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硬核 :什么是神奇的量子纠缠,必须得先从“EPR 实验”讲起。|《宇宙自然生命简史》第二十三集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24. 05. 2019
  • 今天的节目在开讲之前,我必须给你一个高能预警,非常烧脑,我会用比平时更慢的语速来讲,因为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量子纠缠。要理解什么是量子纠缠,我们必须回到这个问题的源头,那就是1935年5月,爱因斯坦同两位年轻的美国物理学家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在美国《物理评论》47期发表了题为《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的论文,在物理学界、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名垂千古的思维实验,以论文的三位联合作者的首字母命名,称为“EPR实验”。正如这篇论文的标题所表达的意思那样,爱因斯坦想用这个思维实验来告诉物理界,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解释是有问题的。
    ▬▬▬▬▬▬▬▬▬▬▬▬▬▬▬▬▬▬▬▬▬▬
    ▶订阅我的频道,第一时间通知你最新影片◀
    ‣‣bit.ly/2T1CMw9 🔔
    🔸点赞🔸评论🔸分享🔸
    ▶科学声音其他平台更精彩◀
    ‣‣微信社区 ▶ bit.ly/2QKxrrD
    ‣‣微信公众号 ▶ 科学声音;科学有故事;科学史平话
    ----------------------------
    💬不可错过的其他影片
    ----------------------------
    🌍最新大片‣‣‣‣‣‣‣‣《寻秘自然》
    ‣‣‣‣‣‣‣‣ • 寻秘自然|第一季(完更)
    🌍 人气最佳 ‣‣宇宙自然生命简史(完结)
    🎦 ‣‣ bit.ly/2vlHRX2
    ‣‣世界未解之谜丨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更新中)
    ‣‣ bit.ly/3ad4xHX
    ‣‣医学有故事丨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离不开这些人的努力(更新中)
    ‣‣ bit.ly/2T9t76Z
    ‣‣太阳系新知丨最近20年人类对太阳系认真颠覆性的改变(完结)
    ‣‣ • 太阳系新知(完更)
  • Věda a technologie

Komentáře • 428

  • @bobyu3113
    @bobyu3113 Před 3 lety +92

    我听了两遍,一次喝了酒一次没有。感觉喝了酒后理解得更好。

    • @ysmsam
      @ysmsam Před 2 lety +13

      你应该再喝一次酒,再来听,顺道写篇论文,你就是下一位诺奖得主了

    • @user-nv3dc1yv7h
      @user-nv3dc1yv7h Před 2 lety +9

      我也听了两遍,一次清醒的时候一次睡着的时候,感觉睡着的时候画面感更好

    • @Angela-Zuo369
      @Angela-Zuo369 Před 2 lety +2

      哈哈,我也去喝点酒先

    • @canon6388
      @canon6388 Před 2 lety +2

      關注這篇的意識裡您聽了四遍喝了兩次酒,來留言的是沒喝酒的您,旁邊還有隻不是薛丁萼家的貓陪著。

    • @8malepp
      @8malepp Před 2 lety +1

      这属于量子纠缠范围了

  • @user-gi7hg4gf4v
    @user-gi7hg4gf4v Před 4 lety +1

    这个节目真的很不错,让我学习到了很多。

  • @user-fi5ys4wh6s
    @user-fi5ys4wh6s Před 3 lety +1

    看这一文章:弥补两大理论裂痕的自然规律之二,有助于理解老师的讲解。

  • @user-ym6ro8nq6q
    @user-ym6ro8nq6q Před rokem +6

    我也同意爱因斯坦的所说的话:奇迹在于这个世界是可以理解的。你讲的很好,居然一次就能听懂,感谢有你。
    波尔这种说法确实太含糊,也许在这件事情上他对了。但我也始终认为奇迹在于这个世界是可以理解的,自古以来任何事都是这样

    • @lovelife5783
      @lovelife5783 Před 6 měsíci

      无法推翻波尔的理论,就不能认为波尔是错的。波尔的观点也并没有说奇迹不能被理解,而只是说明,以人类目前的手段,还没有达到理解它的程度。真正破解了量子活动背后的机制,那才是人类真正掌握量子力学的时候

