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永和大王不賣豆漿 斜槓青年朱一貴的人生逆襲!閩客心結從此解不開?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5. 06. 2024
  • 各位喜歡台灣歷史,沒有台灣史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朋友大家好!
    今天繼續回來清國統治台灣系列。講起來十八世紀是個大帝的年代,全球土地面積與影響都極大的四個國家剛好都換上統治將近半世紀的君主,包括法蘭西的路易十四、蒙兀兒的奧朗則布、俄羅斯的彼得大帝與清帝國的康熙。
    在康熙就快嚥氣的時候,忽然從閩浙總督送來的一道奏摺裡,他忽然驚訝的發現,花了半輩子努力想消滅的大明帝國,居然在南方一座剛收入版圖不久的小島上復活了!
    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0:44 土牛溝為什麼到1720年代才設立?
    01:18 清國統治下的第一場民變
    02:25 原住民為什麼幫助外來政權?
    02:53 神秘的吳球事件
    03:22 統治台灣的官員沒有很糟糕?
    04:44 台灣官場暗無天日是他講的
    05:23 爛到流湯的父母官
    06:29 從神話裡走出來的斜槓青年朱一貴
    07:58 真正這場造反的主力軍是客家人啊
    10:29 豆漿王的覆滅
    12:05 五月稱永和 六月還康熙
    本集參考資料:
    連橫,《台灣通史》
    顧敏耀,〈藍鼎元傳記資料考述--兼論其〈紀水沙連〉之內容與意涵〉
    藍鼎元 ,《平臺紀略》
    謝貴文,《內門鴨母王朱一貴》
    陳冠學,《台灣四大革命》
    李文良,《清代臺灣朱一貴事件後的義民議敘》
    莊吉發,《身穿清朝衣 頭戴明朝帽-鴨母王朱一貴事變的性質》
    #習近平 #台灣史 #李文成 #朱一貴事件 #歷史故事 #閩客

Komentáře • 57

  • @XiJingPing_Bryant
    @XiJingPing_Bryant Před 21 dnem +20

    末尾說的最重要。歷史學是18,19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的產物,當時的人學國家的歷史是為了凝聚對自家國土的認同感,我認為放今天台灣身上亦同理。了解台灣歷史除了是找尋規律並發現問題,透過了解自己土地上的歷史,也能更加凝聚對台灣本土意識的向心力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1 dnem +4

      沒錯!希望繼續把台灣史分享下去

  • @user-tr3qp2yl6w
    @user-tr3qp2yl6w Před 21 dnem +13

    播主說得很中肯生動!但願台灣人能盡快團結起來!

  • @KaoAmy
    @KaoAmy Před 21 dnem +11

    文成破萬的速度真的好快啊!內容真好看!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1 dnem +3

      讚讚大家支持的很夠力

  • @user-im2xp5mq8n
    @user-im2xp5mq8n Před 21 dnem +13

    文成超帥❤
    1:33 清朝時期邊緣人
    2:05 土地的主人(別讓中共沒收所有權呀
    3:30 連橫家族一代不如一代
    3:48 南方有ㄍ包青天
    4:41 文成賣萌
    5:25 再爛的貪污知府都比花蓮米萁好
    7:20 斜槓鴨母王跟不換肩都是政治宣傳
    9:30 清代版宋伯伯 屢戰屢敗 擁有正統
    11:20 血統的號召力 打仗、選戰必備
    13:24 維持現狀的客家人
    13:38 有現今原住民支持國民黨的既視感

  • @Stopthenoisy
    @Stopthenoisy Před 20 dny +3

    有東寧王國也有了永和王國,沙鹿王國、大龜文王國也不意外的是漢人建立,只是身份應該是鄭芝龍裡的十八芝兄弟。
    平埔族群應該就是大航海時代1550~1624年之前來到台灣的海盜集團帶來的。大家都知道客家人是後期才開放來台,晚於閩南人,而這群1624年前來台的漢人就是顏思齊、林道乾、林阿鳳帶來的福建、廣東沿海地區的水上人家,這些人大部分人不是閩南人也不是客家粵人,而是在大明帝國時期漢化的百越人。

  • @bingxianglin7755
    @bingxianglin7755 Před 21 dnem +9

    哇靠,這集diss不少人
    太精采了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1 dnem +1

