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字幕】左派很多偽君子?支持進步價值只因不想當壞人?ft.美國哲學家 Peter Boghossian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11. 09. 2024

Komentáře • 1,4K

  • @drpeterboghossian
    @drpeterboghossian Před 5 měsíci +1579

    Thank you for having me on your show. I enjoyed our conversation. I hope to get back to Taiwan soon!

    • @jaybone0918
      @jaybone0918 Před 5 měsíci +14

      I’m so following you from now on Sir

    • @jm-qq4to
      @jm-qq4to Před 5 měsíci

      The school you found will definitely bring about change. Change happens faster and has more impact than you think. I believe there may be more Americans aware of this issue than you realize. It's an era of rapid change. Things that have been unbearable for you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After you start taking action, there will surely be effects beyond your expectations. Best of luck to you! By the way, can the curriculum of the new school be livestreamed online? Let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learn together.

    • @user-ih4ll5rb8m
      @user-ih4ll5rb8m Před 5 měsíci +1

      Your methodology for challenging beliefs is interesting and informative.
      I think Chinese people are the group that needs these thinking methods the most, but it is a pity that they are not allowed on many issues.
      So do you have any plans to come to China and try it once?

    • @leahlee8291
      @leahlee8291 Před 5 měsíci +4

      Nobody enslaves anyone in mainland China. Your hypothetical is totally groundless and yet you use this false hypothetical to force people to make choices. As a scholar you should go to China to have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to form your hypotheticals.

    • @TonyLinSh
      @TonyLinSh Před 5 měsíci +14

      @@leahlee8291中国不会允许他干这个事儿的。

  • @christinawei8876
    @christinawei8876 Před 5 měsíci +724

    我是Dr. Boghossian曾任教的psu的學生,我們曾經在課堂上討論過他發表虛假文章並獲得期刊發表的這件事,其實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這件事很有價值。但是很明顯我們的老師並不這麼認為, 他們認為Dr. Boghossian的行為會讓知名期刊失去信譽,使得其他的發表者的聲譽也受到影響。由此可見學術界已經變成了一個以販賣知識為生的地方,you don't saw off the branch everybody is sitting on。所以當聽到他辭職離開的消息的時候,其實能夠理解他的選擇,說真話的人大部分時候是不被接納的,因為真話很難聽🤐

    • @yaya5tim
      @yaya5tim Před 5 měsíci +14

      我覺得我會有興趣去念他的大學, 但看了一下學費, 要5萬8, 加州的大學都只有一半就已經很貴了(in state resident來算的話)

    • @KEVIN5GAO
      @KEVIN5GAO Před 5 měsíci +6

      在这里能遇见psu 的校友也是不容易啊!

    • @KittyCEwert
      @KittyCEwert Před 5 měsíci +29

      希望台灣會有越來越多人願意聽刺耳的真話,甚至成為一個說真話的人,不再是檢討提出問題的人只因為他破壞了大家表面上的和諧。

    • @user-mx3mg2ku7o
      @user-mx3mg2ku7o Před 5 měsíci +43

      我覺得那不是peter的問題吧,期刊連最基本的學術把關都做不到,不正是自記砸自己的招牌嗎

    • @TWALBEVA
      @TWALBEVA Před 5 měsíci +10

      @@yaya5tim 其實一分錢一分貨,你去Berkeley和Standford逛一圈,你就知道硬體資源的差距有多大 (單純比較校園環境等硬體資源,沒有要戰學術成就,校友別來亂)

  • @YenLun0716
    @YenLun0716 Před 5 měsíci +605

    不針對內容。我個人覺得中文字幕的某些翻譯,有點過度超譯了。這翻譯有點加上太多譯者的價值判斷。例如:16:57 教授是說 are looking for a reason to be offended 直翻應該是他們在找被冒犯的理由。跟 "都變得很易怒“ ,易怒有點價值判斷。21:01 教授是說,to help her question a fundamental belief,直譯應該是“幫助她質疑底層信仰” 但這邊翻譯“過度仰慕” 也有點價值判斷。22:44 教授是說,the first thing is you have to listen to the extent that you truly understand what they're talking about 直翻應該是“首先,你必須傾聽,直到你真正理解他們在說什麼” 但這邊直接翻譯成“首先,你要先弄懂他們在供三小”,“供三小” 也是價值判斷。片中有滿多翻譯都有一點點這種狀況,我相信這段訪談教授想強調的其中一點就是,如果要跟別人溝通,或試圖理解他人,前提是在溝通的過程中不要帶有太多價值判斷,這些有一點點偷渡價值判斷的翻譯,我相信不是教授的本意。

    • @nbb0926
      @nbb0926 Před 5 měsíci +73

      哈哈哈……沒錯,還有什麼三民主義,這位翻譯竟然是用來賓最批判的態度來翻譯來賓的言詞,我一邊看一邊笑,這團隊真的有想要認真對待他們請來的教授嗎???

    • @porsche0806
      @porsche0806 Před 5 měsíci +72

      非常贊成,譯者加入太多自己的態度,如果不聽原文是會被影響的

    • @junjoumishi
      @junjoumishi Před 5 měsíci +13

      @@nbb0926 對,catechism教義問答」;也不是所有人都有修過三民主義。

    • @YenLun0716
      @YenLun0716 Před 5 měsíci +25

      能理解逐字翻譯的困難處,但其實可以把整段都給chat gpt 讓他用“理性中立專業”的口吻翻譯即可。我最近一直在嘗試用chat gpt翻譯,結論是,翻譯得不差。

    • @play0517
      @play0517 Před 5 měsíci +23

      認同+1 我自己是英文不太好的人,習慣直接看翻譯,但這一集因為翻譯品質讓我再回去聽英文原話....希望團隊引以為戒@@

  • @redford1412
    @redford1412 Před 4 měsíci +69

    最近讀到這句話,覺得正是這個世代的註腳
    “Everybody talks, but there is no conversation.”
    - Dejan Stojanovic

  • @dkwlin4351
    @dkwlin4351 Před 5 měsíci +173

    我記得這就好像巴菲特剛過世的夥伴Charlie Munger說過:「如果你沒有辦法扮演反對派,去批判質疑你所支持的理念,那你對此就沒有話語權」,蠻受用的,雖然很難受,但很受用

    • @tom10622
      @tom10622 Před 3 měsíci

      只能扮演自己的角色,就是自娛自樂罷了

    • @CJ-sw1hr
      @CJ-sw1hr Před 3 měsíci

      這句話很受用謝謝

  • @yaya5tim
    @yaya5tim Před 5 měsíci +380

    30:28 他講的這個就是affirmative action(平權法案)的影響, 如果你不看種族只看成績, 不只是哈佛, 很多名校的高額%數占比都會是亞洲人, 但是常春藤名校們為了讓美國的4大種族, 白人, 亞洲人, 拉丁裔, 黑人, 都能擁有一定的代表跟機會, 因此把affirmative action應用在大學入學評分裡, 變成讓亞洲人跟亞洲人競爭, 白人跟白人競爭, 拉丁裔跟拉丁裔競爭, 黑人跟黑人競爭, 然後大家都有固定%數的種族名額, 最終造成的結果, 就是亞裔美國人的高中GPA要衝到4.4-4.8(美國高中生拿AP課, 如果有A的話, GPA是算5.0的, 所以才有超過4.0的GPA算法, 這僅在美國高中生身上才看的到, 如果是外國學生或是你進入美國社區大學再申請4年制大學進行轉學, 你的GPA算法最高就是4.0), 但是另一個非裔美國人的高中GPA可能只要3.6-3.8, 他就能取代你這個4.4GPA成績的亞裔美國人進美國的常春藤大學, 同理, 拉丁裔可能只要4.0, 白人只需4.2, 但亞裔美國人你需要至少4.4, 亞裔美國人是這平權法案裡受傷最嚴重的, 幸好, 2023年的時候, affirmative action被美國最高法院(USSC)判決違憲, 拜登那時候還跑出來罵, 這也是我對美國左派正式幻滅的一刻, 我一直以來堅持跟相信的那個左派民主黨, 其實到頭來已經矯枉過正, 打著不要歧視的名號, 做著各種歧視的事
    看得懂英文並且想了解美國現在的種族跟平權的左派右派意識問題的, 可以去參考SOC119這個Pen State教授的 "Affirmative Action: Race and Class"(他的頻道就叫SOC 119, 社會學119), 這影片裡的17:07的部分, 還有一部同樣來自這教授的影片, 裡面講了亞裔美國人在affirmative action(平權法案)裡, 必須要在SAT讓白人學生140分(美國大學入學考, 西岸美國高中生多半考SAT, 另一版本為ACT, 東岸美國高中生多半考ACT, 也有很多高中生兩個都考的, SAT的特色是很注重英文, 會考你一堆對美國人來說都很奇怪深澀的單字, ACT的特色是專注在數理學科上, 考的會比較難), 然後對於拉丁裔/西班牙裔學生, 我們亞裔學生要多讓更多分, 對於非裔黑人學生, 我們要讓到450分, 然後大家才能站在同一起跑點上, 目的就是為了讓各種族都能有保證的名額(%數)可以在同一所大學上學, 而不是純粹看你的分數
    來自台灣的留學生可能對這些都無感, 因為你們屬於外國留學生, 你們不算美國人, 所以你們不懂我們遇到的問題, 美國很多名校大學甚至還為了多賺錢, 所以近年一直壓低本地學生的名額, 然後擴大招收你們這種國際學生, 因為你付的學費是我們美國本地人的2倍以上, 裡面最大的目標客群, 就是中國留學生跟印度留學生, 這裡面就要扯到美國大學近年如何過度商業化過度資本主義化了,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 但基於這些問題, 來自台灣跟亞洲的這些留學生, 又只待個兩年或四年, 根本來不及了解美國政治跟時事就畢業了, 而且畢業了就不會去關心這件事, 等你拿到美國工作, 甚至公司替你申請綠卡, 然後等到你成為美國公民擁有投票權的那一天, 都不知道有沒有10年了, 而你對美國的政治還有文化以及歷史還有這些如何影響身為亞裔的你, 可能還是相當不了解, 然後你就傻傻地相信著美國左派=支持多元種族, 右派=白人至上主義的想法, 直接投了左派, 接著你就看到亞裔生存空間越來越窄小, 你要越來越辛苦的工作並且在職場上玩對你不公平不利種族政治, 做得要死還升不上去, 最後非法移民瘋狂湧進你居住的城市, 造成治安敗壞, 幫派跟吸毒活動活躍, 種族歧視還有對於你們亞裔有錢的忌妒心通通都會爆發, 現在美國就是這樣阿
    我有很多高中認識的同學, 那時候我們都是少數族裔的學生在一個白人居多的白人高中念書認識的, 我們那時候都支持歐巴馬, 因為我們覺得白人還是相對壓迫我們競爭跟生存的空間, 還有歧視, 但說實在的, 我從來沒有碰過任何來自我白人同學的歧視, 最後到了2016-2019年左右, 我跟我這幾個高中同學都逐漸成熟出社會了, 我們都改變看法了, 我們了解到以前相信的那些是屬於大概至少20年前的美國民主黨在堅持的事, 現在的民主黨已經不一樣了, 而我們現在所相信的, 反而更接近美國右派, 不過當然不是極端右派, 而是溫和右派, 美國中間左派跟中間右派現在都屬於弱勢, 好像只要我們的觀點不夠嗆辣, 選民就不會想要投的樣子, 我覺得這也是美國政治極端化的主因之一, 大家都要你博眼球, 而不是要你溫和理智富有同情心(當然左派右派表面上都這樣說)
    全世界的政治光譜其實都一直在默默的變動, 你可能像我跟我高中同學一樣都沒有變太多, 明明在2012我們的觀點放在美國還是屬於左派的, 但如今放在2024, 我們已經被美國左派在大學校園內打成右派的了, 然後美國女生會在dating app上寫"如果你是保守派的, 請滑左邊", 這真的很誇張, 我以前在社區大學念書還碰過一個坐過牢的Latino, 坦承自己是非法移民的身分進入美國然後在這裡長大的, 然後跟我在開放非法移民這一件事上直接槓上, 原本我們的英文教授只是要做representation然後做debate(辯論), 結果我們越講越不對盤, 最後教授直接不讓我發言, 判這個Latino獲勝, 快速結束這場辯論然後下課, 下課後教授把我拉到一邊, 說"對不起, 剛剛我是故意的, 因為我覺得如果再這樣下去, 他可能下課後會對你不利, 我希望可以保護你, 希望你可以諒解, 在我心中你已經贏了", 美國現在的大學真的已經是左派到這種程度了, 你如果觀點是右派的, 基本上就是會被排擠, 而你為了要跟大家社交, 你通常只能妥協, 要不然你很難交朋友, 其他右派立場或觀點的, 也通常只敢在事後跑來安慰你, 他們不敢在衝突的第一現場冒出頭, 第一他們也在假裝自己是左派的來交朋友, 所以不能自己這時候穿幫, 第二他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做這件事, 第三他們可能太年輕, 不曉得要怎麼介入來幫助你, 所以美國的右派越來越抑制不住左派, 左派也越來越瘋狂
    美國現在左派的大城市, 我只能說, 是最種族歧視的地區, 反而右派的郊區, 當地白人我覺得很好相處, 他知道你跟他不同, 他也會問你一些where do you really come from?的問題, 但他的意圖都不是有惡意的, 而是充滿好奇的, 只是在很多左派人士眼裡, 這不叫好奇, 這叫惡意歧視
    這才是現在美國右派跟左派的差別, 一個還活在以前的美國, 一個已經活在過度揣測對方心態, 過度武斷assume對方的美國了, 雖然我不喜歡川普, 但我很抱歉, 我會投共和黨籍的, 我人在加州也會繼續投共和黨, 一直到我們美國政治開始有所轉變, 有所改進時, 我才會考慮民主黨, 現在所有民主黨的選區都面臨著很誇張的物價, 很誇張的治安腐敗, 處理homeless也是經費越給越多, 結果homeless越來越多, 裡面的經費都被貪污走了, 左派真的都在亂搞, 更不要提加州最近這幾天通過的"速食店$20美金時薪最低薪資"法案, 原先提出草案的議員最後居然無法參加這法案的談判還有過程, 然後法案就完成並通過了, 這什麼爛法案? 速食店馬上就漲價, 然後速食店就要面臨裁員潮, 工作量卻依舊在那裡, 然後顧客又要花大錢因為速食店都漲價了