    •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Před 2 měsíci

      爱因斯坦整个理论都是错的。电子之间是有电场存在的,这才是相互作用存在的原因。波尔说的没错,但他解释不清楚。电子以不同的自旋态存在是因为正旋和反旋刚好是相吸引的,所以可以共存,其实两者是一样的,就象两块一样的磁铁放在一个圆形的轨道上,他们会自动选择N极和S极对接,如果在对着磁铁的两级的方向观察你会看到一个是N极,一个是S极。其实他们是一样的,只是转了个方向。所以无论你如何实验,总是一半正旋,一半反旋。两个相互关联的的电子一直由中间的点场连接着,如果有一个东西阻断了这种连接,量子纠缠就消失了。要想完全理解这个问题,要从宇宙的组成谈起。要理解相互作用的本质。
      电子湮灭实验证实当伽马射线光子和近核电磁场相遇时产生了电子和正电子,这就说明电子和正电子构成于电磁场。磁场不是独立的物质,他是电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说明宇宙构成于电场。电子和正电子就是辐射状排布的电场,粒子没有边界,粒子外围的场一直延伸直至与来自其他粒子的场相遇,于是产生了相互作用。
      宇宙构成于同一种永恒存在的东西,道德经里叫“道”,佛经里叫“万物的本性”,圣经里叫“上帝”,就是现在科学里的电场(电子湮灭实验证实了这一点)。电场的稳定状态有两种,环状和辐射状。宇宙本来是以环状电场存在的(道生一)(电场没有固定形状,被称作“无形质”,简称“无”),后来在运行时出现扭曲,产生了相对稳定的辐射状排布,由于电场的方向性,这种排布有两种,方向向内和向外,两者组成一致,但性质相反,被称作阴阳,也就是正负电荷粒子。比如电子和正电子都构成于电场,但性质相反(一生二)(这种结构在外围看像一个球,有固定形状,被称作“有形质”,简称“有”,佛经里叫“相”),这就是为什么电子外围的电场是辐射状排布的原因。后来有了光子(二生三),带电粒子和光子一起构成了宇宙的粒子部分(三生万物)。这里的万物是指所有粒子态物质。所以有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说法。道没有阴阳。形成粒子后才有了阴阳。万物出自有,有出自无,有和无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命名,说得清清楚楚。佛经里则描述为:地(固态粒子)水(液态粒子)火(光子)风(气态粒子),本性圆融。翻译过来就是一切粒子态的物质均来自于一种圆的相互融合的东西。这不就是环形电场吗?道德经里描述:道飞逝远方,回返。因为道是环形的。带电粒子相互吸引形成了大的粒子,比如原子,分子,星体等。粒子在宇宙中占的比例很小,宇宙的主体和本体是电场。但常人看不见场。宇宙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这些电场中。存储你个人信息的部分就是你的灵魂。意识就是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宇宙中的万物之间都由场连接着,信息是相通的。但常人习惯于用五官感知世界,只能看到一部分粒子,丧失了感知场的能力。所以无法读出这些信息。有些人在有些状态下恢复了这种感知能力,比如做梦,催眠,开悟等状态。他们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信息。现在科学是从研究粒子开始的,对场的认识有限。意识,灵魂,能量,物体间相互作用,量子纠缠,暗物质等都是场的行为。现在科学搞不清楚。老子,释迦摩尼,耶稣就是些开悟的人,他们的意识可沿时间和空间瞬移,所以他们能看到一个全部的宇宙以及演变过程。道德经,佛经和圣经讲的是同样的内容,宇宙的演变,和现在的物理学类似,只是比现在物理学更高一个层次,是终极的自然学。人们一直没有读懂这些经典。被后来被解读成了宗教和哲学。这些经典的重要部分不是思想,是描述。我做了两个视频讲解这个:宗教和科学的统一。感兴趣可点击去看一看(看2022年上传的视频)。看过就什么都明白了。很容易理解。
      由于无法检测到场,所以误认为宇宙是由粒子构成的,现在科学掉进了这个误区。这种思维完全是错误的。
      量子力学首先假设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这是一种近似。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一直纠缠在一起的。
      爱因斯坦所谓的光速传播最快的说法,只适用于粒子态物质,场态的物质根本无法用速度描述,他是整体谐动,瞬间传递的。
      去看看木内鹤颜的经历,人的意识可以瞬移就是这个道理。

  • @user-lm1xg9nn3z
    @user-lm1xg9nn3z Před 4 lety +4

    解釋好棒!

  • @lx5171
    @lx5171 Před 4 lety +1

    讲的非常非常好,谢谢!

  • @liyutong
    @liyutong Před 4 lety +2

    这个世界的过去和未来都是永久存在的,这世界表现出具象化的一切事物只限于这一个瞬间,那是因为受限于我们的感官感知。我们带着感知在这个完美的苹果里像虫子一样蠕动,并且这种蠕动是单向性的,人的一生如果快进拉长,在时间里会化为一条条长长的残影,一切的过去未来和全部的可能都摆在那成为永恒,忘记时间这个概念吧,时间从来没有流失过,流失的只是我们而已。现在是一个点,而过去和未来则是两个圆锥形,顶端正对着现在这个点也就是你能够感知的这个点,是的就像沙漏,里面装着的是我们各自有限的可能,随着沙子落下,这个点带着可能性和结果做平面移动且和自己交接的沙漏互相影像产生更复杂的因果。这世界的过去未来和无限的可能是完美的不可分割的既定存在的永恒整体,这个整体本身不存在时间和空间概念,时间和空间是我们的感官赋予我们的,是虫子在苹果中单向穿行时的一种片面感受。(例如佛教等等的一些宗教,对于感知这个世界的本质走在了科学的前面,或许是猜想或许是巧合吧,总之我觉得科学的前瞻性不足,感觉它更加的实用主义和既得主义,有些东西是无法靠测量和计算理解的,数学或成为人类最大的瓶颈和枷锁。)

  • @yutianzhang4584
    @yutianzhang4584 Před 3 lety +3

    量子理论,最好让它存在于希尔伯特空间里,而不是我们生活的“现实”空间里!把这些理论全部看成数学系统,理解就毫无压力!上纲上线要跟平时的朴素认知挂钩就太天真了!

  • @mrlui713
    @mrlui713 Před 3 měsíci

    很久很久沒听到你用这个平台讲量子,深望你天天好!

  • @user-vk8sy9kq6x
    @user-vk8sy9kq6x Před 4 lety +1

    目前見過最詳細的解說了 !!!

  • @scottwang2106
    @scottwang2106 Před 3 lety +3

    解釋得真好

  • @1542y
    @1542y Před 5 lety +3

    这期讲的真是相当棒!