      是不是只能分享給更多人看了XD

  • @mvplover345
    @mvplover345 Před 21 dnem +6

    恭喜破萬訂閱🎉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1 dnem +1

      讚!謝謝大家

  • @0805qwert
    @0805qwert Před 21 dnem +12

    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
    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
    話說回來,這一集還順便臭了不少“牲口”啊。
    🤣🤣🤣🤣🤣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1 dnem +1

      真的欸一不小心發現...真的很多

    • @0805qwert
      @0805qwert Před 21 dnem

      @@0612ray 其實,若說朱一貴是明代皇室成員的話,還是有可能性在。只是朱一貴並非朱元璋的直系子孫,而是其大哥:南昌王朱興隆的孫子,靖江王朱守謙的後代子孫(順便一提,其父親就是在陳友諒意圖襲取南京時,死守洪都南昌城長達八十五天,讓陳友諒的戰略意圖完全落空的,南昌王爵位承襲者朱文正。)。
      因為朱元璋在賜封朱守謙為靖江王時,就給予不必遵守名字要依循“五行相生”的特權,但還是賜下了族譜字輩。其字輩依序是:
      『贊佐相規約,經邦任履亨;若依純一行,遠得襲芳名。』
      所以,朱一貴若是明代皇室成員,那是有可能的,但絕對不是朱元璋的子孫後代。

    • @0805qwert
      @0805qwert Před 21 dnem +7

      ​@@0612ray 另外再幫你補充一個小歷史:
      杜君英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襲取鳳山縣城及以南各地,主因就是因為杜君英是廣東潮州的客家人。
      而來自於廣東潮州的客家人,早期又聚居於今日的北至高雄美濃、甲仙,南到屏東內埔、萬巒一帶,號為“六堆”。
      也就是說,六堆客家族群,早期也是響應朱一貴、杜君英起事的參與者。其重要原因無他,正是杜君英也是六堆客家人。
      後來正是因為朱、杜兩人決裂,六堆客家人才會直接撤出台南府城回鄉,並且直接與朱一貴率領的閩南起事者對戰,也才造成日後台灣長時期閩、客械鬥的遠因。
      可以說,台灣的族群分裂,正是起源於朱一貴、杜君英的決裂。

  • @markybm
    @markybm Před 17 dny

    笑死,很會用時事梗喔,只好訂閱了😆🤣🎉❤

  • @user-ou3od9wx2p
    @user-ou3od9wx2p Před 21 dnem +4

    你的聲音真的好好聽

  • @liamchen7627
    @liamchen7627 Před 14 dny

    內容超棒。但可能還是要稍微對一下字幕~

  • @ann928
    @ann928 Před 21 dnem +1

    聽著聽著 嘴角幾次不禁上揚 🤭

  • @user-cj4ih2er2m
    @user-cj4ih2er2m Před 21 dnem +1

    記得很久以前台視拍過18:00~18:30的閩南語連續劇:“鴨母王”,就是在講朱一貴事件。

  • @paiwanhan
    @paiwanhan Před 21 dnem +2

    之前還有金官、郭懷一啊。雖然他是反荷。

  • @user-vb1pk6jc8k
    @user-vb1pk6jc8k Před 21 dnem +1

    精彩生動的內容👍
    10:00 不過在朱一貴的時代,臺灣應該還沒有歌仔戲!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0 dny +1

      沒錯!歌仔戲也不是發展在台南!

  • @huifenGuo
    @huifenGuo Před 21 dnem +3

    3:34 字幕勘誤 循「吏」
    4:30 「平」叛
    5:30 原來如此!
    7:43 突然想到Hook 有一集講的類似事情
    8:00 杜君英才是戰將🫶🏻👌🏻
    10:07 中「興」王 永和天子