    • @timmy61109
      @timmy61109 Před 5 měsíci +13

      頂上去

    • @foryounoname8392
      @foryounoname8392 Před 5 měsíci +8

      是的,实际上美国大学的资本化是这一切的最重要推手之一,在公校这种压制讨论的可能就比私校要弱,因为资金来自政府,校方因为学生压力(尤其是给钱多的国际生)的意见就更不容易影响言论自由。
      但是很多好大学都是私校,不论联邦还是州,不重视教育投入都是造成这一切的因素。

    • @user-zg7vq3vd4t
      @user-zg7vq3vd4t Před 5 měsíci +5

      完全不同意😂😂😂

    • @erinchen6057
      @erinchen6057 Před 5 měsíci +4

      推!

    • @yaya5tim
      @yaya5tim Před 5 měsíci +4

      @@user-zg7vq3vd4t 你在美國唸高中升大學嗎? 還是以美國人的身份唸過大學?

  • @LongTimeNoC
    @LongTimeNoC Před 5 měsíci +142

    這集很有趣,我也有看過來賓的一些影片
    這是經典的哲學課
    簡單來說就是:
    人的想法並不是非黑即白/非左即右 或是什麼其他的東西
    是有個光譜的,以左右來說
    你可能覺得自己是絕對中立,但實際上是中立偏左(舉例)
    自我認知跟實際上可能會有落差
    然後也可能會因為一些事情改變自己在光譜上的顏色
    所以哲學就是要不斷的問自己問題
    來確認自己現在的想法跟狀態
    來更了解你自己,也更了解這個世界

    • @user-damogulou
      @user-damogulou Před 5 měsíci +2

      有趣的評論,跟你公連的影片一樣有趣

    • @jeffchen71804
      @jeffchen71804 Před 5 měsíci +1

      在讀心理學的書時,發現性學大師金賽把同性戀到異性戀分成「性取向連續體」光譜,性取向也沒有絕對,更何況人的想法

    • @eric810416
      @eric810416 Před 5 měsíci +4

      居然有野生煌靈

    • @dukecity7688
      @dukecity7688 Před 5 měsíci

      I just ordered the book How to Have Impossible Conversations. I always take notes when listening to Peter's podcasts. I need all the help I can get when I decide to take on my old Lefty friends who have cast me out for my belief that a woman does not have and never did have a penis.

    • @cafkci
      @cafkci Před 5 měsíci +7

      自古至今的政客統治者都不希望人民有全面思考的能力,因為非黑即白的人民才好操控,這也是不論是黨國時代,或是民進黨時代都試圖透過教育,使人民失去全面思考的能力。

  • @wanderingpoetinvoid
    @wanderingpoetinvoid Před 5 měsíci +89

    這教授好厲害,他做的不是告訴你一個正確價值觀,他做的是提出各種狀況讓你去審思自己的價值觀有沒有矛盾或衝突。
    主持人思維也非常清楚,他知道自己要的想的是甚麼,也知道那只能代表自己,但是他之前卻犯了把自己價值觀圈禁別人的錯。
    所以言論永遠只是言論,一個人的行為無法由他的言論做預測,人往往言行不一,也很難言行如一。
    人在模擬狀況應對時根本無法真實重現當時的心理狀態,也導致想像是一回事,實際發生時自己可能幹出自己意料之外的行為與決定。
    而教授就是想表達:嘿!別太相信你想的或相信的,因為實際發生時可能不是那麼一回事,會有更多變因或情緒影響你的決定。

    • @jian.66
      @jian.66 Před 4 měsíci

      你说了也么多,总结起来就两句话“怀疑一切,打倒一切”.

    • @KICAHZ
      @KICAHZ Před 3 měsíci

      @@jian.66 不是 也代表了道心是否堅定

  • @ericmina83
    @ericmina83 Před 5 měsíci +423

    信仰崩潰真的超痛苦,以下列出我人生中信仰崩潰的幾個時間點給大家參考:
    1. 蔣家好棒 》 蔣家沒我想像中那麼棒
    2. 中華民國好棒棒 〉 台獨華獨都好
    3. 韓國瑜好棒 》 韓國瑜是個騙子 〉或許韓國瑜只是被網軍抹黑 》韓國瑜的確被抹黑但了解了真實的他後的確不怎麼吸引我
    4. 同樣身為華人,我為中國的強大驕傲 〉 新疆怎麼會有集中營 》 香港反送中 〉 中共政權真的是我遇過最爛噁心的政權
    5. 國民黨是中華民國的守護者 》 為什麼明明是最該保護中華民國的政黨卻在位我們的敵國說話 〉 為什麼退休武將要跑去大陸 》 為什麼國民黨有人要主張投降 〉 國民黨舔共
    5. 民進黨好爛 》 感謝民進黨保護台灣價值 〉 為何民進黨那麼多貪污舞弊 》 難道為了守護台灣我只能選民進黨嗎?
    其實經歷了上述的轉變,我變得不太喜歡溝通,我害怕接觸到更多真相,我害怕我的信仰會不斷崩塌,我不太想再經歷那個過程真的太痛苦。
    我相信不少跟我一樣是前韓粉的人都會因為龐大的認知落差感到痛苦而不想再經歷一遍。
    所以我很感謝范姐和 Peter 的這場世紀訪問,讓我學到很多,至少讓我知道信仰崩塌不是壞事,而是你了解了更多,並且更了解自己

    • @timmy61109
      @timmy61109 Před 5 měsíci +11

      😮好奇特的經歷

    • @timmy61109
      @timmy61109 Před 5 měsíci +19

      我也有經歷過,去學習了解跟談論,我覺得會重新建立更強大的價值觀。

    • @Pikatu
      @Pikatu Před 5 měsíci +45

      你只是在找认同,而没有找到自己的思考模式
      别人怎么样是别人的事,他做的事对我有没有好处、对我所处环境有没有好处才是唯一要考虑的问题

    • @yutianzhang6058
      @yutianzhang6058 Před 5 měsíci +25

      每一次信仰崩塌,都离世界的真相更近了一步。向下的自由不是自由。

    • @jite320
      @jite320 Před 5 měsíci +8

      不要有信仰就好了

  • @rededgec9023
    @rededgec9023 Před 5 měsíci +96

    信仰崩壞的過程很痛苦,但重塑之後的信仰會更全面而堅強。這就跟鍛鍊肌肉一樣,習慣之後能從痛苦中得到自信與快樂。

  • @ryanlee7551
    @ryanlee7551 Před 5 měsíci +126

    超贊成Peter的!!!! 給我一種真金就該不怕火煉的感覺! 讚
    他最後講的,我真心覺得全部的台灣人都應該聽一聽,看到現在台灣社會也都不關心公眾議題
    今天才地震,看看921到現在, 地震安全議題了,老屋問題有解決嗎?沒有
    各種社會議題有解決嗎?都沒有,有人關心嗎?也沒有,整天跟著新聞風向跑,疫情也是,一堆人哭說疫情政府害死多少人?
    我都會直接嗆,真的關心台灣人的死傷?那每年交通死傷的人數都比疫情多上n倍,還在年年上升,有care過嗎?不,只在意罰單的那六百
    Reality will come for you!

    • @thomasjosh2652
      @thomasjosh2652 Před 5 měsíci +11

      就是抖音、小紅書和 Line 的問題,另外就是民進黨政府無能,為選舉而媚俗,甚麼也不敢管,沒了信仰的民進黨, 就變成以前的國民黨,只為維護做官的權威。

    • @aaabbbccc176
      @aaabbbccc176 Před 5 měsíci +7

      @@thomasjosh2652 左批抖音小紅書右批民進黨,想幹嘛?要掩飾你真正想帶風向批評民進黨政府的真正意圖嗎?如果民進黨政府無能你還能在此大放厥詞???少來了吧??

    • @tsung-hsienyang1871
      @tsung-hsienyang1871 Před 5 měsíci +8

      @@aaabbbccc176wow所以我們能夠有言論自由要感謝民進黨喔,還是今天民進黨已經偉大到不容質疑了?

    • @Lunar_Crater
      @Lunar_Crater Před 5 měsíci +9

      921之後建築法規已經更新了,當時全倒的房屋有五萬多棟,這次不到十棟(雖然依舊很遺憾)。老屋是人們的個人財產,光都更就弄不明白了,不可能強拆。想像你祖孫三代傳下來的房子住得好好的,有一天突然一群人進來,把你攆出去,你能接受嗎?這種只能慢慢來了⋯⋯

    • @ryanlee7551
      @ryanlee7551 Před 5 měsíci +1

      @@Lunar_Crater 法規更新....我知道啊,所以問題有解決?台北你去看一下5、60年的老屋有多少?水泥的理論壽命是50年,這些老屋有做"任何"結構鑑定?還是補強增加耐震嗎?
      不,什麼都沒做,外牆三不五時就脫落,因為沒死人,所以就都沒上新聞,大地震震央沒發生在台北,所以我們會說慢慢來,我反過來問好了,如果今天這個震央在台北呢?你知道會倒的房子有多少嗎?
      921的時候我就已經聽過"慢慢來"慢到現在25年過去了,你有看到什麼改變嗎?
      所謂的慢慢來, SORRY我不認為天災會等我們

  • @dellastone8741
    @dellastone8741 Před 5 měsíci +23

    我住Oregon。在他在Oregon教書時,以前就訂閱他的頻道看他做的社會實驗。只能說What Peter said is really happening here….。
    1. 工作上講話都要特別小心,很容易被HR 找面談面談,怕被同事被投訴。
    2. 其他州我不知道,至少我待過Massachusetts, Oregon兩州真的正在發生。
    3. 工作晉升的標準,也是有這種跡象。
    4. 唯一不一樣的,一般沒好奇心的上班族若不常滑youtube有耐心看完他的實驗的一般人,大部分想法是「Everyone is spreading so thin. Watching so long video and thinking are exhausting 」

    • @srachmaninov8301
      @srachmaninov8301 Před 5 měsíci

      想請問在美國有哪個地方沒有woke virus嗎?

