希望我們這種需要能夠得到滿足。(詩篇145:16
    我們想要滿足自己的屬靈需要,就要跟上帝建立友誼。有些人覺得,跟上帝做朋友是不可能的,但聖經鼓勵我們,說:「你們要親近上帝,上帝就會親近你們。」(雅各書4:82:23
    想要跟上帝做朋友,就要按照上帝為我們所定的旨意生活。上帝對我們的旨意是什麼呢?聖經的傳道書12:13說:「要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人的義務全在乎這一點。」
    上帝將要消除世上一切的苦難,讓他的朋友,就是那些敬拜他的人,可以永遠活下去。到時上帝原本的旨意就會完全實現,這樣我們就可以過最有意義的生活。(詩篇37:10,11)

  • @lkn5751
    @lkn5751 Před 3 lety

    妄念的根源是貪瞋的煩惱產生,對治煩惱,才是正途

  • @josephchou6847
    @josephchou6847 Před 3 lety +1

    妄念不生 淨念不斷
    佛菩薩沒有一絲妄念
    何以故 更無憂愁恐懼矣
    見眾生皆淨矣
    恆生慈悲喜捨心矣
    對萬物皆慈悲
    對萬相皆放下
    對一切皆歡喜
    抱持如是心
    更有何妄念會生起

  • @user-kf9gl7bn9y
    @user-kf9gl7bn9y Před 2 měsíci

    事過境遷,昨日總總,昨日死,今日總總,今日生。

  • @Lovejxr
    @Lovejxr Před 3 lety +1

    7·26

  • @user-ro6bt3cm2z
    @user-ro6bt3cm2z Před 3 lety +1

    覺本知立

  • @wusheng
    @wusheng Před 3 lety

    文殊師利言:“夫世間者,名為五蘊。於此蘊中,色聚沫性,受水泡性,想陽焰性,行芭蕉性,識幻性。如是當知世間本性,聚沫、陽焰、泡、幻、芭蕉。是中無蘊、無蘊名字,無眾生、無眾生名字,無世間、超過世間。若於五蘊如是正知,名為勝解;若正勝解,則本來解脫;若本來解脫,則不著世法;若不著世法,則超過世間。複次,須菩提,五蘊本性空;若本性空,則無我我所;若無我我所,是則無二;若本無二,則無取捨;無取捨故,則無所著;無所著故,則超過世間。複次,須菩提,是五蘊者屬於因緣;若屬因緣,則不屬我,不屬眾生;若不屬我,不屬眾生,是則無主;無主則無取;無取則無諍;無諍論者是沙門法。如手畫空無有觸礙,修行如是空平等性,超過世間。複次,須菩提,五蘊法界同入法界,是則無界;若是無界,則無地界、水火風界,無我、無眾生、無壽命,無欲界及色、無色界,無有為無為、生死涅槃界。入是界已,則與世間俱而無所住;若無所住,則超過世間。”--乾隆大藏經第20部《大寶積經》第101卷

  • @xuebaskerville3836
    @xuebaskerville3836 Před 3 lety +1

    那痛苦的记忆呢?

    • @user-xx9tu8yw6o
      @user-xx9tu8yw6o Před 3 lety

      你可以每天練習這個 czcams.com/video/vzGxmtYXJkY/video.html
      會很有幫助

  • @cheungkwan2937
    @cheungkwan2937 Před 3 lety

    廣告頻密度令伐心神散亂、看完後段忘記前段

  • @jacc9771
    @jacc9771 Před 3 lety

    起心动念让它过,拨乱反正不住妄念,降伏妄心守住正念。
    禅定凝聚能量,止住妄念止住轮回。

  • @jakeli8577
    @jakeli8577 Před 3 lety

    不可說不可說

  • @aaal8011
    @aaal8011 Před 3 lety

    看到 "念" 怎麼辦?

