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什麼叫台灣?「異邦人」的土地?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29. 06. 2024
  • 你真的以為你知道為什麼台灣叫「台灣」嗎?歷史衛視透過地圖與歷史,一層一層地告訴你背後的秘辛。
    贊助歷史衛視,Paypal:david_ou1003@hotmail.com
    追蹤歷史衛視:
    Twitter: / davidouyang1003
    部落格: historychannel001.com/
    instagram: / historychannel001
    Facebook: profile.php?...
    影片章節:
    0:00 - 為什麼台灣叫台灣?
    0:36 - 在這座島被叫台灣以前, 還有哪些其它稱呼?
    5:03 - 台灣為什麼又被稱為流求呢?
    10:06 - 從什麼開始被稱作台灣?台灣又是什麼意思?
    15:29 - 台灣,一個悲傷的歷史隱喻
    參考文獻:
    1. 李筱峰,《以地名認識台灣》(2017)
    2. Francois Valentijn, Kaart van het eyland Formosa en de eylanden van Piscadores (荷蘭地圖)
    3. 台灣前後山全圖
    4. 大清萬年一統全圖(1811)
    5. (宋)稅安禮,《歷代地理指掌圖》
    6. (明)坤輿萬國全圖
    7. (清)康熙輿圖
    8. (日本)琉球交易港図屏風
    9. Henri Abraham Chatelain, Mappe-Monde pour connoitre les progres & les conquestes les plus Remarquables des Provinces-Unies, Ainsy que celles des Compagnies d'Orient et d'Occident. Et les Pais quelles possedent dans l'un et dans l'autre Hemisphere

Komentáře • 1,9K

  • @user-bp6rs2vf7u
    @user-bp6rs2vf7u Před 11 měsíci +64

    優質頻道,希望可以繼續製作更有內容的影片,加油!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11 měsíci +1

      非常感謝您的支持,會繼續努力😁

    • @gaius8129
      @gaius8129 Před 2 měsíci

      @@historychannel001 按你这么说白人建立的国家(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都要还给原住民咯,你这就一意淫视频。

  • @user-ow8kk5wy2b
    @user-ow8kk5wy2b Před rokem +40

    1.中國古地圖→許多是書遊(非海人親畫,檔案描繪而已)
    2.「沖繩」→晚近日本人的後來的稱呼(琉球土音日人轉稱)
    3.大小琉球是動態定義(明初中期
    4.連横「埋冤」是食前人言惠
    5.1500年代末,文献已有記載「赤崁」築城
    6.嘉靖年間胡宗憲已有許多海圖有調查
    7.台灣→最早可能是指大湾(或者稱「大港」→清初「台江」)
    8.研究台灣需有動態觀念→如隋代大舟是乘潮汐及風向由廣東港口出發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2

      感謝分享😁

    • @someday_will_be
      @someday_will_be Před měsícem

      赤崁來由不只一種說法. 赤崁未必是城. 澎湖有赤崁村.
      江未必是大河流. 可能是港的借音. 湖未必是湖, 譬如澎湖. 海未必是大海,古有海昏縣. 鄱陽湖西. 大湖可用海形容. 河未必是河, 如古漳州河, 實為漳州灣.

    • @user-rb2zn4fm8b
      @user-rb2zn4fm8b Před měsícem +1

      研究者很用心謝謝您

  • @46708
    @46708 Před 10 měsíci +59

    講解的太好了!從沒有人那麼認知台灣歷史!

  • @user-iz8lt7cz9s
    @user-iz8lt7cz9s Před 8 měsíci +9

    第一次看,覺得這部片有很多細節與關鍵,有時候沒認真聽就要按回放,但覺得很好的地方是影片最後會再一次的統整與複習,最終會得到一個影片的完整架構,讚讚的!

  • @Holyupup
    @Holyupup Před rokem +16

    感謝,終於解開了一個我迷思很久的問題了。👍

  • @kaprerok
    @kaprerok Před 10 měsíci +7

    感謝製作🎉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165

    我得了一個不犯錯就會死的病😂《歷代指掌地圖》中的確有出現北京,就是地圖北邊的幽州,這裡就是所謂的燕云十六州,或稱幽蓟十六州。感謝網友熱心指正!
    另外,鑒於很多網友好奇這期影片的觀點是哪裡來的,以下是這期影片的參考資料:
    1. 李筱峰,《以地名認識台灣》(2017)
    2. Francois Valentijn, Kaart van het eyland Formosa en de eylanden van Piscadores (荷蘭地圖)
    3. 台灣前後山全圖
    4. 大清萬年一統全圖(1811)
    5. (宋)稅安禮,《歷代地理指掌圖》
    6. (明)坤輿萬國全圖
    7. (清)康熙輿圖
    8. (日本)琉球交易港図屏風
    9. Henri Abraham Chatelain, Mappe-Monde pour connoitre les progres & les conquestes les plus Remarquables des Provinces-Unies, Ainsy que celles des Compagnies d'Orient et d'Occident. Et les Pais quelles possedent dans l'un et dans l'autre Hemisphere
    其實本頻道每一支影片都有在描述欄列參考文獻,但可能比較難找,之後的新影片會直接把參考資料列在視頻當中。謝謝大家的建議😁

    • @user-xw8et4lr2j
      @user-xw8et4lr2j Před rokem +4

      哈哈哈 不至於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ChinaziXitler
      @ChinaziXitler Před rokem +13

      還有一個錯誤,閩南語的埋不是念ㄇㄞˊ... 是念ㄉㄞˊ
      所以台灣、埋冤、大員,這三個詞的閩南語發音幾乎是完全一樣的。
      如果不會念台語,你應該去考究一下,工具和能問的人很多,不難。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4

      @@ChinaziXitler 謝謝,因為把台灣、大員當成埋怨是完全錯誤的講法,所以就疏忽沒考究了。謝謝提醒

    • @ChinaziXitler
      @ChinaziXitler Před rokem +1

      @@historychannel001 說是台灣起源肯定是牽強了。不過我猜測可能是當時的人玩諧音梗描述台灣生活困苦,或很多人在來台開墾過程犧牲吧,台灣人直到現在都愛玩諧音梗,這說法現在看起來也是挺有意思的😂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2

      @@ChinaziXitler 問了我精通台灣閩南語的朋友了,是mai沒錯。可能是地區不一樣,導致念法不同🙂

  • @lazyturtle369
    @lazyturtle369 Před 7 měsíci +3

    好開心發現了這個影片, 按讚後繼續去追看你的其它影片了~~

  • @mts90080lee
    @mts90080lee Před rokem +9

    論述有理有據有史書支撐,給你點讚

  • @Haku_Kanoe
    @Haku_Kanoe Před rokem +15

    我之前大學是有學過台灣史,其實把中國的歷史攤開,本身是需要把歷史分為傳說跟史實,基本上元朝之前的的蓬萊三島其實是直指山東外海的半月灣一帶的群島

  • @abe76543
    @abe76543 Před rokem +24

    第一次看到你的影片,剛好看到台灣一詞來源是我有興趣的,對你的考據與解說語調蠻讚賞的,訂閱了!😉👍
    各地的念法可能不同,我是宜蘭人,我從家人學到的台語“埋”是dai,是埋葬的埋,mai是埋怨的埋,所以我覺得埋葬說應該與實際無關吧?
    原民語的大員或是台員,在歐洲人與在台灣的河洛人口耳相傳後的音譯到最後唸成台灣,我覺得是比較靠譜的說法!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3

