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心要 (上)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29. 09. 2023
  • 淨宗心要 (上)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一)世尊唯說彌陀願海
    中國可以說是一個淨土宗的國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夠理解淨土宗的殊勝的,還是很稀有。中日共尊舉世敬仰的善導大師有兩句話:「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是說世尊為什麼出興於世,到人世間來說法,來度眾生,開演種種的教化,其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說彌陀如來的本願。這兩句沒有什麼特殊的名詞術語,就是佛所以興出世,唯一的要說的是彌陀的本願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確實十分稀有。大家想想看,佛說這麼多法,怎麼說就是說彌陀本願海呢?這裏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經語深。我們一輩子把這兩句話能夠真正明白了,就沒有白來一趟啊!這話只有像善導大師這樣的水平才能說得出。所以蓮池大師說:善導大師人稱是彌陀化身,縱然不是彌陀,也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說出這樣的話。我能聽到這樣殊勝的開示,深感佛恩。由於感恩故想報恩,所以今天抱病來到這個念佛道場,為彌陀本願大海敬申供養淨宗心要。
    佛法是傳心之法,心法的綱要稱為心要。淨土三經中《阿彌陀經》稱小經,《無量壽經》稱大經。有的竟當作一部經,《阿彌陀經》稱小本,《無量壽經》稱大本。所以我們就從這兩部經研究淨土宗要。因為《無量壽經》稱為淨宗第一經,《阿彌陀經》則是流傳最廣天天念誦的經。
    (二)阿彌陀經宗要
    《阿彌陀經》的綱宗是什麼呢?蕅益大師說得最好,蕅益大師寫的《彌陀要解》,近代淨宗大德印光法師說:這個《要解》是此經一切註解中最好的,釋迦牟尼佛自己來寫也不能超過。小本宗要是信願持名;我們研究小本,我們就遵蕅益大師。蕅益大師說,小本綱宗是「信願持名」。信願行稱為三資糧。我們出去旅行要預備錢這是資呀,要帶糧票這是糧,所帶乾糧那更是糧了。信、願、行這三個,是三種不可少的資糧。今天大家都成為居士,還能說不信嗎?來參加這個念佛道場,當然知道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也是信,而且是很殊勝的信。但是蕅益大師在他的《要解》裏,對於這個信字舉出六樣。今天簡單說一點。信是六信,剛才我說的,信有極樂世界,信有佛,這信的是事,這是些事相。在事上你能信,你就可得分。應知有不少專研究佛學的人,在這方面不信。信有阿彌陀佛,那是他佛,這是信他。六信之中信了事信了他,最多是信心的三分之一。而六信裏頭跟事相對的還有理,所以信事還要信理。與他相對的是自,信他還要信自。這就四信了。理是本體,但我們眾生認識一切東西,都僅僅只認識它的事相,一些表面的樣子。例如金子打一個戒指,是個圓圈,打個環子又是一個樣子,打條項鏈又是一個樣子。你只認識這個戒指、耳環同項鏈,只認得事相,不認得都是金。金就是這些耳環戒指的本體。本體是金,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所以理體,這個本體是不變動的,無生無滅的,它可以出現一切形相。金子可以打出任何形相的東西,但是金子沒有固定的式樣,究竟是長的?是方的?不一定。根據鑄造的情況能出生一切相。金子不因打成戒指而出生,它是本來就有的,也不會把它熔化了就消滅,金子全部都在。
    理和事,我們能信事還要能信理。理就是法身佛了。法身佛徧虛空盡未來,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理與事應同信,若有欠缺便不是深信。自與他也是同樣,信他之外還要信自,這是密宗的根本道理。很多人都想學密,不知道這是密宗的要領。只是去受灌頂,修法是得不到殊勝法益的。密宗殊勝之處在於自己就是本尊。禪宗說什麼是佛?「清潭對面就是。」你一看清潭的水,清潭對面,你自己就在水中現出來,就是自己啊。《觀經》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在念佛,就是是心在作佛;你作佛的這個心,他本來就是佛。這跟禪宗和密宗完全是一味的。所以信他還要信自。再有信因信果。現在先說一般的因果,很多佛教徒都把它忘了,要真信因果,他還敢做惡事嗎?那他這個人就變了。這是一般說的因果,信得也很不夠。但是這個六信的因果更深一步,不只是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當然得信,但這不是深信。深信呢,就信:你是個凡夫,信願持名一生念佛,臨終還在念,你就成為阿鞞跋致。你本是凡夫,有信有願專念阿彌陀佛,就這麼一句一句的念,沒有什麼另外的巧妙,你現生所得的果,決定成佛。證了不退轉,那不就決定成佛嗎?這個信願持名的因,得無上菩提的果,很多人恐怕不見得能信。一般人總想再修點這個,修點那個,東求一點,西求一點,不能相信這個殊勝的因果。所以我們要具有六信。要能具有六信,這已經是很深的智慧了。如果還沒有具足的話,那就一點一點去增加嘛。現在從信事信他開始,我們需要不斷地深入,不斷地發展。生了病不相信我念佛就能好,要找個氣功師給你治病,那你就認為氣功師的力量比你這個佛號的力量大呀。你這個信心應該打個問號!所以都是要深入,要深信。信有六個方面,這六個方面都要深信。這就是心要。