    • @brucelin8950
      @brucelin8950 Před 4 měsíci

      @aessedai97
      woke virus 對外國人其實算有利的
      現在甚至出現有歧視白人族群的現象,網路上已經開始燒了,看看會如何燒吧

  • @SkyLight339
    @SkyLight339 Před 5 měsíci +104

    我看到一開始 Peter 跟范姐就是否使用核武的討論,讓我起了雞皮疙瘩...
    他在大學校園內跟學生論戰的影片我也看過,與其說是說服了對方,倒不如說 辯得對方無法反駁,只剩下惱羞喊口號一條路可走(甚至還有直接開始哭的),這也許就是他說的,那些人沒有好好的思考過如何支持他們自己的信仰。
    但范姐是堅定立場,"你說的我理解,但我的底線就在這,所以我的答案是這個。",這才是達成共識的必要條件,透過對話知道了自己堅持的路要犧牲甚麼,承認自己選擇了犧牲某些人,那就會有共識。
    如果不承認自己有犧牲任何人事物,那就很像假掰的聖人,"我要保衛國家的同時不傷害任何人。" 就跟 "我希望兩岸和平,所以不要挑釁對方。" 一樣可笑。

    • @alexyoung8138
      @alexyoung8138 Před 5 měsíci +7

      这不偷换了概念了么,其实就是你会不会为了身边人去牺牲毫不相关人的利益,与其是威胁论不如说是道德论

    • @SkyLight339
      @SkyLight339 Před 5 měsíci +16

      ​@@alexyoung8138 因為複雜才有趣啊
      單就看個人,那就是道德論,但是眼前已經有一個確定要傷害你身邊所有人的惡霸,你的道德標準會不會改變...那就不只是考慮自己了,影響範圍擴大,那就要看你在乎的價值是甚麼。
      無論選擇甚麼都是好的,但盲目而缺乏合理性的信仰是危險的,只是這樣。
      "相信中共每年軍備預算不斷上升,我們啥都不用幹,只要不挑釁就很安全",我目前想不到更盲目的信仰了😄

    • @user-jj2ve6fl4t
      @user-jj2ve6fl4t Před 5 měsíci +3

      進擊的巨人發動地鳴的時候,國內外的討論熱度超誇張的,很多人質疑阿爾敏就是在
      我: 你口口聲聲說滅世不對,但是馬雷說要攻打我們,你有什麼解決方案嗎?
      阿爾敏:我們要坐下來好好談
      我: 我們不是有派人去參加馬雷的國際會議,他們說艾爾迪雅人是人類威脅,一個都不能留
      阿爾敏:我們要坐下來好好談
      我: 聯合軍已經要殺到家門口了!
      阿爾敏:我們要坐下來好好談
      我: WTF?

    • @weipeng8007
      @weipeng8007 Před 5 měsíci

      "我希望兩岸和平,所以不要挑釁對方 这有问题?

    • @SkyLight339
      @SkyLight339 Před 5 měsíci +16

      @@weipeng8007 有問題的在對面啊,我今天就是要揍你的時候,你挑不挑釁根本不重要,重要是我想不想 或 敢不敢。
      所以這說法只是鴕鳥心態而已,在武裝自己等於挑釁的情況下,你讓對方沒有不敢的可能性,剩下就是跪下來祈禱對方看你順眼了,不是嗎

  • @richz666
    @richz666 Před 5 měsíci +40

    感謝范姊的團隊 能邀請Peter來上節目。
    裡面關於挑戰自我信仰的問題真的是非常的棒,
    感謝你們。

  • @Hanna0604peace
    @Hanna0604peace Před 5 měsíci +23

    也許可以參考Slavoj Zizek 從左派的立場出發批判左派的政治正確 (少數仍然會自稱是共產主義者的學者,他四年前和Jordan Peterson的辯論應該已經全部被翻為中文了,很有意思,看辯論就可以稍稍微理解他對共產主義的理解;另外,他由重新詮釋黑格爾和精神分析出發的意識形態的研究在學術界非常有知名度,不只是有名氣的學者,是重量級的學者,雖然因為太會講笑話而常被人放錯重點XD)

    • @jacamcama
      @jacamcama Před 5 měsíci +5

      Zizek把武漢肺炎錯估成如感冒一般程度的時候也只能笑笑

  • @PeichenPhilip
    @PeichenPhilip Před 5 měsíci +33

    我很喜歡 Dr. Boghussian 的思考方式 我自己有跟較激進的獨派年輕人聊過 他們很愛用 「中華民國搶走台灣」「中華民國不是真的國台灣才是」等過激的言語 我當時是用自己的認知反問他們 「日本政府撤退後台灣當初不是接納中華民國政府嗎?」「台灣沒有建國要怎麼比中華民國更像一個國?」等等反問對方 他們聽到以後一臉生氣的看著我但是又無法反駁 氣氛超級尷尬
    先說我完全不反對台灣獨立建國 但是不去透徹了解或接受歷史上的來龍去脈我覺得反而會對台灣獨立造成阻礙

    • @user-oi4ld1js7h
      @user-oi4ld1js7h Před 5 měsíci +9

      你是在網路上問的吧?現實中問問台灣人有多少人把台灣叫台灣省的吧?如果你覺得台灣不能當國,那請問你,你的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的想進聯合國的嗎?以前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這國家的政府,然後現在不能代表台灣的政府嗎?其實對台灣人講到統獨問題,是會感到厭煩的,普通人的幻想而已,我的問題只是問問,因為統和獨最大的麻煩都在中國……

    • @PeichenPhilip
      @PeichenPhilip Před 5 měsíci +5

      @@user-oi4ld1js7h 是現實中問的 還跟他們一起參觀228紀念館 不過很明顯他們同儕之間都以類似的觀點交談 所以我忽然這樣問他們有一點不知道該怎麼回覆 當然之中有偏中立的人站出來說歷史上不能否認我講的事情
      我不是說「台灣不能當國」我是說「台灣現在還不是國」所以我不反對台灣建國 但是直接否認目前面臨的問題 如國號還是中華民國 總統還是中華民國總統 憲法還是中華民國憲法 只是因為我不爽中華民國就直接無視這個事實 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當然有一個新名詞是「中華民國台灣」要這樣用也可以啦

    • @user-oi4ld1js7h
      @user-oi4ld1js7h Před 5 měsíci

      @@PeichenPhilip 所以你不理解我說的啊…你不爽中華民國怎麼樣的我不是很在乎,自己先冷靜,你的講法可以說,台灣不是國,中華民國才是國,對吧?…台彭金馬不是國,中華民國才是國?你為什麼不能等於呢???我是一直覺得這言論是很好笑啦,因為中華民國這政府不存在地球上那個國家一樣……說中國也不是說台灣也不行,到底是在那裡阿?說台灣那是台獨份子,說中國那就很神奇的就又可以了,然後中華民國又不存在中國,覺得吧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那天是要見生死的,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打壓中華民國那真的都不是沒理由的,一個夠壞,一個夠貝戈戈的,先吃瓜看戲吧…真打起來在說……逃不了的爛帳就接著吧…

    • @apexblue
      @apexblue Před 5 měsíci +2

      @@user-oi4ld1js7h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 2 條, 一、臺灣地區:指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二、大陸地區:指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 你可以建議民進黨修憲成立台灣共和國比較快.

    • @user-oi4ld1js7h
      @user-oi4ld1js7h Před 5 měsíci

      @@apexblue ……我說什麼了??你在跟我說什麼?那個……我回你什麼了嗎???怎麼跟我說憲法的問題?台灣獨立中國外了嗎?還是中華民國獨立中國外了?就還沒修阿…也沒删中國啊…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想打中華民國有錯嗎?因為共產黨的一中原則一個中國只能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現在中華民國改不改都沒用了,真的不是中華民國說的算了,也不是民進黨想改就改的……你是想跟我說什麼?我不是很清楚??

  • @c3401208
    @c3401208 Před 5 měsíci +19

    不知道是套好的還是主持人真的這樣想,但開場的討論讓我有種真的是有夠聖母範+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感覺
    但還是感謝團隊能請到大師來對談,有種長知識的感覺

    • @隱風
      @隱風 Před 5 měsíci

      你會敢攻擊一個手無寸鐵的人還是手上有一把手槍但他不一定敢開槍的人?
      即便他沒有意願殺你?

    • @c3401208
      @c3401208 Před 5 měsíci +6

      @@隱風 你問的這問題,我覺得我們可能不再同一個頻道。因為對於一個要侵略你的人來說,選擇前者的成本當然是比後者更低。但如果如主持人所回覆來賓的提問的(我才說我不知道這段是不是套好的,只是為了挑戰來賓的提問),當對方已經侵略你了,你的同胞已經在浴血奮戰了,甚至是你心愛重視的人都已經受到虐待了,你都還不願意使用你手上的武器來讓侵略方感到恐懼,那跟你手上沒有這武器有時麼不同?所以我才說這樣的論點我認為很聖母範,因為這樣子的道德觀只是不想弄髒自己的手,關心表面上的人道。
      以上

    • @lalacat2001bt
      @lalacat2001bt Před 4 měsíci

      面对这一连串问题,主持人的心态有些像以色列左翼的心态变化,恐袭前爱和平,恐袭后怀疑自己的价值观。
      当然主持人不是以色列人,也没有像自己是台湾人那样去设想自己是以色列人,所以保卫自己的国家是右派心态,看别人保卫自己的国家是左派心态,看主持人的其他节目可知。

    • @user-hk5tw3hx7y
      @user-hk5tw3hx7y Před 4 měsíci

      ​@@c3401208 真的 我也有點看不下去

    • @BoneShark
      @BoneShark Před 3 měsíci

      思辯的對談就是要說實話才有意義啊。就像你看一些訓狗的影片,同樣被狗咬,主人的反應也是大有不同,有些人被欺負不會反抗,有些人會。如果想法是自己經過長期思考,就不容易被改變,如果是經由社會道德壓力所造成的,那只要對談幾句就會動搖了。
      不過思想改變的過程,思辯和洗腦其性質是很接近的。

  • @usmcryan1969
    @usmcryan1969 Před 5 měsíci +36

    Dear 范姊,
    我認為Dr. Peter Boghossian 不是 Liberal 他在訪談中都不願再認知自己是 Liberal . 我看 Dr. Peter 更像是對 Logical and common sense 效忠的人士。100%有感美國高等教育如 Dr. Peter 所言,以下是自己的親身經驗:
    在美國的 College上課時,針對 story, history, legend, myths and mystery 進行討論。課堂教授要我進行上台報告發表差異,我報告進行到 legend 時引述了歷史上的紀錄,而被打斷強制終止了報告。下課後被請到研究室小聊。她告訴我:我的引述歷史紀錄會讓課堂上的同學造成不舒服與涉及種族膚色與殺戮....等等的話題,所以被終止。
    我的感覺是:欸?Where's Freedom of speech?

    • @Emma0121H
      @Emma0121H Před 5 měsíci +15

      我覺得他是不想別人亂用liberal 這一詞吧!因為現在很多所謂的liberal,都假借在乎每個人之名,行限制之實。想是什麼都關乎種族,不管不看真正擺在眼前的事實。

    • @SyuAsyou
      @SyuAsyou Před 5 měsíci +11

      斐姨只是習慣性的用傳統的左派右派果斷把來賓分類為自由派。來賓自己也說了,左右派這種分類法已經失效了。我自己本身也不用左右派分類,只是太多人用,我才不得不去了解左右派是什麼挖溝。我也用這個分類法來分類我自己,結果會得出我在某方面是左派,某方面是右派,某方面不左也不右,某方面稍微偏這邊,某方面稍微偏那邊,分了好幾個面向以後,我真心覺得這分類法就是沒屁用…

    • @usmcryan1969
      @usmcryan1969 Před 5 měsíci +2

      @@SyuAsyou 我喜歡說自己是
      Old school 🙄

    • @lalacat2001bt
      @lalacat2001bt Před 4 měsíci +1

      斐姨在用身份拉拢嘉宾,以显得自己的左派价值观不那么糟糕。

    • @brucelin8950
      @brucelin8950 Před 4 měsíci

      @@usmcryan1969
      不如說是就事論事,
      但你那個例子真的很誇張
      我說實話
      google 亂加cencorship 我覺得是最大的問題
      現代網路看似公開,實際上卻被過濾掉很多內容
      問題是過濾後,我怎麼知道我被過濾了哪些內容??
      誰說得算???

