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的功德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27. 05. 2022
  • Hry

Komentáře • 34

  • @user-jm3mi9wq9p
    @user-jm3mi9wq9p Před rokem +8

    貧女點燈 心誠不滅 💖
    識分輕重 什麼是輕於鴻毛 什麼是重於泰山
    在乎與不在乎

  • @user-yt4wc7sg3y
    @user-yt4wc7sg3y Před 9 dny +3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vp2vq2bg8q
    @user-vp2vq2bg8q Před rokem +29

    把貧窮賣掉唯一的方法就是布施

  • @user-uv6kw7eh2p
    @user-uv6kw7eh2p Před 4 dny +3

    感恩~🤗🙏

  • @user-bj7mg9yc4w
    @user-bj7mg9yc4w Před rokem +13

    真誠的布施最重要

  • @Chen-nd9fk
    @Chen-nd9fk Před 2 lety +15

    南無阿彌陀佛

  • @logouts8382
    @logouts8382 Před rokem +16

    佛言:『人行三施,必得三福1、財施得富貴2、無畏施(以照顧老病父母為最)得健康長壽3、法施(爲人解說正道)得聰明智慧。」南無阿彌陀佛!

  • @user-po2vg3pr9b
    @user-po2vg3pr9b Před rokem +16

    布施的人有福

  • @mya7429
    @mya7429 Před 8 měsíci +4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cj4tm2qk3i
    @user-cj4tm2qk3i Před 8 měsíci +4

    只有讓他們開賓士車,享福而已,直接幫助需要的實際人,才是正道。

  • @user-yb7hc9kr3h
    @user-yb7hc9kr3h Před rokem +7

    感恩

  •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Před rokem +9

    給在看這留言的你🥰♥️😊♥️💯是帥哥美女💯🥰♥️🥰😊♥️💯漂亮佛菩薩你好💯😊尊敬佩服 ♥️鞠躬♥️祝福你萬事如意 😊♥️😊♥️心想事成😊♥️事事順利 😊♥️多福多壽 😊♥️幸福圓滿😊♥️榮華富貴♥️😊♥️學識淵博 ♥️😊♥️健康平安😊♥️天天快樂♥️😊♥️福壽祿善德圓滿😊♥️財源廣進 😊♥️♥️♥️💯子孫定成聖賢 💯♥️♥️♥️💯