    念佛念得多念得少,念得有妄想沒妄想,那不是往生的關鍵。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深信切願。所以蕅益大師的話:「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願:「欣慕極樂,厭離娑婆。」看來這事很容易,實際並不容易。尤其是「厭離娑婆」這四個字很不容易。多少修行人還在爭名啊,爭利啊。這個名利不都是娑婆世界的東西嗎?還不是在留戀嗎?總想生活改善一些,生活不更是娑婆世界的東西嗎?兒女呀,夫婦這些感情,唯恐自己的對方對自己的愛不真啊,計較我對你很真,你對我不真,很傷心!這些感情,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都是男人。這些東西正是娑婆世界的纏縛,就是這些東西使得本來是佛的你,墮落成今天這個樣子。所以要真正的厭離,對於這一切都不留戀。不是說都要出家。許多出家人他身出家而心在家,他又爭佛教中的地位與名聞,他又有新的關係,有和他相親的,又有相疏的,不知不覺形成幫派,團結一派打擊別人。出家而在家,還是留戀娑婆。居士們最好是在家出家。先從淡開始,漸漸發展到真實厭離,毫無留戀。信心堅定,欣願極樂,老實持名,三資糧就圓滿了,這是小本的《阿彌陀經》的宗要。
    (三)大乘無量壽經宗要
    大本宗要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菩提心不僅是淨土宗單獨注重的,任何一個大乘法門,不管你是參禪,你是學教,尤其是密宗。密宗之所以殊勝,所以成就快成就大,唯一的原因就是特別重視菩提心。看經看教種種都不能離開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心呢?也就相當於剛才六信都深信,對於娑婆毫無留戀,一心只願同眾生都到極樂世界去精修。所以小經的信願也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三個一體,這樣的心;不是一般的智慧,是大智慧,是般若,大慈悲和大願,這樣的心才稱為菩提心。
    這個在密宗稱為行願菩提心,勝義菩提心。顯教也一樣,稱為順事菩提心,或者是順理的菩提心;或者叫做世俗菩提心,勝義諦菩提心。總之可分為兩種。兩種具足的,那才是真正的發起了菩提心了。唐朝有個新羅僧人元曉法師,在《無量壽經宗要》中說:「無上菩提心,一是順事發心,二是順理發心。」隨事發心呢,就是咱們的四宏誓願。「煩惱無邊誓願斷」,這就是斷德。能把無邊煩惱一齊斬斷是斷德。「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智德。你能修佛這麼多法,這麼多法是大智慧,是智德。斷煩惱就要有智慧呀。「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恩德。對於眾生有恩。那麼這三個合起來就成佛了,「佛道無上誓願證」。所以真正發起四宏誓願,也就是發起了一部分菩提心,叫做隨事發心,或者叫做世俗菩提心,密宗叫做行願菩提心。發起這個心,功德不可思議。
    進一步呢,順理發心了。順理發心就不好用言語來說了。勉強來說,實際這個心,就是自己本有的真心,覺悟的心。菩提就是覺悟。覺悟什麼?覺悟自己自心就是佛,自己本來是佛。這個大覺就「言語道斷」,言語這條道路斷了。在無可說中勉強來說:一切法皆如幻夢。這個不但是破人我這個執,法執也破了。《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許多人,經是天天念,但對這些內容如聾如盲。很多人天天練功,把練功當作真實的事。這和《金剛經》的差距就太大啊!一切有為法,有為嘛,想幹個什麼,想得到什麼,鍛煉個什麼。你把這個臭皮囊不要了,換成不壞之體;九轉丹成,羽化脫胎種種,還都是如夢如幻呀!所以一切事(與理相對)法,不但上面說的法是幻夢,就是阿羅漢的出世法也一樣。阿羅漢沒破法執,他還是有煩惱可斷,有阿羅漢可證,這成了法執了。應知是「非有非無,事理無礙。」
    「佛說諸法空,為除諸有故。」佛告訴你諸法空,是因為你著了有了,破你這個有啊!底下就要提防啊!你倘若著在空上了,那更壞了。「若復著於空,諸佛不能度」啊!佛教的殊勝高妙也就在此。順理菩提心,理是實際理體,簡稱本體,它是非有非空,空有不二,從容中道。你著有著空都是背離了本體,都落在二上。空是對有說的,就二了。二就不是「不二法門」了。《維摩詰經》就是講的不二法門。很多修行人,就在這二上打轉,這離成就很遠啦。先應離言絕慮,離開言說,所以言說無非是指月的標,指路的路牌。例如到頤和園,路上有塊指路牌,上寫,頤和園。你按牌子所指方向,自然會找到園子。但許多人以為牌子所在之處就是頤和園,那就大錯特錯了。又例如室內有燈,我指一指,並說「這就是燈。」我這麼一指,一伸手,你認為這個手是燈。現在人們錯就錯在這兒,尤其是學者。「這是燈。」我的話沒錯啊!這個是燈。他不知道順著我手所指去看燈,他認為我這個手是燈。離言,言也不是不要,經也不是不要,但你要是執著,你就是抓住了手指或這個指路牌了。所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心的行處沒有路了。所以禪宗之開悟,密宗的大圓滿大手印,都是到這個「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火滅灰寒之後,冷灰中突然爆出一顆熱豆。從這樣的悟解發起廣大心。從這個地方出發,這樣來發心,不見有煩惱跟善法作對,但仍是斷煩惱修善法,這才是中道。有人聽到煩惱善法也平等,那我也不必去修善了,也不必去斷煩惱了,煩惱與善法平等了。真能平等嗎?吃烤鴨與霉麵包一樣嗎?如不能一樣,還是要修善法斷煩惱;雖然是修善法斷煩惱,而煩惱善法平等。對於度眾生,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沒有能度所度之心。《金剛經》上說:我應該如是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而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就是這個意思。我願終日度生,而終日沒有一個誰是能度誰是所度的念頭。所以布施講三輪體空。我把一萬美金送給這位朋友,內不見能給美金之我,外不見接受美金之他,中不見這一萬美金,就稱為三輪體空。我們布施供養修一切福,都應該