  • @KiatJin_Si
    @KiatJin_Si Před 15 dny +1

    日語はい(hai):應答詞的“是!”意,從江戶時代(1603-1868年)開始使用,在此時代前的武士階級使用はっ(ha,促音っ本身沒有發音),庶民使用へい(hey)或へー(hei)(在台語同樣有用hè、hè-a、hè-lah音表示應答“是”、“對”的回應),而後融合成はい(hai)主要在平民使用,武士階級在正式場合回答仍然是はっ(ha)。在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軍隊也沿用了はい(hai)。はっ(ha)根據語調會成為感嘆詞,表達詢問或懷疑的意思;はっ(ha)?就是當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時,要反問對方而使用,或聽不懂對方的話,不得不反問時使用的詞語。就如同在台語用蛤(ha)?的音。在武士階層以來所用ha同時有轉發為ho音用,同樣表示“是!”,在台語也使用ho為"好“音表示“是、好的”的應答。
    먹자 meogja:一起吃飯吧。在台語的“蒙呷”音則是偏向向對方或一起的表示加減、多少、將就吃的用法。
    쪽팔려 jjogpallyeo:表示“自己很尷尬”。
    在台語的表示我“很”怎樣、我“好”怎樣的台語語源是表示方向一方的쪽jjog音:我“jjog”見笑欸、你“jjog”靠北欸。
    바다에 bada-e:在海裡。在台語形容人頭腦“頭殼壞去”的“趴代趴代”的語源。
    뭐 ?(mwo,什麼?、什麼!?)。“嘸”有驚訝、驚詫意境,在台語“嘸mwo”用義常見為通無(沒有)、連詞(要不然)或延伸為語助詞的使用:看kua攏"嘸"、"嘸"看kua到tioh、“嘸”你是昧按抓?、“嘸”啊,今啊系蝦密情形?、 幹呢X,“嘸”利系勒公灑曉!?、啊“嘸”利系勒看kua沙小!?
    西元660年大唐在韓半島與新羅聯合發動了對百濟的攻擊,最終百濟首都泗沘被攻陷,663年8月大唐軍於白江口又大敗倭國(日本)與百濟之聯軍,百濟的故土被大唐和新羅瓜分,百濟義慈王與其子(夫餘豐)王室貴族以及一萬多名百濟平民被大唐擄至河洛一帶的洛陽(現今中國河南洛陽),另有一批百濟貴族則逃往日本。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1387年明國因東南沿海長年海盜倭寇為患,追勦無功,澎湖反成盜寇巢穴,明國因此厲行「墟地徙民」政策,將福建、浙江、廣東沿海三地的瀕海岸地區與近海諸島上所有居民及所剿佔澎湖上的住民(遷往福建)強迫遷入內地居住,島嶼居民全數淨空。
    1602年東洋倭寇以高砂(台灣)為巢穴,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與平埔族群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剿倭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迭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歷經迫遷、招撫,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 Laurent Sagart(1951年生於巴黎),法國漢學家。東亞語言研究中心 (CRLAO - UMR 8563) 的成員,他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 的研究主任(已榮譽退休),在西元2008年提出 Kra-Dai 是 FATK (Formosan ancestor of Tai-Kadai)的後期形式,南島語的一個分支,屬於在臺灣發展起來的Puluqic 群的南島語分支,其使用者在西元前3千年後半期左右遷徙回東亞大陸,包括廣東、海南和越南北部。 在他們到達這個地區後,他們與未知的群體進行了語言接觸,導致了FATK詞彙的部分再同化。
    基於其假說並保守的有別於其假說,所謂閩南語是由包括台灣根據地的倭寇海盜、海商集團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在延伸形成局部較強勢的政權主導勢力下匯流趨同。