      是的,您說的有道理。但根據我的調查文言的閩南語也唸成Mai。但我不確定連橫會怎麼念就是了🙂

    • @kaomusic1960
      @kaomusic1960 Před rokem +2

      埋怨(抱怨)

    • @_Stupidity_is_a_terrible_sin_
      @_Stupidity_is_a_terrible_sin_ Před 10 měsíci +2

      台語逮轟=大方,三聲,同歹音.
      而台語不是四聲,台語八聲,用法有雅俗不同,不是這麼容易可以去確定的.
      像是大,同樣形容尺寸,發生就有"歹"和"多啊"兩種念法,歹是雅音,"多啊"是俗音.
      像是一,也有"即"和"亦"的不同發音,這都是雅俗之別.
      雅音多用於名詞和特殊對象,俗音用於一般生活較多,但不絕對.
      所以不能都用常用的俗音來解.
      我不是台語專家,也沒有什麼研究,只是拿自己生活上遇到的拿出來講而已,若有誤,歡迎指正.

  • @user-tc8ff5pe2x
    @user-tc8ff5pe2x Před měsícem +2

    不管過去是什麼,不管發生什広事,过去了永遠不會回來,現在要的是欣你向榮,往前走,走向世界,發光發熱,生在這裡長在這裡,這裡是我的國家!。

  • @chiang_paul
    @chiang_paul Před 10 měsíci +4

    謝謝你們的分享❤

  • @HelloWorld-mn5ue
    @HelloWorld-mn5ue Před rokem +3

    終於更新了!

  • @aoo5231
    @aoo5231 Před 10 měsíci +36

    真的覺得研究地圖來推理歷史真的蠻有趣的,感覺更加認識自己住的這片土地

  • @fumibox3513
    @fumibox3513 Před rokem +151

    大員用閩南語唸,發音和台灣十分接近,所以台灣一詞的起源和西拉雅族有很密切關係。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36

      是,西拉雅語中異邦人之地是也

    • @user-cy6ev4ov6b
      @user-cy6ev4ov6b Před rokem +9

      秦國統一後,國家語言是
      客家話……。秦王老祖宗是
      廣東客族人,大可查証虛實
      …………。

    • @someday_will_be
      @someday_will_be Před 10 měsíci +18

      大員,是模擬台窩萬的發音。用泉腔念。
      清朝將其改為台灣。
      同時正式命名全島為台灣。
      雖然灣字聲調不同員,但島名更加典雅。此時熱蘭遮城被稱為紅毛城。
      總之,可說台灣的島名是起源於原著民語中。

    • @kaichang2059
      @kaichang2059 Před 10 měsíci +12

      @@user-cy6ev4ov6b那时候还没有客家人……

    • @treeslee5368
      @treeslee5368 Před 10 měsíci +2

      以“大湾”解释更合理一些。

  • @didididi7647
    @didididi7647 Před rokem +17

    分析的很有條理,埋藏在很久的問題,終於有解答
    感謝

  • @user-rg6tv7cr4e
    @user-rg6tv7cr4e Před 10 měsíci +12

    生養在台灣能安居樂業更要懂得自重.❤

  • @shilanaisilang
    @shilanaisilang Před měsícem +1

    po主的视频深入浅出又有丰富的史料证据,希望您能一直做下去!

  • @chiunghua
    @chiunghua Před rokem +2

    你的製作和另一位CZcamsr製作的台灣史有相呼應的感覺。

  • @user-ot1ip1nv5w
    @user-ot1ip1nv5w Před rokem +44

    看完了 跟我們部落故事說的都能連接上
    幾百年前只有小部分荷蘭人來東部跟我們接觸 基本上沒有漢人

    • @user-om3uc9rv3q
      @user-om3uc9rv3q Před rokem +1

      三國時期 吳國君侯孫權派大臣來開測台灣 那是本地部落氏族和外來人最早的接觸 深挖下部落歷史 比如一些神話故事 🤔

    • @bergg2396
      @bergg2396 Před rokem +5

      ​@@user-om3uc9rv3q比神話故事更久遠的年代~外星人早來台灣生活,見到本地福爾摩斯人後,就傳授農業技術及科學……造就了台灣是水果 晶片王國。😊

    • @TuoyeMa
      @TuoyeMa Před dnem

      明朝解除海禁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閩南人過來了

  • @DeRong_Hong
    @DeRong_Hong Před rokem +47

    10:28 這裡埋冤的"埋"應是指埋葬、埋藏的白話,唸ㄉㄞˊ,所以埋冤就是會唸ㄉㄞˊㄨㄢ。話說1659年日本西川如見《華夷通商考》附的世界地圖集是將台灣標示為「大冤」,結合客家人對台灣是"滅人山"的形容,看來對當時的移民來說,台灣真的是個可怕的地方。
    13:04 tayouan應該要用荷蘭語去念,t是ㄉ音,u是ㄨ音,整個念起來就是跟台語的台灣念法差不多,那個時代就都是大明東南沿海在跟海外貿易,所以海外外文跟漢字之間的唸法,應該大都是用漳章話唸的,例如葡萄牙,這三個字用台語唸,就會音似Portugal的葡萄牙語唸法。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2

      感謝回饋!關於「埋」的閩南話念法,似乎有兩種讀法,bai/mai或tai,後者比較現代口語,前者比較文言用法。而且,台灣不同地方對於怎麼用閩南話念「埋」也不太一樣,可能很多地方念tai,但也的確有地方念mai/bai。
      謝謝分享tayouan的荷蘭發音,我不諳荷語,也不知道葡萄牙發音來自漳章話,這次也算學到新知了🤝

    • @user-vu9ow9dz7q
      @user-vu9ow9dz7q Před rokem +3

      ​@@historychannel001mai埋怨 Dai埋(意指沒入土下

    • @iwish3174
      @iwish3174 Před rokem +7

      台語或閩南語並沒有【埋冤】這個用詞,也就是【冤】在台語裡面,並沒有動詞是用【埋】的說法。
      台語裡有mai怨的說法,但指的是【抱怨】,而非埋冤。
      從語詞上的正確說法探討,
      連橫的【埋怨】《dai冤》說,
      完全可當成連橫當時並沒有深切的去了解語言本身的正確用法,只為了生出一項說法而囫圇吞棗的就生出【埋冤】說。
      不管是台灣福佬族群或是福建的漳泉族群,都沒有【冤】是用埋(dai)的用法。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iwish3174 感謝反饋😁

    • @bryan0713
      @bryan0713 Před 10 měsíci +1

      @@historychannel001 @iwish3174的說法是正確的,台語【埋】讀音指物體埋入地下讀tâi,幾乎沒聽過讀mai的。

  • @user-uw7bf8ol9z
    @user-uw7bf8ol9z Před 2 měsíci +1

    清晰的歷史分析!