Komentáře • 29

  • @yingma9604
    @yingma9604 Před 9 měsíci +2

    感恩黄念祖居士慈悲开示, 南無阿弥陀佛 _/|\__/|\__/|\_ 我们大家都和佛法有着宿世深厚的缘份,才有这稀有的因缘闻法

  • @enghongloh1165
    @enghongloh1165 Před měsícem +2

    我們要至誠感恩黃念祖老居士南無阿彌陀佛🙏🙏🙏
    佛門龍象早開悟
    歷經磨難和困苦
    抱病註經筆不輟
    留給後世作慈舟

  • @user-hp8du5ib2i
    @user-hp8du5ib2i Před 3 měsíci +3

    阿彌陀佛

  • @1xm238
    @1xm238 Před 5 měsíci +2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vt8rb9gy6x
    @user-vt8rb9gy6x Před 9 měsíci +2

    阿弥陀佛

  • @mama-wv3yh
    @mama-wv3yh Před 4 dny +1

    老居士亦要有正念,阿彌陀佛,祝你往生極樂

  • @mama-wv3yh
    @mama-wv3yh Před 4 dny +1

    多聽虛云老和尚開示,阿彌陀佛

  • @guihai6712
    @guihai6712 Před 9 měsíci +9

    阿弥陀佛,净空法师往生极乐世界

  • @user-vs3qu9fd8x
    @user-vs3qu9fd8x Před 9 měsíci +4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user-ep6xy7jb7i
    @user-ep6xy7jb7i Před 9 měsíci +7

    阿彌陀佛 感恩

  • @liliu4254
    @liliu4254 Před 9 měsíci +10

    黄念祖老居士🙏🙏🙏

  • @KETLINkon2330
    @KETLINkon2330 Před 9 měsíci +3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111havea
    @111havea Před 9 měsíci +7

    常「佈施」得財 福 祿 壽
    哪怕只是一點點,
    因小果大,
    小種子可長大樹,
    有「捨」有「得」,
    因果真實不虛。
    常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願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迴向冤親債主
    迴向法界眾生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 @lilidutrey5491
    @lilidutrey5491 Před 9 měsíci +10