    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中國所謂的華夏文明的起源是向來中國以中原天朝自居下,視週邊外族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人類在遷徙逐鹿東亞大陸內陸(包括被歷代中原帝國所征擄至中原而落葉的四方之夷國王室與附屬百姓文明平民族群)的匯聚競合大鍋炒後才能幹出來的。東夷鮮卑融群在逐鹿中原下是貢獻了東亞大陸文明,大抵是高麗半島與東北亞大陸、日本群島融群的前融底定分別出大和、高麗之名民族的前身。
    部分由古日、韓(含非現代首爾話為標準語的方言)民族所遺留語彙與解釋下來所謂漢字詞彙發音的同台語:不而過put-lî-kò(韓音:geuligo,在韓是"此外、還有"的意思,台灣則是“不過、然而、但是”意)、我(日語的私Watashi的 wa。在上古日語語彙的我發音使用“wa”和“wata”。上古指在奈良時代的西元710-794年及其以前)。哪do (日語的哪裡:どこdoko)、你(니 li,韓國南部方言音)、親自(韓音:jim-jo。台灣在用音用義皆為斟酌jim-jo,仔細端詳意)、南無觀世音菩(韓)。
    台語與日語互通音:味、好、世界、了/瞭解、振、道、神、死、國、武器、魔、聯絡、散步、演示、白、夜、戰、實、人類、殺氣、毒、實戰、緊急、雜、車、健康、州、由、治療、誤解、刀、首、水源、王、機械、西、將軍、天才、戰車、要求、獎金、態度、誤解、友、偏見、優秀、天界、時間、結果、上、覺、報酬、感謝、賞金、島民、簡單、收納siu-la̍p/lok(日音:収納Shūnō)、現在hiān-tsāi(Genzai)、撤收thiat-siu(日音:撤収Tesshū)、守備、意識、注意、開始(Kaishi)、良心(Ryōshin)、實在(実際Jissai)、任務、鄰國(隣国Ringoku)、理解、研究gián-kiù(研究Kenkyū)。屬於上代日語語源的純用漢字以一字一音表記下來的用“支”(無義)來表記為日語的“キ” ki音(將“支”用於表記為キki音,在西元250-592年的古墳時代到710-794年奈良時代期間,後作シ,しshi),台語的支(也作tsi)、枝皆用gi音。支持tsi-tshî(しじ支持shiji)、土(日本原住民的阿伊努語單字型式的土Toy-Toy)。
    台語與韓語互通音:土產(토산품tosanpum土產品的토산tosan)、特產(특산물teugsanmul特產物的특산teugsan)、動物tōng-bu̍t(동물dongmul)、監督(감독gamdog)、己(gi)、暫時、準備、回答、毒、壽、世、陣(jin)、兵、接、孤、高(go)、麗、時辰、統軍、節、度、避、千、人質、真正、臣、時間、陷、軍紀、南京、辱、分明、征服、簡單、出征、援軍、勇氣、服、汁、學(hag)、報、步、職員、聽、道理、本、令、戶、徵、慘、直接、犧牲、真心、乞丐、志、粉、種(jon)、監視、速度、失禮、始(si)、終(jon)、合嘴ha̍p-tshuì(韓語有使用合嘴habchwi表示為閉嘴)、縛起來ba-kiai(古諺文方言)、虎、布、都市、記者、證據tsìng-kù(韓音:증거 jeunggeo)、參考、阿爸、技術、疆、家屬、旗(깃발gisbal的깃gi)、印鑑(인감ingam)、家具、運動、龍、危機(위기wigi)、機會(기회gihoe)、現在(台語的tsìn-má)、滿足buán-tsiok(만족manjog)...。
    大約在1930年代後期才出現所謂“閩南語”一詞,其語獨立性在皇朝當代不能與其他方言對談,與操清北京官話(後來的普通話)者更全然無法理解,清國常以筆談溝通。在擔任巡視臺灣(1722-1724年)監察御史一職的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黃叔璥,在其所撰之《臺海使槎錄》一書的記載臺灣道習俗的章節中表示: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侍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1852年劉家謀的《海音詩》:「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每用,常數百箇;其棄之也如泥沙,暴殄甚矣。」 *居ku