  • @emo_comebac
    @emo_comebac Před 5 měsíci +52

    “對於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不要說反對他,你只是想拿出來討論討論,普通人民群眾的直接反應就是憤怒”
    我記得以前羅永浩的段子有大概這樣的一句
    以前激怒“人民群眾”的是一些“封建“、“保守”、“腐敗”的價值觀
    現在激怒左派的是“進步”、“多元價值”、“關懷弱勢”的價值觀
    一對一錯?
    但他們的共同點是 利用社會上多數人支持的態度對持不同意見的人進行不由分說的批評
    這樣直覺且廉價的正義的問題是
    萬一遇到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
    我們可能搶佔了人家的利益
    而且還高高在上 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一切可能出錯的東西 都應該要再檢查 再思辯

    • @雞雞老大
      @雞雞老大 Před 5 měsíci +1

      感覺意識形態就像屎一樣
      外三圈 內三圈 中間自轉 成為馬桶裡最亮的仔
      咕咚! 沒了 等下一次馬桶蓋被打開

    • @cheneychen5703
      @cheneychen5703 Před 5 měsíci

      你们不也正利用媒体优势大肆渲染你们所谓的民主好棒棒么,半斤八两

    • @beatingstorm1792
      @beatingstorm1792 Před 5 měsíci

      其實就群眾的行為模式是一樣的,只是今天掛在外面的旗幟換新了。
      而且隨著網路社群發達下,「同樣的群眾」更容易凝聚力量造成強烈的同溫層現象,對普世價值產生偏誤。

    • @brucelin8950
      @brucelin8950 Před 4 měsíci

      是 [多元] 價值被曲解了
      多元的本質是包容
      問題是現在很多拿多元來當KPI,造成的大家刻意雇用不同種族,卻沒能力的人
      某些KPI指標錯誤的設立,反而會加劇問題的嚴重性

    • @pignon_
      @pignon_ Před 4 měsíci

      @@brucelin8950 多元就是多元,价值就是价值,这两个词本就不该放到一起。任何意识形态,都没有价值,因为无法衡量。

  • @vinsonyang4807
    @vinsonyang4807 Před 3 měsíci +3

    感覺這個團隊表面上說很榮幸請到Peter教授,但實際上的訪談讓人感受到訪談人的理解力有些問題感覺沒有特別認真的去準備這場訪談,還有翻譯也都帶有許多偏見並不是完全的直譯,非常的可惜。

  • @user-gi5xm7ps4g
    @user-gi5xm7ps4g Před 5 měsíci +13

    “The reality will come for you”
    Wow, geez that’s the most painful and yet faithful takeaway I received today
    Great talk
    We need more talks like this

  • @UoyEbut-lj4xb
    @UoyEbut-lj4xb Před 5 měsíci +11

    論文審查那邊真心有感
    我們台灣也有一大部分的人對交通法規的態度也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 @claireyiting
    @claireyiting Před 5 měsíci +8

    超級精彩的一集! Peter說在對少女歌手對話時,體會到自己花了25年在思考如何五分鐘內挑戰一個人的想法(btw英文字幕打的是in five years應有誤),但考慮對方年紀而沒有再極端的逼問下去,這點看得出來他實在是個好老師:引發思考的同時也包容年輕人需要歷練的空間。這也呼應到對教育制度不公平的憤慨,因為受到最大影響的還是下一代,無論是受教權或是專業服務的品質。他想得這麼廣又深,一面說絕望,一面還是日日持續在為教育努力,令人敬佩!

  • @Eva-z1u
    @Eva-z1u Před 5 měsíci +123

    “智力比较低的人很难去思考假设性问题” 确实是这样的。

    • @ChinaSucksss
      @ChinaSucksss Před 5 měsíci

      And sadly you cannot say it.

    • @user-dl3xy6hg7n
      @user-dl3xy6hg7n Před 5 měsíci +6

      當你跟他說「假設....」,他會說「可是實際上就不是...」

    • @wanderingpoetinvoid
      @wanderingpoetinvoid Před 5 měsíci +8

      ​@@user-dl3xy6hg7n
      智力低的無法思考假設性問題。
      智力高的,過於自信對於假設問題的應對答案。
      真正大智慧者,明白假設問題難有參考價值,人們在面對真實情況時,做出的選擇與處置可能超乎自己想像。
      舉例,飽暖之後可以大談自己窮困挨餓時絕不偷竊或作違背道德之事。
      然而實際饑荒發生快餓死時,可能連人都吃。
      絕大部份人類都不願意相信自己是動物,很依賴求生本能行動。
      他們更願意相信自己是道德高尚的人,也喜歡在酒足飯飽後高談道德。

    • @edward0116
      @edward0116 Před 5 měsíci

      假设中国大陆收复台湾过后台湾省在未来的50年渐渐影响中央,终于在第51年的时候在全中国护照上印下,中华民国,全国解放,世界第一。从此没有中华民族共和国的存在。from 1 to 10,你会不会支持台湾回归中国?

    • @kkkkkkkkkkkkkk965
      @kkkkkkkkkkkkkk965 Před 5 měsíci

      這讓我想到王1博是文盲的梗xddd

  • @LeeKT
    @LeeKT Před 5 měsíci +6

    影片中來賓所批判的現象,以我自己的政治光譜來看可以找到投射的對象。
    2022 年當時我也是透過好機車影片的介紹認識這一位來賓。
    他的實驗方式對我來說很驚豔,我最喜歡的是他會問受訪者,需要聽到甚麼或者看到甚麼證據,才會從原本的立場往反向移動一格。
    強調要去懷疑自己所相信的,這個也是我在 2015 年曾經提醒自己的。
    現在回過頭來看,自己的政治光譜與 2015 當時已經不同,
    應該還算是不忘初心。
    2014 ~ 2016 是我的政治啟蒙階段,
    2016 ~ 2018 是發展階段。
    特別是經歷 2018 ~ 2022 的選舉白熱化階段之後,把自己經歷過的在政治觀上轉化為《底線論》。
    用在政黨政治的討論就是,【除了 XX 黨以外,其他都有討論空間】。
    想了一下也適用影片來賓強調的要懷疑自己相信的價值觀。
    對於信仰者來說其實也是底線論,
    只是他們的底線叫作【除了 XX 黨之外,"其他都沒有" 討論空間】

  • @linjim416
    @linjim416 Před 5 měsíci +25

    好有啟發性的一集,特別是人為何難以被改變想法的這部份

  • @2sourcerer
    @2sourcerer Před 5 měsíci +46

    我自認左派,但現在美國的一些左派真的很不可思議!

    • @yaya5tim
      @yaya5tim Před 5 měsíci +29

      你認同的那個左派是2000年代的, 現在的左派已經是極端左派了, 現在你這種左派來到美國, 一律被左派打成右派

    • @manyes7577
      @manyes7577 Před 5 měsíci +3

      我現在是極右派了

    • @goddamnbusiness7733
      @goddamnbusiness7733 Před 5 měsíci +3

      來中間 當中間的 你有決定權 思考有彈性 所有候選人都必須巴結你

    • @goddamnbusiness7733
      @goddamnbusiness7733 Před 5 měsíci +12

      @@yaya5tim同意 會被現在的左派煩死
      黑人朋友幫我弄個雷鬼說適合我 我也很喜歡 結果我在街上一直被騷擾 什麼那不是我的 我種族歧視什麼鬼的 就只是個頭髮🤦‍♂️💁‍♂️🤦‍♂️💁‍♂️ 而去這明明就是文化分享… 好想搬家

    • @yaya5tim
      @yaya5tim Před 5 měsíci

      @@goddamnbusiness7733 我猜猜, 你在加州? 或是藍色州或藍色大城市?

  • @amychen4180
    @amychen4180 Před 22 dny +1

    身為一個住在加拿大的老師,我真的深刻了解他的感受。現在的左派,真的太左傾。多元文化和LGBT都是很重要的議題,但是現在很難提出問題,更別提溝通,或是辯論,到一個神聖不可侵的地位。 當一種信仰高過另一種信仰,這不是真的自由。

  • @garyone16
    @garyone16 Před 5 měsíci +15

    實在是太太太⋯精彩了,讓我們見識到什麼叫超高品質的溝通與對話。🎉(連字幕翻譯也超用心)

    • @joejohn3061
      @joejohn3061 Před 5 měsíci +1

      精彩絕倫的對話與示範,也感謝製作團隊為我帶來思想上的啟發,希望范姐的節目越來越多人觀看。🎉🎉🎉

  • @py3091
    @py3091 Před 5 měsíci +114

    是不是這樣:「左派不絕對,絕對不左派」

    • @loliloloso
      @loliloloso Před 5 měsíci +2

      你怎麼知道自己已經接受了某些左翼平權的理念?這種信念也是這位教授要挑戰的東西。

    • @lancelonginus
      @lancelonginus Před 5 měsíci +21

      這其實已經不是左不左的問題了
      而是已經民粹化了

    • @mouseii88
      @mouseii88 Před 5 měsíci +13

      ​​@@loliloloso 男女平等,職場平等,投票權平等是在不同年代的左派思想。基本現代常識多少是左派思想產物。極左和極右的權利架構其實差不多,所以左派做得極端時就和極右差不多,也是現代左派碰到的問題。

    • @loliloloso
      @loliloloso Před 5 měsíci

      @@mouseii88:你是否舉個例子說明極左與極右差不多的例子?

    • @loliloloso
      @loliloloso Před 5 měsíci +1

      @@mouseii88:極右的權利架構與極左差不多?納粹黨的架構與共產黨架構差不多?

  • @avrilliu2814
    @avrilliu2814 Před 5 měsíci +42

    很有意思!終於看到有人出來說美國真正的情況!最近幾年跟美國名校畢業的學生,或是臉書谷歌的專案工程師聊天,其實就有發現他們雖是美國頂尖名校畢業的,但是跟德國人或北歐人比起來,幾乎是沒有批判性思考能力。而且美國社會雖然強調獨立與言論自由,但其實他們社會運作的方式其實並不存在這些價值!所以他們的族群跟政黨對立越來越嚴重!社會分化越來越極端!

    • @useridisuserid
      @useridisuserid Před 5 měsíci +5

      政黨對立幾乎是所有政黨政治的通病,本來就是理念不合所以互相成立黨派,互相攻伐。如果不對立,何必存在?中國絕不會有政黨對立,誰敢對立就滅了它。但有一條不可否認,二戰以來每次引領世界的都是美國人,最先醒悟的也是美國人。比如俄烏戰爭,大家都以為烏克蘭一定崩潰,德國送了5000頂鋼盔就沒下文了,和給死人上墳的成本差不多,美國一通電話:走吧,建立流亡政府。可之後呢?美國在兩年內都在領導抗俄,德國卻在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論不休。連烏克蘭的喜劇演員都笑話:德國說他們沒有坦克??come on,我祖母告訴我,她親眼看過德國人的坦克,很多很多。

    • @media-007
      @media-007 Před 5 měsíci

      czcams.com/video/ljT9IekIRKA/video.htmlfeature=shared
      czcams.com/video/qgfWxutZKUI/video.htmlfeature=shared

    • @DougC83
      @DougC83 Před 5 měsíci +2

      要這麼說台灣也有類似情況

    • @Emma0121H
      @Emma0121H Před 5 měsíci +1

      但是Peter 確實說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那就是看他的小孩會去上哪個學校,因為真的沒有父母會讓自己小孩受傷或接觸不好的。我身邊好多這種例子

    • @jimmy_wong
      @jimmy_wong Před 5 měsíci

      但我想問歐洲不也是有很強的左派思想其中嗎?雖然現在議會有向右派思想轉向的可能(民眾的選擇改變)

  • @user-fe1yf3hq4s
    @user-fe1yf3hq4s Před 5 měsíci +10

    掌握了Peter Boghossian這套方法,拿來自省很有用,但我敢說十個中至少有九個,學會這種技法後,會拿去幫人家洗腦。應用在政治宣傳或行銷上,都非常有效。

  • @ChunChun498
    @ChunChun498 Před 5 měsíci +84

    竟然請到他! 超厲害的!!