  • @laradingetje
    @laradingetje Před rokem +1

    老大,你太厉害了,你讲完了,表面上你同意爱因斯坦的理论,但你又给人的感觉是支持波尔的,就像是薛定谔那既死又活的猫。这就是量子理论的精髓啊

  • @guoyanshi8390
    @guoyanshi8390 Před 3 lety

    很感兴趣感谢讲介懂了不少谢谢专家!!!

  • @yquanlibra
    @yquanlibra Před rokem

    雖然聽的蒙查查但感覺自己也有了點學問,所以訂閱點贊了。

  • @soontan1797
    @soontan1797 Před 2 měsíci

    你的分享很不错👍👍👍👍👍也很仔细👍👍👍👍👍

  • @echo9904
    @echo9904 Před 5 lety +9

    我居然是个天才,居然波尔和我想的一样,哈哈哈哈。。。听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 @glenlee7043
    @glenlee7043 Před 4 lety +2

    科普很好。

  • @laradingetje
    @laradingetje Před rokem +1

    我同意波尔的理论,尽管爱因斯坦的理论听上去更科学更严谨,但是这个世界就是由无数无法说清楚但更加悬疑的事情组成,量子纠缠客观存在,而且我们谁也说不清楚,很多东西完全是以人的意念为转移,这个意念是什么,有多强大,强大到直接可以影响到物质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这个无法被证实,但又客观存在,这个客观存在确实以主观印象为转移。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 @wjshih3786
      @wjshih3786 Před 4 měsíci +1

      不能玄學化啊!

    • @user-tb3lv6rf2k
      @user-tb3lv6rf2k Před 3 měsíci

      反正每次人知道了一点后,就会发现有更多更多更多..是不知道的😅,

    •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Před 2 měsíci

      爱因斯坦整个理论都是错的。电子之间是有电场存在的,这才是相互作用存在的原因。波尔说的没错,但他解释不清楚。电子以不同的自旋态存在是因为正旋和反旋刚好是相吸引的,所以可以共存,其实两者是一样的,就象两块一样的磁铁放在一个圆形的轨道上,他们会自动选择N极和S极对接,如果在对着磁铁的两级的方向观察你会看到一个是N极,一个是S极。其实他们是一样的,只是转了个方向。所以无论你如何实验,总是一半正旋,一半反旋。两个相互关联的的电子一直由中间的点场连接着,如果有一个东西阻断了这种连接,量子纠缠就消失了。要想完全理解这个问题,要从宇宙的组成谈起。要理解相互作用的本质。
      电子湮灭实验证实当伽马射线光子和近核电磁场相遇时产生了电子和正电子,这就说明电子和正电子构成于电磁场。磁场不是独立的物质,他是电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说明宇宙构成于电场。电子和正电子就是辐射状排布的电场,粒子没有边界,粒子外围的场一直延伸直至与来自其他粒子的场相遇,于是产生了相互作用。
      宇宙构成于同一种永恒存在的东西,道德经里叫“道”,佛经里叫“万物的本性”,圣经里叫“上帝”,就是现在科学里的电场(电子湮灭实验证实了这一点)。电场的稳定状态有两种,环状和辐射状。宇宙本来是以环状电场存在的(道生一)(电场没有固定形状,被称作“无形质”,简称“无”),后来在运行时出现扭曲,产生了相对稳定的辐射状排布,由于电场的方向性,这种排布有两种,方向向内和向外,两者组成一致,但性质相反,被称作阴阳,也就是正负电荷粒子。比如电子和正电子都构成于电场,但性质相反(一生二)(这种结构在外围看像一个球,有固定形状,被称作“有形质”,简称“有”,佛经里叫“相”),这就是为什么电子外围的电场是辐射状排布的原因。后来有了光子(二生三),带电粒子和光子一起构成了宇宙的粒子部分(三生万物)。这里的万物是指所有粒子态物质。所以有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说法。道没有阴阳。形成粒子后才有了阴阳。万物出自有,有出自无,有和无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命名,说得清清楚楚。佛经里则描述为:地(固态粒子)水(液态粒子)火(光子)风(气态粒子),本性圆融。翻译过来就是一切粒子态的物质均来自于一种圆的相互融合的东西。这不就是环形电场吗?道德经里描述:道飞逝远方,回返。因为道是环形的。带电粒子相互吸引形成了大的粒子,比如原子,分子,星体等。粒子在宇宙中占的比例很小,宇宙的主体和本体是电场。但常人看不见场。宇宙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这些电场中。存储你个人信息的部分就是你的灵魂。意识就是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宇宙中的万物之间都由场连接着,信息是相通的。但常人习惯于用五官感知世界,只能看到一部分粒子,丧失了感知场的能力。所以无法读出这些信息。有些人在有些状态下恢复了这种感知能力,比如做梦,催眠,开悟等状态。他们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信息。现在科学是从研究粒子开始的,对场的认识有限。意识,灵魂,能量,物体间相互作用,量子纠缠,暗物质等都是场的行为。现在科学搞不清楚。老子,释迦摩尼,耶稣就是些开悟的人,他们的意识可沿时间和空间瞬移,所以他们能看到一个全部的宇宙以及演变过程。道德经,佛经和圣经讲的是同样的内容,宇宙的演变,和现在的物理学类似,只是比现在物理学更高一个层次,是终极的自然学。人们一直没有读懂这些经典。被后来被解读成了宗教和哲学。这些经典的重要部分不是思想,是描述。我做了两个视频讲解这个:宗教和科学的统一。感兴趣可点击去看一看(看2022年上传的视频)。看过就什么都明白了。很容易理解。
      由于无法检测到场,所以误认为宇宙是由粒子构成的,现在科学掉进了这个误区。这种思维完全是错误的。
      量子力学首先假设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这是一种近似。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一直纠缠在一起的。
      爱因斯坦所谓的光速传播最快的说法,只适用于粒子态物质,场态的物质根本无法用速度描述,他是整体谐动,瞬间传递的。
      去看看木内鹤颜的经历,人的意识可以瞬移就是这个道理。