  • @YukFoo-tv3dh
    @YukFoo-tv3dh Před rokem +47

    看了影片,再看留言。
    所以結論是:西拉雅人之"Tayouan"這個詞其實要用荷蘭語發音(根據文獻是荷蘭人製作之地圖!) 實際上西拉雅人所稱之"異邦人之地"的發音更接近為"DaiWan",而後才被閩南人借為清朝稱呼全台灣的正式名稱。實在是感傷。再此之前閩南語所謂"埋冤"說法,只是連橫被先前所提到的閩南人口耳相傳之下所影響,"埋冤"說法,可能僅是閩南人之間為了稱呼台灣而三人成虎所得出的結論?
    謝謝用心製作這影片!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11

      是的,應該是口耳相傳的一種說法。感謝您的支持😁

    • @sephone3414
      @sephone3414 Před rokem +9

      以前看過的荷蘭人製作地圖史料,"Tayouan" 是赤嵌樓附近的平埔族 ''台窩灣'' 社,因漢語地名多數是兩個字,就簡稱台灣。 但您引用的地圖卻是安平古堡那塊沙洲的名稱,不知為何有此差異?
      荷蘭語 "Tayouan" 的o 有發音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5

      @@sephone3414 謝謝,我不諳荷蘭文,獻醜了。至於台窩灣一說,翁佳音和曹銘宗的最近研究似乎已經指出該說法不真實,實際上還是指台江內海外的那個沙洲為大員。有興趣可以參考《大灣大員福爾摩沙》

    • @bctvanw
      @bctvanw Před rokem +6

      一個名稱出現有很多關鍵
      包括荷蘭人經營該處
      如果主要基地在高雄
      台灣島的漢名可能就不同了(像是日本對台稱呼高砂)
      另外多看不同西方古地圖
      也會知道當年命名的狀況
      其實當年多少也混淆多個名稱
      也出現共存
      基本上原本台灣源自就沙洲
      變成該區
      最後成為島名
      台灣多元族群混出來的名
      這很類似加拿大名稱的由來
      法國探險家和原住民的詞彙
      本來只是說村落 變成該區
      最後成為整個加拿大的名稱

    • @user-su7ds5ni4p
      @user-su7ds5ni4p Před 10 měsíci +2

      菲律賓印尼等南島語族朋友對台灣的發音也是較接近daiwan,他們自古和台灣的原住民就有往來,語言也相近,很值得參考❤

  • @user-nv6dz2yq4d
    @user-nv6dz2yq4d Před rokem +50

    好棒~請繼續製作好看的歷史影片

  • @user-im1nv4rf3g
    @user-im1nv4rf3g Před rokem +43

    十七世紀初閩南的漳泉人陸續移住今日臺南、安平一帶。當時原住民族「平埔族」的西
    拉雅人稱漢人為「Taian」或「Taiyan」,意為「外地人」,荷蘭人也仿稱之為「Tayouan」,
    久而變成指稱他們的居留地,後來更演變泛指臺南一帶,進而擴至主全臺灣。
    「Tayouan」被譯成「臺窩灣」或「臺員」、「大灣」、「大員」,日本人則譯作「大
    宛」。至於「臺灣」兩字始用於顏思齊。鄭成功以「臺灣」的閩南發音為「埋(tai)完」
    不吉而改稱「東都」,其子鄭經再改為「東寧」,清朝時才又恢復「臺灣」沿用至今。

  • @user-gw2hk4bg7x
    @user-gw2hk4bg7x Před 8 měsíci +30

    幾年前去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參觀,聽到旁邊導覽員對著參訪團說:我們應該去了解以前先人來自何處,那麼以後才會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聽完這番話感到內心震動不已

    • @fargr5926
      @fargr5926 Před 7 měsíci +7

      以前来自于大陆,以后也归于大陆。

    • @dobad8964
      @dobad8964 Před 7 měsíci +13

      @@fargr5926 那你可以回非洲了

    • @fargr5926
      @fargr5926 Před 7 měsíci

      ​@@dobad8964跟台蛙人士去讲呀。

    • @oni19790202
      @oni19790202 Před 7 měsíci +3

      @@dobad8964 完全正確

    • @guangkungchen1876
      @guangkungchen1876 Před 6 měsíci +2

      @@fargr5926 世界上的大陸有八個 你指哪一個?

  • @joshchang4011
    @joshchang4011 Před 6 měsíci +2

    說得很詳細 👍

  • @weihuailiu2841
    @weihuailiu2841 Před rokem +3

    謝謝分享。支持。

  • @semiprimering1510
    @semiprimering1510 Před 6 měsíci +10

    幾個小細節:
    1.17世紀之前,「臺/台」二字應猶未混。而17世紀末的閩南人口中,「臺」是不送氣的tâi(勉強用普通話表達,近似ㄉㄞˊ),與送氣的「台 thai」(ㄊㄞ)不同。這在小川尚義的《臺日大辭典》中仍然區判清楚。(參考該辭典「臺」字諸條並「天台」條,網上可看到原文圖檔,勿逕用後人打字版,打字版混淆了臺台二字但原文圖樣未混。)
    2.「闍」婆以系統對應而言應讀若「ㄕㄜˊ婆」。按:《廣韻》闍字兩音,一當孤切即ㄉㄨ音,二視遮切讀ㄕㄜˊ。讀ㄉㄨ音主要是《詩經》等情況,但實際上自從魏晉南北朝佛教文獻的音譯以來,實質上這字被用作對應梵語的ca或ja音,換到今天大約是「ㄓㄜˇ/ㄕㄜˊ」,例如ācārya阿闍黎,ajātaśatru阿闍世。宋朝地圖上的「闍婆」的對應音我猜應該就是java,因此不太可能讀ㄉㄨ而該讀ㄕㄜˊ。類似的有「佛」字在《詩經》中對應讀ㄅㄧˋ,可是後來作音譯專用字都不讀ㄅㄧˋ而讀ㄈㄛˊ。
    至於流虬是否指涉「虬」,從《隋書》寫法亦不定來看,我稍稍懷疑此說或涉附會,亦類似幕容出自「步搖」或「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或者「赫連」出自「徽赫與天連」(乾隆帝特地拿這個附會批判過,我個人猜測赫連或與虛連提有關?)。當然原始資料渺茫亦不可作定說,亦如「鴨綠水」究竟是否指其綠如鴨頭(但從中古漢語看來,恐怕未必是滿語的yalu,除非漢滿二語同步演進),或另有來源,今已不可得而知。但自稱他稱這事很有趣:漢人被蒙古或俄羅斯稱作契丹,而 tartar 此詞從原本一草原部落轉而泛指突厥蒙古乃至通古斯人,亦一神奇演變。
    又宋朝地圖中,有蝦蛦卻在日本以南,不知道是否海商(歐陽修〈日本刀歌〉「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順着洋流貿易後把隨便聽來的見聞輕率錄下。梁嘉彬對臺灣或琉球的論述雖未必正確,但他的一個見解很有趣:由於洋流的緣故,中國古人往來中日常會錯判方位。北宋地圖上占城畫作海島或許也類似。北宋與交趾間的愛恨情仇,以及與占城的合縱連橫(但到頭來沒用),或許都經由海路,而並無力穿越雲貴森林走陸路至。後來忽必烈之征交趾與占城亦多利用海路。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6 měsíci +6

      謝謝您的精心留言,受益匪淺,這應該是我在CZcams 上質量最高的留言了!