  • @yftonywu
    @yftonywu Před 5 měsíci +24

    我建議Peter也對自己的言論產生一點doubt,不要對自己的言論有絕對的confidence,不然就違背了你自己的理念。merit一定比多元文化(背景)對一個組織的作用好嗎?如果一個公司board全都是清一色相同背景但是能力很好的他,公司發展前景會比一個更多元背景但是能力不一定那麼好的board更好嗎?也許merit對於一個只需要技術層面的組織,例如surgeon或是電腦工程師,來說更好。但是大多數組織,包括大學在內,並不是純技術的,因此不僅僅要考慮個人的能力,也要考慮全體的多元背景。Peter任教的什麼University of Austin就是一個cc,真正merit好的人會去嗎?Peter的言論才會造成德州政府現在對dei support的完全撤除,對lgbtq群體和racial diversity的保護與support都大大減少了。台灣不是一個像美國這樣種族多元的社會,因此很多人對Peter的言論非常贊同。但是想像你在美國的社會文化下,你還會這麼認同嗎?我雖然很認同Peter的對新年的cast doubt的理念,但是Peter本人並沒有實施這個理念,讓我很失望。

    • @miko-0619
      @miko-0619 Před 5 měsíci +1

      真希望這番話他也能聽到

    • @JK-zn7hl
      @JK-zn7hl Před 5 měsíci +2

      真的這樣絕對merit,其他弱勢族群有什麼機會打入上層? 而且這些相同背景的會拉幫結黨,更容易鞏固自身群體的利益,進一步排斥其他群體跟背景的人進入。過猶不及。

    • @lokecharlotte7333
      @lokecharlotte7333 Před 5 měsíci +2

      从范姐这里认识这位教师,再去看他youtube影片,能发现很多时候他对自己的言论从来不曾doubt过,有很强烈且明确的立场。。还以为发现一位像苏格拉底的智者,没想到是我看走眼了。。

    • @meow5566uk
      @meow5566uk Před 5 měsíci +2

      @@lokecharlotte7333 老白喜歡標新立異的多了,搞行為藝術。大眾媒體上的東西還是當娛樂就好,要說什麼真正價值,有一點,但不多。

    • @LizyD_
      @LizyD_ Před 5 měsíci +10

      我覺得反而你應該先搞清楚及區分所謂的客觀事實跟個人的價值觀及認同(主觀)
      在我看來我只看到,你留言的內容全是在闡述個人的價值觀,並用你的價值觀去做假設,全部包含一種前提,是你認為多元也許更好,但這只是你的個人想法,你並沒有提供任何基於事實的調查證據來證明你的論述,是否足夠客觀符合事實完全是存疑的
      為了多元的表象去犧牲那些更優秀的人以及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客觀思考你覺得這能被稱為公平嗎?用多元當包裝,把身份放在個體的努力之上作為篩選的標準,我個人真看不懂這客觀的公平在哪?🌝,身份比自身努力更具優勢,能幫助人們更輕鬆取得一個需要競爭的位置,我還以為回到封建時代,既然有人擁有特權,那必然有人成為這種制度下的犧牲品
      個人的價值觀、想法、認知因為是主觀的,所以才值得也可以去懷疑,質疑的價值應該是正視自己,而非懷疑別人

  • @willy7660
    @willy7660 Před 5 měsíci +44

    歐美建立的學術系統威權主義也很重,在美國名校當教授發paper隨便發隨便上,但在亞洲發期刊就要被重重審核,Nature等級的文章只能往下丟,因為怕審不過,就算真的做出超屌研究,還要被問東問西,說其他實驗室做不出來怎麼你們做的出來,被問電阻怎麼量這種基礎問題,被審兩年才通過,但博士生早就畢業了

    • @shawncheng404
      @shawncheng404 Před 5 měsíci +3

      威权主义哪里都有,东亚最严重

    • @user-vl2mp8pk4p
      @user-vl2mp8pk4p Před 5 měsíci +1

      但是在美國當名校教授是真的有料,不像一些公私立教授教學能力和研發能力差得要命直接看書不用他教來的好

    • @jiahansu
      @jiahansu Před 5 měsíci +8

      @@user-vl2mp8pk4p 台灣一堆教授美國名校畢業的,在美國時paper隨便投隨便上,回到台灣掛上台灣大學的名字,投稿的難度就大幅增加了,所以台灣能投上期刊的難度比歐美難很多...

    • @Sulzbach-dk7ov
      @Sulzbach-dk7ov Před 5 měsíci +2

      @@jiahansu 在做PhD 和 PostDoc 有老闆在後面撐腰。這就是所謂的品牌價值,審稿方認為你的老闆不會做些砸自己招牌的事情,所以快速過審。但當你獨立出來成立自己的品牌時,你沒有招牌,當然是從零開始。

    • @SimonPeter1
      @SimonPeter1 Před 5 měsíci +8

      ​@@jiahansu有位美國某個最大癌症研究中心帶著團隊回台灣的大頭,演講時講了好幾次,在美國時隨便發的期刊,回到台灣換了機構名稱後,審稿者的質疑馬上暴增,評價則爆減。他自己的說法是「回台灣換了單位抬頭後,馬上連降三級。」

  • @weip9328
    @weip9328 Před 5 měsíci +10

    “要不断挑战自己的信仰。经得起挑战的信仰才更加坚定”,斐姨说得太好了。

  • @cjchang23
    @cjchang23 Před 5 měsíci +2

    感謝😂!蠻感動的....大家真的會更好 透過這些思辨 擷取他的理念 我以為只能在索娜那看到cooking 想不到能在這也看到cooking 嗚嗚嗚~
    個人想法: 1. 立場都是反反覆覆的 (先說, 懷疑論不代表陰謀論, 有些人會搞混, 比如我是蠻支持這個頻道的, 我會懷疑很多資訊, 但我覺得過程是好的) 2. 相對重要的是好的人跟模式(例如教授跟范姐等等) 3. 不做也是一種做, 可是有時不做竟然比做還好...我真的有挑戰自我的感覺哈哈 (多做多錯)

  • @yongxian1
    @yongxian1 Před 5 měsíci +11

    阿共以前也是进步派,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结果自己是可以一党专制的,因为自己绝对进步。最后变成了极右派。打脸。😂

  • @KALERFO
    @KALERFO Před 5 měsíci +4

    這集很棒 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
    在捍衛某些價值時 是不是也掉入了專制
    質疑自己深信的東西是個很不錯的練習

  • @limcc655
    @limcc655 Před 5 měsíci +9

    竟然請到他
    之前看了幾個大學街頭社會實驗
    看到很多極左的奇景!

  • @sudekinanako
    @sudekinanako Před 5 měsíci +2

    范姐的takeaway 裡講了要有一個限度,真是太對了。自由派被討厭,就是因為常有吉娃娃講的那種例子發生,被過度詮釋,道德被無限上綱,搞得跟這些人對談壓力很大,有理說不清。
    但當有一天保守派反過來變成主流時,就不會有這種現象了嗎?我才不相信!
    所以問題還是在擁有某項價值觀的人(掌握資源的人),是不是太自我膨脹,自以為是精英,而走向顯性的/隱性的偏執。
    價值觀(或是非判斷的想法),應該是個有彈性的光譜,而不是一個小小的,爆亮到刺人眼的光點。

  • @user-cu1yo7ty5j
    @user-cu1yo7ty5j Před 5 měsíci +20

    Legacy admission 這裡的翻譯全錯
    明明講的是申請者只要父母也是該校畢業生就能提升錄取率,而很多整天吵著平等的人就是這樣入學的
    翻譯翻成“但也有按照傳統標準錄取的人,在你父母的年代,你如果錄取哈佛,一定是用足夠的分數進去”
    完全相反的意思耶?

    • @fanamericantime
      @fanamericantime  Před 5 měsíci +4

      已改正了!昨晚看到就改了 可是忘記送出...(莎

    • @sheep125
      @sheep125 Před 5 měsíci

      @@fanamericantime 原來中文是你翻的wwwwww

    • @fanamericantime
      @fanamericantime  Před 5 měsíci +1

      時間有點緊急 整個團隊都有一起翻喔(莎

    • @user-cp3bt7wb6k
      @user-cp3bt7wb6k Před 5 měsíci +1

      @@fanamericantime
      翻譯騎士很多有錯
      一整個出戲

  • @user-tc8qw6nw3b
    @user-tc8qw6nw3b Před 5 měsíci +5

    Peter認為某些專業不應該考量多元;「你可以想像你的飛行員或是醫師是因為膚色被錄取的嗎?」「你還能安心搭飛機或者動手術嗎?」。
    我覺得Peter 的看法是一種的功利主義,有能力、有成績則錄取,不管你的膚色、種族和性別,這樣的看法是覺得每個人只要努力就可以達成相同成就,那為什麼不錄努力然後夠格的人呢?但我覺得這忽視一項慘忍事實:努力不一定有好成績,可能是因為這個社會還沒有進步到我們想像的平等,我覺得在這個社會還沒有達到實質正義以前,「保障名額」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畢竟「專業」被菁英所壟斷,弱勢族群可能花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依然無法達到相同的成就。我認同Peter說的「專業不應該考量多元」,但我想問:正義應該如何和專業性一起被討論?先有正義然後多元,並不是因為多元才追求正義。

    • @hsuehwen
      @hsuehwen Před 5 měsíci +1

      就像他問的,假設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你會選擇讓你的親人給用保障名額錄取的醫生治療的話你當然可以這樣想(當然是重病這種情形下)

  • @sienna19lan
    @sienna19lan Před 5 měsíci +4

    很棒的訪問!關於聆聽那段說得很好,想讓別人聽自己的聲音,真的要先花時間了解對方

  • @EricLinArt
    @EricLinArt Před 5 měsíci +1

    感謝訪問 Peter.
    之前在這裡留言國談到我在美國20幾年看到的現象,美國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好。
    結果莫名其妙被一些人說我是大陸人。
    現在這位美國教授出來把美國說得更慘,是不是也要扣上紅帽子? 😝
    話說回來,我自己覺得倒是不見得有 Peter 說的那麼悲觀。現在美國大學的入學率開始下降。許多 Z 時代的年輕人開始去專科學校。第一便宜,第二學一技之長,第三是他們對大學的懷疑。
    這樣下去大學們可能會開始慢慢招不到學生,財政出問題,或許就會開始調整自生的問題了。或許....

  • @cisolatw
    @cisolatw Před 5 měsíci +6

    決不能使用核武!!如果斐姨在二戰的時期,應該會崩潰。我發現越是自認開放、多元的社會,越是自由民主的法治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越發缺少。為了避免發生不同認知的討論,就刻意不去談論。

  • @user-vk9ox5tc3p
    @user-vk9ox5tc3p Před 5 měsíci +3

    看完Boghossian的理念,感覺跟美國LAC的理念不謀而合。只可惜當大家(countries other than US)講到美國高等学府時都只看到排名靠前的research institute或者就是ivies。看看范姐的team有空能不能介紹我們這些沒人知道的“野雞學校”。
    大學在Maine某LAC上過Asian Studies的課,教授是harvard毕业的(感覺是peter所说的以前的good harvard)。當時教授不僅要求我们要吸收课上讲的material的同时,写paper的时候還一定要我们去challenge author的观点,要有balanced argument;從此養成凡事盡量都要從不同角度去看問題然後想原因的習慣。就算畢業到理工學院讀碩也很受用。
    在面對現今很多社會問題,就像peter說的,很多美国大学生 say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have a thorough and logical understanding in what they say/belief, but because of the symbol/stance that their words represent (symbol including: 對道德的標準,从而满足fit in特定identity group的需求etc)。然後這些本來可能是在幫minority發聲的campaign逐漸變成脅迫大家去接受的“主流文化”,不信的话就是不道德,或者就是有其他的consequences。之前有和UCLA和UCSD的朋友聊過天,說他們的first-year seminar都是洗腦式的教學,为了拿高分只能adapt老师的观点;有自己观点,写balance argument的成绩都很低。会这样的原因她们说是因为学校拿着民主党的funding,不得不adapt很多liberal的doctrine。好奇有没有其他加州的朋友帮我confirm一下uc的學校是不是都這樣。
    anyway,有時候看這些興起的社會議題的時候,從萌芽到成熟,再到影響力過盛,真的有種勇者終將成為惡龍的既視感。但又是因為這樣,一些社會議題可以被看到然後拿出來辯論,讓不同人了解其他人的想法,然後make a more informed decision,這可能才是辯論的價值所在吧。希望大部分人就算stubborn但至少能抱有“雖然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以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的態度來面對不同的議題吧,不然這個跟墻內的一言堂就没什麼区别了。
    also,看peter用complete hypocrites和public disgrace來懟人,有一種莫名的喜感😂

  • @aarrccyy886
    @aarrccyy886 Před 5 měsíci +8

    不是我離開左派,而是左派離開了我

  • @ultimateghost
    @ultimateghost Před 5 měsíci +3

    是Peter教授!沒想到他來台灣了!
    這個思辨過程很精彩❤

  • @dingklewong
    @dingklewong Před 5 měsíci +6

    大部分的人又不願意跟你辯論而且他們辯不過就不跟你辯了,反正他們有情緒勒索或者其他方式

  • @kangcc912
    @kangcc912 Před 4 měsíci +1

    絕對的和平者,是面對侵略時也能坦然投降以此避免任何戰爭的可能。
    這其實與"愛好和平"的人,認識上有所落差呢。
    要做軍事抵抗 那就會有武裝與防禦部隊,
    這些準備通常也都會朝向一個戰略結論,
    若戰鬥無法避免 那"先發制人"必然能最低限度的減少自身損失。
    不排斥在必要時的防禦方式,這很"常識"。
    但卻很少思考為了"保護國家與減少損失",這代表的意義。

  • @user-zx9re6uz2r
    @user-zx9re6uz2r Před 5 měsíci +7

    A question that Peter asked the host was something about TW to develop nuclear weapon as deterrence and had the host to choose a number 1-10. The host gave a 2 as she agree to develop nuclear weapon but against using it. Then Peter continued asked if host rather see her love ones and her descendent to suffer under tyranny control and loose freedom of speech. She again acknowledged and confirmed with “yes” and she added that she cannot put herself in that road using nuclear weapon to kill millions of “innocent people” and she rather put her friend, family and her descendants to be ruled by tyrant. I found that kind of mind set is what put TW in danger. I think that is no different than those who oppose increasing Defence Budget thinking by just loving peace will change China’s mind to give up force to take over TW. In another word, she either a very bad person or just being too naive.