  • @cidicorn5494
    @cidicorn5494 Před 3 lety +6

    我是想不明白為何人們認為並且深信能夠做到把電子長期分離成兩種單一方向自旋的呢?
    像是在沙漠裡你挖了一個大坑, 自然的在時間飛逝下, 那個大坑是會自然的填補回去;
    另一個例子是在真空的太空環境裡, 你把水放出來後, 水會形成水球飄浮著, 再試著把水球分成兩團
    在抽離一部份的水球後, 另一部份的水球也是會自然形成新的球形呈現;
    (事物遇到任何新的壓力改變, 便會形成新的形態)
    貼在人類文明裡就是說, 今天你不斷的去賺錢, 另一邊同等價值的存在會在減少去填補回去, 不管是抽象的價值觀還是視物存在的物件,
    如果是從簡單的角度去解釋當中的平衡的天平, 的確量子糾纏這名稱比較適合去理解,
    但事實上卻又不是那回事, 更像是無限種因果在堆疊在一起的結果
    不過我也是隨口說說, 聰明的人把世界弄得太複雜太名利了

  • @1084dreamer
    @1084dreamer Před 3 lety +6

    雖然關係到計算上的物理我完全是零知識,但看過很多科普片的我自然會比較同意波爾說的話。
    但您問的是如果生在愛恩斯坦年代我是否會這樣想,我覺得我不一定會了。
    所以我不是天才XD

  • @patrickbao4426
    @patrickbao4426 Před 5 měsíci

    我觉得爱因斯坦是对的:一个介子发出的一对光子之所以会纠缠,是因为这对光子就像太极图阴阳鱼的两半对称互补,这对阴光子和阳光子的隐变量好比阴阳鱼的形状是不变的,而且始终处于对应的配对位置态。由于它们在运动过程中同步翻转,若吻合偏振片的狭缝形状方向就通过,若不吻合就不通过。所以,就单个光子而言不存在叠加态和波函数塌缩。量子纠缠的原因是“阴阳鱼”光子对在分离后的“配对惯性”导致的,只要距离足够长就会衰减至消失,这是由其内在的本性决定的,与技术无关。纠缠光子对的 每个光子就像一根抖动的“弦”,在分离后的适度时空范围内保持弦形状的互补,从而产生纠缠效应,但在超距时空下的纠缠效应会衰减。所以,星球间超远距离的量子通信无法实现。贝尔不等式是证明量子纠缠的统计结果,并不能否定单一光子对具有配对的隐藏变量

  • @carryout6971
    @carryout6971 Před 5 lety +13

    解釋好棒!是我看過最入門好懂的量子力學的說明!youtube太多扯靈魂意識的網紅看了就好煩....thank you! from taiwan

    • @viewer5th522
      @viewer5th522 Před 4 lety +1

      Out Carry 老吴的更加简洁易懂,只是内容太少

    • @carryout6971
      @carryout6971 Před 4 lety

      拜託...老吳那種只比老高好些而已,世界是虛擬的嗎?這種也能拍影片。

  • @user-hj2bj5sf4s
    @user-hj2bj5sf4s Před 3 lety +2

    我的悖论来了。两个纠缠态的电子,分别去穿越两个上自旋滤波器,必然有一个通过,另一个未通过。那么请问这个时候,未通过的电子上哪去了,此时两个电子还存在纠缠态么?而通过上自旋的那个电子再去穿越另一个滤波器,它再次被观测后的状态改变,是否还作用于那个未通过的电子?

  • @zhouyu9921
    @zhouyu9921 Před rokem

    真的很详细!

  • @happyheidi4379
    @happyheidi4379 Před 4 lety +1

    就愛燒腦!愛老師!!

  • @woodpecker6203
    @woodpecker6203 Před 2 lety +7

    讲得太明白啦,内容硬核,表达清晰易懂,希望您也可以讲讲推测第五基本力那个的实验,谢谢。

  • @iouno05
    @iouno05 Před 4 lety +12

    這是我看過講解的最容易讓人明白的介紹

  • @haohaohao6188
    @haohaohao6188 Před 2 lety +8

    科學是工具,哲學才是工具的操作方法。

  • @David-gs6be
    @David-gs6be Před 2 lety +2

    [量子糾纏]
    兩本厚度&每頁頁面厚度一樣的書本,以每一頁互相參差疊加
    需要以多大的力量才能將兩本書分開?
    為什麼量子要糾纏?

