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山訓練場(賈村)3D模擬現況介紹影片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23. 06. 2024
  • ※線上瀏覽及下載運用盤山訓練場(賈村)3D模型:skfb.ly/oUDAM
    【盤山訓練場(賈村)3D模擬現況介紹影片】
    盤山訓練場位於中山紀念林,亦稱為「賈村」。場地提供金門駐軍部隊演練城鎮巷弄作戰,另一處特殊訓練場為鄰近古崗村的「青山教練場」,負責訓練部隊於實際戰火震撼下的臨場反應。
    盤山訓練場位在中山紀念林的邊緣,可經由園內路線或園外道路到達訓練場。
    訓練場腹地約為8600平方公尺,共有四區訓練空間。
    訓練場聯外道路整修後將更便捷到達,營舍分布在中山紀念林園區道路的兩側。營區內共有18棟建築物,多數為一層樓建物。訓練場內種植的大型林木,讓建築物得以融入在環境之中,以模擬巷道戰時,攻擊方與守備方可能面對的作戰場景。而在歷經不同階段的使用後,金管處於民國106年,進行環境整理及設置靜態解說板,再於民國112年,進一步規劃為生存遊戲場地,以提升國防教育及戰地文化體驗。
    運用空中與地面多角度環場攝影技術,可建置出訓練場的數位實境模型,中心區域,以並列配置的建築物與圍牆,仿造出街道建築群的樣貌,部分構造物牆面彩繪不同操演項目的人員活動指令,外部區域,以一、二層樓高的建築物與樹木交錯配置,仿造出郊外建築群的樣貌,另有一處以建築與圍牆構成的院落建築群,則是城鎮中心的模擬。
    經由各種類型的區域模擬,訓練班兵精通每項戰技,並能靈活穿梭在坑道與伏地堡空間,演練城鎮游擊戰術。
    訓練場分為三類,共計18棟建築。分別為街道建築群、院落建築群、外圍建築群。鄰近入口處的外圍區域有三棟建築,其中編號4號為三層樓建築,編號2號為區域內,唯一仿造成廟宇的「天地廟」,街道建築群區域,共有六棟一層樓建築,均以圍牆連接。利用圍牆牆面作為戰技說明板,並留設可供人員穿越的孔洞。外圍建築群以此三棟建築物較為特殊,其中編號10號建築物的一樓設有伏地堡及坑道,能連通三棟營舍,院落建築以三棟組成。編號6號建築物為室內教練區,其戶外設有兵推沙盤。
    經由切片動畫呈現地下空間與地面建築關係,共計5棟有設置屋內伏地堡以及坑道,天地廟以神龕設置射口與坑道,訓練場內多以低矮層建築物,訓練部隊模擬城鎮游擊作戰,低層建築屋頂留設的天窗,可用來訓練攀登戰技,高層建築早期外掛樓梯,現今皆已拆除。因應現今作戰型態的改變,訓練場的功能已不敷使用。
    訓練場內營舍皆以水泥空心磚砌造,屋內坑道出入口以水泥石砌加固,「中心區」也作為賈村教練場教室空間,圍牆塗刷白漆繪畫訓練圖文,高樓層的屋頂設置垛牆,提供部隊掩護射擊,廣場設置該區域兵推沙盤,場地也由軍方撥交給金管處,規劃轉型為有趣的活動場地,活化既有構造物變成生存遊戲場所,低矮建築屋頂留設天窗作為射口,外緣建築物則在室內增築射擊掩體,屋內轉角以地道相通伏地堡,並藉由伏地堡多向射口增加防守範圍,主建築一樓作為教學上課空間,中庭作為團隊集合場,訓練場多處構造體利用紅土層開鑿坑道與溝渠相連。
    坑道通風口以水泥與空心磚加強構造,坑道內則覆蓋水泥板,防止紅土掉落,進入狹隘的坑道空間,更能感受昔日軍人開鑿的辛勞。坑道開口處以魂擬土加強結構強度,坑道連結構造物地基作為室內的坑口,再由屋內通往其它坑道系統。建築牆面開鑿多處孔洞,創造不同的射擊角度。構造物轉角位置增建與屋內相通的伏地堡,提供部隊快速轉換防禦陣地。
    如今的賈村已從戰備軍事使用,轉變為提供民眾散步休閒的場所。金管處也將透過修復工程準備重新啟用,利用城鎮空間特色發展生存遊戲,讓時代性的訓練場更為人所知,延續具有特色的戰地文化與建築生命,重新讓人感受賈村的空間魅力。
    【金門國家公園112年戰役史蹟3D模型建置暨研究推廣計畫】
    ◎出品/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顧問/金門縣戰地史蹟學會
    ◎製作/寓山文化工作室
    ◎空拍/宜勤廣告有限公司
    ◎選曲配樂/CZcams音樂庫授權
    ◎史料:國史館、國防部國軍史政檔案影像調閱系統
    「賈村及庫北營區活化利用整建工程」第二期文案規劃書
    ◎計畫簡介
    為能打破民眾實地參觀軍事史蹟的時間與空間限制,金管處於民國112年委託寓山文化工作室將10處軍事史蹟建置內外部空間環境結構的3D數位模型如後:湖下二(排)、安東二(排)、安東三(加強排)、后扁一(排)、紅土溝一(排)、銅牆山(連)、寨子山一(連)、九宮二(營)、庫北(旅)、盤山訓練場(訓練場),並結合駐軍文史資料製作線上解說影片,共計完成現況解說影片10支及深度導覽影片4支。

Komentář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