  • @Duoquzhai
    @Duoquzhai Před rokem

    我理解开悟就是明白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就是你为啥要这么做的道理,明白道理了再做就不难了。修行的难难在不明理而强迫自己去做

  • @user-wz8vx4mk4g
    @user-wz8vx4mk4g Před 3 lety

    應認識敬畏那造天地所有的獨一真神,能殺身體和減靈魂又丟在地獄火湖裡

  • @apmobile1843
    @apmobile1843 Před 3 lety +3

    無住的念,就像二腳踩在滾燙的鐵板上,停不下來
    這樣的念,就不斷跳動著

    • @user-md4kq3uh3y
      @user-md4kq3uh3y Před 3 lety +1

      嗯嗯…前念众生,后念是觉,周而复始的何时了,月溪禪师说,开悟后,念念都是佛性,一切都是佛性,不会退转。

    • @apmobile1843
      @apmobile1843 Před 3 lety

      不是!
      佛者,無上正覺也
      愚昧的凡夫,被假佛教的偽典所欺
      認為,佛者,覺也
      佛性,連最高的菩薩都沒有
      一般眾生,怎麼會有:佛性
      真實的佛性,
      只有像本師釋袈佛,那樣的聖者眾生才有
      月溪,是個中了假佛教禪毒的重症病患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說這些話的經典
      被證明為:偽經
      不具佛性善根因緣者,無佛性,顯而易見

    • @apmobile1843
      @apmobile1843 Před 3 lety

      念念都是佛性,會像腳踩在:滾燙的鐵板,燥、痛不已
      真醜陋啊,假佛教的偽認同
      狡滑的很

  • @user-dl6xi5dg9c
    @user-dl6xi5dg9c Před 2 lety

    越也 业

  • @user-oq4ot6eu9c
    @user-oq4ot6eu9c Před 3 lety

    【不要說楞嚴咒很難學不會,學會天天誦福報太大了】
    方海權:
      不要說楞嚴咒很難學不會。學會了,天天誦,得福報實在太大了。
      有人要求身體健康,順利,而楞嚴咒的誦持,正是起著重要的作用,誦持楞嚴咒的所有的人,和有緣聽到楞嚴咒的人,有護法神及菩薩金剛藏的保護,身心安樂,離諸障難,一切所求,都能如願,吉祥如意。
      楞嚴咒是最長的咒,有四百二十七句,句句經典,人稱天地靈文。因它靈驗,奇妙,感應,難言表功,人人念就得到福佑。所以大家要必須正心,誠意修這個咒。
      誦持楞嚴咒就是賺黃金,多誦楞嚴咒一遍,你的黃金就不斷增加。價值遠超黃金,當然,不能用貪心來誦持。但利益確實難量。若能持戒律,無貪嗔癡,無嫉妒障礙,所以誦持楞嚴咒就會得加被。
      在三界中,還沒有了斷生死,還未脫離輪回的修行人。現在發至誠心,求證入阿羅漢果。如果不奉持這大佛頂神咒,而自坐修道的壇場,希望能得正定正果,身心能遠離魔事擾亂,是不可能的,除非持戒極度精嚴的修行者。
      楞嚴咒是人間至寶,此咒放大光明,有大威力,能以佛之清淨威德覆蓋一切業力,以大慈悲咒力遍覆法界,有無量不可思議之法力,持誦此咒的人,能退避一切敵怨,摧毀一切外道邪巫詛咒,避免一切災難橫禍,和九大橫死,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消除一切奇難雜症惡疾惡病,心身能得安泰。也是避免一切地水火風空、星變、饑馑、魔類、冤仇、刀兵、牢獄、疾病等災難。
      可以播放楞嚴咒,聽到的人也功德不小,很多人喜歡每天聽聽楞嚴咒。一遍一遍地誦持楞嚴咒,常常有不可思議感應。
      當困難發生時,只要用心誦持楞嚴咒,每一件困難事很快地就迎刃而解。所有的轉煩惱消滅了,成了菩提。
      煩惱來時,心平氣和地誦持楞嚴咒,很快地就把煩惱給平息了。你看,楞嚴咒就像一把利劍,能斬斷所有的無明煩惱,壞脾氣也去除了。
      不管求婚姻、求子、求事業、求財、求成就、求官位、求醫治惡疾、求長壽、求智慧、求化解官非、求化解怨恨冤仇、求避免意外受傷,一切所求,無不如願成就。持誦此咒的人,常得日月星辰等吉神歡喜擁護,天降吉祥,逢凶化吉。命終不墮惡道。若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直生淨土安養快樂。
      楞嚴咒是所有咒的咒王,作為咒中之王的楞嚴咒,修學誦持之後,無量功德。楞嚴咒譯做一切事究竟堅固。能得到一切美好的福,富,智,美,聲,才,光明,威望,人敬。
      多年的體會和觀察,那些有誦持楞嚴咒的修學者,得益多多的功效和功德。無窮無盡所求的事,都能或快或慢得到如願以嘗,最好的是,只要不斷誦持楞嚴咒,主要表現在誦持後,打破那些度曲折,無奈,痛苦,不幸,最終順利。財寶,金錢,榮華得以圓滿。
    ~轉載