  • @bradonliew5366
    @bradonliew5366 Před 8 měsíci +4

    要布施先要有智慧。

    • @user-bh9li2pz5q
      @user-bh9li2pz5q Před 15 dny +2

      什麼樣的智慧?想聽聽😊

    • @bradonliew5366
      @bradonliew5366 Před 15 dny +2

      @@user-bh9li2pz5q 解脱

    • @user-bh9li2pz5q
      @user-bh9li2pz5q Před 15 dny +2

      @@bradonliew5366 那就不用布施了

    • @bradonliew5366
      @bradonliew5366 Před 15 dny +3

      @@user-bh9li2pz5q 不布施怎么精进呢

    • @user-bh9li2pz5q
      @user-bh9li2pz5q Před 15 dny +2

      @@bradonliew5366 你說解脫才可以有智慧,後能布施!!那能解脫之眾生以沒執著那來精進

  • @yrgs7855
    @yrgs7855 Před rokem +5

    真正的佛説
    世間一切福事
    佈施為第一,意思是:捐贈供奉於應憐、應敬、應助者。是所有福報中,第一福
    一,是根底義,不是最高義

  •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Před rokem +7

    孔子說:「君子必先使自己身心安穩,然後才可以行動;必先換個角度為人著想,使自己心平氣和,然後再開口說話;必先以誠信待人,建立信譽,然後才可以提出要求。君子能修養這三點,所以與人和睦相處,無所偏失。」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深遠的思慮,他必然隨時遭遇不可預測的憂患。」
    意謂,就辦事方面,無論大小,目標要遠大,辦法要周詳,又要預防流弊;做人方面,也要有遠大的志向、長久的規劃,否則憂患就在眼前。
    老子說:我有三種法寶,要保持而且要永遠守住。
    一是仁慈,二是節儉,三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
    人最高的境界是樂於為善,其次是習慣為善,其下是能夠勉勵自己努力為善。(曾子)
    修養自己的德行,而不去責難別人,就會免於遭受禍難。(春秋左氏傳上)
    仁厚是德行的根本,忠誠是道義的要素。仁厚的人不會遺棄疏遠故舊,忠誠的人不會忘記領導的恩德,這是高尚的品行。(後漢書二)
    君子看到益卦,就知道見到別人的善言善行就應該努力效仿,有過錯就要立即改正(周易)
    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犯了過錯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大的善行了。(春秋左氏傳中)
    書名:群書治要。歡迎翻印。
    明朝有位好官名叫楊旬,他常做十大善事,做了幾十年:
    1.有冤獄必定辨明。
    2.收棄嬰雇人餵奶。
    3.老、幼、苦人送米。
    4.不收錢送湯藥。
    5.貧苦死亡送棺材。
    6.窮女出嫁送衣裳。
    7.自己戒殺放生。
    8.荒年買米救濟老殘。
    9.修橋補路開山道。
    10.異鄉窮人送路費。
    兒子受感化,認真讀書,日後亦考取狀元。
    施棺濟葬五世其昌
    明朝初年,江蘇南京城有一位善人甯從禮,捨施棺材。貧苦人家有喪事,他就捨施棺材,如缺錢埋葬,他又送給錢、米。他享壽百歲故世,並托夢給家人說:我助葬多年,利人不計其數。上蒼念我陰功,已賜福我兒孫。小孫兒甯謙光明年中狀元。後來謙光果然高中狀元。
    在浙江杭州一帶,以富豪稱雄的,在清朝有關、汪、孫、趙四個大家族。他們都是存心動念,莫不在於利益萬物,濟助急難之人,孜孜不倦,毫不厭煩。
    關家而言,如關槐的祖父,當提報為官時,還不斷地執筆增註【丹桂籍】一書。
    汪家則佈施、贈送紫霞丹等救急的藥丸,好幾代都未停止。
    孫家則時常印送各類的善書,近年又印送【玉曆】來警醒世人。
    趙家則遵信【玉曆】中的指示,印贈【玉曆】,並佈施棺木,救濟貧窮不幸死亡的人,並佈施棉衣,幫助受凍的人。
    以上四大家族的前人,就是如此存心的。因此,其後人不只是現在家境富裕豐厚,而且子孫貴顯的很多。累積善行,可以承天之幸,降下吉祥,不只利益他人,同時也恩澤了自己的後人。這些事例,可以做為確實的證據。我十分恭謹地將所看到的,聽聞到的,舉例出來,勸導相信的人,多行善德。
    以上都是【李氏求己堂集】中所記載的。
    滁州,魯兆熊先生因為母親病重,請醫生來治療。醫生說:「已經病入膏肓了。」
    就收手不想開藥。兆熊先生於是叩禱慈悲的佛祖加被,並發願印送二百本的 【玉曆】,祈求母親生病痊癒。結果不到半個月,竟然不藥而癒了。
    以上是兆熊先生親自對季亮先生說的事例。
    書名:玉曆寶鈔。歡迎翻印
    【了凡四訓】是改變命運的善書:謙德之效:(下篇)
    書經上也說:「自滿、就要招到損害,自謙,就會受到益處。」我好幾次同許多人去應考,每次都見到貧寒的讀書人快要發達考中的時候,一定臉上有一片謙和安詳的光彩發出來,彷彿可以用手捧住的樣子。辛未年到京去會試,我同鄉嘉善人同去會試的有十人,只有丁敬宇年紀最小,極為謙虛,我告訴費錦坡說:「這位仁兄今年一定考中。」費說:「怎樣能看出來呢?」我說:「只有謙虛的人才能承受福報。兄台你看我們十人中,有信實誠懇,不敢出風頭,像敬宇的嗎?有恭恭敬敬,順從人意,小心謹慎,謙虛敬畏,像敬宇的麼?有受人侮辱而不回答,聽到人家毀謗他而不去爭辯,像敬宇的嗎?一個人能夠有這種修養,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難道有不發達的道理?」,等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進士。
    丁丑年在京裏,同馮開之住在一處,看到他總是虛心自謙,面容和順,不會現出驕態,大大地改變了小時候的習氣。他有一位正直又誠實的朋友李霽嚴,常當面指責他的錯處,只看他到平心靜氣地接受朋友的責備,從不反駁一句話。我告訴他說:「一個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禍,也一定有禍的預兆。只要這個心能謙虛,天一定幫助他,兄臺必定登第了!」後來果真考中。
    趙裕峰,名光遠,是山東冠縣,不滿二十歲時,就中了舉人。後來又考會試,卻多次不中。他父親做嘉善縣的主薄,裕峰隨同他父親到任。裕峰非常羨慕嘉善名士錢明吾的學問,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見他,那曉得這位錢先生,竟拿起筆來,把他的文章全塗掉了,趙裕峰不但不發火,並且心服口服,趕緊把自己文章缺失改了。(如此虛心用功的年輕人,實在少有!)到了第二年,他就考上了科第。
    壬辰年我進京覲見皇帝,見到夏建所,滿臉流露謙和光采,好像能夠迎面照人似。回來告訴朋友說:「凡是上天要使這個人發達,在沒有發他的福時,一定發他的智慧。這種智慧一發,那就浮滑的人自然會變得舉止穩重、行事實在,放肆的人也會懂得自我約束、收斂言行。建所溫和善良到這種地步,是已經發了智慧,上天一定要發他福了。」等開榜,建所果然中了。
    江陰有一位讀書人張畏嚴,學問很好,文章做很好,在當時讀書人之中很有名聲。甲午年南京鄉試,他借住一處寺院裏,等到放榜,榜上沒他名字。他不服氣,大罵考官,認為沒有眼光。
    有一位道士在旁微笑,張畏嚴遷怒道士。道士說:「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張畏嚴更加發怒道:「你沒看到我的文章,怎知道不好?」道士說:「聽說寫文章重在心平氣和,現在聽你這樣怒罵,心裡不平到了極點,文章怎麼能夠寫得精巧呢?」張聽了道士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因此,就轉過來向道士請教。
    道士說:「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裏不該中,文章雖好,也是沒有用。自己必須在性情上先做個轉變。」張問道:「既然是命,怎樣去改變呢?」道士說:「造命的權,雖然在天,立命的權,還是在我,只要努力去做善事,多積陰德,有什麼福報不能求到?」張說:「我是個窮讀書人,能做什麼善事呢?」道士說:「行善事,積陰功,都是心地做出來的。只要常存做善事、積陰功的心,功德就無量無邊。像謙虛這件事,不必花費錢,你怎麼不自我反省,偏偏罵考官呢?」
    張畏嚴從此痛改前非,轉變以往驕慢,隨時隨地自我約束,每天加緊修善,因此功德天天增長。
    到丁酉年,有一天,他夢到自己走進一棟高樓裡,看到一本考試錄取的名冊,中間有許多缺行。他好奇就問旁邊的人。那人說:「這是今年考試錄取名冊。」張問:「為什麼缺少那麼多名字?」那人道:「陰間對那些考試的人,每年三年查考一次,一定要積德沒有過失,才能榜上留名。這冊子的缺額,都是本來該考中,因為做了不厚道的行為,才被剔除。」後來他又指一行說:「你三年來律己相當謹慎,或許可以補上這個空缺,希望你能自愛。」張畏嚴果然中一百零五名。
    佛教 :♥️財佈施得財富、功德。♥️法佈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是因,得到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萬物有恐怖、有畏懼、生命受到威脅,你幫助他離開一切恐怖,讓他身心安穩,這叫無畏布施。
    佛教:因為施捨心不貪欲、仁慈心不瞋恨、智慧心不愚癡的三種善行根本,是平等一樣。
    樂於布施,這種人就能壞滅五種弊病惡法:第一是邪惡謬見,第二是沒有信仰心,第三是放肆縱逸,第四慳吝心,第五是瞋怒癡迷。捨離這惡法以後,內心生起歡喜,因為歡喜的緣故,甚至獲得真正的解脫。這種人現在世就得四種好的果報;第一是一切人都樂於看見他,甚至怨家也一樣;第二是善好的名聲流傳廣布,遍於四方各處;第三是進入廣大群眾時,內心沒有怖畏;第四是所有一切善人,都樂意來親近依附。
    忍辱:有人生起瞋恨恚怒心,用惡劣的口氣責罵,應當閉口默不回聲,但也不捨棄他。
    有智慧的人,樂於修習忍受侮辱行,這種人常會得到顏面容色和氣喜悅,和好快樂歡喜笑,他人看見生歡喜心。
    眾生如果能夠修習積集仁慈心,這種人當會得到無法計量的功德。修習仁慈心時,如果能先於怨家中施給平安,這就名叫做修仁慈心。
    如果能夠修習忍受侮辱行,應當知道這就是修習仁慈心的主因助緣,仁慈心,就是一切安樂的主因助緣。
    觀察善行優點,仁慈心
    修慈心得無量功德

