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HD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30. 11. 2015
  • 七零年代國樂名曲 梅
    帶進國樂新曲風的 鄭思森
    南藝大民族管絃樂團 2015
    台灣現代國樂之萌芽 曲25
  • Hudba

Komentáře • 58

  • @user-eg1ri9tv4t
    @user-eg1ri9tv4t Před rokem +2

    好听多謝演出希望多些好音乐

  • @MrDotcom2008
    @MrDotcom2008 Před 3 lety +2

    剛剛想起45年前我在延平國小的國樂啟蒙老師也都是第一商標國樂團成員的陳如祈、甘正宇、霍世潔、劉治、蘇文慶⋯等,上網ㄧ搜才知道指揮鄭思森早已英年辭世,不禁緬懷當年無數次的現場聆聽大師指揮各大國樂團的演奏會場景與優美音樂,感動不已。這曲「梅」是鄭大師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雖然三四十年沒聽了,如今重新品味,依然聲聲耳熟能詳、句句扣人心弦。

  • @chengty1
    @chengty1  Před 8 lety +10

    謝謝!音樂可一再欣賞就是其中存在一些彈性,不同的指揮,不同的樂團,或是相同的曲子在不同的時空,都有不同的感受。

  • @stevencw0201
    @stevencw0201 Před 6 lety +7

    我曾經是那個南胡獨奏呢 都三十幾年前了

  • @chengty1
    @chengty1  Před 5 lety +4

    再次感謝並虛心接受樂友的指正,對於朋友還能記憶著鄭思森老師的作品與演奏風格,作為他的學生的我倍感榮幸。這個曲子怎麼會演奏成這樣,很早文中就有説明,當然可以撤掉,但我還是保留了,就幾十年前的樂譜,照譜演奏會出現這麼大的不同,我反而想拿它來做學術性的探討,説錯誤的示範,我也可以接受。就是說二次創作產生的變化,幾十年前大家聽過鄭老師的指揮,幾十年後,樂團演奏會變成什麼樣呢?

  • @ketsohuang6663
    @ketsohuang6663 Před 3 lety +1

    梅花堅毅傲霜雪,越冷越開花!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不墜!

  • @ironstick725
    @ironstick725 Před 8 lety +7

    這首曲子本身就不是一首很容易的曲子,國樂本身就首重感受,要把味道演奏出來才是第一,每個樂團程度本來就不同。至少他們在傳承中華文化,嘉獎年青人才是。技巧再好像女子樂坊,也不過是一些樂匠糊口罷了。想當初第一商標國樂團演奏這首曲子,震撼傳統國樂世界,台灣才從金蛇狂舞的簡單旋律進入管弦樂的世界。鄭思森老師從大陸到香港再到台灣。他對台灣或是中華文化民樂的影響與貢獻是無與倫比。直到今天,絕大多數的國樂專業人員莫不直接或間接的出自他的門下。在國共對立的年代,他的熬心泣血的寫作,苦心的教導,帶領了多少學子領略出中華音樂的內涵。又豈是你這空心小子能夠領會。

  • @user-iz5hy1ni3b
    @user-iz5hy1ni3b Před 8 lety +9

    我覺得這群年輕人的演奏技巧不是問題,如同一首生命交響曲也不能重覆只聽幾十年前的版本,鄭思森先生去世也三十年了,說他是國樂界的貝多芬一點也不為過,感謝鄭德渊老師能讓我再重溫經典。

  • @joycewang8939
    @joycewang8939 Před 7 lety +2

    這個曲子我是在30多年前聽的 幾乎 天天聽 連錄 音帶都聽壞了 後來幾次回台灣 怎麼找都找不到 非常感謝能 在這裏再次聽到。

  • @winyilin6715
    @winyilin6715 Před 8 lety +7

    很久沒有樂團願意複刻這種傳統樂曲了,這才是國樂!!

  • @a8939687038
    @a8939687038 Před 7 lety +2

    好聽!好懷念練國樂的日子!