    • @semiprimering1510
      @semiprimering1510 Před 6 měsíci +3

      @@historychannel001 感謝認可。其實是最近才發現您的頻道,看了幾期覺得您是眞正有料的,讚賞之下才繼續看然後看到這期舊的。另外我訂正我原先留言的一點小錯。(單純打字失誤。😅)

    • @someday_will_be
      @someday_will_be Před měsícem

      台臺同義. 灣音借自泉州音"員"(大員). 臺音來自漳州音(臺). 這是兩種閩南語聲調混合. 泉州話台灣為大員.
      原本既有"大員"一詞.是從荷蘭譯文Taiowan(臺窩萬) 又轉成漢文.
      大員市是一個國際貿易的迷你市集(market),在今天安平老街. 外國人不得進入熱蘭遮城.
      大清帝國地圖上以臺灣標示全島. 臺灣府則是今天台南市古城區. 範圍很小.
      連橫埋冤是瞎說. 不懂閩南語.

    • @semiprimering1510
      @semiprimering1510 Před měsícem

      @@someday_will_be 台臺本不同義,是到了十九世紀中才逐漸弄混。你去看早期文獻,哪有混淆台與臺的?還有就算稍後的小川尚義《臺日大辭典》,書中詞條「天台(thai )」(指源於浙江天台山的佛教宗派)與高臺的「臺(tâi)」仍不同。說同義那是未曾考究的差不多先生式胡言亂語。

    • @someday_will_be
      @someday_will_be Před měsícem

      台,為臺的簡體字.
      從小就這樣寫了. 反正大家書寫頻繁, 以簡代繁.

  • @user-so7ix9ks7e
    @user-so7ix9ks7e Před 3 měsíci +3

    長知識了、講得太好啦!

  • @user-fo9gf8ml5o
    @user-fo9gf8ml5o Před rokem +10

    這影片掌握重點
    也讓人容易理解
    謝謝您
    請受我膜拜

  • @emine2353
    @emine2353 Před 11 měsíci +105

    異邦人之地,成為包容多元文化,所有異邦人都能在此找到歸屬感的新世界😊

    • @wphr2101
      @wphr2101 Před 10 měsíci +2

      落土Da項攏e活

    • @user-zb2ol8sw6s
      @user-zb2ol8sw6s Před 10 měsíci

      /

    • @user-frey1962
      @user-frey1962 Před 10 měsíci +9

      事實一:台灣多數人祖先來自大陸 兩岸一家親
      事實二:中國大陸政權1945驅逐日本 台灣回歸中國
      事實三:中國日益富強 台灣就在中國的隔壁台灣永遠離不開中國

    • @Kyle0622
      @Kyle0622 Před 10 měsíci +24

      @@user-frey1962 bro what?你要不要聽聽看你在講什麼??

    • @markchen4762
      @markchen4762 Před 10 měsíci +17

      @@user-frey1962
      1949毛澤東率先從中華民國~獨立出去!
      1949就一邊一國,兩國可和睦相處?還是兵戎相見?
      就看率先獨立出去的共獨嘍!

  • @user-tb4gf6qz5t
    @user-tb4gf6qz5t Před rokem +47

    台灣來自於 "大員" 的閩南語音,而 "大員" 指的是平埔族 (西拉雅社) 發音,泛指今天的台南沿海到下營,柳營,新營這一帶地方。也是荷蘭人 (東印度公司) 從馬公撤離後轉往台灣佔據建堡的地方。從平埔族的命名,荷蘭人沿襲名稱,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也繼承使用。清廷打敗鄭克塽之後,也稱自己收復 "大員",之後建省時才正式定名為台灣。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7

      是的,”異邦人土地”的意思

    • @coccinelle8482
      @coccinelle8482 Před rokem +4

      所以这土地不是自家地盘的意思哈。

    • @bergg2396
      @bergg2396 Před 10 měsíci +2

      ​@@coccinelle8482是指‘’台南=大員‘’,這塊地 被異邦人=外國人 侵佔了。😊😊😊

    • @user-we4db5ye1m
      @user-we4db5ye1m Před 10 měsíci +2

      @@coccinelle8482 哪裡來的頂級理解

    • @mo00_huis
      @mo00_huis Před 10 měsíci

      ​@@user-we4db5ye1m玻璃心碎了吗?作为占台湾绝大多数人口的汉人确实有着不同于原住民的身份认同,台湾汉人历史要从中国大陆追溯,对于"原住民”而言,你们就是外来者。

  • @user-dy2bc1ec9w
    @user-dy2bc1ec9w Před 9 měsíci +4

    很棒的影片 謝謝你比老師說得更好XD

  • @mangosorbet8183
    @mangosorbet8183 Před 7 měsíci +1

    Great video

  • @polypowerk
    @polypowerk Před rokem +5

    长知识了,谢谢你!

  • @wongshian
    @wongshian Před rokem +79

    哇!好讚的頻道!歷史課本上很少提到臺灣自己歷史,讓臺灣人更了解自己土地的歷史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6

      感謝支持😁

    • @a4662911
      @a4662911 Před rokem +8

      我雖然1989年生的但我有讀過台灣歷史,沒有讀過中國歷史

    • @sungyeung7427
      @sungyeung7427 Před rokem

      ​@@historychannel001:."
      ,,,..

      、、、、
      、、

      、]

    • @someday_will_be
      @someday_will_be Před 11 měsíci

      ​@@a4662911那才怪。台灣是中國征服的島嶼。
      你沒讀中國歷史?

    • @user-bf7il3ss7p
      @user-bf7il3ss7p Před 10 měsíci +9

      台灣真正的名字是「台灣省」

  • @milliebobbybrown4251
    @milliebobbybrown4251 Před 2 měsíci

    謝謝分享😊

  • @alsymiya413
    @alsymiya413 Před 9 měsíci +2

    非常好的讲解!

  • @user-ov5de3ex1x
    @user-ov5de3ex1x Před rokem +4

    謝謝!

  • @shellchen3006
    @shellchen3006 Před rokem +5

    謝謝製作影片解說歷史!👍👍👍💪💪💪

  • @catknightxxx
    @catknightxxx Před rokem +2

    很詳細

  • @xavierlin2276
    @xavierlin2276 Před 6 měsíci +1

    超讚的 簡單扼要

  • @samlai6091
    @samlai6091 Před 2 měsíci +6

    身為50多的歲數,慢慢才知道台灣的歷史; 真不知道以前求學時,偏重於教教導中國地理與歷史 不知對我身在台灣的意義何在?對於台灣本土文化歷史確那麼輕言而過; 所以從小本土教育認知真的很重要!