  • @KaoChinLin
    @KaoChinLin Před 4 lety +2

    關於電子自旋與自由度的問題。或許可以這樣想。如果,你要在空間空標是一個粒子(包含運動),你需要用幾個"獨立"座標?(我目前無法找到適當的形容詞,或許說,在"拓譜"上,是獨立的) 在直線運動上,你需要直線座標。可是,粒子可能會有旋轉, 你會發現粒子會有順時鐘與逆時鐘的兩個旋轉方式。(順著z軸觀察跟逆著z軸觀察是不一樣的)。所以,你在描述這個粒子的運動時,必須賦予4個獨立座標(就是四個量子數)。所以,你解出的解,就會多一個自旋量子數。而這個自旋量子數的解不是 "+" 就是 "-" 他用來形容旋轉的方向。在沒有任何破對旋轉方向稱性的邊界條件或外場時,這兩個自旋量子數的解,他們會同時存在。如果有兩個"全同"粒子,那麼,你很難說,哪個粒子帶的是"+"那個粒子帶的是"-",可能是它們同時帶有"+","-"的解(糾纏態)。而在糾纏態下,當你對某個粒子做破壞旋轉對稱性的操作時,被操作的那個粒子的自旋角動量變化時,另一個也會相對的變化。這就好像你在鏡子前舉起手一樣。當然,這個糾纏態的操作只是一個對應操作的解,你沒有測量他,就不牽涉光速的問題(也不破壞因果律),這就好像,你在漆黑的房間中的鏡子前舉起右手,"同時"鏡像解就會舉起左手,但是,你沒有光,不牽涉測量,就沒有超光速與因果律的問題。你看到你的鏡像舉起手,一樣要依賴光的傳播,資訊的傳播速率一樣不能超過光速,糾纏態也是。
    BTW,因為有直線坐標與旋轉坐標,所以也有對應於此二坐標的破壞對稱性操作。也就是電場與磁場。

    • @user-px2ls2gt3b
      @user-px2ls2gt3b Před 2 lety +2

      说得不错 👍
      不过,我可以肯定地说:
      1 超光速存在
      2 纠缠电子对二者是一个整体
      3 因果律不是宇宙的必然
      实体上是因果论(虚幻)
      意识上是果因论(真实)

  • @dogdog1030
    @dogdog1030 Před 5 lety +7

    我个人觉得宇宙有多维空间,而电子是所有空间的基本元素,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在1维空间还是11维空间,都是同一个基本元素。这样也许可以解释纠缠态,因为在我们三维空间虽然距离很远,但在1维空间却并没有分开,自然改变一个电子的特性另外一个也随之改变。

    • @user-lr1ip1og5v
      @user-lr1ip1og5v Před 4 lety +3

      我有一个方法能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当我们劈开角动量为0的两个电子的时候,一个电子相对另一个电子是镜像的存在,就像我照镜子一样,一个电子始终是另一个电子的反面,不管你把镜子拿到何处,甚至拿到月球上也一样。这个现象从侧面证实了,电子的运动轨迹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定死的,分毫不差。

  • @NicolasXina
    @NicolasXina Před 2 lety +1

    Fala sobre astrologia e cosmologia tb.... video mt TOP

  • @bill20506
    @bill20506 Před 3 lety +1

    他們倆個好恩愛 旁人看了很是羨慕

  • @tonyng8075
    @tonyng8075 Před 5 lety +2

    我個人估計,微觀粒子波函數會否塌縮,取決於該函數引伸效果的宏觀尺度,這個引伸尺度逾大,波函數就會塌縮逾勵害
    例如太空一大團等離子體中的某個離子的具體位置動量不會有任何引伸宏觀尺度,所以波函數不會無故塌縮
    而猫的實驗中放射性元素衰變與否會引伸出猫生或猫死的宏觀尺度,所以衰變與否就不確定性塌縮為確定狀態而不涉及人為觀察
    這個解釋好處是令波函數塌縮抽離於有意識觀測,但就顛覆了時間的方向和因果律的慨念

  • @user-wc3zz4lt5t
    @user-wc3zz4lt5t Před 4 lety +3

    波尔真厉害

  • @carlrobin6297
    @carlrobin6297 Před 4 lety

    任意方向的旋转

  • @XS83
    @XS83 Před 3 lety +3

    按照量子纠缠的说法,那我们人类不就是整个宇宙的量子纠缠集合体吗?整个宇宙星系,无论多远都在给我们传输能量吗?

  • @user-rx7pl4pt2z
    @user-rx7pl4pt2z Před 3 lety

    终于看懂了量子纠缠

  • @KC-vi8tq
    @KC-vi8tq Před 3 lety +1

    成对儿的量子在高维度空间里本来就是同一个粒子,只不过在三维空间的投影可以分开而已。而且人们还没发现在时间轴的分开投影。

  • @maskerzhang7789
    @maskerzhang7789 Před 2 lety

    电子没有观察前不具有客观实在性,波尔这思维太烧脑了

  • @jxm8944
    @jxm8944 Před 3 lety +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乐府诗集·木兰诗》。这是对“量子纠缠”概念一最贴切的比喻既含义深微,又生动形象、活泼谐趣,经得起人们的反复咀嚼、品赏。这期讲的非常好,对期待了解“贝尔不等式”的朋友,请参看第24期。谢谢!

    • @YangMoses
      @YangMoses Před 3 lety

      震惊!中国人已经在1000年前发现量子纠缠

  • @NicolasXina
    @NicolasXina Před 2 lety +1

    Fala também sobre quarta dimensão e a teoria das cordas também

  • @slime0002
    @slime0002 Před 5 lety +8

    愛因斯坦氣到的故事比較有趣,哈哈

  • @topstr
    @topstr Před 2 lety

    3:20 電子角動量有2種:電子繞原子核的軌道角動量 & intrinsic spin angular momentum

  • @lamdawave
    @lamdawave Před 4 lety +1

    能否請教你一個問題? 關於薛丁諤的貓, 我覺得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規律是不一樣的。 從微觀到宏觀有一個過渡的階段,只是這個臨界點並不是很清楚。 但是看宏觀世界不能以量子的方法。 在宏觀世界裏那隻貓絕對是活的或是死的,不可能有兩種狀態的疊加。不知道我這種說法是否正確?謝謝你!