  • @user-iz5hy1ni3b
    @user-iz5hy1ni3b Před 8 lety +4

    經典版本的時間約9分50秒,這首是12分多,若有機會再重新演出的話,節奏上的控制若能一氣呵成,將更能使曲子接近鄭思森老師的韻味。

  • @gatochen426
    @gatochen426 Před 8 lety +6

    鄭思森老師的七夕雨也是非常優美。創作手法和和聲的處理不同於那個年代的國樂家。他的作品是特別有味道。

    • @luckyl8303
      @luckyl8303 Před 5 lety +1

      你還記得七夕雨,肯定也是鄭老師的粉絲

    • @gatochen426
      @gatochen426 Před 2 lety

      @@luckyl8303 那個年代的國樂社最常演奏的就是鄭思森與董榕森老師的作品,對於他們的作品都非常熟悉。七夕雨是為民族舞劇的配樂,演唱尾聲部分的兩位女高音分別是范宇文與湯慧如女士。CZcams 已經有人上傳完整的舞劇音樂。

    • @luckyl8303
      @luckyl8303 Před 2 lety +2

      @@gatochen426 我有松竹梅的DVD,第一商標演奏的。還有江波舞影,每天開車聽,到了辦公室前,才依依不捨的關掉。

  • @user-um4xf5tj9n
    @user-um4xf5tj9n Před 7 lety +3

    好懷念的曲子

  • @jujuchen2387
    @jujuchen2387 Před 8 lety +5

    成功三年練了梅松竹
    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今天再回味
    真好

    • @jujuchen2387
      @jujuchen2387 Před 8 lety +2

      算錯了,是40年前的事了

    • @melodie1211
      @melodie1211 Před 4 lety

      成功高中國樂團是全台最強的. 那時我們學校國樂團成立沒幾年, 比賽曲選梅, 還跟成功借場地和樂器, 謝謝你們當時的社長慷慨襄助.

    • @jujuchen2387
      @jujuchen2387 Před rokem

      梅是成功67年比賽曲。68松。69竹。

  • @chengty1
    @chengty1  Před 8 lety +6

    谢谢gato 的評論,当然是鄭思森老師親自指挥第一商標乐团的最有味道。現在的科班学生較難体会四十年前的國乐風格,在錄湖上春光等更早期的乐曲同時進行了这首曲子,時空心情錯亂,等到後製時才發現不對劲了,对郑思森老師很是抱歉,就当做是南部的梅花吧!

    • @luckyl8303
      @luckyl8303 Před 5 lety

      胡上春光,我很懷念這一首

    • @ketsohuang6663
      @ketsohuang6663 Před 3 lety

      您説的對!以前有古意的。

    • @gatochen426
      @gatochen426 Před rokem

      今天才看到鄭老師的回覆。現在年輕人的演奏技巧都很好,只是對樂曲的體認不同,時空環境差太多了。我很喜歡鄭老師的幾首箏作品《海鷗》,《孔雀東南飛》,《聽董大彈胡茄弄》。

  • @melodie1211
    @melodie1211 Před 3 lety

    許多年前我高中國樂比賽指揮過這首梅 往事如煙.....

  • @cyrano8850
    @cyrano8850 Před 8 lety +4

    我不是國樂的學習者,但在高中時期(民國68~71)因一位同學國中是國樂班畢業的,我曾經聽他用二胡拉過一段,覺得很好聽,後來黃俊雄布袋戲裡還用這首樂曲的某段來當作“關公”的出場配樂,覺得很恰到好處,所以就更喜歡這首樂曲,也買了錄音帶,經常聽,所以對這首樂曲也算了解。應該是演奏中某些地方拍子長短不同,強弱不同造成了氣勢也不一樣,不能說誰好誰壞,但就是覺得有些不一樣,但能再聽到有樂團演奏,還是蠻高興的。

    • @mingfengwu7223
      @mingfengwu7223 Před 2 lety

      05:40那首就黃俊雄布袋戲武聖關公裏的關公配樂

  • @CarlLu
    @CarlLu Před 6 lety +2

    今年(2017年)10/24在國家音樂廳有一場鄭思森大師紀念音樂會哦!

  • @tangtp6454
    @tangtp6454 Před 5 lety

    很喜歡的一首曲,39年前用到的比賽曲。

  • @user-yo1hh9vt4d
    @user-yo1hh9vt4d Před 6 lety

    很好聽有這樣的水準已經很棒了

  • @ericlee6656
    @ericlee6656 Před 7 lety +1

    當年在正風(周文勇先生的第一商標)國樂團綀過這曲子。陳如祁拉高胡,鄭老師指揮,感覺不太一樣。不過那是四十年前的事了,記憶中的事與當年的實際情況緫是有些差異。不論如何,謝謝你讓我重享年輕時浸沈在國樂裡的時光。

    • @luckyl8303
      @luckyl8303 Před 5 lety

      我去聽過正風的演出

    • @TheTienliantw
      @TheTienliantw Před 4 lety

      四十年前我也是在第一商標拉二胡,還記得陳如祁是指揮,很大氣的一位先進!一點架子都沒有!