    • @skylarsun9902
      @skylarsun9902 Před 16 dny

      直接說 你是台獨就可以,不要牽拖其他。

  • @ituapa2102
    @ituapa2102 Před rokem +109

    不論發生歷史如何,住台灣者應都向前看,邁向世界。

    • @fuckyingwen
      @fuckyingwen Před 11 měsíci +3

      不要像猶太人整天還活在2000年前,一直在和巴勒斯坦說2000年前我住這裡

    • @user-frey1962
      @user-frey1962 Před 10 měsíci +7

      事實一:台灣多數人祖先來自大陸 兩岸一家親
      事實二:中國大陸政權1945驅逐日本 台灣回歸中國
      事實三:中國日益富強 台灣就在中國的隔壁台灣永遠離不開中國

    • @water85982
      @water85982 Před 10 měsíci

      ​@@user-frey1962唯一的事實:支那人搞出支那武漢肺炎,全世界的人已經清醒,支那人就如同病毒一樣可怕。

    • @water85982
      @water85982 Před 10 měsíci +7

      ​@@user-frey1962英國國會:台灣已是國家了

    • @peerless530
      @peerless530 Před 10 měsíci

      ​@@user-frey1962沒錯
      可惜那些台獨份子的台灣國
      根本搞不起來
      所以只能自嗨

  • @arthurxie5538
    @arthurxie5538 Před 10 měsíci +1

    一集圈粉🥰🥰

  • @emily20187
    @emily20187 Před 2 měsíci +1

    謝謝你們

  • @user-nx9px9gx4g
    @user-nx9px9gx4g Před rokem +72

    很棒的影片,終於大概略的了解台灣的由來了,沒想到居然是異邦人之地的意思,也難怪早期原住民對平地人抱有敵意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8

      感謝肯定😁

    • @hiumanwong7274
      @hiumanwong7274 Před 11 měsíci +7

      .背景音樂太嘈

    • @user-el8kl5qo1q
      @user-el8kl5qo1q Před 11 měsíci +5

      很好奇?原住民從什麼時候就存在台灣?

    • @emine2353
      @emine2353 Před 11 měsíci +3

      ​@@user-el8kl5qo1q 建議您可查“十三行博物館”,了解台灣十三行遺址的史前文化

    • @emine2353
      @emine2353 Před 11 měsíci +7

      感謝頻道主採用原住民語言對台灣稱呼的含義,讓“台灣”這名字不再悲情。而“異邦人之地”這名字也充分展現台灣歷史中多元民族文化間的衝擊與包容過程。
      時至今日,我都深感台灣人似乎對於異邦人的態度有別於其他國家的防衛心態,更多的是過於熱情的幫助😂和友善對待。

  • @user-ly5cp7cf1t
    @user-ly5cp7cf1t Před rokem +4

    優質頻道

  • @hjwen4759
    @hjwen4759 Před 10 měsíci +2

    明朝時寜靖王王府蓋在台南赤崁樓對面(小巷進入,現在的天后宮媽祖廟)清朝時台灣府知府由福建巡撫管轄,從龍柱上龍五爪被挖掉二爪,而刀工非常精緻來判斷應是寜靖王知道只有皇帝可以五爪,他只是一個王所以要求原工匠挖掉二爪.

  • @user-vt1tt7mo6k
    @user-vt1tt7mo6k Před 11 měsíci +2

    讲古地图蛮有意思的,加油

  • @zc9344
    @zc9344 Před 9 měsíci +21

    愿台湾永远是生机,多元,包容之地,愿台湾能自由选择他的命运。

    • @jianqingshi7694
      @jianqingshi7694 Před 7 měsíci +4

      你觉得美国会让夏威夷岛自由选择它的命运吗?

    • @fuhuacarol
      @fuhuacarol Před 7 měsíci

      謝謝!

    • @kebbytsai3798
      @kebbytsai3798 Před 6 měsíci +3

      願大陸也能自由選擇自己的命運

    • @itjustafeeling
      @itjustafeeling Před 6 měsíci

      謝謝❤

    • @jiajiezhan1988
      @jiajiezhan1988 Před 6 měsíci

      @@kebbytsai3798说得对,大陆正处在冲破自己命运并获得真正自由的途中,这远远比充当棋子来得困难。

  • @tw201201
    @tw201201 Před rokem +15

    有一說,就是台南安平有一個平埔族西拉雅社,叫做"台窩灣社(Taioan/Taivoan/Tayouan)",閩南人就音譯為"大員", 後來為什麼會從大員變成台灣? 我猜是普通話語系的人聽到閩南語"大員"發音,沒辦法找到比較接近的漢字,最接近的應該是"呆灣",但不好聽,所以就用了"台灣"兩字.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2

      感謝反饋,台窩灣一說我有聽說過,但好像這是日殖時代日本學者對於Tayouan 的音譯,而非有一平埔族社叫台窩灣。

    • @user-ms2eg3ni6f
      @user-ms2eg3ni6f Před rokem

      @@historychannel001 一枝擔竿,嘉應挑(發開音)到台,挑盡唐山滄海史,一枝擔竿,中原挑到台,啊~挑進歷代風雲史。彎直彎直竹擔竿,堅韌堅韌毋會斷,這是客家人種草魂,千古不變客家魂。還有不寫了,您的主題谷歌就有了我相信南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窩灣社,意謂濱海之地,然後康熙給台灣。謝謝下次講有唐山公沒唐山嬤(客家人叫婆),唐山嬤被説嘴了,平埔嬤沒有喔!我有一張原住民臉孔的客家人,唐跟常我不説了是誤傳都是講那邊,那邊那擋把高山族列入56族之一,我去看那邊官網看到吐血,不寫了晚安

    • @Towinandnottolove
      @Towinandnottolove Před rokem +2

      鄭成功就叫台灣為台灣了。鄭荷條約就這樣稱呼了。
      沈有容水師在台灣水域,擊敗倭寇海盜,之後到台灣登陸,視察漢番貿易,而隨艦登陸的有東番記作者陳第。
      沈有容堅持要擊退倭寇,就因為他主張台灣屬於大明(中土)。
      鄭成功之後才接著說:台灣者,中國之土地,...,吾今來取,地當歸我,...。

    • @user-pj6pv8lx9p
      @user-pj6pv8lx9p Před rokem +4

      講對了-半,大Tao在台語和南島語系都是人沒有錯(大埔就是人男)
      員Wan系地方所在,凱達格蘭LAN, 宜蘭LAN 和EngLAND HollAND 同款嚨系地方,岸AN, 灣WAN, 蘭LAND

  • @common2929
    @common2929 Před 11 měsíci +1

    講的真好

  • @user-hl4rk4fu8t
    @user-hl4rk4fu8t Před 11 měsíci +3

    臺灣的名稱來源,根據臺灣北部原住民族最大族群泰雅族人的說法,diya是族名,也是稱呼本島的名稱,西班牙人到臺灣淡水時,也是要和泰雅族酋長談條件的,所以泰雅族人認為臺灣是diya的中文發音。

  • @remilcc
    @remilcc Před rokem +21

    這一集做得不錯。只是荷蘭拼音Tayouan發音應該就類似國語的台灣,而不是台員。音節切分應該是Tay-ouan。事實上,閩南語的讀書音中,台灣跟大員發音相同(僅音調差異)。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2

      謝謝,我不通荷蘭文,感謝指正

    • @catknightxxx
      @catknightxxx Před rokem +1

      說文解詞
      現在我們都說呆丸
      沒問題

    • @taiwanindependency
      @taiwanindependency Před rokem +2

      ​​@@historychannel001不對喔!
      Ta-yo-uan是三個音,練快有時會變成兩個音,在安平或府城內,有時你還是聽到唸台灣(台語)為大窩員,明確的三個音,和一般大員不一樣!
      而且西拉雅語的Ta音,在最早接觸的閩南漢語中全寫成"大”=Da 或 Dai
      如大目降社=Tavacan
      大武壠社=Tavorang
      而今天你去聽我們西拉語的T音,Tabe Mariyang Wagi但T發輕短的D音,聽成像Da-be Ma-ri-yang wa-gi七個音,快時六個音Da be ma riyang wa gi !
      所以西拉雅的ta音像河洛話籃的大,台。