    • @SyuAsyou
      @SyuAsyou Před 5 měsíci

      執政黨都喊出2025非核家園了,別想太多。台灣最認真研發核武的只有蔣中正。

    • @ethantang4215
      @ethantang4215 Před 22 dny

      I think she didn't know what that means, maybe she think taiwan would be another hongkong? So comparing to today's hongkong, killing so many people is worse to her. Or, there are several ways for he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get out of taiwan and so on.

  • @hsinliu5563
    @hsinliu5563 Před 5 měsíci +1

    我很喜歡這集的內容,很想學習Peter教授提問的方法,用來自我挑戰,從小到老(我已有點老了)我就是個討厭人云亦云的人,但腦袋又不夠好,所以很多事想不清楚。謝謝製作單位邀請到這麼厲害的來賓🎉

  • @abcdggd1943
    @abcdggd1943 Před 4 měsíci +3

    問到有關中國的事,大家會變得不敢講真話,這代表了什麼呢?代表台灣不是民主自由的地方,代表台灣已經被綠營搞壞了,可悲啊

  • @joejohn3061
    @joejohn3061 Před 5 měsíci +2

    精彩絕倫的對話與示範,也感謝製作團隊為我帶來思想上的啟發,希望范姐的節目越來越多人觀看。🎉🎉🎉

  • @h20712920
    @h20712920 Před 5 měsíci +10

    不斷挑戰自己所相信的事物,才能逐漸成為信仰,成就自我,他的做法和過去人們追求科學根據的方法相似,真理是不怕被挑戰的,要是可以被推翻,那它就不是真理。
    我自己雖然還是自認偏自由派,但也不認為有絕對無法被推翻的信仰,唯一能說得上是絕對的事物,或許只有世界的存在本身與時間的流逝了,那是沒有任何人能挑戰的絕對領域。

    • @samchen9992
      @samchen9992 Před 5 měsíci +1

      我覺得人文,社會科學的事情很多真的沒有絕對的真理,因為裡面牽扯到太多感性的,道德的,價值觀的信仰的問題(有些真的是看你自己想相信什麼),而且它是隨著時間一直處在變動中的。如同古人很多的道德觀就絕對跟我們現代人不同。
      而唯一真正絕對正確,非黑即白的事物大概就只有數學吧,因為數學是純邏輯,只要被嚴格推導為真那就是真,沒有模糊地帶,就像1+1=2這個邏輯概念就算宇宙毀滅也不會變~

  • @stchk0060
    @stchk0060 Před 4 měsíci

    這次的嘉賓和訪談十分高質量👍
    我與大陸人溝通多次,最終都會發現我和他們對同一個詞彙同一個形容詞存在極大的差異,結果交流大半天才發現怎麼會說不通的。
    不是那種【還有半杯水or只有半杯水】的主觀認知差異,而是對於半杯水的客觀理解可以是天差地別,例如自由、民主、政治、同性戀、墮胎、宗教等等。因為中國人從學校學到的就跟非中國人不一樣,這樣的情況也延伸到各個不同領域。
    所以這位學者的一個基礎交流技巧十分重要,對方描述事物A,我們應該認真聆聽並使用自己的描述來詢問對方我們理解一致嗎?
    這是很重要並且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一個點。
    不然說了大半天會浪費9成9的時間和精力卻得不到有效的交流。

  • @jackie6021
    @jackie6021 Před 5 měsíci +21

    不見棺材不掉淚為最佳詮釋

  • @peters6259
    @peters6259 Před 5 měsíci

    哇,我的兴趣之一就是和朋友们像Peter Boghossian教授的提问那样聊天,原来这是有学术上的分野的。
    就我个人来说,最终我的回答常常变成“我不知道我在量表上会选多少,除非所有的假想情景成为现实,我才会塌缩到某一个决定”。

  • @user-um8ki5ef9k
    @user-um8ki5ef9k Před 5 měsíci +3

    我記得國外的體育賽事中的游泳比賽已經確定,禁止"男跨女"的變性者去參加女子組賽區。
    已經發現,明明在男子組名次中後段的,"男跨女"後名次直接大幅度晉升前中段。
    DNA的先天肌肉強度真的差太多了。不是每個女性都能後天補強上去的。

  • @Flyingstonez
    @Flyingstonez Před 5 měsíci +2

    在Discovery有部在探討科學黑暗面的影集叫做“Dark Matters Twisted but True”,主持人在開場的最後都會講出“Question everything",而這句話一直是我的座右銘之一😅

  • @jiazheng3431
    @jiazheng3431 Před 5 měsíci +5

    有趣 很喜欢这集 平时也是会反思自省的人但是没有peter的工具强力 真的感觉学会了一招

  • @up45678
    @up45678 Před 5 měsíci +1

    當一個人毫不懷疑自己的時候,就是他最有理由排除異己的時候。
    謙虛與謹言慎行,時刻為自己預留被挑戰的空間與理解錯誤的餘地。
    信仰崩潰確實是很痛苦的體驗,
    但是如果當一個人能認知到「前一個瞬間的自己」與「現在這瞬間的自己」可以有不同的決定時,問題會減少很多。
    人的邏輯就像是一則數學公式,
    用來運算的數字就是證據,隨著接觸到的證據有所出入,結果會改變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加入不同的證據都會導致一樣的結果,不是公式出了問題就是那些新的證據根本沒有進行運算。

  • @user-gm8xk2sx8b
    @user-gm8xk2sx8b Před 5 měsíci +5

    受益良多的一集,謝謝您

  • @user-lq5ge1qp7g
    @user-lq5ge1qp7g Před 5 měsíci +1

    對我來說,溝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只能作我自己,我不是全能的,我不能和所有人都能有有效的溝通
    而且人的表達方式各有不同,有人用畫畫,有人用音樂,有人用舞蹈,有人用美食
    我自己也感興趣的事,我會有比較多的想法,還可以開起玩笑
    我不熟悉的事,我是不能作到這樣的

  • @bh1034
    @bh1034 Před 5 měsíci +11

    27:20 catechism這個字不是三民主義
    你要做媒體人拜託有水準一點,
    媒體的基本就是查證跟傳遞訊息源發出的訊息、
    「三民主義」是你自己套上去的,
    用了你自己的立場,結果你就是跟跟這位教授說老師把教室當洗腦工廠一樣,就是像你這麼幹的。
    邀請他來跟大家分享是真的很棒的事情,但是
    在這中文翻譯上面又想要加入自己的聯想的東西,
    假如你不認為這是造假,什麼是造假?
    自己創造新定義耶👏👏

    • @bh1034
      @bh1034 Před 5 měsíci

      這邊還有一個延伸的問題就是,
      你把自己想要的答案塞到這位教授的發言(他沒有這麼講),
      你在形塑一種這位教授對三民主義(不管是什麼主義都一樣)有看法的假訊息。
      換句話說你在利用他去幫你的答案背書。可以這樣嗎?
      翻譯有種是翻譯出味道為主的形式是沒錯,但是需要考量到你翻譯的內容是否會影響大家對於本人要表達的一致性,還有你翻過來後這句話是不是多了本人沒有要表達的部分。
      我相信這是一個經過挑字後的翻譯結果,本來在看很棒的內容告訴我們如何追求真實,然後就看到這種操弄🤪

    • @toh81390
      @toh81390 Před 5 měsíci +3

      我估狗catechism 是教義問答(英語:Catechism,源自古希臘語:κατηχέω),是基督宗教對教義的闡釋[1],為帶有答案的問答形式的教義手冊,採用的問答形式在非宗教或世俗領域亦有使用。傳統上用於基督宗教的宗教教育,從新約時代一直到現在。
      天主教有《羅馬教理》、《天主教教理》,新教有歸正宗信徒烏爾西努斯(Zacharias Ursinus, 1534-1583)與奧利維亞努斯(Caspar Olevianus, 1536-1587)等著的《海德堡要理問答》;馬丁·路德的《路德大教理》、《路德小教理》。
      用三民主義代替上面那一大串解釋是否合適?
      你是否有其他替代的說法適合觀眾理解他的本意?
      我認為三民主義在台灣的意涵是很合適Catechism的替代,在中國用馬列主義毛語錄習思想也差不多,核心的概念是帶有答案的問答(預設立場),

    • @jkomin137
      @jkomin137 Před měsícem

      左派主持人就是要這麼幹,不管你真實的真相是什麼。

  • @musicalangel1
    @musicalangel1 Před 4 měsíci +1

    看到菲姨思考打結怎麼有股莫名的快感

  • @Eva-z1u
    @Eva-z1u Před 5 měsíci +5

    真是很有意思的谈话,让我思考到很多东西,受益良多。

  • @呵呵-h3r
    @呵呵-h3r Před 3 měsíci +1

    范的节目我除了看王局的那集就看完了这集,这个人真他妈有水平,学到很多,现在这样的人太少了

  • @user-iy8qs8nk5v
    @user-iy8qs8nk5v Před 5 měsíci +3

    THIS EPISODE IS WHAT THE WORLD NEEDS

  • @b.Liaian
    @b.Liaian Před 5 měsíci +1

    這集真的很好,現在的確出現一些道德綁架及激化的某些狀態,這真的是很好的議題。「政治正確」已經是一種「信仰」,自由社會應有反對及不表態的自由,如果我們只能有一種看法那跟極權到底分野在哪裡?許多議題都是如此,兩派極端看法都認爲自己才是「正確」,不同意或是有雜音就是問題而被公審,很好的對話。這讓我想起之前「娘娘」訪問護家盟的事件~

    • @play00inou
      @play00inou Před 4 měsíci

      保護未成年不被性誘拐是不是政治正確?
      手機、電腦不該保存幼童的不堪畫面是不是政治正確?
      正治正確沒麼可怕,有問題的是過頭了

  • @motionsic
    @motionsic Před 5 měsíci +5

    說的很好,美國「自由派」、「進步派」所作所爲都是相反於這些定義的,且只要被反駁,無法據理力爭而只能做人身攻擊

  • @ScrewTikTok
    @ScrewTikTok Před 3 měsíci

    我覺得問題在於大部分的人 無法接受多餘一個觀點,姑且不論他們分不分得出是非。好比說,「所謂自由派」也是他們認為自己是而已,但實際上,不過就是另一個「信仰」。這些人在最開始強調必須接受各方意見,卻忘記他們自己也必須接受多方意見 (因為如前面所說,大部分的人似乎很難同時接受多個觀點),導致對於不同意見的歧視,失去了最開始的初衷 (希望保守派的人接受更多不同意見)。
    真的少數人能發現,且就像這位老師說的,越有自信的越執著。 但偏偏,有自信的才是社會上較容易成功的。這世界也是受成功人士主宰.... 這真的很難。

  • @davidku1651
    @davidku1651 Před 5 měsíci +10

    說得好,這些狀況正在台灣的校園上演,從k12到大學,身為大學教師,這些年一直在致力於類似的事,但是對抗政治正確真的太難了

  • @user-im1oq8hm4f
    @user-im1oq8hm4f Před 4 měsíci

    關於Peter Boghossian所說學術問題,我跟他有幾乎完完全全相同想法(即使本人是在台灣,極少聽過台灣人深入反省這問題─我在大學教書):包含教育洗腦及學術知識腐敗問題;簡直太過太過開心,終於終於...遇到跟我有相同想法的人,即使是外國人,當然台灣學術有些不同問題點(諸如權威教育與腐敗、知識填鴨化、大部分職位與能力underqualified),有些則相同(論文廉價化、但同時也因審查者知識判斷不足,造成一堆「論文」冤獄),總而言之我非常非常高興看到這段訪談,也希望介紹給我學生看看!

