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地球村 Win The World-青松農場(杏鮑菇)

Sdílet
Vložit
  • čas přidán 21. 03. 2016
  • 台中新社的香菇遠近馳名,種類也是全台之冠。不過一般人也許不曉得,在新社有一家香菇農場,口氣不小,號稱天下第一,專門研究杏鮑菇。
    青松農場的杏鮑菇,不只住套房,還是四季恆溫十八度的冷氣套房,負責人陳耀松說,用庫房養植取代傳統菇寮,能夠減少蟲害,讓每一朵杏鮑菇的品質保持水準。
    採收之後的杏鮑菇,依照不同重量做包裝,分成ABC三個等級,陳耀松表示,全台灣目前杏鮑菇的市場需求,每天平均五十噸,而青松就供貨十八公噸,超過三分之一,市佔率龍頭,如何維持這樣高量出貨,除了大批養殖之外,良率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太空包保持低折損率,陳耀松的秘訣在於菌種,不像一般菇農購買現成菌種,青松堅持自行育種,但是,這程序可是件大工程,因為他們做的是菇農們鮮少接觸的液態菌種。
    省時間又省空間的液態菌,做起來可一點都不省事。偌大的農場裡有一間五坪不到實驗室,這兒是青松的心臟,所有菌種研發都來自此,他們採集菇肉當種源,培育菌種,養出來的菇菌必須靠零下四十度的低溫凍齡,然後分裝成五百毫升的菌絲,經過七天震盪分裂,聚集到五百公升的大鋼桶,加入蔗糖培養液態菌,拉拉雜雜步驟一堆,目的卻只有一個,就是維持那百分之一以下的不良率。
    青松農場一天生產六萬個太空包,從養菌、太空包接種再到杏鮑菇長成大約需要四十五個工作天,陳耀松觀察台灣菇市已經趨於飽和,向上開發的可能性不高,因此,他最近又看中另一塊市場。
    雪白如蓮花,在手心綻開的銀耳,是陳耀松眼中的第二商機,用淘汰掉的杏鮑菇太空包重新加入營養液栽培銀耳,既符合環保又能降低成本,陳耀松的銀耳形好質也好,一朵成本零錢價,在生鮮市場卻能翻個三、五倍。
    陳耀松鎖定超商通路,打算以買杏鮑菇送銀耳的方式打開市場,培養消費習慣,他認為傳統農業不能守舊、一成不變,要用科技轉型,加上另類行銷,就能維持競爭優勢。
    *More Information 更多資訊請至
    宏觀電視官網:www.pts.org.tw/macroview/
    臉書粉絲專頁: / taiwanmactv
    訂閱節目 Subscribe: / macroview

Komentáře • 9