  • @vincentzhang8849
    @vincentzhang8849 Před 11 měsíci +2

    值得 👍 不過 2:40 地圖【東京】上方,【漢兗州】右側,有標識宋之【北京】,當是時宋有四京,東京開封府(今之開封)、西京河南府(今之洛陽)、北京大名府(今之邯鄲大名縣)、南京應天府(今之商丘),而地圖北方邊境線之南的【幽】,即為今之北京,右側的【薊】應是今之天津薊州區;台灣之名,基本源自原住民自稱的 Tayouan 或 Tavoan,不過台灣也有一些地名源自西方文化,譬如台灣東北的三貂角,就源自西班牙人的 San Tiago

  • @nicewill1978
    @nicewill1978 Před rokem +21

    很用心的影片,當年國中歷史要是這樣教我就有興趣了😂

  • @vickey040404
    @vickey040404 Před rokem +17

    真的很感謝、更了解台灣的由來

  • @user-ut9en7ph4g
    @user-ut9en7ph4g Před 11 měsíci +1

    謝謝。
    惠我良多。

  • @kueichenglee7583
    @kueichenglee7583 Před 11 měsíci +1

    謝謝

  • @samullkimo
    @samullkimo Před rokem +8

    10:27處的埋,閩南語唸"ㄉㄞˊ",跟我們現在用閩南語說台灣的"台"同音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2

      謝謝,但閩南語古音也念mai,我不知道連橫會怎麼讀這字就是了

    • @catknightxxx
      @catknightxxx Před rokem +2

      呆是動詞
      埋是形容詞
      照名詞連貫
      要唸埋
      所以連橫應該會唸埋
      但是如果有前後文
      就有可能是呆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catknightxxx 感謝補充!

    • @user-zm6tt1hw9z
      @user-zm6tt1hw9z Před rokem

      埋葬台語不念 ㄉㄞ

  • @user-fm8yq4yf8l
    @user-fm8yq4yf8l Před rokem +3

    全部看完了,真的很不錯喔!

  • @user-ub4qn6fw4j
    @user-ub4qn6fw4j Před měsícem +1

    謝謝!讓我更認識台灣

  • @yanliu3650
    @yanliu3650 Před 2 měsíci +1

    说的相当棒,

  • @user-gp3py5dp6q
    @user-gp3py5dp6q Před rokem +5

    dayuhan是南島語的外來的意思,而原住民祖先大部分都來自南島,中國歷史家的認為是大洋灣Dayang Bay,而留中日本學者認為是大雁灣是因為臺灣,常有一群雁鳥在此停留,因為成為大雁灣ダヤン湾Dayan Bay,可能還會找到臺灣不少名稱的由來吧::;::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感謝分享🙂是啊,有好幾種不同的說法,我只是取了最有意思的一種

  • @EZGUO
    @EZGUO Před rokem +37

    夷州的"夷"指的就是蠻夷,指未開化、非我族類的異族
    是古中原人對周邊異族的標記,中原人不可能稱自己為夷
    在古中原人繪製的地圖,周邊被標記為"夷"的地區多了去

    • @user-yq5qp6hb6v
      @user-yq5qp6hb6v Před rokem +9

      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所謂四夷

    • @user-godrebm
      @user-godrebm Před rokem +10

      回去你的中原!這裡是台灣,我的美麗島,不是你的夷洲。

    • @user-ln5th2ox6c
      @user-ln5th2ox6c Před rokem +8

      中國也算是番人,是死番

    • @KuTo_0425
      @KuTo_0425 Před rokem

      所以"中國"就是一種自以為世界中心的幻象出來的國度,根本不存在。
      這世界上沒有"中國"。

    • @ouo8154
      @ouo8154 Před rokem +5

      @@user-godrebm 供三小

  • @user-mv6ye9mu6w
    @user-mv6ye9mu6w Před 6 měsíci

    林衡道老師的台灣歷史著述應該要讓全台年輕學子都知道!

  • @user-kx3oc6xp6x
    @user-kx3oc6xp6x Před rokem +5

    您好,我有經營一個歷史網站民國志,請問在臺灣簡介上我可以引用這部影片嗎?我會標註出處,感謝

  • @user-ep7xi4oc5j
    @user-ep7xi4oc5j Před rokem +4

    說得太好了,一定支持

  • @yen-yihung1775
    @yen-yihung1775 Před rokem +1

    水準很高

  • @kaowyl
    @kaowyl Před rokem +5

    西拉雅族語對異族(外邦人)是DaiWan 的出處推論出自何處?這是一個重要關鍵,但不能將推論當成結論.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6

      李筱峰《以地名認識台灣》,參考書目都列在描述欄了

    • @user-re3vz3zi3k
      @user-re3vz3zi3k Před rokem +5

      早期在台灣的傳教士其實就有留下不少文獻以及口耳
      例如荷治時期的甘治士牧師
      他所提到的大員地方,就是現今的台南安平
      同時也在西拉雅族新港社進行傳教
      荷蘭人也為了溝通做了新港文書
      現今原住民的基督教信仰
      大部分就是當年傳教士帶來的影響
      影片內提到的沙洲是指數個沙洲連成的鯤鯓半島
      由台江內海分隔
      因為淤積的關係,台江內海已經消失殆盡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1

      @@user-re3vz3zi3k 感謝補充😁

  • @spm0814
    @spm0814 Před 11 měsíci +4

    是啊!
    所以聽到一堆閩南人以"本土"自稱, 就覺得很搞笑, 完全沒把原住民放在眼裡.

    • @huianlee1019
      @huianlee1019 Před 4 měsíci +1

      都是非洲來的 不要分那麼細

  • @yfu
    @yfu Před 10 dny +1

    有深度的影片是有市場的, 終於等到了這樣的頻道,加油! 我有一個疑問,清代就稱台灣,為什麼在麥帥1951年的演講中還是用Formosa 這個名字?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9 dny

      多謝肯定,福爾摩沙一詞在西方源遠流長,語言中已經多少習慣如此的稱呼了

  • @xiaoLu_willson
    @xiaoLu_willson Před rokem +1

    好看

  • @user-sq5bi8hm5t
    @user-sq5bi8hm5t Před rokem +4

    “埋冤” 應該只是個諧音梗。
    ‘’台灣‘’ 一詞有可能是從音譯再找適合的中文字時,以安平附近(或嘉南平原)的地形,平台地、海灣,來挑選出來的漢字代表。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1

      也可能來自西拉雅語🤔🤔

    • @user-sq5bi8hm5t
      @user-sq5bi8hm5t Před rokem

      @@historychannel001 是的,有可能是從原住民族的音譯中有了“大員”等中文相似音字,最終被官方以“台灣”二字定調。

    • @user-sq5bi8hm5t
      @user-sq5bi8hm5t Před rokem

      重點應該是選擇“台”字。
      相較於中國東南各省的山丘陵地,嘉南平原應該是蠻難得的平坦農耕地。

  • @Chile0923
    @Chile0923 Před 11 měsíci +2

    大家都要加油~~~

  • @user-bj8ts8nr9k
    @user-bj8ts8nr9k Před 10 měsíci +2

    建议把参考文献附在影片后面(如果参考了的话),这样更有说服力

  • @neutralname404
    @neutralname404 Před 5 dny +1

    讲解古代地图很有趣!