    • @Otaku_Japan
      @Otaku_Japan  Před rokem +4

      感恩分享

    •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Před rokem +3

      @@Otaku_Japan 佛菩薩你好 ☺♥️😊♥️謝謝你💯♥️感謝你💯♥️佛菩薩愛心智慧讚美 💯♥️😊💯和愛心文字💯和愛心圖案 💯🥰♥️太好了 😊♥️💯尊敬佩服♥️💯謝謝你💯感謝你♥️☺感恩♥️💯尊敬佩服♥️💯鞠躬♥️
      🥰♥️💯漂亮佛菩薩你好💯😊尊敬佩服 ♥️鞠躬♥️祝福你萬事如意 ♥️😊♥️心想事成😊♥️事事順利 😊♥️多福多壽 😊♥️幸福圓滿😊♥️榮華富貴♥️😊♥️學識淵博 ♥️😊♥️健康平安😊♥️天天快樂♥️😊🥰❤🧧💯平安快樂💯🧧♥️福壽祿善德圓滿😊♥️財源廣進🥰 😊♥️♥️♥️💯子孫定成聖賢 💯♥️♥️♥️

    • @Chen-nd9fk
      @Chen-nd9fk Před rokem +4

      感恩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Před rokem +3

      @@Chen-nd9fk 🥰💯🧧

  • @aaa-hi4ye
    @aaa-hi4ye Před 6 měsíci +2

    🙏🙏🙏

  • @yrgs7855
    @yrgs7855 Před rokem +5

    大迦葉尊者,
    現偏袒右肩像,手持缽盆
    不是現這種假佛教的偽僧像
    説歷史故事,首應用真
    一但離真,假、欺等事系列起
    應慎

  • @christineyckoay507
    @christineyckoay507 Před 7 měsíci +3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