  • @longlei6000
    @longlei6000 Před 3 lety

    按照这个视频的实验来说爱因斯坦说的可能是对的啊,就是第2个偏振器影响了电子的属性,导致第3个过去的时候是50%,至于为什么连过2个1号偏振器第的时候就是100%了 有可能1号偏振器和2号偏振器的“偏振属性不一样”所以对电子的影响也不一样。就相当于是玩电子游戏先来1次物理免疫过去50%第2次再过物理关卡就是100% 但是物理免疫的玩家过魔法副本的时候导致物理免疫属性被随机重置,虽然保证了魔法免疫的玩家过去了,可是这些魔法免疫的玩家被魔法副本所影响不再保持100%的物理免疫。因此再过物理关卡被卡主50%。 也就是物理关卡改变魔法属性 ,魔法关卡改变物理属性。

  • @user-yu2ox2fz4l
    @user-yu2ox2fz4l Před 4 lety +14

    把時間因素拿掉,兩個理論都沒問題了!時間本來就是不存在

  • @user-sz6xe4fm5e
    @user-sz6xe4fm5e Před 2 lety

    要行成螺旋是可以的,讓我讀懂一切

  • @ok60605
    @ok60605 Před 2 lety

    蛮烧脑的 呵呵
    从哲学角度来看 这个世界 本就一个世界
    但是在这个世界里 上下是一对一体
    人生亦如此 有上就有下
    有好就有坏 好坏也是一对一体的
    有悲就有喜 悲和喜是一体一对的
    从人生来看 好坏悲喜则是客观实在的

  • @fanhua69
    @fanhua69 Před 6 měsíci

    波尔真是神人,能想出纠缠态这种概念!

  • @zyichen2044
    @zyichen2044 Před 5 lety +1

    我爱菠萝包!

  • @user-vm3sm5fg2e
    @user-vm3sm5fg2e Před 5 lety +16

    我好象假装听懂了! 谢谢。

  • @sunpeng1788
    @sunpeng1788 Před 4 lety +22

    我是被埋没的物理天才

  • @manchen2165
    @manchen2165 Před 5 lety +1

    下期是不是要讲贝尔不等式了?

  • @nekojs6796
    @nekojs6796 Před 3 lety +1

    也许是我没有基础物理学知识,所以当我看到某个装置可以做到某个效果的时候,像是(偏振器),像是双缝干涉实验里的单独发射一个粒子的装置,还有观察粒子的装置,由于无法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所以感觉像是在看SCP。。。

  • @yongluo9791
    @yongluo9791 Před 4 lety

    想了三天,写出一篇论文!!!

  • @user-jm8cs2kc8y
    @user-jm8cs2kc8y Před 2 lety

    汪老师还是植发之前帅气。

  • @user-hj2bj5sf4s
    @user-hj2bj5sf4s Před 3 lety +3

    我是被埋没的天才。
    我会做另一个试验,就是只挂两个上偏振,试验结果如果没有猜错,第二个偏振器依然会过滤掉50%被第一个偏振器已经筛选过的电子。

    • @z48723888
      @z48723888 Před 3 lety

      其实就是,只有两个自旋态的假设本身就是错的。或者那些验证实验,本身就有问题的。

  • @jackytang3683
    @jackytang3683 Před 3 lety

    有机合成要用这些

  • @linabass6995
    @linabass6995 Před 4 lety +7

    怎么没有24集

  • @zhiqianlyu1086
    @zhiqianlyu1086 Před 3 lety

    凡为观测皆为主观。

  • @yanyong8580
    @yanyong8580 Před 3 lety

    人就是埋没自己的天才,人也是创造自己的天才,劳动创造人。

  • @user-wg6st8rc8t
    @user-wg6st8rc8t Před rokem +3

    有沒有可能電子會以超快的速度改變自己的自旋態,就像是在左自旋及右自旋之間超快的改變,偏振器只是剛好篩選出電子通過的那一瞬間的自旋態,電子通過後還是仍然以超快速度改變自旋態

    • @ganglg5774
      @ganglg5774 Před rokem

      这样没法解释为什么两个90度角的镜片会过滤掉所有光。因为光子通过第一个偏振镜片后随机变化,还是能通过第二个正交镜片。
      我觉得可能是偏振镜片过滤出了某些范围的光子,还同时影响了光子的自旋,这就能解释为啥加一个偏振片能让光通过第三个偏振片了。