    谢谢您们!
    顶礼黄念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

  • @neocontan5116
    @neocontan5116 Před 9 měsíci +6

    顶礼黄念祖老居士,南无阿弥陀佛🙇🏻‍♀️🙇🏻‍♀️🙇🏻‍♀️

  • @user-tn2dy3si9e
    @user-tn2dy3si9e Před 9 měsíci +8

    南無阿彌陀佛!慈父本願,攝眾往生

  • @suonan5387
    @suonan5387 Před 9 měsíci +3

    南無阿彌陀佛!🙏🙏🙏

  • @lammerlinda3407
    @lammerlinda3407 Před 9 měsíci +5

    三年止語旣身成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mama-wv3yh
      @mama-wv3yh Před 4 dny +1

      那麼十年止語又如何,啞的可以,六祖話木頭都可以,個個都唔講十年嘢,阿彌陀佛,停停想想,你究竟學佛學左怎麼,竟授予眾生,阿彌陀佛

    • @mama-wv3yh
      @mama-wv3yh Před 4 dny +1

      身如何成佛,身相屬四大,風火水土,四大散滅,又誰來成佛,學佛不可著色相,亦不雖離色離相,色相本無和合生相,念念自性不離自離,阿彌陀佛

  • @mingmingming1110
    @mingmingming1110 Před 9 měsíci +2

    感謝菩薩🙏🏼

  • @smhuang9696
    @smhuang9696 Před 9 měsíci +3

    有隔膜的專念(淨宗法師)
    我們有的同修,雖然也專念名號,外表與弘願門行持一致,
    但是,
    內心還有某種差別,
    比如,有的人念佛號,他是求禪定一心,
    這就是前面所講的「息慮凝心」,
    不瞭解六字名號本身所含的功德,
    不瞭解六字名號與我們的關係,
    不瞭解六字名號有什麼功能,
    而是把名號當作工具,來「息慮凝心」,
    要達到某種程度的禪定,功夫成片,一心不亂,
    這個屬於定善,心態是如此;
    或者有的人,
    「禪定心達不到,我呢,克服妄念,克服煩惱……」這就屬於散善,
    然後說以這樣的修行,回向求往生。
    雖然念的佛號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但是對淨土宗可以說不瞭解,有隔膜。
    老實念佛
    真正念佛的行者,
    雖然念這句名號一天三萬、五萬、六萬、八萬,乃至最精進的有十萬,
    不執著說
    「是我自己修行的力量,是我自己克服妄念、禪定一心的力量」,
    不是這樣的,
    而是「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
    念一聲,是靠佛的願力,
    念一萬聲、五萬聲,聲聲都是靠佛的願力,
    所謂「稱我名字,乘我願力」。
    我們念佛的人,
    念佛的名號,就是乘佛的願力,
    阿彌陀佛有此大願,我們念佛才能往生。
    這個叫做「死心念佛」、「老實念佛」,
    不然你念佛,你那個心不能死。
    「死心念佛」,就是不要有自力執著,「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
    死心塌地,「通身靠倒,徹底放下」,
    印光大師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徹底靠定這句名號,
    徹底靠定阿彌陀佛的大誓願,
    沒有一點點自己,叫徹底,
    通身放下,全部任憑彌陀救度,
    這個叫老實念佛。
    不然怎麼叫老實念佛?
    一邊念佛,心中一邊打妄想,「我這樣能往生吧,那樣不能往生吧……我修行這樣,再修行那樣……」這個就不老實。
    瞭解這句名號必然救度我們,
    知道六字名號是彌陀大願所成就,
    善導大師解釋阿彌陀佛的「念佛往生願」這樣說: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
    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定得往生。
    這是解釋第十八願。
    「如果我成佛,十方一切善惡凡夫,稱念我的名號,
    下至十聲,若不能往生我的淨土,我則不成佛。
    這尊佛的誓願現在已經完成了,
    稱念佛的名號,
    乘佛的願力,
    必定往生。」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

  • @user-qg7xe4bh5b
    @user-qg7xe4bh5b Před 9 měsíci +6

    阿彌陀佛

  • @kimlau8832
    @kimlau8832 Před 9 měsíci +8

    南無阿彌陀佛

  • @jinglan9966
    @jinglan9966 Před 9 měsíci +5

    阿彌陀佛

  • @K54443Y
    @K54443Y Před 9 měsíci +8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