  • @user-oc5bs3ky6e
    @user-oc5bs3ky6e Před 7 lety +1

    演奏的真好,若節奏能更緊湊些就更完美了,很謝謝鄭老師

  • @luckyl8303
    @luckyl8303 Před 5 lety +1

    我彈過閣下的淡江暮色欸!

  • @user-jc6bd7mh5e
    @user-jc6bd7mh5e Před 4 lety

    高胡拉的非常好。👍🏾👍🏾

  • @gatochen426
    @gatochen426 Před 8 lety +5

    樂曲處理的太軟了,南胡solo也太軟,不夠堅毅。還是聲美唱片出版的第一商標國樂團演奏的最有味道。懷念!

    • @spm0814
      @spm0814 Před 5 lety

      第一商標的版本我有買卡帶, 不過早發霉了.
      不知有沒有出CD?

    • @eastlee2688
      @eastlee2688 Před 2 lety +1

      沒錯,個人留有第一商標樂團,鄭老師指揮的版本,幾十年了,每次都令人動容,帶子我還保留很好,太珍貴了。緬懷鄭老師,向他致敬

    • @gatochen426
      @gatochen426 Před rokem

      @@spm0814 一年前有位國樂愛好者上傳鄭老師的歲寒三友到YT上,可搜尋參考之。

  • @chubjoe
    @chubjoe Před 23 dny

    Sounds a bit too slow in playing.

  • @user-it2yu1tm4z
    @user-it2yu1tm4z Před 5 lety

    太悲苦了。梅不應如此。古人云:梅令人高。二胡根本無法表達梅的高雅神韻,改為小提琴會好很多。

  • @renwang2205
    @renwang2205 Před 7 lety

    當年小學就參加了國樂班 不過我們的水準尚不足以演奏這曲子~~~後來上國中也想參加國樂班 原班人馬一同上國中 但是剛好生了場大病 可惜了那一年!!後來聽同學說 他們在國中終於演奏了這首!!

  • @joycewang8939
    @joycewang8939 Před 7 lety

    這實在沒法和我30年前錄音帶上聽的相比 差太遠了 唉!有人能告訴我那裏可以買到 芳草詠 五福臨門 湖上春光 耶殼舞 梅等國樂演奏的CD。

    • @amita1658
      @amita1658 Před 6 lety

      早期中正紀念堂旁的中國音樂書房有賣,大約十多年前去買時,只剩最後一套CD和卡帶,CD壞了,只有卡帶,後來請朋友轉錄成CD,不過效過還是有差。

  • @user-cv5xs4xt9t
    @user-cv5xs4xt9t Před rokem

    這是南部慵懶的梅,也別有味道,和四十年前國樂班有點不太一樣,我國中時的梅比較像 czcams.com/video/GgzX_QOfOFE/video.html ,各有千秋,唉,都是陳年回憶。

    • @zinglu569
      @zinglu569 Před rokem

      台南樂集的詮釋也軟趴趴 梅是傲骨的樹 沒有奏出那份傲骨與惡劣天氣的FU 都不是梅

  • @u8814058
    @u8814058 Před 8 lety

    这种水平,老实说,我滴娘,真是笑死我了!

    • @MrLinan389
      @MrLinan389 Před 8 lety +1

      過份的批評也顯示出批評者的水平

    • @hongbao95
      @hongbao95 Před 7 lety

      糖葫芦 翻出牆的屁孩。。。無視

    • @user-jc4xz2iz5z
      @user-jc4xz2iz5z Před 6 lety

      您這種批評的水平,老实说,我滴娘,真是笑死全世界的人類了

    • @spm0814
      @spm0814 Před 5 lety

      三年過去了, 不知您墳頭上草多高了?

    • @alooo2012
      @alooo2012 Před 4 lety

      糖葫芦 還行吧!字都寫不好的死阿拉

  • @zinglu569
    @zinglu569 Před 2 měsíci

    czcams.com/video/1rt_hhmQGjk/video.htmlsi=7qyvFPLPLhS 鄭老師第一商標的版本,就樂曲處理上是標準版本,以前台灣的古裝劇拍得多 梅常被拿來當配樂 尤其是劇情轉折驟變 悲痛 不可承受時 常用它 既是轉折性這麼高的音樂 那戲劇性 情感轉折鐵定就大摟 ......所以 即便是思森老師的版本 有些地方也有些亂的 卻亂得挺風雨飄搖 挺好🤣🤣🤣🤣

  • @user-iz5hy1ni3b
    @user-iz5hy1ni3b Před 8 lety +3

    經典版本的時間約9分50秒,這首是12分多,若有機會再重新演出的話,節奏上的控制若能一氣呵成,將更能使曲子接近鄭思森老師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