    •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Před 2 měsíci

      电子之间是由电场相互连接的,一直都是纠缠在一起的。是量子力学的假设将物质分成一份一份的了。粒子没有边界,粒子外围的场是粒子的延申。
      要想完全理解这个问题,要从宇宙的组成谈起。要理解相互作用的本质。
      电子湮灭实验证实当伽马射线光子和近核电磁场相遇时产生了电子和正电子,这就说明电子和正电子构成于电磁场。磁场不是独立的物质,他是电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说明宇宙构成于电场。电子和正电子就是辐射状排布的电场,粒子没有边界,粒子外围的场一直延伸直至与来自其他粒子的场相遇,于是产生了相互作用。
      宇宙构成于同一种永恒存在的东西,道德经里叫“道”,佛经里叫“万物的本性”,圣经里叫“上帝”,就是现在科学里的电场(电子湮灭实验证实了这一点)。电场的稳定状态有两种,环状和辐射状。宇宙本来是以环状电场存在的(道生一)(电场没有固定形状,被称作“无形质”,简称“无”),后来在运行时出现扭曲,产生了相对稳定的辐射状排布,由于电场的方向性,这种排布有两种,方向向内和向外,两者组成一致,但性质相反,被称作阴阳,也就是正负电荷粒子。比如电子和正电子都构成于电场,但性质相反(一生二)(这种结构在外围看像一个球,有固定形状,被称作“有形质”,简称“有”,佛经里叫“相”),这就是为什么电子外围的电场是辐射状排布的原因。后来有了光子(二生三),带电粒子和光子一起构成了宇宙的粒子部分(三生万物)。这里的万物是指所有粒子态物质。所以有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说法。道没有阴阳。形成粒子后才有了阴阳。万物出自有,有出自无,有和无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命名,说得清清楚楚。佛经里则描述为:地(固态粒子)水(液态粒子)火(光子)风(气态粒子),本性圆融。翻译过来就是一切粒子态的物质均来自于一种圆的相互融合的东西。这不就是环形电场吗?道德经里描述:道飞逝远方,回返。因为道是环形的。带电粒子相互吸引形成了大的粒子,比如原子,分子,星体等。粒子在宇宙中占的比例很小,宇宙的主体和本体是电场。但常人看不见场。宇宙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这些电场中。存储你个人信息的部分就是你的灵魂。意识就是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宇宙中的万物之间都由场连接着,信息是相通的。但常人习惯于用五官感知世界,只能看到一部分粒子,丧失了感知场的能力。所以无法读出这些信息。有些人在有些状态下恢复了这种感知能力,比如做梦,催眠,开悟等状态。他们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信息。现在科学是从研究粒子开始的,对场的认识有限。意识,灵魂,能量,物体间相互作用,量子纠缠,暗物质等都是场的行为。现在科学搞不清楚。老子,释迦摩尼,耶稣就是些开悟的人,他们的意识可沿时间和空间瞬移,所以他们能看到一个全部的宇宙以及演变过程。道德经,佛经和圣经讲的是同样的内容,宇宙的演变,和现在的物理学类似,只是比现在物理学更高一个层次,是终极的自然学。人们一直没有读懂这些经典。被后来被解读成了宗教和哲学。这些经典的重要部分不是思想,是描述。我做了两个视频讲解这个:宗教和科学的统一。感兴趣可点击去看一看(看2022年上传的视频)。看过就什么都明白了。很容易理解。
      由于无法检测到场,所以误认为宇宙是由粒子构成的,现在科学掉进了这个误区。这种思维完全是错误的。
      量子力学首先假设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这是一种近似。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一直纠缠在一起的。
      爱因斯坦所谓的光速传播最快的说法,只适用于粒子态物质,场态的物质根本无法用速度描述,他是整体谐动,瞬间传递的。
      去看看木内鹤颜的经历,人的意识可以瞬移就是这个道理。

  • @kjin1013
    @kjin1013 Před 4 lety

    18:05 应该说,“纠缠的电子对是一个整体,其中任一电子自旋态在测量前不是一个客观实在“。爱因斯坦大概忘了,他自己实际上在别的地方也认同波尔所说的这一原理。在波色-爱因斯坦统计中阐述的粒子全同性原理:全同粒子在被测量前具有交换对称性。如果按隐变量理论,纠缠的全同粒子对的自旋能够分辨彼此,那么这种交换对称性就不成立了。

  • @buwasoft
    @buwasoft Před 7 měsíci

    本期內容完整說明、驗證了著名的 "施特恩-格拉赫實驗"💯

  • @liangfeng5010
    @liangfeng5010 Před 3 lety

    量子纠缠,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似乎可颠覆物质第一性的论调。宇宙的本源 似乎可以是意识

  • @user-js9pl7ry9x
    @user-js9pl7ry9x Před 2 lety

    量子纠缠是否是 普遍的,是像概率波一样所有粒子都是概率波还是像反物质一样 非常稀少

  • @byteinfinity
    @byteinfinity Před 2 lety

    有件事情也很想知道,说火箭法接近光速因为需要几乎无限大能量。但当时火箭🚀反推的燃料质量不也接近无穷大了么,是可以得到同样无限曲线的反推力的么。。

  • @kejielu961
    @kejielu961 Před rokem

    做实验的Aspect今天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user-pc2pi3kp2k
    @user-pc2pi3kp2k Před 5 lety +1

    偏振器那块,说的是电子为什么拿的是fiber的偏光调节器

  • @yia3739
    @yia3739 Před 3 lety

    我诚实的回答:我不知道~我觉得两个人说的都对~可是,如果说试验证明第三次又是50%的话,我会偏向波尔理论。但是我啥都不懂~~~那到底有没有量子纠缠呢?如果有,波尔是不是对了呢?但是如果有量子纠缠,就是说有比光速还快的传递速度?又是如何纠缠传递的呢?