  • @h.z1109
    @h.z1109 Před rokem +3

    13:07 當時以拉丁語系發音,T不發音為今日英文T (ㄊ),而應當為今日英文D (ㄉ),故直接音譯不會是「台員」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2

      感謝補充,那應該如其他網友所說應念成”大員”😁

    • @user-zm6tt1hw9z
      @user-zm6tt1hw9z Před rokem +1

      要用台語念 大員 台灣 同音
      大 念包大人的那個音

  • @user-mb4qu3lo2r
    @user-mb4qu3lo2r Před rokem +8

    安平外海的沙洲(範圍大約是現今的台江內海ㄧ帶)指的是北潮汕、南潮汕沙洲,也就是當年鄭成功登陸的地方,現在的鹿耳門天后宮有古地圖可供参考。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1

      是的,可以參考本頻道的鄭成功系列,詳細分析了鄭軍是怎麼登陸的

    • @user-zb9mu2jo4e
      @user-zb9mu2jo4e Před 11 měsíci

      不對,
      應該是倒風內海,當時是台灣最大港口,
      現在已經成為陸地了.

    • @user-zb9mu2jo4e
      @user-zb9mu2jo4e Před 11 měsíci

      當年鄭成功登陸的地方,也是倒風內海

    • @user-mb4qu3lo2r
      @user-mb4qu3lo2r Před 11 měsíci

      鹿耳門天后宮緊臨著鹿耳門溪(雖不是當年鄭當時航行的鹿耳門溪,河道已改道多次了),且市政府在鹿耳門溪出海口旁立了一尊鄭成功記念人像,我常去看海、看日落,也經常遙想400年前,鄭成功大軍浩浩蕩蕩登陸的場景

    • @user-zb9mu2jo4e
      @user-zb9mu2jo4e Před 11 měsíci

      @@user-mb4qu3lo2r 我的祖先馮士通,當時是鄭成功的將領,趕走荷蘭人

  • @lotharlee1221
    @lotharlee1221 Před 9 měsíci +2

    14:56 這個部分我也知道這些歷史,因為東岸的原住民太兇猛 😂 我也是原住民也是東岸 也是台灣閩南人現代人所稱 後山的人

  • @user-pm5fo9be2b
    @user-pm5fo9be2b Před rokem +2

    我聽過的故事是:明朝時.葡萄牙人來中國貿易經過台灣海峽..看到台灣島.上面有梅花鹿在奔跑.所以稱之為:美麗的島嶼=福爾摩沙…
    到了清朝.施琅打到鄭家王朝.清官員來接管台灣.上岸遇到了原住民.便循問這是哪?原住民回:歹萬(陌生人)!
    官員:喔…台灣!

    • @Mars.-yh8dp
      @Mars.-yh8dp Před 8 měsíci

      我覺得你的解釋不無可能🤣
      我們出國到一些語言不通的地方,也常會有誤解語意,完全靠自己猜測。也不知道彼此在傻笑什麼…🤣
      以前可沒有現代這樣可以Google一下、維基一下
      也許,就是一個美麗的誤解🤣

  • @U.S.S.VOYAGER
    @U.S.S.VOYAGER Před rokem +64

    埋冤的閩南語應該是叫做daiwan 不是maiwan 因為現今的台語dai就是埋東西或是埋葬的意思 所以埋冤叫做daiwan 音同當時閩南語的台灣 這點是沒有錯的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7

      謝謝,領教了😁

    • @maxwoo07
      @maxwoo07 Před rokem +3

      真是不吉利。。。

    • @wonderwang1585
      @wonderwang1585 Před rokem +4

      去那邊開拓,大都是熱帶、山地、疾病,為何埋寃?或是難以生存下去。這才輪到後來才開發。一旦開發了,你就保有了。

    • @user-zi4vg3ne3p
      @user-zi4vg3ne3p Před rokem +7

      埋在台語要唸dai沒錯 ,但也蠻感謝補腦知識,終於知道台灣名子更早如何出現, 介紹的很讚❤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user-zi4vg3ne3p 感謝😁

  • @user-lc3xj4vz6f
    @user-lc3xj4vz6f Před rokem +22

    台灣的古語是「大員」、「大圓」的詞彙,約在明朝萬曆年時代,這個閩南話發音後來慢慢演變成「台灣」這個語彙的概念。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3

      是的,多虧網友提醒我才知道荷蘭文的Taoyuan 就是直接唸成大員

    • @nightmare0tw
      @nightmare0tw Před rokem +3

      @@historychannel001 大員是Tayouan,Taoyuan是我居住的桃園。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3

      @@nightmare0tw 謝謝指正,沒注意auto correction 😅

    • @kalcheng2244
      @kalcheng2244 Před rokem

      還是不了解,台灣一詞,是顏思齊開始,還是鄭成功,還是康熙給的?

    • @ROF5987
      @ROF5987 Před rokem +5

      在台灣,除了隨蔣介石中國黨政權撤逃遷佔台灣至今並視台灣為你們中國一部分的中國黨組㲍後裔,亦或不認同台灣這個主體獨立國家的你們大中華意識附㲍亻結構,就原住民、先民而言,大抵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國族台籍就是台籍。
      台灣自古在東亞中原帝國是化外之地不是你們中國一部分。你們中國是隨政策需要來主張哪裡是你們自古神聖不可分割的固有領土,你們當今的中國帝國是收割東亞大陸上自古歷代各部皇朝帝國以來所侵略併吞、種族清洗下的土地、民族,中華帝國自古以來就是不少本位偽造積累的誤差歷史,在近代中國大中華歷史政治正確下,也會因此做出有利維繫中國本位脈絡相承而背離考古的推論。現在社群、網路觸目可及中國歷史發展的中文史料資訊,多少在中文教育史觀下以帝國本位傾向的修簒吹擂走位添料的誤差註解了下來,更甚者如小說刻劃細節般的情節交代。
      僅在近代公元1950年,你們中國強蠻就吞併了圖博這個古老國家納入屬於中國境內一部分的西藏地區,博巴族群也被歸誆為中華民族下的藏族,1979年中國發動戰爭侵略越南逼迫越南政府投降,最終遇越南頑強抵抗而擴張侵略失敗作收。越南與朝鮮是差點就被納入冠以中華民族的中國一部分;語言差點就被歸入中國方言一部分。
      閩粵祖譜是偽譜;台灣漢制祖譜並不是由外來殖民對積俗統稱所謂的漢人的來台開基祖傳下來的,而是後來有人信以為真按址前去認親帶回來的,並帶回禮儀規矩,使關係愈來愈逼真,至今對大中華民族祖脈信仰早已就如同宗教團體信徒的對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的信仰根深蒂固一般。
      中國百姓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後才被准許祭拜四代之前的祖先,把他們寫入祖譜,因此上溯漢唐宋名人甚至炎黃的,明代之前的中國祖譜都是假造的。蓋宋代之前的族譜是官修的,私修族譜極少,直到明代民間修譜的風氣才開始,到清代因受雍正2年頒行的康熙《聖諭廣訓》「修族譜以明疏遠」的號召而大盛,甚至有人把不修族譜看作是「有違聖祖仁皇帝(康熙)敦孝悌、篤宗族之訓」。基因研究早已確認,福建、廣東人都是百越民族的後代,是自古從漢制的皇朝帝國以中原漢譜名人祖譜與堂號消滅了越族。圖博語、緬甸語、中原古漢語是同源,”漢語”一詞是在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取漢帝國盛世表徵的以漢囊括為中國政治正確下代表中國民族主體下而來,東亞大陸所謂中原南遷的古漢語是匯流了同樣受漢詞彙影響的粵(越)語至今的客家語。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迭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或唐人。文化的流動從來不是單向的,所謂閩南語最初由台灣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受中原客家文化影響的所謂閩南文化再遷回了台灣。
      大明帝國當代的日本臨摹坤輿萬國圖抄繪中,與中國貿易朝貢往來的琉球國(即更早古稱的夷州)是琉球群島,不在明帝國版圖的東寧是台灣,曾有機會發展出統一台灣全境的台灣國家,東寧國主要用語與用字即現今的台語與漢字。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所謂石井鄭氏族譜,除了無法辨識真偽而大抵修篡起來的譜序,在現今福建沿海岸地區的石井鎮名,明、清當代與以前從未出現過以石井為名,在民國初所設延平鄉,民國29年(1940年)才改為石井鎮。
      台灣該將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推論認知定調的閩南語更名為東寧語;台灣東寧語的臺語就是臺語。與海商海盜航海王集團息息相關的屬於台灣前身的切身國族意識謂之東寧。