  • @KwolF260
    @KwolF260 Před 5 měsíci +6

    我一直不小心看成光頭街譜論戰😂

  • @tennisbear551
    @tennisbear551 Před 5 měsíci +1

    前十分钟的两个人都在自己做的选择理由是否充分上讨论。却没有考虑过这两个选择是否真实存在的,是否被准确描述。选择一,投核弹的后果相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摧毁城市,杀死百万平民,但选择二,被攻占,会造成多大的伤亡,损失多少自由,延续多长时间,以及重返民主的可能性,都是有巨大的变数范围的,根本无法量化。
    天平的一边是相对稳定的核弹伤亡,另一边是一个严重不确定的损失,这种讨论显然是无用的,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对选择二的想象来做决定,有人觉得全台湾死一半,剩下的人,永世为奴,当然要炸。有人觉得可能也没那么严重,最多就是和香港差不多,失去一部分自由,不足以去杀死百万人。这就是这个男人狡诈的地方,只做定性描述,让对方选择,一旦选择之后,他就在定量上去做变化,故意让你的选择显得不合理,对方就一步步被激怒。

    • @tennisbear551
      @tennisbear551 Před 5 měsíci

      而后面所谓关在鸡笼渡过余生,显然就是对选择二的最极端想象,甚至带着某种故意诋毁了,所有在中国大陆生活过的人,都不会同意他的这种想象。

  • @hsubuzz6948
    @hsubuzz6948 Před 5 měsíci +11

    也許另一個問題是名牌大學教育代表甚麼?為什麼需要solely merit based? 如果把大學看作是社會資源分配器或是一個階級門票,那分配資源給少數和弱勢族群的優先級是否可以列入考量?高中以前學生時代的學業成績對於大學畢業後的社會貢獻量有直接相關嗎?還是其實100分和60分都是及格,灌輸一些知識和工具就是高等人才?為什麼要在大學用成績篩選而非小學?或是大學後第二個工作?大學的功能只是讓天才不被埋沒(真正傑出不受affirmative action影響的),上層階級的固化(捐錢進來的)和下層階級的提升(affirmative action)?如果要真的強調merit base,應該從基因上就統一,在設施裡養育,吃的用的學的都一樣,最後像品管測試一樣淘汰掉不合格產品。如此才能完全排除外在環境影響,完全反應個人的能力和努力不是嗎?

    • @yaya5tim
      @yaya5tim Před 5 měsíci +2

      所以中產階級跟憑自身努力的人就該被犧牲自己來成就其他弱勢群族? 那你要不要未來每一個月都少領一半薪水來幫助印度還有中國貧苦的數十億人口? 以全球人口看來, 你也是前段班的, 他們則是有大量弱勢族群的人口, 你要不要讓利給他們呢?
      反正照你的邏輯, 你只要夠會賺錢, 能賺100億, 分個50億出去, 也不會怎麼樣, 你還是活得很好, 不是嗎? 天才? 你怎麼可能會被埋沒呢?

    • @hsubuzz6948
      @hsubuzz6948 Před 5 měsíci +1

      @@yaya5tim 程度和比例問題嘍!即便有給原住民和僑生加分,但也沒有讓隨便一個文盲都進台大的程度。被這些加分排擠掉的也不是什麼一旦掉到下個志願人生就完蛋的事。社會福利也不是發到人餓不死就沒人要工作,略施小惠能讓弱勢者相信自己有機會翻身,換取社會穩定是很划算的。

    • @林怡妏-w8u
      @林怡妏-w8u Před 5 měsíci

      ​@@hsubuzz694837:31

    • @sphere6860
      @sphere6860 Před 5 měsíci

      @@hsubuzz6948 我原住民同學超低分上台大,我還幫他複習過族語讓他通過族語考試

    • @meow5566uk
      @meow5566uk Před 5 měsíci

      @@hsubuzz6948 這類宣傳是台灣漢人的惡意誤導,原住民名額是分開的,根本沒有排擠到其他人。你就知道所謂 "文化壓迫" 是什麼一回事了,台灣漢人談論原住民,和中國漢人談論維吾爾人/西藏人,簡直一個樣。我們的社會發展階段,根本沒資格去評論歐美現狀,只是拿一個空殼為自己的強勢文化開脫罷了。

  • @TheDavizlau
    @TheDavizlau Před 3 měsíci +1

    😂有趣、荒謬

  • @stephenchuang5320
    @stephenchuang5320 Před 4 měsíci +2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結論總是擴大了極端的比例,不中肯。這是術,不是道。

  • @hd97518
    @hd97518 Před 5 měsíci +10

    如果是單論科技創新與前言研究方面,美國應該還是無庸置疑的世界第一,而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被超越。教授在受訪時也還是提到美國有相當多優秀的研究型大學,而這些學校才是我們印象中「創新」的主要產出者。雖然她們也受到多元化浪潮的衝擊,但總體實力應該還是維持在高水準的。這有可能是我的錯誤認知,但教授所述的這些破壞高等教育的現象似乎在文法商等所謂「文組科系」以及以這些科系為核心的校系中較為常見,在以理工科為主的學校中則相對罕見一些,而這樣的分布差異也可能使美國依然能在一段相對長的時間中維持自己的科技競爭力,因為理工科系與校系受影響的速度較慢。追根究柢,可能是因為我們這堆理工人根本懶得鳥這些有的沒的,我們只在意科學,而科學是有標準答案以及完整證偽機制的。我們在討論科學的途中很難產生像自由派vs保守派這種很難論斷到底誰對誰錯,或根本就沒有對錯的無解爭執。
    剛結束一個大實驗又接著去參加了研討會,腦袋還沒從連續加班中緩過來,如有謬誤或闡釋得不夠清楚的地方,還請見諒,也懇請賜教。

    • @yaya5tim
      @yaya5tim Před 5 měsíci +2

      不, 理科一樣受政治意識影響巨大, 你以為美國的創新是真的自己創新? 裡面多數都是外國來的學生好嗎? 他們為何有這些資源? 也是建構在美國政治霸權的體制下, 對於各種技術沒有人能對他有所限制, 從而得以無所阻礙的發展, 然後再用美國人(最好是白人)當公司的頭來玩政治遊戲, 但底下工作最努力最有貢獻的, 都是外國人, 尤其是東亞人跟印度人, 都是亞洲人

    • @Yooooouuuuful
      @Yooooouuuuful Před 5 měsíci

      @@yaya5tim 那也是他們自願選擇去美國的 要嘛自家國內得罪人 要嘛玩不贏政商貴族 連出頭的機會都沒有不是嗎 不然何苦大老遠跑半個地球去替人榮耀

    • @longdragon88
      @longdragon88 Před 5 měsíci

      一旦美国霸权衰弱,这些人才就不会抢破头去美国了,那样只会加速美国的衰败@@Yooooouuuuful

  • @jonrychen
    @jonrychen Před 5 měsíci +1

    再回來看一次影片,同時又看了超立方解說的三體小說,兩部影片都是哲學辯證的經典,超級燒腦,但收獲極多!

  • @loliloloso
    @loliloloso Před 5 měsíci +6

    問一個具體問題: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中,例如,三、大學:(一)參加考試分發入學者,依其採計考試科目成績,以加原始總分百分之十計算。但取得原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者,以加原始總分百分之三十五計算。你覺得照他的意見,這些應該取消?這些違反meritocracy的政策,有歷史的背景,應該先去理解吧。
    自從最高法院相關判決後,現在自由派其實對於affirmative action,有些不同的看法,改採對於經濟弱勢者加分措施其實也有效。這個問題涉及到美國社會的整體制度。美國中等教育以下的教育資源分配極不平均,導致惡性循環。假如說自由派左翼偽善,還不如說,他們其實不夠左,不完全理解平權理念的成本,不願意去負擔那個成本。北歐國家就願意去負擔。在大學入學階段的affirmative action,是相對便宜的方法。另外一個例子,紐約時報報導,民主黨的票倉加州居民,普遍反對改變郊區更改"單一家庭"的zoning restriction,也就是說,這些土地無法興建公寓,導致住房供給不足,租金與房價高漲。

    • @user-od7dn7zb9u
      @user-od7dn7zb9u Před 5 měsíci

      百分之三十五真的太多
      二十五差不多
      我軍中服役五年考統測台北科大也只有25%

    • @loliloloso
      @loliloloso Před 5 měsíci +1

      @@user-od7dn7zb9u 比例是一回事,要如何辯解或者反對這個政策?能夠純粹按照這位教授所言,meritocracy至上?假如你覺得百分比降低是可以接受的,那麼meritocracy就不是絕對的標準,是吧?

    • @injectchen
      @injectchen Před 5 měsíci +1

      ⁠@@lolilolosoaffirmative action to what end? 這是要思考的問題。如果第一流的大學,還是無法用meritocracy來衡量,那第一流的研究博士班呢?一般大學教授呢?第一流的大學教授呢?大學校長?哈佛校長?其他行業?

    • @loliloloso
      @loliloloso Před 5 měsíci

      @@injectchen:哈佛大學校長非裔,並不是出於affirmative action, 別搞錯了。Gay 本身是非裔研究的學者,該市有別的考量。他被指控抄襲,情節到底如何?是否涉及政治鬥爭?眾說紛紜。外科醫生錄取要提拔少數族裔?我很懷疑真實性?他後面的發言已經再重複川普反移民的謊言。有理由懷疑他的指控。

    • @user-kh7of9bd8n
      @user-kh7of9bd8n Před 5 měsíci

      他是以"菁英"教育的立場吧 你加權後的分數可以讀哈佛 可是你也不一定要讀哈佛 弱勢能輕鬆的選擇符合自己期望的大學應該才是原意

  • @user-xw8bf3cc1s
    @user-xw8bf3cc1s Před 5 měsíci +1

    他的意見...我基本100%同意 對 就是100% ...因為我本身也是這樣觀察跟思想的...
    只差異在現實的支線發生..或許美國官員也自己知道此事 也不是完全沒面對
    或許不能明說被公幹落選就不能幹事了...當然老鼠屎到處都有...只差在底線在哪 或不會多少幹實事
    至於開頭的核彈論....看人吧 我會選擇反擊
    這還不是說謊...傷害無辜誰都不想.能挑他所在地發射不牽連其他地方就很不錯了
    當然前提是對方先打的 日子大家互不干擾 過得好好的 對方發啥瘋...
    我沒興趣看財產被剝奪 家人被凌辱 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
    我沒興趣去教育營或者當新軍國征戰日韓東南亞的砲灰..
    至於某些以為不會針對他們..笑笑就好了 他連自己百姓都不放過 放過他們?
    思想是美麗的 現實是殘酷的...
    反正我沒解方 我只知道 等開戰那時 一定瞬雷不及耳...一架飛機跟船都別想出去..逃?逃得掉才怪...
    至於他拿槍上岸那時.別跟我說啥不擾民 看看俄軍就懂了 看看怎樣對自己老百姓就懂了 信你才怪
    就算有正常的 難保不受軍隊同儕誘惑 犯下千夫所指的行為
    更何況它們講究勝者寫歷史 拳頭是道理 道德是個屁
    所以上岸就互相別想著會有好果子吃了...都是一顆花生米的事情..
    至於家人凌辱 解方就是死了我就看不見了
    沒興趣勸自己希望他們將來會改 尤其在這熱武器時代 革命還得看領導者的道德底線
    他們不是很流行一句話嗎?它的軟勒就是他兒子
    等某人女兒回國反而要比較小心...不然美國可沒派重兵保護他女兒的必要
    復仇者會有多少去找這軟勒也不好說 保鑣又如何 夜夜防賊嗎.肯定得回國
    至於美國會不會幫 就得看他願不願意繼續當大哥 其他小弟看到台灣的下場還繼不繼續跟了
    至於他百姓會不會抗議的問題 為了短利還是長遠 那就歷史講話了..短利的話
    那這教授最後講的一點錯都沒有 一定會發生 既然你不是守護大家的大哥 那我憑啥理你的美元跟國債
    這就是他講的現實面...道德是底線 但現實要面對

  • @aabbccogla
    @aabbccogla Před 5 měsíci +5

    Boghossian的意思是,即便我们的制度压迫过某些人,导致他们长期无法接受良好教育,社会地位下跌,经济差距拉大,我们现在也不打算修正过去的事情,就让他们过去吧,当作没发生。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假装大家都是一个起跑线的。

    • @lalacat2001bt
      @lalacat2001bt Před 4 měsíci

      你的意思是世世代代的日本人和德国人永远要对二战的受害者表示歉意、愧疚和补偿?
      你对比你出身差,智力差,机遇差的人会有愧疚吗?找工作时,你被录取了,你对其他被pass的人愧疚吗,还是你觉得很正常,或与你无关?你对吃到肚子里的动物的肉感到愧疚吗?
      以“合法”的种族歧视制度(DEI)去获取“社会正义”,而不产生新的不公,有多大可能吗,你论证过吗?