  • @user-ni1tj1lg3f
    @user-ni1tj1lg3f Před 2 lety

    这个视频很不错,只是背景音乐的敲击声让人很心烦

  • @omegarxb
    @omegarxb Před 5 lety +1

    youtube上有MIT的公开课,里面量子力学第一集视频。

  • @user-jd8qf8cg2f
    @user-jd8qf8cg2f Před 3 lety +17

    講的超級好,我完全不知道我大學物理教授是在幹嘛的。。。

    • @oreo6242
      @oreo6242 Před 3 lety +7

      其实很简单,教授自己也不懂。

    • @user-wb5jh9pi9l
      @user-wb5jh9pi9l Před 3 lety +3

      这个up主表面上看着很老实正直“白莲花",但有时候视频里是不是有故弄玄虚的嫌疑?

  • @hansenchen8942
    @hansenchen8942 Před 5 dny

    我想请教老师一个问题,当电子50%穿过一个偏振器,这时再加一个转90度角的偏振器,又50%穿过,再加一个又转30度的偏振器,那么会有多少穿过呢?

  • @1542y
    @1542y Před 5 lety +1

    这期讲的例子比妈咪叔好!棒

    • @dragonred3576
      @dragonred3576 Před 4 lety

      妈咪叔的语言能力强大。不得不说,这里的老师发音不准,很影响效果。

  • @leo-ds8en
    @leo-ds8en Před 4 lety

    有个疑问,地球之所以有东西南北是因为地轴的存在。因为地轴是固定的,所以北就是北,南就是南。但在量子上,量子或是任何粒子上并没有轴,也就是说xyz轴并不存在,因为北可以是南,也可以是东或西。比如左旋的光粒子倒过来就是右旋,上旋的光粒子左右翻转就是下旋。如何确定一个光粒子是左旋或上旋?

  • @jawasakilee
    @jawasakilee Před 3 lety

    一个在地球,另一个在月亮是否能测出呢?两者距离1.3秒。

  • @user-uy5in8zp5m
    @user-uy5in8zp5m Před 2 lety +5

    在北半球還能做自旋實驗,真是了不起。

  • @bessonro3327
    @bessonro3327 Před 3 lety +1

    可能我就是个物理天才,可惜没法证明,哈哈

  • @MyGigidi
    @MyGigidi Před 4 lety

    桌上的書籍名單可以給大家參考嗎?

  • @sigloes
    @sigloes Před 3 lety

    没有下期(24期)?

  • @xfbs7843
    @xfbs7843 Před 2 lety

    陰險的量子糾纏
    與無險的量子斷纏

  • @haohaohao6188
    @haohaohao6188 Před rokem

    电子的自旋是在描述状态;电子的角动量是在描述速度。在四分22秒的时候。博主又犯了一个错误。并不是把角动量又取名叫自旋。

  • @user-fk2hm3qo7u
    @user-fk2hm3qo7u Před rokem

    電子的白旋,簡單說电子的自主跳動,用跳振轉三式的集合體現象,角動量,因為电子極小,所以極快

  • @evilfox549
    @evilfox549 Před 3 lety

    影片中的電影名稱是哪部啊?想找來看看

  • @motorkk
    @motorkk Před 5 lety +1

    玻爾量子相對論

  • @user-st8fq2mb5j
    @user-st8fq2mb5j Před 3 lety +3

    波尔更有逻辑,爱因斯坦的才是真的强行解释。实验结果证明波尔是对的。

    • @nnkan3543
      @nnkan3543 Před 3 lety

      波尔的理论也不一定是对的,现在物理学界主流更倾向于多世界诠释

  • @user-og9cf7jo1q
    @user-og9cf7jo1q Před 5 lety

    我看明白了

  • @user-px2ls2gt3b
    @user-px2ls2gt3b Před 2 lety

    🤸‍♀️🤸‍♀️🤸‍♀️👍👍👍
    讲得太棒了 !
    空前绝后的科技主播 🥳
    所有那些在关键处不会讲得很慢的教授就是一只照本宣科根本不真懂的鹦鹉而已 🦜

  • @charleneshen9556
    @charleneshen9556 Před rokem

    請問下一集在哪兒呢?謝謝

  • @atom3310
    @atom3310 Před 4 lety

    我認為目前科學還做不到完全不影響路徑的觀察.還有宏觀下不存在既是死又是活的貓!

  • @lx2658
    @lx2658 Před 3 lety +4

    从小数理化不及格的我只感兴趣哲学神学,是不是跳级了~

    • @TomYuBazi
      @TomYuBazi Před 3 lety

      可以从玄学开始😂

  • @user-gm1bp2ho2e
    @user-gm1bp2ho2e Před 5 lety

    请问这里的影视资料来源于哪些电影或记录片?

  • @user-vl1vp4wq2g
    @user-vl1vp4wq2g Před 4 lety +1

    第24集怎么没了?

  • @deholin7110
    @deholin7110 Před 2 lety

    支持自始客觀存在,觀察其中一個固然不會干擾未被觀察的另一個。但角動量守恆,只要觀察其中一個,就等於兩個的狀態一起被確定。所以猜中的機率各半。

  • @user-ox3yz9gj6y
    @user-ox3yz9gj6y Před 4 lety +1

    你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 @luzhangamerican
    @luzhangamerican Před 5 lety

    我有个问题。那电子,质子,中子可分吗?如果可以,那他们又有什么结构和运动属性。他们也可以视为一个云,而不是实体球。

  • @SuperTANSK
    @SuperTANSK Před 3 lety

    “二元渲染效应“:‘正负’ 被 负仪干涉后转为‘正’,‘正’ 被 偏仪干涉后又转为 ‘正偏’,‘正偏’再被 负仪干涉后又 剩下‘正正’,所以经过以上所干涉后的量子得出现象只能是50%。就如‘负’负得正的数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