    • @0612ray
      @0612ray  Před 15 dny

      你太扯了⋯我下一集要講的跟這個好有關!太謝謝你的補充了!!!!讚讚讚

  • @user-stevenlin123
    @user-stevenlin123 Před 21 dnem +8

    偷臭了好多人wwww

  • @waynelin4757
    @waynelin4757 Před 19 dny +1

    鴨母王朱一貴最大致命錯誤
    就是在跟客家幫老大杜君英
    鬧翻之後誤判情勢認為老杜
    會跑回屏東討救兵烙人叫支援
    (後來證實杜君英不但沒南下
    反而帶部下北上在雲林落腳)
    決定先下手為強攻打屏東的
    下淡水客家村莊!逼得原本是
    想保持中立不想捲入戰爭的
    六堆客家鄉親抄傢伙反抗!
    最後朱一貴不但被客家幫
    打得落荒而逃元氣大傷
    還讓清朝官兵趁虛而入
    攻下台南府城並且活捉
    鴨母王到北京凌遲處死!

  • @a27218
    @a27218 Před 21 dnem +1

    鴨母王~

  • @yutsangbiz
    @yutsangbiz Před 20 dny +1

    永和現在一坪100萬了啦,土生土長的都買不起,也住不起

  • @user-is9xj2gn2c
    @user-is9xj2gn2c Před 21 dnem +2

    連橫~連勝文要叫阿祖吧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1 dnem +1

      慘⋯又講錯了🤣

  • @user-kj2is1kv9u
    @user-kj2is1kv9u Před 20 dny +3

    今天也是學到許多華國教材不會有的在地諺語,另外,從滿清派過來的官員是如何的下等還有課本最愛說的海禁政策足見大清國有多麼地看不起台灣。
    話說,導讀台灣給朱一貴的標題也有點太滿了,人家軍紀敗壞幾乎吃敗仗何來馬上得天下,真正有威脅性甚至可憐的其實是杜君英這位客家英雄,也希望客家子弟聽了他的故事不要再抱著那種我族自卑還有大口國主義而活了,抬起頭來吧。
    最後,關於台灣民變,希望下次可以介紹林爽文與戴潮春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0 dny +1

      林爽文的資料多到我整理三個禮拜沒看完

    • @user-kj2is1kv9u
      @user-kj2is1kv9u Před 20 dny

      @@0612ray 謝謝老師的用心

    • @user-kj2is1kv9u
      @user-kj2is1kv9u Před 19 dny

      @@0612ray 另外,其實也有些再把杜君英抹黑,說杜是朱一貴事件落幕的主因,但照您所提供的被埋沒史料,怪罪杜君英這位客家英雄太過偏頗與草率。
      正如您所言,朱一貴自己只懂算計放任軍紀,還只會黑杜君英的隊伍,像朱一貴這樣的人招致敗亡才是合理的,一個軍紀不彰的傢伙怎麼有辦法外戰內行(嗯,怎麼有點像kmt創黨以來的內鬥還有對西西闢的關係)。
      但很多人,特別是華腦似乎沒想過朱一貴那麼高風亮節為何還老是吃敗仗。

  • @Mr.Nobody.1997
    @Mr.Nobody.1997 Před 21 dnem +3

    三年清知府 十萬雪花銀
    五年虧空十五萬兩 已經是清官了 😂

    • @user-ht9zv4th5w
      @user-ht9zv4th5w Před 21 dnem +3

      來台灣不是三年期滿
      就輪調要回中國?
      還是台灣好撈
      所以繼續待下去?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1 dnem +1

      真的是這樣!!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1 dnem

      @@user-ht9zv4th5w王珍的確特別!而且同期還有一些奏摺讓我看了覺得康熙對台灣真的不是很重視

  • @user-xm3ev2oy6x
    @user-xm3ev2oy6x Před 14 dny

    身為侵略者的後代,且深知我如今的一切好處都是建立在我的祖先對他人的屠殺與剝削之上,我一直對我身為一名漢族而深感愧疚。而這份愧疚常常會惡化為對漢人族群的不認同。不知道當老師在和同學們談到這段歷史時,是否有人和我有一樣的感受?又要怎麼消除這種心態呢?我不敢說我想要做什麼來贖罪,不過我仍然任為歷史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是讓我們深刻意識到在形成一種國家或民族認同的過程中我們曾經造成了多少傷害。對我來說我必須去認識他,讓他時時成為我的鞭子,否則我早晚會成為一位對我的一切好處從何而來莫不關心的,醜陋,高傲,自私且可恥的帝國主義者,侵略主義者

  • @blueskybpp
    @blueskybpp Před 21 dnem +1

    文成公主應該要去參與編制台灣的國高中台灣史教材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0 dny

      我覺得在yt能影響的遠遠的大於教室🤣

    • @blueskybpp
      @blueskybpp Před 20 dny

      @@0612ray 但我認為啟蒙階段還是很重要,至少我對公民責任的認知來自於學校的公民課,還有西方世界史

  • @bennychu3260
    @bennychu3260 Před 21 dnem +1

    這剛好證明了,台南的大地震都是出現在冬天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1 dnem

      2016那次也是冬天沒錯

  • @user-ks1qf2ps1l
    @user-ks1qf2ps1l Před 21 dnem +1

    之後會和林辰feat嗎

    • @0612ray
      @0612ray  Před 21 dnem +1

      乾直接被破哏了啦🥲🥲🥲🤣

  • @user-pk3ub5sp9x
    @user-pk3ub5sp9x Před 10 dny

    怎麼感覺跟國民黨一樣,一個搶你領土國號的政權,現在卻要對牠卑躬屈膝,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