    • @aabbccogla
      @aabbccogla Před 4 měsíci +3

      ​@@lalacat2001bt 我没有这么说。我也不认为任何人需要为他们的长辈做过什么而一直保持歉意和愧疚。道德责任和历史责任是两码事。
      DEI有它的问题,但它也确实解决了一些被边缘化族群的教育问题,尤其是那些历史上被排挤的群体,导致了长期以来教育程度低和阶级差异。如果我们不去看历史而只看眼前,认为只要不排挤他们了就公平了,这等于忽视了长期以来因排挤造成的阶级差异,那么如此发展下去,只会拉大阶级差异而造就更多的不平等。
      至于你说的DEI造成新的不公,确实如此。但我以为,“社会不公”不是DEI造成的,DEI是为了解决社会不公而打的一块补丁,结果它在解决不公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不公。这说明存在更大的,根深蒂固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或是某种逻辑,认为只能让一些人获取优势而让另一些人处于劣势。那么面对这个更大的问题,DEI是无法解决的,甚至可以说,DEI是这种逻辑下的一个产物。而想要解决它,则需要寻求其他的方式。

  • @danielzhou7278
    @danielzhou7278 Před 5 měsíci +5

    巴菲特的伙伴芒格说过(大意):如果在过去的一年,我没有某个深信不疑的看法被改变的话,那我这一年就白过了。

  • @user-ve9wk1ht4z
    @user-ve9wk1ht4z Před 5 měsíci +9

    好喜翻🥰🥰🥰
    世界上非常需要這種人👍

  • @shikyokira3065
    @shikyokira3065 Před 5 měsíci

    Damn. its unbelievable that you managed to invite Peter Boghossian over. We should learn the lesson the West is currently facing and learning. Awesome discussion

  • @passingbysang3381
    @passingbysang3381 Před 5 měsíci +11

    很多台灣人的政治意識好天真。不要拿博恩夜夜秀或是范姨這個節目當政治啟蒙,真想要輕鬆地開開眼,真心建議看看 Yes, minister! 以及 Yes, prime minister! 兩部劇。特別妙的是,這還是昂薩人自己拍的。

    • @weipeng8007
      @weipeng8007 Před 5 měsíci

      这两部剧才是打算搞政治的人应该学的,其他都是扯淡

    • @meow5566uk
      @meow5566uk Před 5 měsíci

      畢竟傻白甜在哪裡都是有市場的

  • @juntomms2000
    @juntomms2000 Před 4 měsíci +1

    看完之後 值得自己去思考 但同時對話之間還是讓我有很多的疑問 講了半天還是以分數來區別,但打分數過程合理嗎?

  • @ttps50614
    @ttps50614 Před 5 měsíci +10

    我覺得他的問題是:他沒有注意到歷史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
    這種只看社會現實數據來評斷,我認為這是極為嚴重的錯誤,也是我不認同他主因。
    譬如說有色人種在80年代的美國確實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導致他們一直到今天都有這個問題(就像他說的,某些特定族群到今天都有教育水準較落後的問題)。
    我們現在有兩個選項
    a. 像他說的,就是讓高分的上大學不要管什麼政治正確。
    b. 讓更多的弱勢能夠進入大學。
    a 的好處是: 就是讓實力說話,學術發展國家發展更加快速。
    b 讓弱勢進入大學的好處是: 讓優秀的人才流通到各個社會階層以及讓大家減少stereotype。
    我不確定這個比喻精不精準,但是台灣原住民加分有點類似上面討論的點,只是台灣原住民人口比例不高,可能無法跟美國比較。
    原住民加分制度(或是原住民入學名額)的,因為讓資源比較少的人有皆受到高等教育的機會,進而回饋到偏鄉及部落,讓整個城鄉差距變小,這是某種程度的增強國家吧.......
    不然到今天,原住民部落裡面可能很少有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這種狀況可能會加大城鄉差距。
    我不確定美國這樣跟我們遇到的狀況是否一致,可能美國比較嚴重吧...
    PS我很認同他用假設的模式與人對談,我認為與不同立場溝通這件事情在台灣社會已經變成一種禁忌,或是無法接受自己的立場被挑戰,多數也只願意看自己相信的事情。
    希望我有機會會一會他

    • @manyes7577
      @manyes7577 Před 5 měsíci +1

      你願意讓靠膚色入取醫學院畢業的醫生開心臟的刀嗎 或其他高危險性
      如果你可以提前知道所有情況選擇的話

    • @ttps50614
      @ttps50614 Před 5 měsíci +3

      @@manyes7577 他說的這部分是醫學院沒有按照既有標準就讓有色人種畢業的。我並不贊同。我說的是Access of Education 不是 Certification of Education. 入學機會跟畢業是不同的,我也贊同這部分他說貪腐。

    • @ttps50614
      @ttps50614 Před 5 měsíci +1

      給予有色人種更好的受教權其實對於社會有很多不同層面的貢獻,例如: 讓大學教育進入黑人社群,減低犯罪率等。
      假設性問題,如果讓貧富差距無限擴大,搞得跟南非一樣,比起在這種社會生活,每天擔心被搶什麼的,我可能寧願活在要給有色人種開刀的美國。至少是哈佛訓練出來的。
      我贊成他批評的(如果屬實):大學為了平衡有色人種而放低讓醫學院或是航太等重大科系讓他們用較低的分數"畢業"(非入學),那真的滿該死的。
      如果他的批評不屬實,就算你是哈佛醫學第一,只要你是黑人,你就先別去開刀,你去當個牙醫吧.....因為社會大家都覺得你是被放水過的。
      這是你要的社會嗎? 我想也不是吧......

    • @wtfJunk
      @wtfJunk Před 5 měsíci +1

      讓弱勢進入大學的好處是: 讓優秀的人才流通到各個社會階層以及讓大家減少stereotype。
      你的这个论点前提是不成立的,因为当这个人不是依靠实力上大学,那他就已经不是优秀人才。事实上你的论点变成:
      让并不优秀的人通过特例享有优秀人才的资源,造成了不公平以及资源的浪费,并且因为这种不公平,更加深了歧视和仇恨。

    • @GEORGE255406891
      @GEORGE255406891 Před 5 měsíci +2

      ​@@ttps50614我覺得問題不是教育本身,而是教育是整個意識形態式的無上限的賦權的一部分,而左派主導的教育體系又會無限制的灌輸意識形態,「拜少數教」便會藉此不斷擴張,憑空創造出一種新的「少數貴族」階級。

  • @moot2046
    @moot2046 Před 5 měsíci +1

    看留言才更有趣。 很明顯這裡不少人根本搞不清楚什麼叫做 liberal, leftist, conservative, 還有美國政治在這些詞彙上的價值觀闡釋和字典上的闡釋。 美國被一些學者稱為liberal hegemony 解放性霸權,看起來矛盾,但就很好的闡釋美國對外的國策。

  • @patriceli942
    @patriceli942 Před 5 měsíci +7

    This is indeed a great interview and I thoroughly enjoyed it. It brings out so much food for thoughts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Here is my take away. One thing to think about is this: the "merit-based" and only merit-based system will only bring us back to the jungle rules, Only the Strong Survive. Yet we as human society already knew what lies ahead of that path. On the other hand I do agree with Prof. Boghossian's observation. There maybe a third path other than the merit-based and the current trend.

  • @Cobberpan
    @Cobberpan Před 5 měsíci +2

    我的大腦在打架 .....不想被牽著走,也不想被洗腦,我也在懹疑我的智力是不是有問題.....

  • @asas804
    @asas804 Před 5 měsíci +10

    對於教授相當尊重,也同意部分對話與思辨促進自我意識形態的覺察,但我不同意這場對話的邏輯分類再到引導的方法與操作!蘇格拉底式的對話關鍵不在批判對方立場或意識型態。提問者本身的意識形態需要在對話前說明、提問者與回答者也需要互換提問與回答的位置。提問者、回答者的成長環境、文化、地域政治型態也被忽略,這些都讓人非常不舒服!
    最後一個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地方則是整個邏輯思辨中的歸類與下一題的引導都是「二分」,是否仍有更佳的引導方式?例如:不願對北京投核武炸彈,是同意自己的下一代被奴役,這個邏輯實在太怪!「不願對北京投核武炸彈,有無可能是不想成為自己討厭的人,使用不擇手段的方式取得自己心中的自由?或仍相信有核武以外的方式捍衛自己國家的自由?(當然還有其他更多可能)」辯論引導者的邏輯引導真的讓人憤怒,因為沒有讓回答者充分闡述自己的價值信仰,而且矛盾式的對話是否能這樣使用?btw我並不否認教授的的學術成就。

    • @vonvandenburg3309
      @vonvandenburg3309 Před 5 měsíci

      他說在【向上海發射核彈】和【親人朋友被奴役】二選一的過程,讓我笑死。【向上海發射核彈】結果很可能是【被北京發射核彈】”然後【親人朋友馬上死】,【被奴役】和【馬上死】完全就是兩碗屎讓我選吃哪個,那我為啥不能選不吃屎呢。

    • @lokecharlotte7333
      @lokecharlotte7333 Před 5 měsíci +2

      这很奇怪,一开始的论述只是把对方的观点和阐述越走越窄,质疑确实让人内省,可是非黑即白,很难让人有思想上的进步

    • @meow5566uk
      @meow5566uk Před 5 měsíci +3

      因為范的知識儲備不足以平衡來賓,很多次訪談都有這個問題。BBC Hard Talk 比較好看。

    • @fonjushi
      @fonjushi Před 5 měsíci +2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如你想像的支持或信仰你的立場」所有的假設問題都只是讓自己檢視如果你只有6分沒必要說成9分。有多少證據做多大的決定,我覺得這很重要。

    • @asas804
      @asas804 Před 5 měsíci

      我同意也認同「你是否如你所想的支持或信仰你的立場」,這也是我上述提到蘇格拉底式對話的核心,但進行的方法論/過程我不認同,質疑與對話有更開放的方式去挪動彼此信仰的位置,而非二分。
      至於信仰可為多少證據?我認為信仰不等於證據,信仰(非指宗教)是你做決定時的核心價值,也是每個人的哲學觀。

  • @semian8018
    @semian8018 Před 5 měsíci +1

    Peter應該是范姐邀來的所有人理我認為最有趣的一個了,非常喜歡 24:24 的那段理論

  • @uhw57131
    @uhw57131 Před 5 měsíci +3

    吉哇哇再會,祝唸書順利

  • @tw8725
    @tw8725 Před 5 měsíci

    謝謝這集的製作,能夠邀請的這樣優質的來賓應該是不容易的;我受益良多。

  • @MrZon0816
    @MrZon0816 Před 5 měsíci +4

    這中文字幕真的太有才

  • @wontononionslicer1004
    @wontononionslicer1004 Před 4 měsíci

    在意大利那么多年,曾经有位老师这么跟我说的:极端左派会为你的思想而“终结”你,极端右派会为你的存在而“终结”你。
    做为个人我的思想是可以被我的个人意识所改变或隐藏的。 我无法控制我的存在(肤色,性取向,高矮,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