  • @klwee7347
    @klwee7347 Před 3 lety +1

    我每天都在練覺知,

  • @apmobile1843
    @apmobile1843 Před 3 lety +1

    无住之念,专为犯罪掩饰而设
    住,所以念得定
    不住,则念不得定
    看懂了!
    原来假佛教的无住念之开悟
    只是害你心堕:失定的糢糊不住之愚痴境中
    这种:开悟,生前得邪断见
    死后,直堕地狱
    可悲矣

  • @yueyuzen5999
    @yueyuzen5999 Před 3 lety

    《招生》“開悟認證班招生中 ” 意者直接在底下留言(建議有禪修基礎者為佳)

  • @jacc9771
    @jacc9771 Před 3 lety

    星球有成住坏空,万物有生老病死。此乃自然界的規律。无以幸免。

  • @user-tm2cr8tq1d
    @user-tm2cr8tq1d Před 2 lety

    知易行難
    大師都做不到

  • @charlesmann8634
    @charlesmann8634 Před 3 lety

    是無念無住吧。

  • @logouts8382
    @logouts8382 Před 3 lety +1

    開悟也沒有用啊!開悟離見道位還遠得很,見道位已證初果須陀洹還需人天七次往來,才能證四果出三界。現代除再來人外,那有這個能力。還是乖乖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問題就解決了。

  • @pinghol2538
    @pinghol2538 Před 3 lety +1

    如是如是,知難行更難

    • @user-yl7wq8hx1h
      @user-yl7wq8hx1h Před 3 lety +1

      紫雲心靈學校(Mind school)
      氣功教授,三秒入門
      《1》氣功入門:
      修煉功法時可採平坐、盤坐、站樁均可,全身放鬆,舌尖輕輕碰觸上齶,咀唇微閉,雙眼微閉。
      吸氣時氣隨心至,氣跟著意念從鼻吸入。抵達咽喉(第一節點)【註:此節點意念盡量停留15秒】。
      隨後意念引氣至胸中,約任脈紫宮穴(此為第二節點)。
      順勢往下至中庭穴(此為第三節點,多數學員此處阻塞無法再順利引氣下行)
      通過第三節點後,意念引氣至第四節點,神闕穴(即為肚臍)。
      最後利用意念將氣引入氣海穴至關元穴之中(丹田)。
      而後慢慢由口呼出濁氣(此時舌尖無需輕碰上齶)。
      煉功要領:要全身放鬆,大腦無絲毫雜念。開始意念帶動吸入之氣從咽喉而至丹田,徐徐練習,直到可以吸氣超過三十秒以上。
      煉成速度:速度快慢,取決於念力大小,意念是否集中,年齡大小也是主要因素。
      練功時雙手疊放置丹田,肚臍下方,手式如圖。
      注意:
      1。練功場所不可在污穢及負能量磁場地區,如廁所,垃圾場,屠宰場,墳墓等地區。
      2。用念力帶動吸入的氣引入丹田,心要靜、專注。是所謂【氣隨心至】
      《2》任督阻塞節點打通:
      吸入真氣至中庭穴可達30秒,任督二脈經老師審查後,幫助學員打開任督阻塞的節點
      《3》氣定丹元:吸氣用念力引入丹田時,丹田需出力,但上半身不出力,意在壓縮真氣匯聚在丹田區,氣灌丹田,心態不能急燥,徐徐堆積納入,如沙漏落下,慢慢累積。
      注意:吐氣時輕輕收縮肛門,接著縮小腹,由下往上,直至氣將吐完時,雙肩放鬆穩定心境,準備吸氣約3秒入氣。

  • @user-ep5qn4vu2y
    @user-ep5qn4vu2y Před 2 lety

    杂念。一种是有业障,一种是习气重。
    烦恼也算,但是烦恼是显性的。简单些。
    所以这三种分清,就比较好去掉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