  • @andrewhuang4387
    @andrewhuang4387 Před rokem +1

    很讚

  • @user-iz9go1os8q
    @user-iz9go1os8q Před 11 měsíci +2

    ❤😊台南府城人文薈萃文風鼎盛,海洋文化古都,結合山、海、史、廟,藝術之都,文創之都,古蹟之都,美食之都,科技之都,海鮮之都,特産之都,小吃之都,擁有百年老街、夜市、市場,熱鬧、熱情、熱心,繁華、繁榮、繁忙,旅遊觀光度假勝地,休閒娛樂購物園區,是值得過夜住宿的好地方。❤😊

  • @user-pb6jd4ly4m
    @user-pb6jd4ly4m Před 9 měsíci +6

    鯤鯓(臺灣話:Khun-sin),原作鯤身,為一僅見於台灣的特有地理稱呼,其指圍繞著潟湖、內海仔外的沙洲地形地貌,即濱外沙洲,在字義上,鯤為傳說中一種大魚,鯓原作「身」,即身體之意,後加上魚字邊特指魚隆起的背部,鯤鯓亦是比喻沙洲在海上遠觀有如大魚背部的意思,台灣因外型及面積廣大,亦有鯤島之稱。

  • @user-kz8xd4bl9i
    @user-kz8xd4bl9i Před rokem +27

    異邦人的島,這形容也太貼了吧?既符合歷史(經常被佔領),也符合現狀(多元民族狀態)

    • @historychannel001
      @historychannel001  Před rokem +3

      是啊,有趣的歷史隱喻

    • @peace-corner
      @peace-corner Před 10 měsíci +1

      原住民族各族,原本都有其傳統領域土地,有自己的語言、文化社會制度,台灣島不是無主之地,更非無人管理之國,看大家要不要認真的謙卑面對,承認著數百年的搶奪強佔與真實殖民罷了!😢
      我們是生番沒錯!
      是異邦人沒錯!
      有自己的國王或領袖。
      我們從來沒有自願放棄領域土地!沒有任何外來政權尊重過原本土地上的主人!台灣島,自始自終都不是無主之地!

  • @l.l.4839
    @l.l.4839 Před rokem +2

    great...super fantastic....1st view of your clip... wondering how a nice young clever soul...keep going 💪👍👍👍❤️❤️

  • @tomxul4
    @tomxul4 Před 21 dnem

    看到這影片讓我想到以前歷史系上過的課

  • @Boot8670
    @Boot8670 Před rokem +5

    生在台灣要功在台灣❤

  • @user-lc3xj4vz6f
    @user-lc3xj4vz6f Před rokem +4

    這個視頻節目做的很好。

  • @user-dr9il6oj2h
    @user-dr9il6oj2h Před rokem +1

    說得好

  • @wwqx4849
    @wwqx4849 Před 11 měsíci +1

    牛逼牛逼👍🏻涨知识了

  • @user-ch2lw6cr1b
    @user-ch2lw6cr1b Před rokem +11

    可惜啊!數十數百年仍少了份歸屬感,我指得是台灣特有種的存在價值。父系屬嘉南平原、母系則是蘭陽平原...都屬拓荒屯墾後裔,而舅舅、阿姨們明顯就是半生熟的樣貌。一半一半再一半,什麼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都有人提說我是...浪漫點看待這事!清帝國時明顯符合台灣版本的新月沃士嘉南地,魚與熊掌兼得更貼切了特有文化(黑熊跟鉤吻鮭),如題的異邦也是...幾代強勢移民造成趕上涼山的原民好漢,70%是山及百岳特化出各據一方的至少九族分支。

  • @user-nc9lk5vb4d
    @user-nc9lk5vb4d Před rokem +12

    「坤輿萬國全圖」中的「大琉球」應該不是指台灣。
    而應是:
    「大琉球」→「琉球」
    「小琉球」→「庵美大島」
    「台灣」在明朝時稱作「小琉球」或是以「雞籠山」替代,「已經十分明確」。
    「台灣」明朝時稱「小琉球」。
    ①「小東島暨諸海山圖」
    鄭舜功繪。1556年
    台灣稱「小琉球」也稱「小東島」。
    ②「琉球國圖」
    鄭若曾繪 1561年
    台灣稱「小琉球」。
    ③「使琉球錄」陳侃 1543年
    。。九日隱隱見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程。。。
    ④「指南廣義」程順則 1708年
    「指南廣義/閩人三十六姓所傳針本鈔」
    。。福州回琉球 梅花及東沙開船,若正南風(用乙辰針)十更,取「小琉球頭便是雞籠山」圓尖(又用乙辰)五更「花瓶嶼」「彭家山(又用單乙)七更,取「釣魚台」。。。
    ★★「小琉球頭便是雞籠山」
    明確了「小琉球」就是「台灣」!!
    明清的海防「武備」地圖,僅標示「雞籠山」,其實「雞籠山」也代表了「台灣」。
    鄭若曾的「琉球國圖」表示「小琉球」及「雞籠嶼」兩者分開,指的是「台灣」與「基隆島」。
    鄭舜功的「小東島暨諸海山圖」
    則圖上標注「雞籠山、小琉球、小東島」是一體的。也就是一般「航海針路」及「海防武備」的「雞籠山」指的就是「台灣」!

  • @robinhong3599
    @robinhong3599 Před rokem +2

    蠻有條理~

  • @hangjack
    @hangjack Před 9 měsíci

    荷蘭時期從原住民西拉雅語-安平舊名轉變而來,另一說是當時渡海來台"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死在海上或水土不服冤死客鄉的戲稱-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